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萬億市值悖論:一家汽車公司的金融現象化

未來預期壓倒當下基本面

· 金融經濟,巨頭戰爭,重工業復辟-,科技與AI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7月22日,特斯拉公布了其第二季度財報,連續第四個季度實現盈利。這一財務數據本身雖不驚人,但其背後所觸發的機制,卻正式將這家電動車製造商推向了全球資本市場的頂峰。達成連續四季盈利,意味著特斯拉已掃除所有技術性障礙,完全具備被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的資格。此一預期,疊加其此前已超越豐田(Toyota)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的事實,共同將特斯拉的股價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狂熱。然而,在這場令人目眩的資本盛宴之下,一個巨大的悖論橫亙於前:2019年,豐田的汽車銷量是特斯拉的近25倍,但資本市場給予後者的估值,卻遠遠超過了前者。

這場估值奇蹟的起點,可追溯至2019年10月。當時,在經歷了長達一年多的「生產地獄」、執行長馬斯克的個人爭議以及股價跌至三年低谷後,特斯拉意外地公布了第三季度的盈利。這一消息,成為點燃市場信心的第一枚火花。隨後,兩個關鍵事件徹底扭轉了公司的頹勢。其一,是上海超級工廠以創紀錄的速度建成投產,並在2020年初順利交付中國製造的Model 3,這不僅證明了特斯拉的全球擴張能力,更直接攻入了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其二,是極具爭議的Cybertruck發布會。儘管現場演示出現了尷尬的失誤,但其成功地將市場的注意力,從公司當前的財務困境,重新拉回至對其未來顛覆性技術的想像。

進入2020年,特斯拉的股價開始進入「拋物線式」上漲。這場狂潮的驅動力,已超越了傳統的企業基本面分析。首先,聯準會為應對疫情而採取的大規模貨幣刺激政策,為整個股市,特別是高成長性的科技股,注入了海量流動性。其次,特斯拉股票成為華爾街上被做空最嚴重的標的之一,這反而觸發了「軋空」(Short Squeeze)行情:股價的上漲,迫使做空者為避免更大損失而買入股票平倉,他們的買盤又進一步推高了股價。最後,也是最核心的因素,是市場對執行長馬斯克個人及其所描繪的未來願景的堅定信仰。投資者購買的,已不僅僅是一家汽車公司的股票,而是一張通往由電動化、自動駕駛與清潔能源所構成的未來世界的門票。特斯拉的市值,因此成為了一種金融現象,其價格發現機制,更多地建立在對未來的預期而非當下的現實之上。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20年7月22日,特斯拉公司發布了其第二季度財報,宣布連續第四個季度實現盈利。在任何一家成熟的製造企業,這本應是一則常規的利好消息。但對於特斯拉而言,這一刻的意義遠超於此。它不僅標誌著公司在經營層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穩定狀態,更重要的是,它滿足了被納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股票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最後一項硬性條件。

這一消息,為一場已持續數月的、近乎脫離基本面引力的股價狂潮,注入了最強勁的燃料。早在該月初,特斯拉的市值便已正式超越日本豐田汽車,登上了全球市值第一汽車製造商的寶座。而如今,獲得S&P 500入場券的預期,更引發了指數基金的被動配置需求,吸引了更多資金湧入。

然而,當我們將目光從華爾街的交易螢幕,轉向遍布全球的公路時,一個巨大的反差浮現眼前。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豐田集團在全球售出了近1,074萬輛汽車,而特斯拉的交付量約為36.75萬輛,前者是後者的近三十倍。一家在實體世界中產量遠遜於對手的公司,其在資本市場中的價值,卻被賦予了更高的權重。這場看似不合邏輯的估值顛覆,其根源並不在於當下的資產負債表,而在於過去一年間,特斯拉如何成功地將一個關於掙扎求存的故事,改寫為一個關於未來無限可能的故事。

從地獄歸來

要理解2020年的巔峰,必須先回望2019年的谷底。在2019年上半年,特斯拉幾乎被所有負面因素所包圍。關鍵產品Model 3的產能爬坡,因馬斯克對「熄燈工廠」全自動化生產線的過度執著而遭遇重挫。2018年,馬斯克因一則「考慮以每股420美元將公司私有化」的推文,而遭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證券欺詐調查,最終以和解告終,但其個人信譽已嚴重受損。

財務目標與車輛交付目標的屢次錯失,已成為市場的常態。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的再度虧損,更是讓投資者信心降至冰點。同年6月,特斯拉股價跌至近179美元,創下三年來的新低。當時華爾街的核心疑問是:在傳統汽車巨頭紛紛轉向電動化的背景下,不斷燒錢且始終無法穩定盈利的特斯拉,是否還有未來?

轉捩點悄然發生在2019年10月,一份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第三季度盈利報告,成為了市場情緒逆轉的起點。隨後,上海超級工廠的驚人進展,為這股樂觀情緒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從動工到正式交付,僅用時一年,這不僅展現了特斯拉強大的專案執行能力,更使其成功切入了全球最大的單一電動車市場,為未來的增長打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一場定義未來的「失敗」演示

如果說上海工廠的成功是硬實力的展現,那麼2019年11月Cybertruck的發布,則是軟性預期管理的極致體現。在那場充滿賽博龐克風格的發布會上,用以展示車窗堅固性的金屬球,兩次擊碎了所謂的「裝甲玻璃」。—在傳統的公關標準下,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然而,馬斯克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這場意外轉化為一場全球性的病毒式行銷—。

這次「翻車」事件,使得Cybertruck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佔據了全球的媒體版面與社交平台。其奇特的外形與看似失敗的演示,反而激發了公眾的巨大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將市場的討論焦點,從特斯拉當前面臨的財務與生產困境,強行拉回到了公司創立之初就賴以生存的核心資產:對未來的顛覆性想像。當人們開始熱烈討論一輛皮卡是否需要防彈玻璃時,他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特斯拉並非一家普通汽車公司的設定。

軋空、聯準會與信仰

進入2020年,特斯拉的股價漲勢,開始受到超越公司自身基本面的宏觀與市場因素驅動。首先,新冠疫情的爆發,促使美國聯準會採取了無限量的貨幣寬鬆政策,大量的流動性湧入金融市場,極大地推升了高風險、高成長的科技股估值,特斯拉正是這股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其次,特斯拉長期以來都是美股市場上被做空最嚴重的股票之一。大量機構投資者押注其股價將會下跌。然而,當股價因基本面改善而開始上漲時,這些做空者開始面臨虧損。為了止損,他們被迫在市場上買入股票以平掉自己的空頭倉位,這種被迫的買盤,又進一步推高了股價,形成了一場教科書級別的「軋空」行情。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堅信特斯拉終將失敗的投資者,反而諷刺地成為了推動其股價上漲的重要力量。

最終,這一切的背後,是市場對馬斯克個人近乎宗教般的信仰。投資者所交易的,已不僅僅是特斯拉當下的盈利能力或汽車交付量,而是對一個由電動車、自動駕駛軟體、儲能業務以及未來的人工智慧所構成的龐大生態系統的信念。特斯拉的股票,已從一種工業資產,演變為一種承載著未來主義希望的金融資產。它的價值,不再由過去的財報定義,而由對未來的集體想像所決定。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ow Tesla Became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Automaker
https://www.wsj.com/video/series/in-depth-features/how-tesla-became-the-worlds-most-valuable-automaker/E202B21F-4217-4B26-88A2-32135061A0A0 (Primary source for transcript)

Reuters: Tesla posts fourth straight profit, qualifies for S&P 500 inclusion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tesla-results/tesla-posts-fourth-straight-profit-qualifies-for-sp-500-inclusion-idUSKCN24N2Y7

Associated Press: Tesla posts 4Q profit, projects 500K deliveries this year
https://apnews.com/article/7698516104c9955743a6b856b3e9a502

Bloomberg: Tesla Pulls Off S&P 500 Feat With Fourth Straight Profit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07-22/tesla-rises-after-posting-surprise-profit-for-a-fourth-quarter

The Guardian: Tesla shares surge as it qualifies for S&P 500 index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0/jul/23/tesla-shares-surge-as-it-qualifies-for-sp-500-index

Financial Times: Tesla delivers fourth-straight profit ahead of likely S&P 500 entry
https://www.ft.com/content/8e040a6b-8c88-4e8a-8b1e-257a3e7208d2

The New York Times: Tesla Is Worth More Than Toyota, and the Gap Is Widening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3/business/tesla-toyota-stocks-earning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