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自2017年通用汽車(GM)幾乎完全退出歐洲市場,至2019年福特(Ford)宣布大規模重組計畫,關閉六座工廠並裁員一萬兩千人,美國兩大汽車巨頭在歐洲大陸長達數十年的擴張佈局正迎來一場深刻的戰略收縮。這場撤退並非單純的商業失敗,而是在歐洲市場激烈競爭、利潤微薄的現實下,所進行的一次理性且痛苦的資本重置。歐洲本土品牌如福斯、雷諾的強勢主導,使得美系車廠始終難以取得領先地位。更為關鍵的是,歐盟日益嚴苛的碳排放法規,迫使車廠投入鉅額資金進行電動化轉型,這對於在歐洲市場本已獲利困難的企業而言,構成了沉重的財務壓力。因此,底特律的巨頭們選擇了「選擇戰場」的策略:放棄在低利潤的歐洲乘用車市場纏鬥,將寶貴的資本與研發資源,集中投向北美市場利潤豐厚的SUV與皮卡業務,並全力競逐電動車與自動駕駛這兩場決定未來十年全球汽車工業版圖的關鍵戰役。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每一座即將沉默的工廠,都曾是二戰後美國工業實力橫跨大西洋,深度參與歐洲經濟重建的輝煌圖騰。從英國的引擎車間到德國的裝配產線,福特與通用的藍色橢圓和GM標誌,一度是歐洲城市景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當時光走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這些工業遺產正迅速成為全球化戰略收縮的註腳。底特律的汽車巨頭們,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決絕姿態,告別這片曾承載其全球化夢想的舊大陸。這並非一次倉皇的敗退,而是一場經過精密計算的戰略轉向,其背後的動因,深刻地交織著市場競爭、政策法規與未來科技的三重驅動力。
這場變革的序曲,由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在2017年奏響。在連續虧損近二十年、累計損失超過200億美元之後,通用汽車毅然將其在歐洲的兩大核心品牌—德國的歐寶(Opel)與英國的佛賀(Vauxhall),出售給了法國的寶獅雪鐵龍集團(PSA Group)。這一決策,標誌著通用汽車幾乎完全撤出歐洲市場,也顛覆了汽車產業數十年來「規模至上」的傳統信條。通用的高層明確表示,未來的策略將是只在能夠成為市場第一或第二名的區域進行競爭。在歐洲這個強敵環伺、始終屈居二線的市場持續失血,已不再符合其全球戰略的成本效益。
兩年後,輪到福特汽車(Ford)採取行動。2019年,福特宣布了一項大規模的歐洲業務重組計畫,其規模之大,震動了整個歐洲汽車產業。計畫包括關閉位於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地的六座工廠,並裁減約兩成的歐洲員工,總計達一萬兩千個工作崗位。然而,與通用的全面退出不同,福特的策略更像是一次精準的「戰術收縮」。
福特的分析顯示,其在歐洲的困境主要來自於競爭激烈的乘用車市場。面對福斯集團(Volkswagen)、雷諾(Renault)等本土巨頭的強大壓力,福特旗下的Focus、Fiesta等小型轎車雖然銷量尚可,但利潤空間極為有限。與此同時,福特在歐洲的商用車領域,特別是以Transit系列為代表的貨運廂型車,卻是當之無愧的市場領導者。商用車的客戶多為企業或政府部門,其採購決策更注重實用性與長期持有成本,品牌忠誠度較高,且市場競爭相對緩和,從而帶來了更為豐厚的利潤。因此,福特的歐洲新戰略變得異常清晰:大幅削減在低利潤乘用車市場的投入,將資源集中於鞏固並擴大其在商用車領域的領導地位。這是一次從「廣度」轉向「深度」,從追求市佔率轉向追求利潤率的根本性轉變。
若說市場競爭是促使美系車廠轉身的推力,那麼歐盟日益收緊的環境法規則是將它們推出門外的決定性力量。歐洲擁有全球最為嚴苛的汽車排放標準,特別是針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限制。歐盟為汽車製造商設定了嚴格的車隊平均碳排放目標,一旦超標,將面臨數以億歐元計的巨額罰款。
這道「綠色高牆」迫使所有在歐洲銷售的車廠,必須投入鉅資進行技術轉型,大力發展混合動力與純電動車款。這場轉型的核心,是對電池技術的巨額投資。儘管電池芯的成本在過去十年中已有顯著下降,但多數專家認為,電動車的製造成本要與同級別的燃油車持平,仍需數年時間。對於福特與通用而言,這意味著它們必須為一個本已虧損或利潤微薄的市場,再投入數十億美元的未來技術研發資金,這在財務上顯然是一項艱難的抉擇。通用的高層在解釋其退出歐洲的決定時,便曾多次強調,應對嚴苛的排放標準是其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
第三個,也是最為根本的原因,在於這兩家美國汽車巨頭決定回歸並鞏固其真正的優勢領域。在北美市場,福特與通用是無可爭議的王者,其利潤的核心幾乎完全來自於大型SUV與皮卡車型。福特的F-150皮卡連續數十年蟬聯美國最暢銷車型,而通用的雪佛蘭Silverado皮卡與Suburban大型SUV同樣是利潤豐厚的明星產品。
這些車型體型龐大、動力強勁,完美契合了北美消費者的偏好與生活方式。然而,它們在歐洲市場卻幾乎沒有生存空間。歐洲高昂的油價、狹窄的街道、普遍較小的停車位,以及不同的汽車文化,都使得這些「美式巨獸」水土不服。數十年來,底特律一直致力於製造北美消費者喜愛的大型車輛,這也解釋了為何它們在製造歐洲市場所需的精巧小型車方面,始終無法超越本土品牌。
因此,從歐洲的收縮,本質上是一次全球範圍內的資本重新配置。福特與通用意識到,它們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在所有市場、為所有人製造所有類型的汽車。在一個資本密集且技術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必須「選擇自己的戰場」。它們從歐洲抽回的資金,正被迅速投入到決定未來汽車工業命運的兩大賽道上:電動化與自動駕駛技術。在這兩個領域,競爭的舞台是全球性的,需要集中全部資源才能佔據有利位置。與其在歐洲的紅海中掙扎,不如將火力集中在北美與中國這兩個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市場,利用其在傳統優勢領域獲取的豐厚利潤,為這場昂貴的未來戰爭提供資金。
總體而言,底特律在歐洲的戰略撤退,並非美國工業實力的衰退,而是在全球政經格局與產業科技範式轉移下的理性應變。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以建立全球製造基地、追求規模經濟為核心的舊全球化時代。同時,也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企業必須更為精準地評估自身核心優勢,並將有限的資本,配置在能夠決定未來生死的關鍵戰場上。對於歐洲而言,美系車廠的離去短期內會造成就業衝擊,但長期來看,也可能進一步鞏固本土品牌的地位,並加速整個大陸的電動化進程。這場跨越大西洋的工業變局,仍在持續演進之中。
資料來源
Reuters: Ford to cut 12,000 jobs, close six plants in Europe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ford-motor-europe-idUSKCN1TS0S9
BBC News: Ford to cut 12,000 jobs in Europe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48778641
The New York Times: G.M. Sells Opel Subsidiary to Peugeot, Ceding Major European Market
https://www.nytimes.com/2017/03/06/business/gm-opel-peugeot-psa.html
The Guardian: General Motors sells Vauxhall and Opel to PSA Group
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17/mar/06/general-motors-sells-vauxhall-and-opel-to-psa-group
European Commission: CO₂ emission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ars and vans
https://climate.ec.europa.eu/eu-action/transport-emissions/road-transport-reducing-co2-emissions-vehicles/co2-emission-performance-standards-cars-and-vans_en
Automotive News Europe: Why Ford is revamping its European business
https://europe.autonews.com/automakers/why-ford-revamping-its-european-business
Detroit Free Press: GM's sale of Opel was the right move at the right time
https://www.freep.com/story/money/cars/general-motors/2017/03/11/gms-sale-opel-right-move-right-time/9895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