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5年7月15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於布魯塞爾總部舉行新聞簡報會,由聯盟發言人及兩位高級軍事指揮官—盟軍轉型司令部(ACT)參謀長菲爾·瓊斯中將與布倫瑟姆聯合部隊司令部(JFC Brunssum)司令漢斯-洛薩·多姆羅澤上將—共同向外界詳細介紹了即將於同年秋季舉行的「三叉戟接點2015」(Trident Juncture 2015)聯合軍事演習。此次演習被定位為北約自2002年以來規模最大、最具雄心的軍事演練,預計將有超過三萬六千名來自三十個國家(包括二十七個盟國及七個夥伴國)的部隊參與,演習地點主要橫跨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演習的核心目標,是為2016年度的「北約反應部隊」(NRF)進行全面的訓練、評估與認證,這支部隊在2014年威爾斯峰會後進行了強化,旨在變得更為敏捷、快速與強大。儘管演習場景設定在一個名為「索羅坦」(SOROTAN)的非洲虛構區域,屬於非第五條款的「區域外」危機應對,但其演練科目緊密貼合當代安全挑戰,將測試聯盟應對來自東、南兩個戰略方向威脅的「360度全方位」能力。演習內容將涵蓋從傳統大規模軍事調動到恐怖主義、顛覆活動、網路攻擊與資訊宣傳戰等「混合戰爭」的複雜情境。此外,本次演習高度強調「綜合性方法」,將歐洲聯盟、非洲聯盟及多家國際人道組織從規劃階段起就納入其中,旨在演練軍事與非軍事手段的協同,以達成「贏得和平」的最終目的。因此,「三叉戟接點2015」不僅是一次例行的部隊認證,更是北約在後阿富汗時代戰略重心轉移的關鍵里程碑,意在向外界展示聯盟的團結、先進的軍事能力以及在複雜安全環境下的威懾姿態。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15年7月15日,在距離北約結束其在阿富汗長達十三年的主要作戰任務尚不足一年之際,聯盟於布魯塞爾總部召開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新聞簡報會。會議的主題,是即將在同年10月至11月間舉行的「三叉戟接點2015」(Trident Juncture 2015)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由盟軍轉型司令部(ACT)與布倫瑟姆聯合部隊司令部(JFC Brunssum)的最高層指揮官親自說明,凸顯了此次演習在聯盟議程中的重要性。這不僅是自2002年「堅定決心」(Strong Resolve)演習以來北約所舉行的最大規模軍事演練,更被視為聯盟在經歷了十餘年反叛亂作戰後,重新校準其戰略姿態、全面檢驗其高強度作戰能力的關鍵一步。
規模與範疇:後阿富汗時代的戰略校準
此次演習的規模是空前的。超過三萬六千名士兵、水手、飛行員與陸戰隊員將齊聚南歐,參演部隊來自二十七個北約盟國以及七個重要的夥伴國家,包括澳洲、奧地利、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芬蘭、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瑞典和烏克兰。演習的地理範圍廣闊,主要演訓區域分佈在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涵蓋了地中海與大西洋的廣闊海域。
盟軍轉型司令部參謀長菲爾·瓊斯中將在簡報中強調,此次演習的規劃早在數年前便已啟動,其初衷是作為北約在後阿富汗時代轉型的一個「基石事件」。在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及伊斯蘭國崛起之後,演習的規模與範疇「已遠超最初的規劃設想」,各成員國的積極參與,清晰地展示了聯盟的團結與集體決心。這標誌著北約的軍事重心,正從過去十幾年專注的非對稱、低強度反叛亂作戰,重新轉向應對大規模、高強度的國家級對手,以及複雜多變的混合式威脅。
虛構場景下的真實威脅:索羅坦的考驗
「三叉戟接點2015」的演習腳本設定在一個名為「索羅坦」(SOROTAN)的虛構地理區域,模擬一場在北約邊界之外爆發的危機。根據設定,一個虛構國家因內部緊張、自然災害及鄰國侵略而陷入動盪。儘管這是一個非第五條款的「區域外」場景,其設計卻極為貼近現實,旨在為參演部隊提供一個足夠複雜與靈活的環境,以應對當代安全挑戰的方方面面。
演習將模擬的威脅光譜極為廣泛,從恐怖主義的顛覆活動、化學戰環境,到網路空間與資訊領域的對抗。演習指揮官漢斯-洛薩·多姆羅澤上將特別指出,演習將挑戰參謀人員應對宣傳戰的能力,迫使他們在被操縱的圖片與虛假資訊中辨別真相。此外,演習還將包含大規模的傳統軍事調動、多點同時進行的兩棲登陸作戰,以及在不具備絕對空中優勢和海上控制權的條件下,如何通過戰鬥去爭奪主導權。這些科目的設定,反映出北約已將「混合戰爭」的挑戰,以及與同等級對手進行高強度對抗的可能性,置於其軍事準備的核心位置。
核心目標:認證強化後的北約反應部隊
本次演習最直接的軍事目標,是對強化後的「北約反應部隊」(NATO Response Force, NRF)進行2016年度的戰備認證。NRF是北約的快速反應「消防隊」,而在2014年威爾斯峰會之後,為了應對新的安全威脅,聯盟決定對其進行升級,使其規模更大、反應更快、更具彈性,其核心是新建的「高度戒備聯合特遣部隊」(VJTF)。「三叉戟接點2015」將是對這支經過改革的部隊及其指揮體系的一次全面壓力檢測,確保其能在接到政治授權後的數日內,迅速部署至任何危機區域。
綜合性方法:贏得和平的藝術
此次演習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對「綜合性方法」(Comprehensive Approach)的深度實踐。北約深刻認識到,現代危機不存在純粹的軍事解決方案。為此,演習從最初的腳本設計階段,就邀請了歐洲聯盟、非洲聯盟以及十多家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NGO)的廣泛參與。多姆羅澤上將強調,演習的最終目的不僅是「打贏一場戰鬥」,更是要「贏得和平」。這意味著軍事行動必須與外交、人道援助、穩定重建等非軍事手段緊密結合—這種理念的整合並非僅是紙上談兵—而是透過讓不同領域的專家在演習中實際互動、溝通與協調,共同應對危機,從而真正提升聯盟在複雜環境下穩定局勢的能力。
透明與威懾的雙重訊息
儘管演習規模龐大,北約仍強調其透明度。根據《維也納文件》等國際條約,聯盟已向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成員國發出邀請,允許其派遣觀察員。這種開放姿態旨在表明,北約的行動是防禦性、可預測且符合國際義務的。然而,在透明的背後,是毫不含糊的威懾訊息。在歐洲安全秩序因烏克蘭危機而動搖的背景下,一場集結了三十個國家、動用最先進軍事能力的演習,本身就是對聯盟集體防禦承諾的一次強有力宣示。它向任何潛在的對手表明,北約不僅有防衛的決心,更有付諸行動的實質能力。
「三叉戟接點2015」不僅僅是一次軍事演習。它是一個多層次的戰略行動,既是北約軍事轉型的試金石,也是其應對新時代安全挑戰的宣言書。它標誌著一個更為強大、更為敏捷、更為全面的北約,正在從理論走向現實。
資料來源:
Press briefing on NATO exercise Trident Juncture 2015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opinions_121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