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的擴張前夜:2014SCO杜尚別峰會的制度成熟與戰略抉擇

阿富汗變局的陰影下,區域安全組織的歷史性宣言

· 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權力結構-中西亞,權力結構-俄羅斯,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權力結構-中國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4年11月3日,塔吉克共和國外交部長西羅吉丁·阿斯洛夫先生(Mr. Sirodjidin Aslov)發表文章,回顧了該國在擔任上海合作組織(SCO)輪值主席國期間,於同年9月12日在首都杜尚別成功主辦的SCO元首峰會。阿斯洛夫部長的文章,以一種充滿成就感的筆觸,總結了塔吉克在主席國任期內所取得的成果,強調了峰會在深化安全合作、促進經濟與人文交流方面的重要性。然而,在這份官方敘事的背後,2014年的杜尚別峰會,實則是在一個極其嚴峻的區域安全背景下,上合組織為應對未來深刻不確定性而做出的一次關鍵性戰略抉擇。隨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即將在當年年底結束其在阿富汗的作戰任務,整個中亞地區都籠罩在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與毒品貿易可能捲土重來的深切憂慮之中。正是在這場風暴來臨前夕,杜尚別峰會最重要的歷史性貢獻,是最終批准了旨在為組織擴員鋪平道路的法律文件,正式打開了接納新成員國的大門。

阿斯洛夫部長的文章指出,自2008年上合組織上一次在杜尚別舉行峰會以來的六年裡,世界政治局勢發生了諸多變化,但諸如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即「三股勢力」)、非法毒品販運和跨國有組織犯罪等威脅,在2014年峰會的議程上「依然具有現實意義」。這份看似輕描淡寫的延續性描述,實則掩蓋了因阿富汗局勢變動而帶來的空前緊迫感。在塔吉克擔任主席國的一年裡,舉行了包括安全會議秘書會議、國防部長會議、邊境部門主管會議及禁毒部門負責人會議在內的一系列高密度安全磋商,這清晰地反映出成員國為應對「後北約時代」的阿富汗變局,而進行的密集協調與準備。

然而,杜尚別峰會最為深遠的成就,在於其最終敲定了上合組織未來發展軌跡的關鍵一步—擴員。阿斯洛夫部長自豪地提及,杜尚別在組織歷史上屢次承擔「歷史使命」,從2000年推動「上海五國」轉變為上合組織,到2008年決定成立專家組研究擴員問題。而在2014年,這一進程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突破:峰會正式通過了修訂後的《給予上合組織成員國地位程序》和《申請國為獲得上合組織成員國地位的義務示範備忘錄》。這兩份文件的通過,意味著為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長期以來尋求加入的觀察員國,提供了一套標準化、程序化的入盟路徑。這一決策—它在旨在增強組織集體力量的同時,也預示著將引入更複雜的內部動態—標誌著上合組織決心從一個以中亞為核心的區域安全機制,向一個更具份量、覆蓋南亞乃至西亞的、更廣泛的歐亞大陸多邊合作平台轉型。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風暴前夕的佈局

2014年9月12日,當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領導人齊聚塔吉克首都杜尚別時,他們的心頭無疑都籠罩著一重來自南方的濃厚陰影—阿富汗。在經歷了長達十三年的軍事存在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作戰部隊,即將在短短三個多月後,即2014年年底,正式結束其在阿富汗的使命。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權力真空,即將在SCO的核心腹地—中亞—的南大門出現。

塔利班是否會捲土重來?「基地」組織與「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等恐怖組織是否會再度活躍?源自「金新月」的毒品貿易是否會氾濫成災?這一系列致命的問題,使得2014年的杜尚別峰會,不僅僅是一次例行的元首聚會,更是一場在可預見的風暴來臨前夕,所進行的一次關鍵性戰略佈局。

塔吉克外交部長西羅吉丁·阿斯洛夫在其後來的總結文章中,以一種外交官特有的平實語言,描述了峰會的成果,強調了組織的持續性與發展。然而,在這份平實的敘述之下,是一場旨在從根本上強化該組織應對未來挑戰能力的深刻變革。這場變革的雙重主軸是:對內,鞏固並深化其賴以生存的安全合作機制;對外,則做出該組織成立以來最大膽的戰略抉擇—正式為接納新成員打開法律與程序上的大門。

加固安全防線,應對阿富汗變局

阿斯洛夫部長在其文章中提到,2008年被視為威脅的「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以及非法毒品販運等挑戰,在2014年「依然具有現實意義」。這句話,在2014年阿富汗變局的背景下,其份量顯得格外沉重。對於與阿富汗有著漫長且崎嶇邊界的塔吉克、烏茲別克等中亞國家而言,這些威脅並非抽象的國際關係術語,而是可能隨時演變為國內動盪與暴力衝突的現實危險。

因此,在塔吉克擔任輪值主席國的一年裡,其工作的核心便是「加強安全領域的合作」。根據阿斯洛夫部長的記述,這一年中舉行了超過五十場主要活動,其中安全相關的會議密度之高,令人矚目:

安全會議秘書第九次會議

國防部長會議

主管機關邊境部門領導人會議

主管機關禁毒部門領導人會議

地區反恐怖機構(RATS)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

這一系列密集的會議,清晰地勾勒出上合組織成員國在情報共享、邊境管控、聯合反恐、打擊毒品走私等領域,進行全面協調與能力整合的努力。這是在為即將到來的、失去北約支持的阿富汗局勢,預先構築一道區域性的集體安全防線。

此外,阿斯洛夫部長還提到了一個看似不起眼、卻意義深遠的細節:在塔吉克的主持下,成員國「首次對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合作法律基礎進行了盤點」。這項工作,是對組織成立十三年來,所有元首、總理及外長理事會決議的執行情況,進行的一次全面法律分析與核查。

對於一個年輕的國際組織而言,這一步至關重要。它標誌著上合組織正從一個更多依賴高層政治驅動、以共識為基礎的鬆散論壇,向一個更注重規則、程序與決議落實的、制度化與規範化的成熟組織過渡。在面臨外部嚴峻挑戰時,一個內部法規清晰、執行有力的組織,其行動效率與凝聚力,將遠非昔日可比。

歷史性的轉身—為擴員敞開大門

儘管安全議題迫在眉睫,但2014年杜尚別峰會被載入史冊的最重要原因,卻是其在組織未來發展方向上做出的歷史性抉擇—正式啟動擴員進程。

自成立以來,上合組織的吸引力與日俱增。阿斯洛夫部長在其文章中不無驕傲地指出,該組織的「威望在世界上持續穩定增長」,許多國家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當時,阿富汗、印度、伊朗、蒙古和巴基斯坦擁有觀察員國地位,而白俄羅斯、土耳其和斯里蘭卡則為對話夥伴。其中,一些國家,特別是印度與巴基斯坦,早已公開表達了希望成為正式成員國的強烈意願。

然而,對於是否擴員,上合組織的創始成員國長期以來態度謹慎,甚至可以說是猶豫不決。核心的顧慮在於,擴員可能會帶來一系列難以預測的風險:

稀釋凝聚力:一個規模更大的組織,其內部利益訴求將更加多元,達成共識的難度將呈指數級增長,可能導致決策效率低下。

引入外部衝突:接納像印度與巴基斯坦這樣一對長期敵對的核武國家,無異於將南亞次大陸的深刻矛盾,直接引入組織內部,可能使上合組織被其成員國之間的雙邊爭端所癱瘓。

改變組織性質:部分成員國擔心,過快的擴張,可能會使組織從一個以中亞為核心、目標明確的安全共同體,演變為一個目標模糊、議題發散的亞洲論壇。

正因如此,儘管杜尚別曾在2008年的峰會上推動成立了研究擴員問題的專家組,但在隨後的數年裡,這一問題始終處於「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狀態。

然而,2014年的杜尚別峰會,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峰會正式通過了修訂後的《給予上合組織成員國地位程序》和《申請國為獲得上合組織成員國地位的義務示範備忘錄》。這兩份看似枯燥的法律文件,實則意義重大。它們為申請國的資格、需要履行的義務以及成員國審批的流程,提供了一套清晰、標準化的規範。這意味著,擴員的大門,在歷經多年的爭論之後,終於從法律與程序上被正式打開了。

促成這一歷史性轉變的背後,是成員國,特別是中俄兩國,在面對新形勢時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斷。

應對阿富汗變局的需要:一個僅有六個成員國的上合組織,其在應對阿富汗未來可能出現的全面危機時,無論是在資源上還是合法性上,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而一個吸納了與阿富汗有著漫長邊界和深厚歷史淵源的巴基斯坦與伊朗(當時為觀察員國),以及在該地區擁有重要影響力的印度之後的「大上合組織」,其應對危機的集體能力與政治份量,將不可同日而語。

配合「一帶一路」倡議:就在一年前的2013年,中國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大構想。一個地理範圍從中亞延伸至南亞的上合組織,無疑將為這一跨大陸經濟合作倡議,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多邊制度平台。

構建多極世界格局:在更宏大的國際關係層面,一個擴大了的上合組織,將覆蓋歐亞大陸超過一半的人口與近四分之一的全球GDP,其作為一個非西方力量中心的地位將顯著提升,這符合中俄兩國長期以來倡導的世界多極化理念。

當然,這一決策也蘊含著巨大的風險。杜尚別峰會為擴員所做的歷史性決定—一個旨在增強組織集體力量的舉動—同時也幾乎注定了,根深蒂固的印巴對抗,將被直接引入到上合組織以協商一致為原則的議事廳內,為其未來的團結構成永久性的挑戰。但無論如何,在2014年的那個秋天,上合組織的領導人們,最終選擇了擁抱擴張所帶來的機遇,而非固守於其可能引發的風險。

一個組織的成年禮

塔吉克外交部長阿斯洛夫在其文章的結尾,樂觀地展望了上合組織日益增長的角色與光明的前景。從2014年杜尚別峰會的成果來看,他的樂觀並非沒有根據。

這次峰會,可以被視為上合組織的一次「成年禮」。在面臨其成立以來最嚴峻的一次外部安全衝擊(阿富汗變局)的前夜,它不僅沒有退縮,反而以一種更為成熟與自信的姿態,對內進行制度梳理與能力整合,對外則勇敢地邁出了擴員這一將從根本上改變其自身性質的歷史性一步。

杜尚別峰會的決策,為上合組織在隨後幾年接納印度與巴基斯坦成為正式成員國鋪平了道路,使其真正成為了一個橫跨中亞與南亞的巨人。這次峰會,是上合組織從一個相對內向的區域安全契約,向一個更具全球性抱負的、涵蓋安全、經濟與政治等多個維度的綜合性國際組織演變的關鍵轉捩點。

資料來源

Diplomat Magazine: The results of the SCO summit in Dushanbe, 2014
https://diplomatmagazine.eu/2014/11/03/the-results-of-the-sco-summit-in-dushanbe-2014/

Reuters: Shanghai bloc leaders to focus on security, Afghanistan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USKBN0H61P4/

The Guardian: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 admits India and Pakistan as members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jul/10/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sation-admits-india-and-pakistan-as-members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The SCO's Dushanbe Summit and the Fu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https://carnegiemoscow.org/2014/09/16/sco-s-dushanbe-summit-and-future-of-organization-pub-56661

The Diplomat: SCO Summit in Dushanbe: A New Era?
https://thediplomat.com/2014/09/sco-summit-in-dushanbe-a-new-era/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President of Russia: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 summit in Dushanbe
http://en.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46602

Jamestown Foundation: SCO Summit in Dushanbe Prepares for Expansion
https://jamestown.org/program/sco-summit-in-dushanbe-prepares-for-expa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