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9年7月25日,一通自華盛頓橢圓形辦公室撥往基輔的電話,其後被解密的通話備忘錄,不僅點燃了一場撼動美國政壇的憲政風暴,更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世界揭示了當代強權外交中,國家利益與個人政治議程之間模糊而危險的界線。這份備忘錄,記錄了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與烏克兰新任總統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的對話。內容顯示,川普在對話中,以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為背景,多次敦促澤倫斯基為他辦一件「人情」(do us a favor)。
這件「人情」包含兩項核心要求:其一,要求烏克蘭方面調查一項已被證實缺乏根據的陰謀論,該論點聲稱民主黨的伺服器在2016年大選期間被藏匿於烏克蘭,意圖藉此質疑「通俄門」調查的正當性;其二,也是更為關鍵的,是要求烏克蘭對其2020年大選的潛在對手、前副總統喬·拜登及其子杭特·拜登展開調查,指控拜登曾利用職權,迫使烏克蘭解僱一名檢察官,以保護其子的商業利益。
在這通電話發生的同時,一筆由美國國會批准、對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侵略至關重要的近4億美元軍事援助,正被白宮無故凍結。川普在通話中反覆強調「美國對烏克蘭一直非常好」,這句話在援助被擱置的背景下,無異於一種不言而喻的壓力。為此,剛上任且急需美國支持的澤倫斯基,在通話中表現出極度的順從與迎合。他不僅同意川普對德、法等歐洲盟友的批評,更明確承諾,他「100%自己人」的新任總檢察長,將會「處理這個情況」,並對川普所提及的公司展開調查。
這份通話紀錄,清晰地勾勒出一幅權力不對等的交易圖像:一位總統,利用其職務所掌握的國家外交與軍事援助工具,向一個脆弱的盟國,索取能夠打擊國內政治對手的黑材料。此舉嚴重混淆了美國的國家安全政策與總統的個人競選利益,最終引發了匿名吹哨者的舉報,並直接導致美國眾議院對川普總統,發起了美國史上第四次總統彈劾調查。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外交的世界裡,電話線的兩端,承載的往往是國家的利益與命運。然而,2019年7月25日的一通電話,其內容的重量,卻遠遠超出了傳統外交的範疇。一份在頁首特別註明「並非逐字稿」的白宮通話備忘錄,在數月後公諸於世,意外地成為了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權力的運用、國家的脆弱,以及當個人政治利益,全面滲透國家外交機器時,所產生的深刻制度性危機。
這通電話,發生在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與烏克蘭新當選的總統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之間。澤倫斯基,一位前喜劇演員,以政治素人之姿,憑藉著反建制與肅貪的承諾,剛贏得壓倒性勝利。他所領導的烏克蘭,是一個在東部邊境正與俄羅斯及其代理人進行一場血腥戰爭的國家,其國家安全與存續,極度依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軍事與財政支持。而電話另一端的川普,則是這位新手總統最需要爭取支持的、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領導人。
這場看似尋常的祝賀與建立關係的通話,卻在川普一句「不過,我希望你能幫我們一個忙」(I would like you to do us a favor though)之後,徹底改變了性質。這個「忙」,並非關於國家間的正常合作,而是兩項與川普個人政治利益高度相關的調查要求。
第一項要求,是關於已被廣泛證實為陰謀論的「CrowdStrike伺服器」事件。川普要求澤倫斯基調查此一說法,該說法聲稱,在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被駭客攻擊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的伺服器,並未交給FBI,而是被一家名為CrowdStrike的網路安全公司藏匿在烏克蘭。此理論的潛台詞,是暗示2016年大選的干預者並非俄羅斯,而是烏克蘭,從而試圖削弱對其競選團隊「通俄門」指控的合法性。
第二項、也是更為核心的要求,則直接瞄準了川普在2020年總統大選中的潛在主要對手—前副總統喬·拜登。川普敦促澤倫斯基,對拜登父子展開調查。他提及,拜登曾向外界炫耀,自己如何施壓烏克蘭,解僱了當時的總檢察長維克多·蕭金(Viktor Shokin),以中止對其子杭特·拜登所任職的烏克蘭天然氣公司布里斯瑪(Burisma)的調查。
然而,川普向澤倫斯基陳述的版本,與已知的國際共識大相徑庭。事實上,當年要求烏克蘭解僱蕭金的,並非拜登一人,而是包括美國、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內的整個西方社會。原因並非蕭金過於積極調查腐敗,恰恰相反,是因為他被普遍認為在打擊烏克蘭根深蒂固的腐敗問題上,毫無作為,甚至從中阻撓。拜登當時的施壓,執行的正是美國的官方政策。川普的說法,是將一項多邊的、以反腐為目標的外交行動,扭曲為謀求個人利益的腐敗行為。
這兩項調查要求,本身已極具爭議。但將其從不當言論,升級為一場憲政危機的,是通話背後那個不言而喻的巨大籌碼:一筆近4億美元的美國軍事援助。這筆由國會跨黨派批准,用以協助烏克蘭軍隊添購反坦克導彈等關鍵防禦性武器,以對抗俄羅斯侵略的援助款,在通話前不久,被川普政府旗下的白宮管理及預算局(OMB)下令凍結,且未向國會或烏克蘭方面提供任何正式解釋。
在援助被凍結的背景下,川普在電話中對澤倫斯基反覆強調的話語—「美國對烏克蘭一直非常好,非常好」聽起來便不再是友善的開場白,而是一種充滿暗示的提醒。它將整場對話,置於一個清晰的權力框架之下:美國的援助並非無條件,而烏克蘭的配合,則是獲得這份支持的潛在前提。
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澤倫斯基的反應,展現了一個弱國領導人在強權面前的典型困境。他在整場對話中,極力迎合川普。他不僅對川普表示「1000%」的贊同,更附和川普對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等歐洲領袖的批評,稱他們在支持烏克蘭方面「做得不夠多」。在關鍵的調查問題上,澤倫斯基則給出了明確的承諾,他向川普保證,在他所屬的政黨贏得國會絕對多數後,「下一任總檢察長將會是100%我的人」,而這位新任檢察長,將會「處理這個情況」,並「對您所提到的公司(布里斯瑪)展開調查」。為了進一步拉近關係,他甚至在對話的結尾提及,自己上次訪美時,曾下榻於紐約的川普大廈。
這份通話紀錄,如同一部寫實的劇本,揭示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是如何被總統的個人政治議程所劫持。川普在對話中,多次提及他的私人律師魯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以及當時的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將他們定位為推動這些調查的關鍵人物。這種將私人律師與國家最高執法官員,一同用於處理總統個人政治事務所的行為,嚴重混淆了總統作為國家元首的公職身份,與其作為候選人的私人利益之間的界線,也破壞了司法部應有的獨立性。
最終,是美國政府內部的一位匿名情報官員,以「吹哨者」的身份,對這通電話及其背後所代表的總統行為,向國會發出了正式的檢舉。這份檢舉報告,觸發了美國眾議院的彈劾調查,其核心指控便是:總統濫用其職權,以扣押國會批准的對外援助為手段,脅迫一個外國政府,干預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
回顧這起事件,其影響是多層面的。對烏克蘭而言,它被迫捲入美國國內的黨派鬥爭,使其在尋求兩黨一致支持以對抗外敵的努力上,變得極為複雜。對美國的盟友而言,它傳遞了一個令人不安的訊息:與美國的關係,可能不再僅僅基於共同的價值觀或戰略利益,而可能取決於是否能為現任總統提供政治上的幫助。而對於美國自身的民主制度而言,它則提出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當總統將國家權力工具私用時,憲法所設計的制衡機制,是否依然有效?這通僅僅三十分鐘的電話,其引發的政治餘震,持續了數年之久,至今仍在影響著美國的政治與外交格局。
資料來源
The White House Archives:Memorandum of Telephone Conversation between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and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y of Ukraine
https://trumpwhitehouse.archives.gov/wp-content/uploads/2019/09/Unclassified09.2019.pdf
The New York Times:Trump’s Ukraine Call: What the President Said and What It Meant
https://www.nytimes.com/2019/09/25/us/politics/trump-ukraine-transcript.html
The Associated Press:AP Explains: Trump, Zelenskyy and the call that sparked a crisis
https://apnews.com/article/north-america-ap-top-news-international-news-politics-impeachment-225334d4715f4337823528f7311746b1
Reuters:Factbox: Main points of the Trump-Zelenskiy phone call memo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trump-whistleblower-call-factbox-idUSKBN1W92O3
The Washington Post:The facts behind Trump’s claims about Biden and Ukraine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19/09/21/fact-checking-trumps-claims-about-biden-ukraine/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The Impeachment of President Trump: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Process and Key Documents
https://crsreports.congress.gov/product/pdf/IF/IF11379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The Trump-Ukraine scandal: A quick guide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trump-ukraine-scandal-a-quick-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