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7月10日,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北約峰會前夕的關鍵會議上,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ğan)終於同意將瑞典的入盟申請提交國會,為這個北歐國家長達一年多的等待帶來了轉機。本文將深入剖析瑞典放棄其長達兩百年軍事不結盟政策的歷史性轉向,及其為北約帶來的戰略價值。筆者將從軍事地理的角度,分析瑞典的加入如何與芬蘭、挪威、丹麥共同構建起「北歐堡壘」,並憑藉哥特蘭島(Gotland)的戰略位置,徹底改變波羅的海的安全動態。本文也將檢視土耳其與匈牙利在此過程中扮演的阻礙角色,並深入探討其背後的政治動機—從安卡拉對庫德族武裝議題的國家安全關切,到布達佩斯對瑞典批評其民主紀錄的反制。最終,文章將評估瑞典為獲得入場券所付出的外交代價,包括修訂國內反恐法所引發的內部爭議,以及俄羅斯對此發出的安全威脅,從而全面評估這場牽動歐洲安全格局的重大事件。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歐洲的歷史地圖上,瑞典的名字長久以來等同於「中立」。超過兩百年的時間裡,這個北歐王國刻意避開了歐洲大陸上的軍事衝突與同盟體系,將軍事不結盟(non-alignment)奉為其國家安全的基石。然而,當2022年2月俄羅斯的戰車駛入烏克蘭平原,這項奉行了數個世代的國策,也在刺耳的警鐘聲中走到了終點。與鄰國芬蘭一道,瑞典做出了歷史性的決定: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這是一條崎嶇的道路。芬蘭在2023年4月順利成為北約第31個成員國,但瑞典的入盟之路卻因土耳其和匈牙利的聯手反對而陷入僵局。直到2023年7月10日,在維爾紐斯北約峰會召開前夕,經過多方斡旋,土耳其總統艾爾段才鬆口,同意將瑞典的申請案送交其國會批准。這場漫長的等待,不僅考驗著瑞典的外交智慧,更深刻地反映了當代歐洲安全格局的脆弱性與聯盟政治的複雜性。
北約的戰略拼圖:瑞典為何如此重要?
對於北約而言,瑞典的加入不僅僅是成員數量的增加,更是一塊能夠徹底補強其北翼防禦、改變區域力量平衡的關鍵拼圖。從軍事專家的角度剖析,瑞典的戰略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首先,是其無可取代的地理位置。瑞典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中心,緊鄰北約新成員芬蘭。一旦瑞典入盟,北約的地面部隊與後勤物資便能暢通無阻地穿越瑞典領土,馳援芬蘭長達1340公里的對俄邊境。這將極大地提升北約在北歐地區的戰略縱深與反應速度。瑞典、芬蘭、挪威與丹麥四國的結合,將形成一座名副其實的「北歐堡壘」,有效鞏固北約在歐洲東北側翼對抗俄羅斯的防線。
其次,是其對波羅的海的控制力。波羅的海是俄羅斯通往西歐最短的直接水道,其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瑞典的哥特蘭島,正坐落於波羅的海的中心位置。這座島嶼不僅是北約舉行軍事演習的理想場所,更可以作為一個前進基地,為北約在北歐的海空軍力量提供掩護與支持。瑞典的加入,將使波羅的海幾乎成為「北約的內海」,大幅壓縮俄羅斯海軍的活動空間。
再者,是其精良的軍事武備與專業知識。瑞典擁有一個獨立且先進的國防工業體系,其製造的「獅鷲」(Gripen)戰鬥機、先進的潛艇以及地對空導彈系統,都將顯著增強北約的集體防禦能力。特別是其為波羅的海淺水環境量身打造的靜音潛艇,將對俄羅斯海軍構成嚴重威脅。更重要的是,由於地緣上的接近,瑞典數十年來積累了對俄羅斯事務的深刻理解與情報分析能力,這種「軟實力」是許多西歐國家所不具備的寶貴資產。
從夥伴到盟友:一條漫長的演進之路
儘管瑞典長期奉行中立,但它並非一個孤立的國家。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瑞典便與北約維持著密切的夥伴關係。瑞典軍隊曾參與北約在波士尼亞與阿富汗的維和任務,並被納入「增強機會夥伴」(Enhanced Opportunity Partnership)計畫,享有與北約成員國近乎同等級的軍事協同作業能力。
可以說,俄烏戰爭只是催化劑,加速了瑞典從「事實上的夥伴」走向「法理上的盟友」的最後一步。這場戰爭無情地證明,在一個大國可以肆意撕毀國際法、以武力改變邊界的時代,傳統的軍事不結盟政策已不足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外交的試煉:安卡拉與布達佩斯的阻礙
然而,北約的集體防衛承諾,需要所有成員國的一致同意才能生效。土耳其與匈牙利的反對,成為瑞典入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兩國的動機各不相同,卻共同構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外交障礙。
土耳其的核心關切在於其國家安全,特別是針對庫德工人黨(PKK)等被其認定為恐怖組織的團體。安卡拉長期指責瑞典等北歐國家,為這些組織的成員或同情者提供庇護。作為同意瑞典入盟的交換條件,土耳其總統艾爾段要求瑞典採取更為嚴厲的反恐措施。
為了掃除障礙,瑞典政府做出了重大的政策讓步。2023年6月1日,瑞典一部新的反恐怖主義法案正式生效,該法案首次將「參與恐怖組織」本身定為刑事犯罪。這意味著,僅僅是為PKK等組織提供後勤或宣傳支持,也可能面臨牢獄之災。這項立法在瑞典國內引發了巨大爭議,數百名抗議者走上斯德哥爾摩街頭,指責政府為換取北約門票而屈從於土耳其的壓力,犧牲了本國的言論與集會自由。
而匈牙利的立場則更為複雜。其總理奧班(Viktor Orbán)政府的官方說法是,不滿瑞典政界人士長期以來對匈牙利民主狀況的「無端批評」。作為一名長期觀察歐洲政治的分析者,筆者認為,這更像是布達佩斯利用其在北約的否決權,作為向歐盟施壓的槓桿,以反制布魯塞爾對其法治問題的調查與制裁。
俄羅斯的陰影與代價
在整個過程中,俄羅斯的因素始終如影隨形。克里姆林宮明確反對瑞典與芬蘭加入北約,並威脅將採取「後果」難料的報復措施。儘管直接的軍事行動可能性不高,但瑞典與芬蘭的情報機構都已做好準備,應對來自俄羅斯日益頻繁的網絡攻擊與間諜活動。
結論而言,瑞典加入北約的曲折歷程,是當代國際關係一幅生動的縮影。它清晰地表明,歐洲的安全架構在後冷戰時代的穩定幻象被打破後,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重組。瑞典的最終入盟,將是北約自東擴以來在地緣戰略上取得的最重大成果之一。然而,瑞典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不容小覷——不僅是告別了兩百年的中立傳統,更是在國內立法與外交自主性上做出了痛苦的妥協。這場圍繞著波羅的海展開的複雜互動,深刻地說明了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安全承諾的珍貴與脆弱。
資料來源
NATO: Press statement by NATO Secretary General Jens Stoltenberg with Swedish Prime Minister Ulf Kristersson and the President of Türkiye, Recep Tayyip Erdoğan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opinions_217223.htm
Reuters: Erdogan agrees to back Sweden's NATO bid, alliance say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rdogan-agrees-back-swedens-nato-bid-alliance-says-2023-07-10/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ow Sweden’s NATO Bid Is Being Blocked by Turkey and Hungary
https://www.wsj.com/video/series/in-depth-features/how-swedens-nato-bid-is-being-blocked-by-turkey-and-hungary/E70529C0-5F01-4475-A081-3E49261EAD74
Atlantic Council: Sweden is in NATO. Here’s what it brings to the Alliance.
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blogs/new-atlanticist/sweden-is-in-nato-heres-what-it-brings-to-the-alliance/
Associated Press: Sweden’s new anti-terror law comes into effect as it hopes to persuade Turkey on NATO bid
https://apnews.com/article/sweden-nato-turkey-terror-law-protests-2a9121a975764835a6397394d2719a86
BBC News: Why is Hungary blocking Sweden's Nato bid?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64968138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Sweden and Finland: From Neutrality to NATO
https://www.csis.org/analysis/sweden-and-finland-neutrality-n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