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2年7月7日,德國汽車巨擘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其歷史悠久的薩爾斯基特(Salzgitter)引擎工廠,為其全新的電池公司「PowerCo」舉行了動土典禮。此舉不僅是福斯集團斥資數百億美元,全面邁向電動化未來的關鍵一步,更象徵著德國工業核心-汽車製造業-在面對全球市場典範轉移時,一場艱鉅且深刻的自我革命的開端。這座營運超過五十年的工廠,曾是無數燃油車款的動力心臟,如今將被改造為福斯在歐洲規劃的六座電池超級工廠之一。此一轉變的背後,是燃油引擎市場預計在2035年前萎縮超過50%的嚴峻預測,以及來自特斯拉(Tesla)與眾多新創企業的激烈競爭壓力。福斯汽車試圖透過此一計畫,捍衛其市場地位,並徹底擺脫2015年柴油引擎排放醜聞的陰影。
這場轉型的核心挑戰,不僅在於技術與資本的投入,更在於龐大組織的根本性重塑,特別是人力資源的重新配置。傳統內燃機引擎由超過兩千個精密活動零件構成,而電動馬達的零件卻僅有約二十個。這意味著,過去賴以為生的精密機械工程技能,將逐漸被電化學、軟體開發等全新專業所取代。福斯汽車預計將成為歐洲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對人才的需求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因此,薩爾斯基特工廠的數千名員工,正面臨著職業生涯的巨大不確定性。公司計畫對部分員工進行再培訓,以適應電池生產的需求,但同時,部分傳統工作崗位的消失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福斯自2016年以來,已透過提前退休及遇缺不補等方式,減少了至少23,000個職位,而轉型完成後,工廠的總員工人數是否會下降,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福斯汽車的薩爾斯基特計畫,因此成為全球傳統製造業觀察其如何應對產業革命的指標性案例。相較於沒有歷史包袱、從零開始的新創公司,福斯這樣的「遺產車廠」(Legacy Automakers)必須在維持現有營運的同時,進行痛苦的內部改造。其轉型速度成為生存的關鍵-特斯拉在德國的超級工廠已投入運營,而薩爾斯基特工廠預計仍需兩年才能上線。這場競賽不僅關乎市場份額,更關乎國家層級的產業競爭力與社會穩定。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資本效率與勞工權益,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妥善安置被時代浪潮所衝擊的勞動力,將是福斯乃至整個德國工業,在未來十年必須回答的核心課題。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德國下薩克森邦的薩爾斯基特(Salzgitter),有一座工廠的轟鳴聲,曾是歐洲工業黃金年代最和諧的交響樂。五十多年來,這裡生產出的內燃機引擎,作為一顆顆強勁的心臟,被植入全球數百萬輛福斯汽車的軀體之中。然而,時代的樂章已然轉調,一場寧靜而徹底的革命,正準備為這座歷史悠久的工業殿堂,換上全新的脈動。當電動化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這座傳統引擎工廠的宿命,也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它將被重塑為驅動未來的電池製造中心。這不僅是一座工廠的物理改造,它更是一家百年企業、一個工業帝國,為了在嶄新的賽道上求生而進行的自我再造。
時代洪流下的被迫轉身
福斯汽車的巨額投資,並非源於一時的商業衝動,而是來自多重結構性壓力的必然回應。首先,是市場基本盤的無情萎縮。權威機構預測,全球內燃機引擎的銷量,到2035年將下降超過百分之五十。這意味著,以製造傳統引擎為核心業務的工廠,其未來注定走向衰退。與此同時,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斯拉(Tesla)以其顛覆性的技術與生產模式,佔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而諸如Lucid、Rivian等資金雄厚的新創公司,挾著沒有歷史包袱的優勢-它們無須改造舊有的生產線,也無須處理龐大的傳統人力-正從零開始,迅速建立起高效的生產基地。
一位福斯高階主管坦言:「他們(新創公司)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他們從一張白紙開始。而我們,有很多需要承擔。」這句話道盡了所有「遺產車廠」(Legacy Automakers)的困境。通用(GM)、福特(Ford)等傳統巨頭,皆已宣布投入數百億美元的資金,以捍衛自己的市場版圖。福斯集團更是承諾在五年內投入430億美元。對於這些傳統車廠而言,他們沒有奢侈的權利去「坐觀其變」,轉型是唯一通往未來的路徑。這場變革的急迫性,體現在時間的競賽上:當福斯宣布其薩爾斯基特電池廠仍需約兩年才能正式上線時,特斯拉位於德國柏林近郊的超級工廠早已投入運營,其在上海的工廠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建設完成。
薩爾斯基特藍圖:技術與速度的競逐
在薩爾斯基特,福斯汽車的轉型藍圖正逐步展開。由工程師法蘭克・布洛姆(Frank Blome)主導的團隊,正在執行一項艱鉅的任務。他們已將一部分既有廠房,改造成尖端的實驗室與一條試點生產線,用以測試和優化自家電池背後的科學原理。緊鄰其旁,一座全新的超級工廠正待拔地而起。據分析師估計,這座新設施將耗資約25億美元,建成後每年能為超過60萬輛電動車提供電池。為了加速學習曲線,福斯也成為瑞典電池供應商Northvolt的主要投資者,其工廠的設計與運營模式,將為薩爾斯基特提供重要參考。
福斯汽車零件部門執行長托馬斯・施馬爾(Thomas Schmall)直指核心:「轉型的瓶頸,將在於你能以多快的速度建立、擴展並提升你的電池業務。」在實驗室內部,福斯的研究團隊不僅在為未來的電動車尋找最適合的電池化學配方,更著眼於下一代技術的突破。他們正積極測試電池回收技術,以應對未來的環保法規與資源挑戰;同時,更將研發重心投向了不含液態鋰、有望實現更快充電速度與更長續航里程的「固態電池」。快速充電技術,被視為消除消費者「里程焦慮」、擴大市場接受度的關鍵,福斯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進行研發。
最艱鉅的課題:人的轉型與社會契約
然而,在這場宏大的工業轉型中,最複雜、最敏感的變數,始終是「人」。從製造一顆擁有超過兩千個活動零件的精密內燃機,到組裝一個僅含二十個零件的高科技電動馬達,這不僅是生產流程的簡化,更是對勞動技能需求的徹底顛覆。工廠將不再那麼需要傳統的機械工程師,取而代之的,是對於電化學家、軟體開發人員等全新人才的迫切渴求。電動車對軟體的依賴程度之高,使得福斯這家傳統製造商,正朝著成為歐洲最大科技公司的方向演進。
「找到對的人,是一項挑戰。這是一個新興產業,每個人都在爭搶電化學領域的人才。」一位主管的憂慮,反映了轉型中的結構性矛盾。更深層的問題在於:製造電池組所需的人力,顯然少於製造傳統引擎。那麼,多出來的人力該何去何從?這不僅是福斯的企業管理問題,更是一個嚴肅的社會政策議題。
福斯汽車對此採取了雙軌策略。隨著電池工廠的逐步擴建,一部分現有員工將接受再培訓,學習新的技能以轉入新的崗位。然而,另一些傳統的、無法被輕易轉換的職位,預計將隨著時間而消失。自2016年起,福斯已透過提供提前退休方案與凍結人事等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削減了至少23,000個職位;2019年,公司更宣布在未來五年內再裁減約7,000個工作崗位。儘管公司方面表示,新的電池業務將在薩爾斯基特創造約1500至1600個就業機會,且這僅是第一階段的規劃,但當整個轉型塵埃落定時,此地的總員工人數是否會比今日更少,目前仍是未知數。
這場變革的高昂賭注,還疊加了福斯亟欲洗刷的歷史污點。2015年爆發的柴油引擎排放造假醜聞,重創了公司的信譽。當時的執行長為此道歉:「我們不僅要修復我們的汽車,我們知道,我們更要修復我們的信譽。」因此,今日對電動化孤注一擲的投入,不僅是為了順應市場趨勢與環保法規,更是為了向世界證明其改過自新的決心,重塑一個潔淨、可靠的企業形象。
最終,薩爾斯基特工廠的轉變,成為這家百年企業自我革新的縮影。它必須在技術的賽道上追趕日新月異的對手,更要在組織內部,完成一場深刻的文化與人力的蛻變。其成功與否,不僅決定了福斯汽車的未來,也將為全球所有面臨相似挑戰的傳統工業,提供一部珍貴的啟示錄。
資料來源
Reuters: VW launches 20 bln euro battery parts business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vw-launches-20-bln-euro-battery-parts-business-2022-07-07/
Associated Press: Volkswagen invests in batteries, raw materials for EV push
https://apnews.com/article/technology-business-germany-electric-vehicles-volkswagen-ag-b873d9e05e55cd78dd35a51050b910e5
Bloomberg: VW Makes $20 Billion Bet on Batteries to Catch Up With Tesla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7-07/vw-makes-20-billion-bet-on-batteries-to-catch-up-with-tesla
Automotive News Europe: VW's 20 billion-euro battery push is a 'huge challenge'
https://europe.autonews.com/automakers/vws-20-billion-euro-battery-push-huge-challenge
Handelsblatt: Volkswagen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its new battery business
https://www.handelsblatt.com/english/companies/automotive/powerco-volkswagen-lays-the-foundation-for-its-new-battery-business/28491380.html
Electrek: VW starts construction of its first in-house battery cell factory in Germany
https://electrek.co/2022/07/07/vw-starts-construction-first-in-house-battery-cell-factory-germany/
Forbes: VW’s Risky Bet On Batteries And Software To Overtake Tesla Is Looking Good
https://www.forbes.com/sites/neilwinton/2022/07/19/vws-risky-bet-on-batteries-and-software-to-overtake-tesla-is-looking-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