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11月29日,國防新創公司 Anduril Industries 正式對外發布其最新的模組化自主飛行器系統「走鵑」(Roadrunner)及其攔截型號「走鵑-M」(Roadrunner-M),此舉不僅是該公司產品線的一次重要擴充,更被視為是對傳統國防採購與作戰思維的一次直接挑戰。這款由噴射動力驅動、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飛行器,其獨特之處在於其「可重複使用」的設計理念。在執行攔截任務失敗或威脅解除後,「走鵑-M」能夠自主返回基地進行燃料補給與修整,而非像傳統飛彈一樣成為一次性的消耗品。這項創新大幅降低了防空作戰的單位成本,並體現了 Anduril 將軟體與硬體高度整合,追求高效率、低成本作戰能力的經營哲學。這家成立於2017年、由虛擬實境裝置 Oculus 創始人帕爾默・拉奇(Palmer Luckey)所創建的公司,正憑藉其源自矽谷的快速迭代、風險投資驅動的研發模式,在由洛克希德・馬丁等五大巨頭壟斷的美國國防工業中,開闢出一條非傳統路徑。Anduril 的核心競爭力並非單一的無人機或武器,而是其名為「格網」(Lattice)的人工智慧軟體平台。該平台作為一個中央指揮系統,能讓單一操作員同時監控與指揮多樣化的自主化載具,從空中無人機、地面哨戒塔到水下潛航器,將 disparate 的戰場資訊整合為一個直觀、統一的作戰圖像。這種以軟體為核心的思維,徹底顛覆了國防工業長久以來「以硬體平台為中心」的研發與採購慣例。
Anduril 所倡導的,是一種被其首席戰略官克里斯汀・布羅斯(Christian Brose)稱為「軍事版魔球」(Moneyball for the military)的建軍哲學。此一概念借鑒了麥可・路易斯同名著作中的策略,主張揚棄對少數昂貴、精密、人員密集且難以替代的大型作戰平台(如航空母艦、第五代戰機)的過度依賴,轉而建立一支由大量、低成本、小型化、高度自主且可消耗的系統所構成的新型態武力。這個理念的背後,是對未來衝突型態的深刻洞察:在大國競爭的背景下,傳統的高價值目標將變得極其脆弱,而衝突的勝負將取決於一方是否能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來部署、補充與適應戰場變化。俄烏戰爭與加薩衝突的現實,為此提供了血淋淋的佐證,商用無人機在戰場上的廣泛應用,已證明了「量」本身就是一種關鍵的作戰優勢。Anduril 的商業模式正是為了服務此一哲學而生。它拒絕了國防工業行之有年的「成本加成合約」(cost-plus contracts)—這種模式下,承包商的利潤與其花費的成本成正比,因而缺乏控制預算與時程的動力—轉而採用風險投資,預先投入自有資金進行產品研發,再以固定價格向政府銷售成熟的產品與服務。這種模式不僅迫使公司自身承擔創新失敗的風險,也使其能更快速地回應軍方的實際需求,避免了傳統採購流程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繁瑣週期。
然而,Anduril 的崛起並非毫無挑戰與爭議。它所推動的自主化戰爭,引發了關於「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LAWS)的倫理與法律辯論。當機器被賦予越來越大的自主權,甚至能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做出致命決策時,責任歸屬與「有意義的人類控制」等問題便油然而生。影片中「它們也可以直接拋棄自己的生命」一語,雖點出了自主系統在執行高風險任務時的優勢,卻也無意間觸及了戰爭非人化的冰冷本質。此外,儘管 Anduril 的估值已達84.8億美元,並成功滲透美國多個軍種,但其體量與影響力仍無法與根基深厚的國防巨頭相提并論。這些巨頭不僅與國會山莊及五角大廈有著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其生產的戰鬥機、核潛艦等大型戰略資產,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是國家安全的基石。因此,Anduril 的定位更像是一個「催化劑」,而非「取代者」。它的存在,以及其所代表的技術與商業模式,正迫使美國國防體系進行一場痛苦但必要的自我審視:如何在既有的工業基礎上,接納來自科技業的破壞式創新,並真正建立起一支能應對21世紀安全挑戰的現代化軍隊。這不僅關乎一家公司的成敗,更直接影響著未來全球力量的平衡。
內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加州陽光普照的科技園區與華盛頓特區廊道政治的陰影之間,一股新興力量正以不容忽視的姿態,挑戰著美國軍工複合體的權力結構。2023年11月29日,國防科技公司 Anduril Industries 推出了其「走鵑」(Roadrunner)自主飛行器系統,這款產品的問世,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展示,更是一份對未來戰爭形態的宣言。其創始人帕爾默・拉奇,一位因創辦虛擬實境公司 Oculus 而聲名鵲起,又因政治立場而被迫離開 Facebook 的科技界奇才,正將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積累的經驗,轉化為重塑國家安全工業的資本。Anduril 的崛起,不僅是一個關於無人機與人工智慧的故事,它更深刻地觸及了美國在後冷戰時代所形成的國防工業慣性,以及面對新一輪大國競爭時的焦慮與變革需求。
從虛擬到現實:帕爾默・拉奇的第二次創業
要理解 Anduril 的獨特性,必須從其創始人帕爾默・拉奇的個人經歷談起。拉奇最初以一位車庫裡的夢想家形象進入公眾視野,他設計的 Oculus Rift 虛擬實境頭戴裝置,被譽為開啟了元宇宙時代的鑰匙。2014年,Facebook 以超過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Oculus,讓年僅21歲的拉奇一躍成為矽谷新貴。然而,他在科技烏托邦的旅程是短暫的。2017年,因其政治捐款爭議,拉奇在壓力之下離開了 Facebook。這段經歷似乎讓他對矽谷主流文化產生了疏離感,並將目光投向了一個與之截然不同的領域:國防。
同年,拉奇創立了 Anduril,公司名稱源自托爾金《魔戒》中的「西方之焰」聖劍。這個命名本身就充滿了意象:一把重鑄的、用以對抗黑暗力量的利刃。與 Oculus 致力於構建虛擬世界不同,Anduril 的目標是利用尖端科技,在真實世界中建立決定性的軍事優勢。拉奇將其在 Oculus 時期對軟體、使用者介面和快速產品迭代的重視,完整地移植到了 Anduril。傳統的國防裝備操作介面往往複雜、反直覺,需要長時間的專門訓練。而 Anduril 的核心產品「格網」(Lattice)AI 平台,其設計理念卻更接近於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程式。它透過類似電玩遊戲的圖形化介面,將來自無人機、感測器、監視塔等不同來源的數據整合在同一張地圖上,讓單一操作員能夠直觀地理解戰場態勢,並對多個自主系統下達指令。這種對「使用者體驗」的極致追求,正是矽谷精神在國防領域的直接體現,它顯著降低了操作複雜性,也縮短了決策反應時間。
軟體定義的戰場:「格網」AI 的中樞神經角色
Anduril 的真正顛覆性,不在於其製造的無人機或潛航器有多先進,而在於其將這些硬體視為其軟體平台的「終端節點」。在傳統的軍事採購中,軍方購買的是一架戰鬥機、一艘驅逐艦,這些硬體平台是封閉且功能固定的。而 Anduril 賣的,首先是一套作業系統—「格網」AI。這套系統是開放的,能夠不斷整合新的硬體設備,無論是 Anduril 自家的產品,還是來自其他製造商的設備。
「格網」利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能自動識別、分類與追蹤視野內的所有目標,例如區分一輛民用卡車和一輛軍用裝甲車,或是在海面上辨識出一艘潛艇的潛望鏡。它將繁雜的數據分析工作交給機器,從而將人類操作員從重複性的監控任務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更高層次的戰術決策。這種模式被稱為「軟體定義戰爭」,其核心思想是,未來的軍事優勢將越來越多地來自於更優越的軟體演算法與數據處理能力,而非僅僅是更堅固的裝甲或更快的引擎。
當一個國家購買了 Anduril 的系統,他們獲得的不只是一批無人機,而是一個可以持續升級、擴展的作戰生態系統。這就像購買一部 iPhone,其價值不僅在於手機本身,更在於其背後不斷更新的 iOS 系統和龐大的 App Store。這種商業模式,對於習慣了一次性採購、生命週期長達數十年的軍方而言,是一種根本性的衝擊。它意味著武器系統可以像消費電子產品一樣,透過軟體更新(Over-the-Air updates)來獲得新的功能與性能提升,極大地增強了部隊的適應性與靈活性。
「軍事魔球」:一場關於成本、數量與消耗的革命
Anduril 的首席戰略官克里斯汀・布羅斯,在其著作《殺傷鏈》(The Kill Chain)中,系統性地闡述了支撐公司戰略的理論基礎。他提出的「軍事魔球」概念,旨在根本性地回答一個問題:在與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例如中國)進行長期競爭時,美國應如何配置其國防資源?
冷戰結束後,美國國防工業經歷了大規模的整合,從原先的51家主要承包商,合併為今天的五大巨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RTX、諾斯洛普・格魯曼、通用動力)。這種壟斷性的局面,加上五角大廈偏愛技術複雜、性能指標登峰造極的武器系統,導致了美軍的裝備越來越昂貴、數量越來越少。一架 F-35 戰鬥機的成本接近一億美元,一艘福特級航空母艦的造價超過130億美元。這些高價值的「精緻」資產,在面對現代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武器系統時,顯得異常脆弱。一旦被擊沉或擊落,其損失不僅是天文數字的金錢,更是難以迅速補充的戰略能力。
「魔球」理論則主張反其道而行。它認為,未來的勝利不屬於擁有最昂貴平台的一方,而屬於能夠以壓倒性的數量、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部署可消耗自主系統的一方。想像一下,用一艘航空母艦的預算,可以部署數萬架甚至數十萬架具備攻擊能力的自主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可以組成蜂群,從多個維度、多個方向對敵方發動飽和攻擊,即便損失慘重,其總體成本和補充速度也遠優於損失一艘航母。Anduril 的產品線,從可重複使用的「走鵑」攔截器,到「怒火」(Fury)無人戰機,再到水下潛航器,都是這一理念下的具體實踐。它們被設計成「足夠好」的產品,而非追求技術指標的完美,其核心優勢在於能夠被大規模、低成本地生產與部署。
衝擊體制:商業模式與官僚文化的角力
Anduril 對國防工業最直接的挑戰,體現在其商業模式上。數十年來,主導國防採購的是「成本加成合約」。在這種模式下,政府不僅支付承包商所有的研發和生產成本,還會在其基礎上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潤。這直接導致承包商缺乏控制成本和縮短開發週期的動機—項目越昂貴、耗時越長,他們賺取的利潤就越多。這也是為何許多國防項目預算超支、進度延宕成為常態的原因。
Anduril 則採取了典型的矽谷模式。它利用風險投資基金(其投資者包括 Founders Fund 等知名機構)作為前期研發的資金來源,自主承擔開發新技術的風險。當產品成熟後,再以固定價格向政府銷售。這種模式迫使 Anduril 必須高效地管理其研發流程,並確保其產品真正能解決軍方的痛點,否則就無法收回投資。此外,Anduril 也積極透過收購小型科技公司來快速獲取關鍵技術,例如收購了製造固態火箭發動機的 Adranos,以及研發無人機防禦系統的 Area-I,並將它們的技術整合進「格網」平台。這種靈活的併購策略,使其能夠比傳統巨頭更快地擴展其技術版圖。
然而,這條路充滿了障礙。五角大廈的官僚體系龐大而保守,其採購流程旨在規避風險,而非鼓勵創新。對於 Anduril 這樣的新進者而言,要從既有的利益集團手中爭取合約,是一場艱苦的戰鬥。儘管其技術在烏克蘭等衝突中已初步證明了價值,但要將其從小規模的部署擴大為軍方大規模採購的標準配備,仍需要克服巨大的制度阻力。
無可迴避的倫理困境與未來展望
Anduril 的願景—一個由大量自主機器人執行作戰任務的未來—也帶來了深刻的倫理與法律挑戰。隨著人工智慧在目標識別與決策鏈中的作用日益增強,人類的角色逐漸從直接控制者,轉變為監督者。這引發了關於「有意義的人類控制」的激烈辯論。當一套自主系統在高速、複雜的戰鬥中做出攻擊決策時—這是一段文字—例如在辨識目標時出錯,導致平民傷亡,其道德與法律責任應由誰來承擔?是軟體工程師、指揮官,還是機器本身?
目前,國際社會對於是否應禁止或規範「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尚未達成共識。Anduril 等公司堅稱其系統始終將人類置於決策迴圈之內,由人類做出最終的開火授權。然而,在分秒必爭的戰場上,人類監督者可能因資訊超載或信任機器而淪為形式上的「橡皮圖章」。自主武器系統所帶來的,還有可能降低戰爭門檻與加速危機升級的風險。當決策由冷靜計算的演算法做出,而非由會感到恐懼和猶豫的人類做出時,衝突爆發的可能性或許會不降反升。
總結而言,Anduril Industries 不僅僅是一家國防承包商,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美國國防體系在21世紀面臨的根本性轉型壓力。它或許永遠無法完全取代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巨頭,因為後者所製造的大型戰略平台在可預見的未來仍不可或缺。但 Anduril 的存在,及其所代表的矽谷文化、軟體中心思想和「魔球」建軍哲學,正迫使五角大廈和國會重新思考:什麼是未來戰爭的制勝之道?如何在守舊的官僚體制中為真正的創新打開一扇門?這場由 Anduril 點燃的革命,其最終結果不僅將決定這家公司的命運,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定義未來數十年全球的軍事力量格局。
資料來源
Anduril:Anduril Unveils Roadrunner, a Reusable, Modular, Autonomous Air Vehicle for Layered Defense
https://www.anduril.com/press/anduril-unveils-roadrunner
Breaking Defense:Anduril unveils new reusable, interceptor drone ‘Roadrunner’
https://breakingdefense.com/2023/11/anduril-unveils-new-reusable-interceptor-drone-roadrunne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Palmer Luckey’s Anduril Is Worth $8.5 Billion. Now It Has to Deliver.
https://www.wsj.com/articles/palmer-luckeys-anduril-is-worth-8-5-billion-now-it-has-to-deliver-11670341774
Defense News: Anduril buys rocket motor firm, looks to expand munitions work
https://www.defensenews.com/industry/2022/07/26/anduril-buys-rocket-motor-firm-looks-to-expand-munitions-work/
Reuters: Defense startup Anduril raises $1.5 billion in new funding, valued at $8.5 billion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deals/defense-startup-anduril-raises-15-bln-new-funding-valued-85-bln-2022-12-02/
Forbes: How Palmer Luckey's Anduril Is Using AI To Build A Defense Tech Giant
https://www.forbes.com/sites/alexkonrad/2021/06/23/anduril-palmer-luckey-defense-tech-giant/
War on the Rocks: More Moneyball, Please: A Competitive Strategy for the Third Offset
https://warontherocks.com/2021/01/more-moneyball-please-a-competitive-strategy-for-the-third-off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