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過去十年間,東南亞成為全球資本競逐的新熱土,越南尤其受益,成為電子產品終端組裝與紡織品的出口重鎮。然而,始於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特別是前總統川普發起的關稅政策,使高度依賴對美出口的越南陷入了極大的脆弱性。美國近年從越南進口額的急劇增長,引發了華府對於中國企業利用越南進行「洗產地」規避關稅的疑慮,儘管初步分析顯示,多數活動為合法的價值鏈延伸,但仍有部分可疑的轉運行為,可能觸發美國的懲罰性反制措施。這場貿易爭端不僅衝擊著依賴越南製造的Nike、Apple、Samsung等國際品牌,更可能讓數以萬計的越南家庭,在剛觸及經濟起飛的曙光之際,倒退回數十年的貧困。越南政府雖積極尋求外交解決方案,但面對兩大經濟體結構性的供需失衡,其談判籌碼依舊有限。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資本的流動,猶如亙古的洋流,時而溫暖,時而冰冷,它曾將時代的財富與機遇源源不絕地送往中國的海岸;而今,這股洪流正悄然轉向,尋覓著新的港灣。在過去十年間,東南亞以其蓬勃的生機,成為了這股新潮流的首選之地,其中,越南無疑是那最耀眼的燈塔。從我們手中iPhone的部分組件,到三星智慧型手機的精密組裝,再到衣櫥裡熟悉的品牌服飾,越南的工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越南製造」的標籤烙印在全球消費市場的版圖之上。
然而,當一艘船駛入大國競逐的洶湧海域時,再好的舵手也難免遭遇風浪。前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所擘劃的關稅藍圖,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徹底撼動了這片看似繁榮的貿易航線,而越南,這個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正首當其衝。世界各國的領導者紛紛向白宮發出呼籲,期望能平息這場可能波及全球的稅率風暴。作為回應,川普總統雖對多數國家將關稅稅率降至10%,卻唯獨將中國排除在外。但我們必須明白,任何所謂的「90天暫停期」從不代表風險的根除,籠罩在東南亞上空的關稅陰雲,隨時可能凝聚成一場傾盆大雨。
近年來,美國自越南的進口量呈現爆炸性增長,這引發了部分專家的警示,他們認為這背後可能隱藏著來自中國的不正當競爭。我們的分析也確實指向了一些初步證據,顯示自2018年關稅戰開打後,部分新投資越南的中國企業,存在著將貨物「轉運」的嫌疑。若這一行為被明確證實,那麼針對這些特定出口商的反制措施,將變得師出有名。
這些潛在的發展,對於在越南的生產者以及他們在美國的客戶,究竟意味著什麼?答案深植於全球供應鏈的複雜網絡之中。越南的工廠為美國市場生產著大量的消費性商品,使其一躍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美國第二大服裝與鞋履供應國。Nike約有50%的鞋類製品與28%的海外服飾在越南生產;Wayfair的家具、孩之寶與美泰的玩具,其生產線也深度依賴越南。在科技領域,Apple與Samsung更是將越南視為其製造業的關鍵樞紐。僅三星一家,就在越南雇用了高達16萬名員工。
從2018年至今,隨著美中關係的緊張,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越南進行新的投資佈局。Apple便積極協調其台灣供應商,將更多產能轉移至越南。這股被稱為「中國+1」的策略,旨在分散過度集中於單一國家的風險。過去,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一條完整的供應鏈,從零件到組裝,都可能在中國境內完成。然而,隨著中國勞動成本的上升,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考量,這種模式的脆弱性日益凸顯。因此,在另一個國家,如越南、泰國、孟加拉或印度,建立備用產線,成為了一種理性的避險策略。
在Lia 看來,越南的崛起,在某種程度上,正是中國自身發展模式成功的必然結果。當中國的產業鏈向更高附加價值的領域邁進時,製造T恤、縫製鞋履這類勞力密集型產業的成本優勢自然隨之消退,從而為越南等國創造了承接產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
然而,機遇的背後往往伴隨著險峻的挑戰。中國被指控利用越南作為規避2018年關稅的「中轉站」。自那時起,我們觀測到兩種類型的活動急劇增加。其一,是合法的「附加價值生產」,約佔84%,即企業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在越南進行加工製造後再出口至美國。但另一部分,大約佔16%(此數據因測量方式而異),則是純粹的「轉運」—亦即將中國製造的產品,在越南未經任何實質性加工便重新貼上「越南製造」的標籤出口。這正是觸動美國貿易政策敏感神經的癥結所在。
經濟學家指出,華府內部持續討論的更高關稅稅率,反映了美國與他國之間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以美越關係為例,這份貿易逆差規模相當龐大,在過去一年已增長至約1235億美元。川普時期的白宮堅稱,許多國家正利用貨幣操縱等不公平貿易手段來擴大其貿易順差。
面對壓力,越南方面也在權衡對策。其中一個被考慮的選項,是讓本國貨幣「越南盾」重新估值。因為倘若關稅真的大幅提升了越南產品的價格,那麼透過貨幣貶值來抵銷部分衝擊,或許是除了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之外,所剩不多的選項。然而,越南盾的匯率在2024年已處於低位。今年四月,一個越南代表團曾與白宮接觸,試圖達成協議。我們甚至看到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親自聯繫美國政府,提議可能將美國產品進入越南的關稅降至零。
但這場爭端的根本矛盾,或許並非關稅本身。美國與越南之間的雙邊貿易逆差,其主要驅動力並非來自越南的保護主義,而是源於兩個經濟體發展階段的巨大差異。美國作為一個成熟的已開發經濟體,其市場對越南出口的消費品有著龐大的需求;反觀越南,作為一個相對貧窮的開發中國家,對於美國出口的資本密集型產品,例如波音787客機,其需求則極為有限。這是一種結構性的不對等,而非單純的政策選擇所能輕易扭轉。
當關稅的談判仍在進行時,像越南這樣的國家,正在為即將到來的衝擊做準備。有人將此形容為「非受迫性失誤」或「自我造成的傷害」,但筆者認為,情況可能比這更糟。這不僅僅是傷害自己,它更像一場「集體自殺協議」,在重創美國經濟的同時,也將其他許多國家拖下水。
回望2000年,美國與越南簽署了一項貿易協定,將平均關稅從約40%大幅削減至3%。如今,對美出口已佔越南國內生產總值的30%。對於越南人民而言,他們在過去50年裡經歷了太多苦難,其中許多都與美國的歷史遺留問題有關。在貿易全球化的浪潮中,他們的前景曾一度非常樂觀。
當一個國家從低收入畢業,進入中低收入階段,且其製造業開始騰飛時,這是一個經濟增長能夠轉化為真實家庭福祉的關鍵時期。這意味著,泥土地板變成了水泥或磁磚地板,電力從每天供應8或12小時,變成了24小時不間斷。這是一個國家發展歷程中最令人心碎的時刻——在人民首次真實品嚐到我們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時常視為理所當然的富裕滋味時,卻可能因為遙遠國度的政治決策,而被迫倒退一步,甚至更多。這不僅僅是經濟數據的起落,更是數千萬人生活希望的明滅。
資料來源
Reuters: Explainer: Why is the US threatening tariffs on Vietnam?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USKBN2IL1B2/
The Economist: Vietnam is a winner from the US-China trade war
https://www.economist.com/asia/2019/06/08/vietnam-is-a-winner-from-the-us-china-trade-war
Financial Times: How Vietnam became a pivotal economy in the US-China trade war
https://www.ft.com/content/8a81f334-8c85-11e9-a24d-b42f641eca37
Brookings Institution: Vietnam’s economy in the time of COVID-19 and trade tensions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vietnams-economy-in-the-time-of-covid-19-and-trade-tensions/
Associated Press: Vietnam a big winner from US-China trade war, UN says
https://apnews.com/article/business-asia-pacific-donald-trump-china-united-nations-9df7d98305c441c0a0c6a84d29a5840d
Wilson Center: Hedging in the Face of the U.S.-China Trade War: The Case of Vietnam
https://www.wilsoncenter.org/blog-post/hedging-face-us-china-trade-war-case-vietnam
Nikkei Asia: Vietnam trade surplus with US soars, stoking tariff fears
https://asia.nikkei.com/Economy/Trade/Vietnam-trade-surplus-with-US-soars-stoking-tariff-f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