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市場逆轉:疫情時代白領裁員潮現象

勞動力囤積到結構性短缺的經濟新常態

· 金融經濟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1月31日,隨著亞馬遜、微軟、高盛等一系列跨國企業巨頭相繼宣布大規模裁員計畫,全球勞動市場呈現出一幅極不尋常的矛盾圖景。一方面,整體的失業率數據仍處於歷史低位,顯示出勞動市場的總體韌性;另一方面,此輪裁員的浪潮,卻一反常態地、不成比例地衝擊了過去被認為是經濟衰退中最具安全性的白領專業人士階層。這一現象,不僅顛覆了數十年來經濟學界對衰退時期勞動力市場反應的傳統認知,更深刻地反映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對全球勞動力供需結構所造成的持久性改變。傳統的經濟下行週期中,裁員通常始於資本密集型的藍領行業(如製造業與營建業),隨後蔓延至低薪的服務業,最後才會波及企業內部的白領與管理階層。然而,本輪調整的順序,幾乎完全相反。

此一典範逆轉的根源,可追溯至新冠大流行初期對勞動市場造成的兩極化衝擊。在2020年,為應對疫情而實施的封鎖措施,對需要面對面接觸的行業—如餐飲、旅遊、零售與娛樂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一線服務人員與藍領工人失業。與此同時,遠距辦公的興起以及全球經濟的數位化轉型,極大地刺激了對科技產品與專業服務的需求。科技公司如Zoom、Google和微軟等,其業務量與營收迎來爆炸性增長。在低利率與寬鬆資本環境的推波助瀾下,這些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招聘擴張,吸納了大量的白領專業人才,以支持新專案的開發與業務的拓展。這種在疫情期間形成的「白領過剩」與「藍領蕭條」的局面,為今日的市場逆轉埋下了伏筆。隨著2022年起各國央行(特別是美國聯準會)為對抗通貨膨脹而激進加息,經濟增長的預期被迅速冷卻,那些在疫情期間被過度追捧的科技與金融行業,首當其衝地感受到了資本寒冬的壓力,迫使它們對先前過度樂觀的招聘策略,進行痛苦的修正。

與此同時,在經濟的另一端,一個更為根本的變化正在發生:結構性的勞動力短缺,尤其是在藍領與一線服務崗位。根據美國聯準會的分析,疫情加速了大規模的提前退休潮,加上過去幾年移民政策的放緩,共同導致了勞動人口供給的顯著萎縮。此外,經歷了疫情期間的動盪與反思,「大辭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反映出許多一線工人對工作條件、薪資待遇與職業尊嚴的期望發生了轉變,他們不再願意輕易回到那些低薪且缺乏保障的崗位。這就造成了一個奇特的局面:即便在經濟放緩的預期下,企業依然面臨著「招工難」的困境。出於對未來經濟復甦時無法及時招聘到足夠一線員工的擔憂,許多企業開始採取一種被稱為「勞動力囤積」(Labor Hoarding)的策略—即寧可保留現有的藍領與服務人員,即便當前業務量並不足夠,也不願輕易將他們解僱。在這種背景下,當企業需要削減成本以應對經濟逆風時,那些薪資更高、在市場上相對更容易重新招聘、且在疫情期間被過度招聘的白領階級,便自然成為了裁員的首要目標。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經濟學的傳統教科書中,經濟衰退的腳步聲,通常最先在工廠的生產線上和建築工地上響起。數十年來的數據顯示,當經濟烏雲密布時,最先感受到寒意並開始裁員的,是製造業、營建業等資本密集型的藍領行業。隨後,寒流會傳導至零售商、餐廳和酒店等擁有大量低薪勞動力的服務業。而身處辦公大樓內的白領專業人士—工程師、市場分析師、人力資源專家—往往是最後一批受到波及的群體。然而,在經歷了新冠大流行的劇烈震盪之後,這個被長期視為鐵律的模式,正在被顛覆。

2022年末至2023年初,一連串來自全球頂級企業的裁員公告,震動了市場。從亞馬遜、百事可樂到福特汽車,裁員名單上不乏傳統巨頭,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科技與金融行業中那些曾經被視為「金飯碗」的企業。更不尋常的是,被裁撤的崗位,不成比例地集中在白領階級。這一現象,發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失業率仍處於數十年來低點的宏觀背景之下,形成了一種令人困惑的對比,也揭示了後疫情時代勞動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可能是永久性的變化。

疫情衝擊的兩極分化:榮景與蕭條的並存

要理解當前的白領裁員潮,必須將時間撥回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全球勞動市場造成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非對稱性衝擊。一方面,政府主導的封鎖措施,使得所有依賴實體接觸的經濟活動瞬間停擺。餐飲、旅遊、線下零售等行業遭受重創,其僱用的數千萬名一線服務人員,在短短數月內失去了工作。這是對藍領與服務業的一次毀滅性打擊。

另一方面,這次危機卻意外地成為了數位經濟的強力催化劑。遠距辦公、線上教育、電子商務和雲端服務的需求一夜之間呈指數級增長。以Zoom、微軟、Google和亞馬遜網路服務(AWS)為代表的科技企業,成為了這場經濟大封鎖中的最大受益者。在超低利率和充裕的市場流動性支持下,這些公司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擴張期。它們大舉招聘軟體工程師、專案經理、數據科學家等高技能的白領人才,以應對激增的業務需求,並為其對未來市場的樂觀預期進行佈局。這種在同一場危機中,部分行業急劇收縮,而另一部分行業極度擴張的兩極分化現象,為日後市場的劇烈反轉,埋下了伏筆。

聯準會的轉向與科技泡沫的修正

從2022年開始,全球宏觀經濟的背景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為了應對失控的通貨膨脹,以美國聯準會為首的各國央行,開啟了自1980年代以來最為激進的加息週期。利率的飆升,迅速提高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並冷卻了經濟增長的預期。

這對在低利率環境中野蠻生長的科技行業,影響尤為巨大。過去,投資者願意為科技公司虧損的現狀,支付高昂的估值,賭的是其未來的增長潛力。但在高利率時代,未來的利潤在當下的價值被大幅折現,市場的偏好,從不計代價的「增長」,迅速轉向了實實在在的「盈利」。這迫使科技公司的管理者們,不得不對其在疫情期間過度樂觀的招聘策略,進行緊急修正。那些為探索性專案或已收縮的業務線而招聘的員工,成為了削減成本的首要目標。因此,我們看到的大規模裁員,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場對疫情期間科技泡沫的一次理性回調。

「勞動力囤積」:藍領工人的新議價權

與白領勞動力市場由盛轉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藍領與一線服務業勞動力市場的持續緊俏。疫情後的經濟重啟,釋放了被壓抑的巨大消費需求,但勞動力的供給,卻未能同步恢復。

這一結構性的勞動力短缺,由多個因素共同造成。首先,疫情促使大量臨近退休年齡的「嬰兒潮」一代員工,選擇了提前退出勞動力市場。其次,過去幾年趨緊的移民政策,也減少了勞動力的供給來源。更為重要的是,被稱為「大辭職潮」的社會現象,反映了許多一線工人在經歷了疫情的考驗後,對工作本身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他們開始要求更高的薪資、更穩定的工作時程以及更受尊重的工作環境。

這種勞動力供給的結構性短缺,徹底改變了企業的用人策略。在過去的經濟衰退中,企業主通常認為,他們可以輕易地解僱藍領工人,並在經濟好轉時再將他們招聘回來。然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種假設已不再成立。許多企業發現,一旦失去了一線員工,就很難再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地將他們補充回來。

因此,一種被經濟學家稱為「勞動力囤積」(Labor Hoarding)的行為模式開始出現。—這不僅是一次週期性的裁員,更可能是一次對企業人力結構的永久性再思考,其影響將在未來數年持續顯現—。企業寧願在業務放緩時期,保留那些難以招聘的一線員工,即便這意味著短期內的人員冗餘和生產力下降,也要避免在未來復甦時,面臨無人可用的窘境。在這種策略下,當削減成本的壓力來臨時,裁員的目標,便自然地從那些「難以取代」的藍領工人,轉向了那些薪資更高、且被認為在市場上更容易重新找到的白領專業人士。

歷史模式的顛覆與未來展望

這場白領裁員潮,是對數十年來經濟衰退模式的一次徹底顛覆。回看1980年代初的衰退,當時高達75%的失業人口來自藍領階級。而在2007年金融海嘯爆發前夕,最先出現大規模失業的,同樣是營建業和製造業。白領階級的失業,通常被視為經濟衰退進入深水區的後期信號。

然而,儘管當前的裁員潮對白領階級造成了衝擊,但其處境與面臨系統性困境的藍領工人,仍有本質不同。數據顯示,大多數被裁員的科技行業員工,憑藉其高技能優勢,通常能在三個月內找到新的工作。許多中小型企業,也正好利用這個時機,吸納了過去被大型科技公司壟斷的頂尖人才。

儘管如此,這場由後疫情時代獨特條件所催生的白領裁員潮,依然為我們揭示了勞動市場未來可能的一些趨勢。隨著企業對成本效益的日益關注,對員工績效的考核可能會變得更加嚴格,裁員可能會更精準地針對表現不佳者。同時,這也可能促使企業進一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來替代部分常規化的白領工作崗位。一個以白領工作為絕對安全避風港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hite-Collar Workers Are Being Laid Off in Greater Numbers
https://www.wsj.com/articles/white-collar-workers-are-getting-cut-first-in-this-economic-downturn-11675208610

Bloomberg: The Era of White-Collar Coddling Is Unraveling
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articles/2023-01-26/layoffs-2023-the-era-of-white-collar-coddling-is-unraveling

The New York Times: Why Are There So Many Tech Layoffs Right Now?
https://www.nytimes.com/2023/01/26/business/economy/tech-layoffs.html

Reuters: Analysis: White-collar workers bear brunt of U.S. layoffs as 'labor hoarding' persists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us/white-collar-workers-bear-brunt-us-layoffs-labor-hoarding-persists-2023-01-19/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 January 2023
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archives/empsit_02032023.pdf

The Federal Reserve: The Labor Market in the Time of COVID-19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econres/feds/the-labor-market-in-the-time-of-covid-19.htm

Forbes: Tech Layoffs: Over 100,000 Jobs Were Lost In January. What Does This Mean For The Future Of Work?
https://www.forbes.com/sites/jackkelly/2023/01/31/tech-layoffs-over-100000-jobs-were-lost-in-january--what-does-this-mean-for-the-future-of-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