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自2019年末疫情爆發迄今的溯源調查期間的近兩年來,全球仍深陷於探究COVID-19病毒起源的迷霧之中。儘管科學界普遍認為病毒最可能源於蝙蝠,但其如何跨越物種屏障傳染給人類,至今仍存在兩大核心假說:一是經由中間宿主動物的「自然溢出」,另一則是備受爭議的「實驗室洩漏」。前者將焦點置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該市場曾販售可能作為病毒載體的野生動物;後者則指向擁有頂尖安全等級、長期研究蝙蝠冠狀病毒的武漢病毒研究所。隨著調查的深入,這兩條看似平行的線索,卻共同交會於一千多英里外的雲南省—那裡不僅是冠狀病毒攜帶蝙蝠的棲息地,更有一座與關鍵病毒樣本相關的廢棄礦井。然而,這場純粹的科學溯源,已然演變為一場激烈的地緣政治角力。缺乏關鍵的原始數據、受限的國際調查權限,以及中美之間的敘事戰爭,使得真相的追尋之路布滿荊棘。在缺乏透明度的情況下,任何結論都難以服眾,而這場探源的僵局,不僅延誤了對這場全球大流行的深刻反思,更為未來防疫體系的建立埋下了深遠的隱憂。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一場席捲全球的世紀瘟疫將滿兩年之際,當世界逐漸習慣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時,一個最根本、也最令人不安的問題,卻依舊懸而未決:這一切,究竟從何而起?這不僅是為了追究責任,更是為了理解我們共同的脆弱性,以避免歷史重演。然而,這場本應由科學主導的溯源之旅,卻早已偏離航道,駛入一片由政治猜忌、資訊壁壘與國家利益交織而成的迷霧之海。從武漢的一座海鮮市場,到深山中的神秘礦井,再到戒備森嚴的病毒學實驗室,每一個地點都像是一塊拼圖,但它們拼湊出的,卻非清晰的圖像,而是一幅更加複雜、充滿矛盾的地緣政治圖景。
筆者作為一名長年觀察國際動態的獨立撰稿人與局勢分析者,深知語言與敘事在形塑現實中的巨大力量。在這場溯源爭議中,我們看到的正是科學證據與政治敘事之間的激烈搏鬥。一方是基於演化生物學的「自然溢出」假說,另一方則是充滿陰謀論色彩卻又無法被完全排除的「實驗室洩漏」理論。兩者背後,不僅是科學路徑的選擇,更是大國之間信任的崩潰與話語權的爭奪。
華南海鮮市場—被遺棄的「零號場景」
2019年12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接獲來自武漢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報告。很快,公眾的目光聚焦到了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這座佔地相當於九個足球場的龐大市集,不僅販售海鮮,更有約十個攤位在幽暗的角落裡交易著竹鼠、刺猬、豬獾等野生動物。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看,這樣的環境無疑是病毒跨物種傳播的理想溫床。這些被圈養的野生動物,在擁擠、惡劣的條件下,極易成為病毒變異與重組的「混合器」。病毒在不同物種間來回傳遞,最終可能演化出能夠感染人類的全新變種。而市場內活體屠宰的行為,更大大增加了病毒透過體液或血液接觸,從動物宿主「溢出」到人類身上的風險。
疫情爆發初期,大量病例確實與華南市場有關—他們或是市場的攤販,或是在那裡購物的民眾。基於此,中國當局在2020年1月1日迅速關閉並消毒了市場。當時,主流觀點幾乎一致認定,這就是疫情的起點,是一場源於人類與野生動物不當接觸的公共衛生悲劇。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看似清晰的「零號場景」開始出現裂痕。由武漢及北京科學家發表於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早期論文顯示,最初確診的病例中,有一部分人根本沒有華南市場的暴露史。這項發現動搖了市場作為「唯一源頭」的論述。一年後,在中國允許下前來武漢考察的WHO國際專家組,透過數據分析進一步證實,至2019年12月中下旬,在人群中傳播的病毒基因序列已出現多樣性,這意味著病毒可能在市場爆發前,就已經在武漢的其他地方悄然傳播了一段時間。
WHO的報告因此謹慎地指出,華南市場可能只是疫情的「擴散地」,而非「起源地」。這個結論,讓溯源的線索第一次從具體的地理位置,轉向了更為模糊、也更具爭議性的可能性。市場的敘事被部分懸置,而另一個長期在輿論邊緣徘徊的名字,開始浮上水面——武漢病毒研究所。
武漢病毒研究所—科學殿堂與猜疑的風暴之眼
距離華南市場約10英里處,坐落著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WIV)。這是一座擁有P4等級最高生物安全實驗室的世界級研究機構,在疫情爆發前,它與全球科學家有著頻繁而活躍的合作,尤其在蝙蝠冠狀病毒研究領域,更是翹楚。多年來,該所的研究人員,特別是其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會深入中國南方深山的蝙蝠洞穴,採集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分析、分類與存檔。
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龐大的病毒數據庫,用以預測和防範下一次可能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大流行病。諷刺的是,正是這份旨在保護人類的先驅性工作,使其在疫情爆發後,成為了猜疑的中心。
2020年2月,就在市場源頭論受到質疑之際,石正麗團隊發表了一篇突破性的論文,指出他們發現COVID-19的病毒基因序列,與其研究所在2013年採集自雲南蝙蝠身上的一株冠狀病毒(代號RaTG13)有著高達96.2%的相似度。這項發現,強烈地指向了疫情的最終宿主—蝙蝠,卻也同時引發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一個研究著與新冠病毒高度相似病毒株的頂級實驗室,坐落在全球疫情首次爆發的城市,這僅僅是巧合嗎?
「病毒是否可能從實驗室意外洩漏?」這個問題,從科學界的內部討論,迅速演變為一場全球性的政治風暴。研究所自身的研究人員也曾自問,並進行了內部核查。石正麗多次公開聲明,其團隊所持有的RaTG13病毒序列與新冠病毒並不完全相同,且其實驗室所有工作人員的血清檢測均為陰性,證明無人感染。
然而,在缺乏獨立驗證的情況下,這些保證難以平息外界的疑慮。尤其是在地緣政治對抗的背景下,科學問題被迅速武器化。美國前政府官員直指中國實驗室的安全紀錄存在問題,將「實驗室洩漏」從一個低可能性的科學假說,推升為一個帶有政治指控的敘事。儘管當時缺乏直接證據,但這種敘事成功地在公眾輿論中播下了懷疑的種子。
WHO專家組在武漢的行程中,也參訪了病毒研究所。然而,這次訪問更像是一次安排好的導覽與問答,專家們未能親眼檢視實驗室的原始紀錄、數據庫或人員的醫療檔案。基於這次有限的訪查,專家組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將「實驗室事件」的可能性評估為「極度不可能」。
這個結論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就連WHO秘書長譚德塞博士(Dr.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事後都罕見地表示,專家組對實驗室假說的調查不夠充分,呼籲進行更全面的審查。數月後,一群頂尖的病毒學家和流行病學家更聯名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公開信,指出目前沒有任何明確的證據,可以完全支持「自然溢出」或「實驗室洩漏」中的任何一方,因此在獲得更多證據前,兩種假說都應被嚴肅對待。這封信的意義不在於支持實驗室洩漏論,而在於捍衛科學方法論的本身:在排除所有可能性之前,不能輕易斷言。
雲南礦井—串連兩大假說的神秘交會點
隨著調查的深入,華南市場與病毒研究所這兩條看似平行的線索,竟意外地在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省找到了交會點。這裡不僅是眾多攜帶冠狀病毒蝙蝠的家園,也是許多供應武漢市場的野生動物養殖場的所在地。更重要的是,那株與新冠病毒有著96.2%相似度的RaTG13病毒樣本,其源頭正指向雲南一座廢棄的銅礦。
2012年,該礦井曾有六名礦工在清理蝙蝠糞便後,罹患了嚴重的不明原因肺炎,其中三人死亡。為了調查病因,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自2012年起多次前往該洞穴採集蝙蝠樣本,RaTG13正是在2013年的一次採樣中被發現的。
然而,這段至關重要的背景故事,研究所在疫情初期並未主動完整披露。直到數月後,在外界的追問下,關於礦工患病事件以及RaTG13樣本來源的細節才逐漸浮現。這種資訊披露的延遲與不透明,成為了外界質疑者的主要攻擊點。他們認為,研究所在處理與礦工疾病相關的病毒樣本時,可能發生了某些未被公開的事件。
更添疑雲的是,一年多後浮現的美國情報報告指稱,在2019年秋季,也就是武漢官方通報首批病例的前幾個月,武漢病毒研究所有三名研究人員曾因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而尋求醫院治療。雖然這些症狀也可能是由當時正在武漢流行的普通流感引起,但在那個敏感的時間點,這一情報無疑為實驗室洩漏假說提供了新的想像空間。
對此,中國方面堅決否認,稱該情報完全不實,並敦促WHO調查其他國家早期可能存在的病例。這場圍繞情報與反情報的交鋒,讓溯源工作徹底陷入了僵局。科學家們真正需要的,是能夠驗證或推翻假設的數據—例如,那幾位患病礦工的存檔醫療樣本,或是2019年秋季武漢地區獻血者的血庫樣本,這些都可能提供病毒早期傳播的線索。
透明度—解開迷霧的唯一鑰匙
回顧這段曲折的溯源歷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悲哀的現實:當科學探索遭遇政治壁壘時,真相便成為最昂貴的奢侈品。無論病毒的真正起源為何,當前的僵局都源於一個核心問題—缺乏透明度。中國政府對資訊的嚴格管控,以及將溯源調查視為政治攻擊的防禦性姿態,使得國際社會無法獲取做出獨立判斷所需的關鍵數據。
正如一位科學家所言:「這最終歸結為一個透明度的問題。」在科學領域,驗證與覆核是金科玉律。研究者需要查看原始數據,並得出自己的結論。當這條路被堵死時,任何官方的說法都只會引來更多的猜疑。
要走出這片迷霧,唯一的路徑是回歸科學本身,而科學的運行,離不開數據的公開與合作的誠意。這需要北京方面展現出更大的政治意願,允許國際專家不受限制地查閱所有相關的實驗室記錄、生物樣本庫和早期病患的醫療數據。同時,國際社會也應將溯源工作去政治化,停止無端的指責,將其視為一項關乎全人類共同利益的科學任務。
因為,找到COVID-19的源頭,不僅是為了給這場仍在持續的悲劇畫上一個句點,更是為了從中汲取教訓,建立一個更具韌性的全球公共衛生防禦體系。若我們任由政治的喧囂淹沒科學的理性之聲,那麼下一次大流行來臨時,我們恐怕仍將在這片迷霧中,無助地重蹈覆轍。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Virus-Origins Debate Is Dropped by Influential Journal
https://www.wsj.com/science/biology/virus-origins-debate-is-dropped-by-influential-journal-63e8a4d7
The New York Times: W.H.O. Inquiry on Covid Origins Hears Competing Theories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09/world/asia/wuhan-china-coronavirus-who.html
Reuters: What happened in Wuhan? Here's what we know about the origins of COVID-19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healthcare-pharmaceuticals/what-happened-wuhan-heres-what-we-know-about-origins-covid-19-2021-06-25/
Associated Press: How do we know where the coronavirus came from?
https://apnews.com/article/fact-checking-942633857635
BBC News: Covid origin: Why the lab leak theory is being taken seriously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57268111
The Guardian: What is the truth about the origin of Covid-19?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3/feb/27/what-is-the-truth-about-the-origin-of-covid-19
Science: Investigate the origins of COVID-19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j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