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啟動全球15年發展新藍圖

千禧目標到全球目標,涵蓋所有國家的發展範式革命

· 國際組織-聯合國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5年9月25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永續發展峰會上,193個會員國共同通過了一份被譽為「為人類與地球制定的行動計畫」的歷史性文件—《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這份議程的核心,是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及其涵蓋的169項具體指標,旨在從2016年1月1日起至2030年的15年間,引導全球共同努力,以期在根本上消除貧窮、對抗不平等與不公正,並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及其衝擊。這套目標的通過,不僅象徵著國際發展合作進入一個新時代,也代表著全球治理理念的一次深刻變革。它正式取代了於2015年底到期的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但其雄心與廣度遠超前輩。SDGs的誕生,是歷經三年多方協商、公民社會廣泛參與的成果,它試圖為全人類面臨的複雜挑戰,提供一個整合性的解決方案框架。

在評估永續發展目標的歷史意義時,必須回顧其前身—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的遺產。於2000年制定的八項MDGs,以其簡潔明瞭的訴求(如將極端貧窮人口減半、普及小學教育、降低兒童死亡率等),成功地動員了全球的政治意願與發展資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根據聯合國的統計,MDGs的實施將全球生活在極端貧窮線以下的人口比例減半,從1990年的19億人降至2015年的8.36億人;多數國家的初等教育實現了性別均等;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與孕產婦死亡率也分別下降了超過一半和45%。MDGs的成功證明,一套清晰、可衡量的全球目標,確實能夠有效引導各國政府的政策方向並 galvanize 國際援助。然而,MDGs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它在制定過程中主要由少數專家和機構主導,被批評為「由北方向南方」施加的援助議程,未能充分反映發展中國家的多元需求。更重要的是,MDGs的框架未能觸及貧窮的根本原因,如國家內部與國與國之間日益擴大的不平等、缺乏和平與公正的制度、以及環境惡化對發展成果的侵蝕。

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設計,正是為了彌補千禧年發展目標的這些不足,並反映一個更加複雜與相互依存的世界的現實。其最核心的轉變體現在三大原則上:普遍性、整合性與「不拋棄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的承諾。首先,「普遍性」原則意味著這17項目標適用於所有國家,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已開發國家。富裕國家同樣需要在解決國內不平等、推動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以及應對氣候變遷等方面承擔責任。其次,「整合性」體現在議程同時涵蓋了永續發展的三大支柱:經濟、社會與環境。SDGs明確承認,若不保護地球的生態系統,經濟成長與社會進步將無法持續。因此,議程中首次包含了針對氣候行動(目標13)、水下生物(目標14)、陸地生物(目標15)的獨立目標。最後,「不拋棄任何人」的承諾,要求各國在推動發展時,必須優先關注最貧窮、最脆弱與最邊緣化的群體。此外,SDGs納入了MDGs所忽略的關鍵領域,特別是目標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制度」,首次在官方發展議程中確認,沒有和平的社會、沒有公正的司法途徑、沒有負責任的政府機構,任何發展都將是脆弱而不完整的。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15年9月25日,紐約聯合國總部見證了一個歷史性時刻的誕生。在各國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公民社會代表的共同見證下,聯合國193個會員國正式通過了《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這份文件的核心,是17項宏大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與之配套的169項具體指標,共同構成了一份指導未來15年全球發展的行動藍圖。從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與飢餓,到促進性別平等、確保永續的能源與水資源,再到應對氣候變遷與建立和平包容的社會,這份議程的廣度與深度,在人類多邊合作史上前所未有。

這場峰會的氣氛莊嚴而充滿希望。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峰會開幕前向聯合國大會發表了演說,他呼籲各國領導人以具體行動,回應「被排斥者的吶喊」,並保護受到人類活動嚴重破壞的地球家園。他的講話,為這份旨在平衡人類發展與地球承載力之間關係的議程,注入了強大的道德動力。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則將這份議程形容為「全人類的共同願景,以及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一份社會契約」。SDGs的通過,不僅是為了接替即將於2015年底到期的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更是一次對全球發展理念的根本性重塑與升級。

回顧與超越:千禧年發展目標的遺產

要理解SDGs的革命性,必須先評估其前身MDGs所留下的複雜遺產。在2000年,由八項目標和二十一項指標構成的MDGs,以其前所未有的簡潔與聚焦,成功地將全球發展的注意力集中在幾個核心的人類福祉指標上。在過去的十五年裡,MDGs確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貧窮減半: 全球極端貧窮人口從1990年的19億人,下降到2015年的8.36億人,實現了將極端貧窮率減半的目標。

教育進展: 全球小學淨入學率達到91%,發展中地區的男女童入學差距基本消除。

健康改善: 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超過一半,全球孕產婦死亡率下降了45%。在對抗愛滋病、瘧疾和結核病等傳染病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僅結核病防治就在2000年至2013年間拯救了約3700萬人的生命。

然而,MDGs的成功光環之下,也存在著深刻的結構性缺陷。首先,其制定過程缺乏足夠的包容性,被廣泛視為一個由已開發國家和國際機構為發展中國家設定的「自上而下」的援助框架。其次,MDGs的目標設計過於垂直,形成了所謂的「筒倉效應」(silo effect),衛生、教育、環境等目標被分割處理,忽視了各領域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例如,一個地區的貧窮問題,可能同時與缺乏清潔水源、教育機會不均、性別歧視以及政府治理不善等多重因素相關。最重要的是,MDGs未能觸及一些導致貧窮與發展不彰的根本性問題,例如國家內部與國與國之間日益加劇的不平等、衝突與暴力對發展的破壞,以及氣候變遷對生存環境的根本性威脅。

SDGs的範式轉移:普遍性、整合性與制度性

SDGs的設計,正是對MDGs這些經驗教訓的系統性回應。它所代表的,不僅是目標數量的增加,更是一種發展哲學的範式轉移。

普遍性原則: 與MDGs主要針對發展中國家不同,SDGs是一份適用於所有國家的「普遍」議程。這一原則的核心,是承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遷、不平等、失業——不分國界,需要所有國家共同應對。這意味著,美國需要在解決其國內的貧富差距與種族不平等方面做出努力(目標10);歐洲國家需要轉向更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目標12);而所有已開發國家都必須履行其在氣候融資與技術轉移上的承諾(目標13與17)。這一議程的核心,是一種從根本上改變了的發展哲學—不再是富裕國家對貧窮國家的單向援助,而是承認所有國家在一個相互依存的星球上都面臨著共同挑戰,也都負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從而將全球發展從慈善事業轉變為集體生存的必要條件。

整合性思維: SDGs的17項目標被設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強調經濟發展、社會包容與環境保護三大支柱的平衡與整合。例如,目標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不僅關係到環境與氣候(目標13),也直接影響到工業創新(目標9)、健康福祉(目標3)與教育機會(目標4)。這種網絡化的思維,迫使各國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必須考慮其跨部門的影響,打破傳統的政策壁壘。

制度性建設的納入: 或許SDGs最具突破性的創新,是目標16——「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人人獲得司法保障,建立有效、負責且包容的各級機構」。這是全球發展議程首次明確承認,沒有和平、沒有法治、沒有廉潔高效的政府,任何發展成果都將是脆弱和不可持續的。將「善治」(good governance)納入核心目標,意味著國際社會終於正視衝突、暴力、腐敗和制度不公是阻礙人類進步的最大絆腳石之一。

挑戰與展望:從承諾到行動的漫漫長路

儘管SDGs的通過代表了多邊主義的重大勝利,但真正的考驗在於未來十五年的落實。這份議程的雄心之大,使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先是資金問題。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估算,要實現SDGs,全球每年需要約5萬億至7萬億美元的投資,其中發展中國家的資金缺口高達2.5萬億美元。傳統的官方發展援助(ODA)雖然仍是重要組成部分,但遠不足以填補這一缺口。因此,SDGs的成功將高度依賴於各國政府提升國內稅收能力、吸引大規模的私營部門投資、打擊非法的資本外流,並建立創新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PPP)。

其次是數據與監測的挑戰。要追蹤17項目標和169項指標的進展,需要各國具備強大的統計能力與數據收集系統。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建立這樣一個全面的監測框架本身就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一場「數據革命」勢在必行,以確保決策是基於準確、即時、分類詳細的證據。

最後,也是最根本的挑戰,在於政治意願。SDGs所要求的許多轉型,例如從化石燃料轉向再生能源、改革不公平的稅收制度、保障司法獨立等,都將觸及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集團。要將這些崇高的目標轉化為各國的國內政策與法律,需要各國領導人展現出非凡的勇氣與遠見。

儘管前路充滿荊棘,但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的通過,依然為全球合作注入了強心劑。它不僅僅是一系列目標的集合,更是一種對未來世界的共同想像:一個沒有貧窮、更加公平、尊重地球極限的世界。它為各國政府、公民社會、私營部門和每一位地球公民,提供了一份共同的語言和奮鬥的框架。未來十五年的歷史,將檢驗人類是否能將這份歷史性的承諾,轉化為一個真正永續的未來。

資料來源

Reuters: Factbox - What a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why do they matter?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USL5N11V05Q20150925/

United Nations: The 17 Goal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ttps://sdgs.un.org/goals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https://www.undp.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

The Guardi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ll you need to know
https://www.theguardian.com/global-development/2015/jan/19/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united-nations

Brookings Institu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 improvement on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an-improvement-on-the-millennium-development-goals/

World Bank: The World Bank Group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sustainabledevelopment/overview

The New York Times: U.N. Adopts Ambitious Development Goals
https://www.nytimes.com/2015/09/26/world/americas/un-adopts-ambitious-development-goa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