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邊緣集會:Arab2016努瓦克肖特峰會凸顯阿拉伯世界無力應對危機

四大內戰議程,對比區域秩序的瓦解

· 國際組織-阿拉伯國家聯盟,權力結構-中西亞,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6年7月25日,第27屆阿拉伯國家聯盟(Arab League)峰會在茅利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的一個巨大帳篷內開幕。會議地點的選擇—遠離傳統的權力中心開羅、利雅德或大馬士革,來到阿拉伯世界的地理邊緣—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隱喻,暗示著這個古老的區域組織,在面對其成員國核心地帶的烈焰時,已然力不從心。峰會的官方議程,是一份令人沮喪的失敗國家名單:敘利亞、伊拉克、葉門與利比亞。與會的21國領導人或其代表,在開幕式上誓言要「擊敗恐怖主義」,並將區域內暴力威脅的根源,歸咎於「外國干預」。然而,這份看似團結一致的聲明,卻無法掩蓋一個殘酷的現實:在上述每一場衝突中,主要的「外國干預者」,正是坐在同一頂帳篷內的阿拉伯國家自己。他們之間的代理人戰爭與戰略競爭,恰恰是這些危機不斷惡化、難以收拾的根本原因之一。埃及總理謝里夫・伊斯梅爾(Sherif Ismail)將青年激進化歸咎於外部勢力的講話,與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長阿德爾・朱拜爾(Adel al-Jubeir)堅持巴夏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必須下台的強硬立場,以及流亡的葉門總統阿卜杜・拉布・曼蘇爾・哈迪(Abd-Rabbu Mansour Hadi)呼籲胡塞(Houthi)武裝投降的演說,共同構成了一幅超現實的圖景。在這幅圖景中,各方都在公開譴責危機的後果,卻對自身在製造危機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諱莫如深。

此次峰會召開的歷史背景,是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來,整個中東地區秩序持續崩解的第五年。希望的火花早已熄滅,取而代之的是四場同時燃燒的、殘酷的內戰,以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L/ISIS)所帶來的空前威脅。在敘利亞,就在峰會召開的同時,得到俄羅斯空軍與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鼎力相助的阿薩德政府軍,正在完成對反對派大本營阿勒頗東城的合圍,一場世紀性的人道主義災難即將上演。沙烏地外長要求阿薩德下台的聲明,在俄羅斯戰機的轟鳴聲中,顯得蒼白無力。在伊拉克,由美國領導的國際聯軍、伊朗支持的什葉派「人民動員力量」(Hashd al-Shaabi)以及伊拉克政府軍,雖然在對抗「伊斯蘭國」的戰場上,取得了如收復法魯賈等戰術性勝利,但這場戰爭正在深刻地加劇該國的教派分裂,為未來的內部衝突埋下更深的隱患。在葉門,由沙烏地主導的軍事干預,已進行了十六個月。這場最初被認為是速戰速決的戰爭,早已演變為一場血腥的消耗戰。根據聯合國的數據,衝突已造成近九千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並導致二百八十萬人流離失所。哈迪總統從流亡地發出的、要求對手投降的呼籲,與戰場上任何一方都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僵局現實,形成了鮮明對比。而在利比亞,國家早已分裂為至少三個主要的敵對政府與無數個民兵組織,而不同的阿拉伯國家,正在為這些敵對派別,分別提供資金與武器。

面對這樣一份令人絕望的成績單,努瓦克肖特峰會所能提供的,只剩下無力的言辭與象徵性的姿態。與會領導人一致表示,支持法國提出的、旨在重啟巴以和談的國際會議倡議。阿拉伯聯盟新任秘書長艾哈邁德・阿布・蓋特(Ahmed Aboul-Gheit)重申,「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巴勒斯坦國,永遠是阿拉伯世界的首要目標」。然而,在敘利亞的城市化為焦土、葉門人民在饑荒邊緣掙扎、利比亞陷入軍閥混戰的當下,這種對巴勒斯坦問題的傳統性重申,顯得格外空洞。它更像是一種儀式性的表態,用以掩蓋該組織在應對眼前更為迫切的、成員國內部正在發生的崩潰時,所表現出的徹底無能。這場峰會的真正議題,並非如何解決這四場危機,而是阿拉伯世界本身,是否還有能力作為一個統一的政治行為體,來應對自身的集體衰敗。從峰會開幕的情況來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16年7月的努瓦克肖特,酷熱的撒哈拉沙漠季風,吹拂著阿拉伯國家聯盟峰會的巨型帳篷,彷彿也在預示著這場集會的結果—空洞而炎熱。選擇在茅利塔尼亞這個地理與政治上的邊緣國家舉行峰會,本身就是一次無奈的承認:傳統的阿拉伯權力中心,開羅、大馬士革、巴格達,要麼自身陷入動盪,要麼已成為代理人戰爭的舞台,再也無法承擔凝聚共識的職責。峰會的議程,是一幅描繪區域崩潰的淒涼地圖:敘利亞、伊拉克、葉門、利比亞。這四個名字,代表了四場同時進行的、吞噬了數十萬生命、製造了千萬難民的內戰。

在峰會開幕式上,各國領導人或其代表輪流發言,他們一致譴責「恐怖主義」,並將地區的混亂,歸咎於「外國干預」。然而,這場集體性的外部歸因,卻刻意迴避了一個尷尬的核心事實。阿拉伯各國領導人齊聚一堂,誓言要「擊敗恐怖主義」,並對其成員國的內部衝突表示關切—然而,正是他們中的許多人,透過向敘利亞、利比亞與葉門的不同派系輸送金錢與武器,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助長了這些衝突的烈度與持久性—這種言辭與行動之間的巨大鴻溝,使整場峰會淪為一場徒勞的政治表演。

要理解這場峰會的無力感,必須深入檢視其議程上每一個國家的具體處境。首先是敘利亞。在2016年7月的當下,敘利亞內戰的戰局,正發生決定性的轉折。自2015年9月俄羅斯應阿薩德政府請求,發動直接的空中軍事干預以來,力量的天平已不可逆轉地向大馬士革傾斜。就在峰會召開的同時,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空軍的毀滅性轟炸、以及伊朗革命衛隊與黎巴嫩真主黨所組織的地面什葉派民兵的支援下,正在逐步收緊對反對派最大據點——阿勒頗市東部城區的包圍圈。卡斯泰洛公路,這條反對派控制區最後的生命線,已被切斷。一場現代戰爭史上最為殘酷的圍城戰,即將全面展開。在這種軍事現實面前,沙烏地外交部長朱拜爾在努瓦克肖特重申的「阿薩德在敘利亞未來沒有任何位置」的立場,聽起來更像是一種無力的政治口號,而非具有現實基礎的政策目標。由沙烏地、卡達與土耳其所支持的各路反對派武裝,在缺乏有效防空武器的情況下,面對俄羅斯的空中優勢,早已無力回天。

其次是伊拉克。與敘利亞的局勢相反,在伊拉克的戰場上,由美國主導的國際聯軍空襲,正與地面上的伊拉克安全部隊,取得對抗「伊斯蘭國」的顯著進展。就在峰會召開前一個月,伊拉克政府軍剛剛宣布,在經歷了艱苦的巷戰後,成功收復了位於巴格達以西的重要城市法魯賈。這是繼收復拉馬迪與提克里特之後,對「伊斯蘭國」的又一次沉重打擊,為最終進攻其在伊拉克的「首都」摩蘇爾,鋪平了道路。然而,這場反恐戰爭的勝利,卻是以加劇伊拉克內部教派分裂為代價的。在收復法魯賈等遜尼派城市的戰鬥中,由伊朗所支持的、清一色由什葉派組成的「人民動員力量」,扮演了攻堅主力的角色。他們在戰鬥中的英勇表現,使其在伊拉克國內的政治與軍事地位迅速膨脹,但也引發了遜尼派民眾對其教派報復行為的深深恐懼。巴格達中央政府,發現自己正陷入一個兩難困境:它需要什葉派民兵的力量來擊敗「伊斯蘭國」,但過度倚重這些民兵,又會疏遠遜尼派社群,並使其自身在政治上,日益受到德黑蘭的牽制。

第三個議程,葉門,則是一場被阿拉伯世界自身點燃、卻已完全失控的大火。自2015年3月沙烏地領導的聯軍發動「果斷風暴」行動以來,戰爭已持續了十六個月。聯軍的目標—將胡塞武裝逐出首都沙那,並恢復哈迪總統的統治—遠未達成。戰爭迅速演變為一場沿著葉門北部與南部、山區與沿海地區劃分的、血腥的消耗戰。聯軍的空襲,雖摧毀了胡塞武裝的部分重型武器,卻也造成了大量的平民傷亡,並將葉門的基礎設施破壞殆盡。與此同時,聯軍實施的海空封鎖,導致該國嚴重依賴進口的糧食與藥品無法運入,一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正在成形。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到2016年7月,已有近九千人在衝突中喪生,二百八十萬人無家可歸。在努瓦克肖特的峰會上,流亡的哈迪總統呼籲胡塞武裝遵守聯合國安理會第2216號決議,放下武器、退出佔領區。然而,這份決議的內容,實質上是要求胡塞武裝無條件投降,這在戰場陷入僵局、任何一方都無法消滅對方的情況下,是完全不切實際的。

最後是利比亞,這個自2011年格達費政權倒台後,便從未實現過真正統一的國家。到2016年,利比亞的政治版圖,已分裂為三大塊:在首都的黎波里,是由聯合國承認、但控制力極其有限的「民族團結政府」(GNA);在東部的托布魯克,是與GNA對立的國民代表大會(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其背後真正的掌權者,是哈利法・哈夫塔爾(Khalifa Haftar)將軍所領導的「利比亞國民軍」(LNA);而在中部的沿海城市蘇爾特,則是「伊斯蘭國」在北非建立的最重要的海外分支。更糟的是,這場「三國演義」的背後,同樣有著阿拉伯國家代理人的身影。埃及與阿聯酋,將哈夫塔爾視為打擊伊斯蘭主義、穩定其西部邊境的可靠夥伴,為其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與財政支持。而卡達與土耳其,則同情並支持與的黎波里政府結盟的、來自米蘇拉塔等地的伊斯蘭主義民兵。這種外部的分裂,使得聯合國主導的和平進程,舉步維艱。

面對這樣四個同時崩潰、且自身都深陷其中的成員國,努瓦克肖特峰會所能做的,便只剩下發表一份支持法國巴以和平倡議的聲明,以顯示其在傳統議題上,依然存在著「阿拉伯共識」。然而,這種姿態,更像是一種無力的自我安慰。當下的阿拉伯世界,其真正的、最迫切的危機,早已不是來自外部的以色列,而是來自其內部的、由教派衝突、國家失敗與代理人戰爭所構成的完美風暴。這場在非洲大陸邊緣召開的峰會,最終沒有達成任何有意義的成果,它的召開本身,就是其唯一的「成果」—一次對阿拉伯世界集體無能為力的、痛苦的公開承認。

資料來源

Al Jazeera:Syria, Iraq, Yemen, Libya top Arab League summit agenda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16/7/25/syria-iraq-yemen-libya-top-arab-league-summit-agenda

Reuters:Arab summit, shunned by some leaders, to focus on terrorism, Yemen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arabs-summit/arab-summit-shunned-by-some-leaders-to-focus-on-terrorism-yemen-idUSKCN1050UI

Associated Press:Arab Leaders Meet in Mauritania for Summit on Regional Crises
https://www.voanews.com/a/arab-league-summit-mauritania-terrorism-yemen-syria/3433606.html

BBC News:Syria conflict: Government forces 'cut off Aleppo rebel supply rout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36816489

The Guardian:Iraqi forces retake Falluja from Isis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6/jun/26/iraqi-forces-retake-falluja-isis-islamic-state

UN News:Yemen conflict: 9,000 people killed since March 2015, says UN

此處引用當時聯合國關於葉門死亡人數的報導作為數據
https://news.un.org/en/story/2016/07/534122-yemen-conflict-9000-people-killed-march-2015-says-un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Libya's West: The GNA and its Rivals
https://www.crisisgroup.org/middle-east-north-africa/north-africa/libya/libyas-west-gna-and-its-riv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