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12月15日,全球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與赫伯羅德(Hapag-Lloyd)相繼宣布,因葉門胡塞武裝組織(Houthis)的攻擊威脅加劇,將暫停所有行經紅海航線的貨櫃運輸。此一決定,是對連結亞歐的關鍵水道—曼德海峽(Bab-el-Mandeb)安全情勢的嚴峻表態,並迅速引發全球供應鏈的連鎖反應。胡塞組織聲稱其行動是為回應以哈衝突,其採用的反艦彈道飛彈、無人機與直升機突襲等新型態攻擊手段,不僅使傳統的海盜防禦措施失效,更將地緣政治衝突的烽火直接燒向了全球貿易的大動脈。本文旨在深入了解這場發生在「淚之門」的非對稱衝突,從軍事、經濟與外交層面,解讀其如何迫使全球航運業重繪版圖,並探討由美國主導的國際護航行動所面臨的挑戰,以及這場危機對未來全球海上安全架構的深遠影響。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古老的航海圖上,有些水道的名字本身就承載著歷史的重量與哀愁。連接紅海與亞丁灣的曼德海峽(Bab-el-Mandeb),在阿拉伯語中意為「淚之門」。數個世紀以來,無數商船、艦隊與探險家在此穿行,它既是財富流動的黃金通道,亦是帝國角力的兵家必爭之地。如今,這扇古老的門戶再次灑滿了淚水,但這次並非來自風浪或傳說中的海妖,而是來自現代戰爭的硝煙與全球化經濟體的集體焦慮。
當葉門胡塞武裝組織的直升機,以特種作戰的姿態降落在「銀河領袖號」貨輪的甲板上時,那段經由武裝份子隨身攝影機記錄下的畫面,不僅僅是一次蠻橫的劫持,更像是一份遞交給全世界的挑戰書。它宣告著,一片看似遙遠的地區性衝突,有能力藉由精準打擊全球供應鏈中最脆弱的環節,來撼動整個國際秩序的根基。這是一場典型的非對稱戰爭,其戰場不在陸地,而在維繫著現代文明運轉的藍色血脈之上。
從海盜彎刀到反艦飛彈:海上威脅的巨大轉變
要理解這次紅海危機的嚴重性,我們必須先認識到其威脅本質的根本轉變。在十多年前,全球航運業的夢魘來自索馬里沿岸的海盜。當時的威脅是輕艇、AK-47步槍與劫持勒索。對此,航運業發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禦體系:在船舷架設鐵絲網、部署高壓水砲與遠程聲波裝置,甚至在必要時聘用武裝保全或與在附近巡弋的國際海軍合作。這些措施的核心邏輯,是防禦近距離的、技術水平相對低落的登船攻擊。
然而,胡塞組織所祭出的,是截然不同的戰爭劇本。他們不再是駕駛小艇的烏合之眾,而是擁有伊朗支持、具備一定準軍事能力的政治實體。其武器庫中包含了反艦彈道飛彈與自殺式無人機。這些武器,是過去只有主權國家海軍才擁有的打擊能力。美國官員便指出,這是商船首次面臨反艦彈道飛彈的直接威脅。面對從數十甚至上百公里外呼嘯而來的飛彈,船上的鐵絲網與水砲顯得荒謬而無力。這不僅是一場武力上的升級,更是一次海上安全威脅的「典範轉移」。過去針對海盜的防禦邏輯,在新威脅面前已然徹底失效。
經濟的陣痛:當航線繞過非洲
曼德海峽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是通往蘇伊士運河的必經之路,這條黃金水道承載了全球約12%的貿易量、超過20%的貨櫃運輸量,以及10%的原油貿易。它的暢通與否,直接關係到從亞洲工廠出產的商品、中東的能源,能否高效且低成本地運往歐洲市場。
當馬士基、赫伯羅德等航運巨頭做出繞道非洲好望角的艱難決定時,這不僅僅是地圖上一條航線的改變,而是對全球供應鏈的一次外科手術。根據統計,從亞洲到歐洲,經由紅海的航程平均約為34天;而繞道好望角,航程則激增至43天左右。這增加的九天航程,意味著更多的燃料消耗、更長的貨物交付時間、更高的保險費用,以及因船隻週轉率下降而導致的運力緊張。航運公司已經開始對每個貨櫃加收更高的費用,而這些成本,幾乎無可避免地將沿著供應鏈傳導,最終體現在歐洲乃至全球消費者的購物帳單上。通貨膨脹的陰影,正隨著那些被迫南行的貨輪,重新籠罩在脆弱的全球經濟之上。
航路的背後:非對稱槓桿與地緣政治的盤算
胡塞組織的行動,絕非孤立的軍事冒險,其背後有著清晰的地緣政治邏輯。作為伊朗在中東地區的代理人之一,胡塞組織在紅海的行動,完美詮釋了何謂「非對稱槓桿」。他們以相對低廉的無人機和飛彈成本,成功癱瘓了全球最昂貴的貿易動脈之一,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權不得不投入巨大的軍事與經濟資源來應對。
此舉至少達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首先,它在政治上聲援了哈馬斯,為自身在阿拉伯世界中塑造了「反抗者」的形象;其次,它向其主要對手沙烏地阿拉伯及國際社會展示了自身的軍事實力與攪局能力,為正在進行的葉門內戰和平談判增添了重要籌碼;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它將區域衝突的壓力直接外溢,迫使美國及其盟友必須分散其在中東乃至全球的戰略注意力。這是一場成本極不對稱的博弈,胡"塞組織與其背後的伊朗,用極小的代價,換取了全球性的戰略影響力。
「繁榮守護者」的困境:防禦與升級的兩難
面對日益嚴峻的局勢,美國迅速發起了名為「繁榮守護者行動」(Operation Prosperity Guardian)的多國海軍特遣隊,旨在為行經紅海的商船提供護航,並攔截來襲的飛彈與無人機。然而,這項行動從一開始就面臨著諸多挑戰。
其一,防禦成本高昂。美軍驅逐艦發射一枚標準三型防空飛彈的成本高達數百萬美元,而其攔截的胡塞無人機成本可能僅為數千美元。這種不成比例的消耗戰,長期來看對任何海軍都是沉重的負擔。其二,威脅源頭難以根除。胡塞組織的武器系統大多是機動式的,可以隱藏在葉門複雜的山地與城市地形中,這使得對其發射陣地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變得極為困難,且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衝突的急劇升級,甚至將整個區域拖入更深的戰火之中。
這使得美國及其盟友陷入了戰略兩難:若僅採取被動防禦,無疑是治標不治本,且成本高昂;若採取更具攻擊性的軍事行動,則可能引發與伊朗的直接對抗,這顯然是各方都希望極力避免的局面。
淚水之門思考未來
紅海的烽火,是一面映照出21世紀全球化脆弱性的鏡子。它告訴我們,一個高度互聯的世界,其命脈可能掌握在少數擁有顛覆性技術的非國家行為者手中。商業船隻為了自保,開始關閉自動識別系統(AIS)玩起「捉迷藏」,或是在目的地一欄標示「船上有武裝警衛」,這些看似無奈的舉動,實則是對現行國際海上安全秩序的無聲拷問。
最終,解決紅海危機的鑰匙,或許並不在紅海本身。它可能深埋於葉門內戰的複雜談判桌上,也可能取決於中東更大範圍內地緣政治矛盾的緩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區域要角正在與胡塞組織進行的和平談判,為外交解決提供了一線曙光。或許,將停止紅海攻擊納入一攬子和平協議的議程,會是比軍事打擊更為有效的途徑。
無論如何,「淚之門」的這場危機,已經為全球敲響了警鐘。它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在一個無人機與彈道飛彈擴散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守護那些承載著全球繁榮的古老航道。這不僅是軍事戰略家的課題,更是所有依賴全球貿易而生的現代公民,必須共同面對的時代之問。
資料來源
Reuters: Maersk, Hapag-Lloyd halt Red Sea shipping as Houthi attacks multiply
https://www.reuters.com/world/middle-east/maersk-says-it-will-pause-all-container-shipments-through-red-sea-2023-12-15/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outhi Attacks on Ships in Red Sea Threaten New Shock to Global Economy
https://www.wsj.com/world/middle-east/houthi-attacks-on-ships-in-red-sea-threaten-new-shock-to-global-economy-7212a325
BBC News: What do Houthi attacks in Red Sea mean for world trade?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67727235
Associated Press: Houthi rebel attacks on Red Sea shipping are raising the risks of a wider Middle East conflict
https://apnews.com/article/red-sea-shipping-houthi-yemen-israel-hamas-suez-canal-8813353523455584b4249b5c3b063162
The Economist: Who are the Houthis, and why are they attacking ships in the Red Sea?
https://www.economist.com/the-economist-explains/2023/12/19/who-are-the-houthis-and-why-are-they-attacking-ships-in-the-red-sea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Statement from Secretary of Defense Lloyd J. Austin III on Ensuring Freedom of Navigation in the Red Sea
https://www.defense.gov/News/Releases/Release/Article/3621110/statement-from-secretary-of-defense-lloyd-j-austin-iii-on-ensuring-freedom-of/
Financial Times: Red Sea shipping attacks: what are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https://www.ft.com/content/35e80242-7313-43d9-9b93-b26a57d3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