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性的懸崖:美國國債上限的制度缺陷與政治僵局

財政紀律的虛名,綁架全球經濟的實質

· 權力結構-美國,金融經濟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2年末,隨著美國期中選舉塵埃落定,一個分裂的國會格局已成定局:共和黨將掌控眾議院,而民主黨則維持對參議院與白宮的控制。這一權力分配,幾乎立刻將一個長期存在的制度性風險—美國國債上限(Debt Ceiling)重新推向了政治風暴的中心。共和黨領導層明確表示,計畫在2023年利用提高國債上限的必要性作為談判籌碼,以迫使拜登政府同意削減聯邦開支。此番表態,讓金融市場與政策觀察家們回憶起2011年那場幾乎導致美國政府債務違約的激烈鬥爭,當時的政治僵局不僅衝擊了全球經濟,更導致標準普爾(S&P)歷史上首次下調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

為了避免這場可預見的危機,當時仍在掌控國會兩院的民主黨,試圖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新國會就職前的「跛腳鴨」會期內,尋求一勞永逸或至少是暫時性的解決方案。當時,檯面上的政策選項主要有三種。第一種、也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案,是徹底廢除國債上限。支持者如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Janet Yellen)認為,國債上限是一個「極具破壞性」的制度,它迫使行政部門為國會先前已批准的開支承擔無法支付的風險。然而,由於拜登總統當時已表示反對,此選項被視為政治上最不可行。

第二種方案是採取「丹麥模式」的變體,即一次性將國債上限提高到一個極高的水平,使其在未來數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都不會成為一個需要辯論的議題。這相當於將這個政治炸彈的引信盡可能延長,使其跨越2024年的總統大選週期,從而暫時解除危機。此方案雖然務實,但仍需在跛腳鴨會期內爭取到足夠的跨黨派支持。

第三種、也是當時被認為最有可能的方案,是重構提高國債上限的立法程序。這個想法源於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在2011年危機時的提議,旨在為那些既想表達反對增加債務的政治立場、又不想實際引發違約災難的議員解套。其核心是將現行的「國會必須投票『同意』提高上限」的程序,顛倒為「賦予總統提高上限的權力,而國會需要以絕對多數(三分之二)投票『否決』才能阻止」。這種程序上的轉換,極大地提高了阻止提高上限的門檻,讓國會議員可以透過投下那張註定失敗的否決票來對選民有所交代,同時確保國家不會違約。

這場在跛腳鴨會期內的緊急政策研議,凸顯了國債上限作為一種財政工具的徹底失能。它本應是國會控制政府支出的象徵,如今卻演變為一個週期性綁架國家信用的政治武器。未能在此短暫的窗口期內達成解決方案,幾乎注定了2023年將上演一場高風險的政治對決,而賭注不僅是美國的經濟穩定,更是全球金融體系的信心。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的生命週期中,「信用」二字重於千鈞。它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石,是未來承諾在當下的價值體現。美國國債,長期以來被視為全球最安全的資產,其背後所倚賴的,正是美國政府「十足信心與信用」(full faith and credit)的絕對承諾。然而,在當代美國的政治舞台上,這個維繫全球金融體系穩定的基石,卻週期性地被其自身的立法者當作政治鬥爭的籌碼,置於一個被稱為「國債上限」的人造懸崖邊緣。2022年末的華盛頓,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悄然展開,其目標,便是在新一輪風暴來臨前,為這座懸崖築起護欄。

國債上限的本質:一場關於昨日帳單的爭辯

首先必須釐清一個根本性的誤解:提高國債上限,並不等於授權新的政府開支。這是一個在辯論中時常被混淆,卻至關重要的區別。國債上限,是美國國會透過立法設定的、聯邦政府可以借貸的總金額上限。而政府之所以需要借貸,是為了支付那些國會—由同樣一批議員—先前已經透過各項預算和法律批准的開支。這些開支涵蓋了從社會安全福利、軍人薪資、醫療保險給付到政府公債的利息等一切必要支出。

換言之,當國會投票決定各項支出法案時,相當於已經在餐廳點好了菜;而國債上限的投票,則相當於決定是否授權財政部去刷卡付帳。拒絕提高國債上限,就好比在享用完一頓大餐後拒絕支付帳單,其後果並非讓這頓飯的開銷消失,而是直接導致信用破產。

這種制度設計在全球範圍內也極為罕見。絕大多數已開發國家,其立法機構在批准預算時,就已同時授權政府進行必要的融資。僅有美國和丹麥設有明確的國債上限,但丹麥的上限被設定在一個遠超實際需求的水平,因此從未構成政治問題。唯有在美國,這個本應是技術性、程序性的步驟,被扭曲成了一個週期性、高風險的政治武器。

2011年的幽靈:信用評級降級的歷史教訓

國債上限的武器化,在2011年達到了頂峰。當時,新晉在眾議院取得多數席位的共和黨人,決心利用提高國債上限的時機,迫使歐巴馬總統領導的民主黨政府同意大規模削減開支。一場長達數月的政治對峙就此展開。

隨著財政部設定的「X-Date」(即政府現金耗盡、無法支付所有帳單的日期)日益逼近,全球金融市場的焦慮情緒不斷升溫。股市劇烈震盪,短期借貸成本飆升。儘管在最後一刻,兩黨達成協議,避免了災難性的債務違約,但這場政治鬧劇已經對美國的國家信用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P)以此事件暴露了「美國政策制定和政治體制的穩定性和有效性有所削弱」為由,歷史上首次將美國的AAA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AA+。

這次降級的後果是長遠的。它不僅在短期內增加了美國政府的借貸成本—這筆額外利息最終仍由納稅人承擔—更動搖了「美國國債是全球無風險資產標竿」這一根本信念。2011年的幽靈,從此縈繞在華盛頓上空,成為每一次國債上限辯論中揮之不去的歷史教訓。

跛腳鴨會期的三條出路

正是為了避免2011年的歷史重演,2022年末的跛腳鴨會期,成為了民主黨人眼中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窗口。在新一屆共和黨眾議院就職前,他們希望能夠預先拆除這顆定時炸彈。當時,政策圈內主要探討著三條可能的路徑。

第一條路徑最為徹底:完全廢除國債上限。從經濟學與公共治理的角度看,這是最合理的選擇。它將使美國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看齊,消除這種人為製造危機的制度工具。財政部長葉倫多次公開支持此方案,認為讓財長和總統陷入可能無法支付國家帳單的境地,是極其錯誤的。然而,廢除國債上限在政治上極具挑戰性。它容易被反對者描繪成一張允許政府無限開支的「空白支票」,即使這與事實不符。在兩黨極化、互信缺失的環境下,這種根本性的改革難以獲得足夠的政治支持。

第二條路徑則更為務實:一次性大幅提高上限。此方案的邏輯是,既然無法廢除這個制度,那就將其影響力降至最低。透過立法將國債上限提升數兆甚至數十兆美元,確保在未來三到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政府的借貸需求都不會觸及天花板。這將有效地把這個燙手山芋踢到2024年總統大選之後,讓當下的執政者和國會議員們得以暫時擺脫這個週期性的噩夢。這是一個典型的拖延戰術,但能在短期內有效穩定市場預期。

第三條,也是當時被認為最具操作性的路徑,是重構立法程序。這個被稱為「麥康奈爾規則」的方案,展現了高超的政治技巧。它將現行的程序完全顛倒:不再需要國會投票「批准」提高上限,而是預設授權總統(或財政部)根據需要提高上限。如果國會想要阻止,則必須在參眾兩院都以絕對多數(通常是三分之二)通過一項「反對決議」。這一改變的關鍵在於,它將政治負擔從「投贊成票支持更多債務」轉移到了「集結巨大力量去主動引發違約」。對於那些希望向選區展示其財政保守姿態,但內心深知違約後果不堪設想的議員而言,這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出口。他們可以投下一張反對票以示立場,同時清楚地知道這張票無法扭轉大局,國家信用得以保全。

懸崖邊緣的政治動機

這場關於制度設計的辯論,其背後是深刻的政治動機。對於部分共和黨人而言,國債上限危機並非需要避免的風險,而是一個寶貴的機會。他們認為,只有在這種極限施壓的環境下,才能迫使民主黨在削減社會福利、控制政府規模等核心議題上做出讓步。在他們看來,平常的立法程序無法達成其目標,因此,懸崖策略是必要的。

然而,共和黨內部對此也存在分歧。許多更具建制派思維的成員,深知綁架國家信用的巨大風險,他們更傾向於盡快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樂見民主黨在跛腳鴨會期就將其處理完畢,以免讓自己在2023年陷入必須要在黨內激進派與國家穩定之間做出艱難選擇的困境。

對於民主黨人而言,動機則更為直接:解除共和黨未來兩年最有力的一件政治武器。他們深知,一旦進入2023年,每一次關於國債上限的談判,都將伴隨著對其執政成果的攻擊和對其核心議程的削弱。因此,跛腳鴨會期的任何解決方案,都是一次至關重要的「先發制人」。

最終,歷史告訴我們,2022年末的這個窗口期並未被充分利用。這場關於美國國家信用的週期性戲碼,注定要在2023年再次上演。這不僅僅反映了美國兩黨政治的對立,更暴露了一個超級大國治理體系中令人不安的制度性缺陷。一個本應服務於財政紀律的工具,卻反覆成為製造不穩定、威脅全球經濟的根源,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所有政策制定者深思的課題。

資料來源

Reuters: Explainer: What is the U.S. debt ceiling and why the political brinkmanship?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us/what-is-us-debt-ceiling-why-political-brinkmanship-2022-11-29/

The New York Times: What’s the Debt Ceiling, and Why Does It Exist?
https://www.nytimes.com/2022/11/17/business/economy/debt-ceiling.html

Brookings Institution: What is the federal debt ceiling?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what-is-the-federal-debt-ceili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ebt-Ceiling Fight Looms as Republicans Win House
https://www.wsj.com/articles/debt-ceiling-fight-looms-as-republicans-win-house-11668615433

The Associated Press: Yellen: ‘Calamity’ if Congress fails to raise debt limit
https://apnews.com/article/biden-business-janet-yellen-economy-government-and-politics-21c60f1b213b295c96b677a83412702c

CNN: What Democrats could do about the debt ceiling in the lame-duck session
https://www.cnn.com/2022/11/16/politics/debt-ceiling-lame-duck-congress/index.html

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 (CRFB): Options to Address the Debt Limit
https://www.crfb.org/papers/options-address-debt-li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