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3月27日,面對癱瘓全國的罷工與持續三個月、高達五十萬人參與的全國性大規模街頭抗議浪潮,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宣布暫停其備受爭議所推動的全面司法改革計畫。這場風暴的核心,是納坦雅胡聯合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旨在削弱最高法院權力的法案,其要點包括:賦予執政聯盟在法官任命委員會中的決定性多數、限制法院的司法審查範圍,以及最引人注目的一項—允許國會以61票的簡單多數推翻最高法院的裁決。政府方面主張,改革是為了制衡過於「激進」且由自由派主導的法院,將權力歸還給民選代表。然而,反對者則認為,此舉將徹底摧毀以色列的權力分立原則,為政府走向專制鋪平道路。在一個沒有成文憲法的國家,最高法院長期被視為保護公民權利與少數族裔的最後一道防線。抗議活動不僅是法律條文的攻防,更深刻地反映了以色列社會內部世俗與宗教、自由與保守兩派之間長期存在的緊張關係。納坦雅胡本人的貪腐官司,也讓外界質疑改革背後存在著強烈的個人動機。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以色列的城市街頭,歷史的重量與未來的焦慮交織成一幅幅令人動容的畫面。成千上萬的藍白國旗在人潮中匯聚成海洋,抗議者手牽手築起人鏈,阻斷了通往國家心臟地帶的高速公路。其中,一群身著深紅色斗篷與白色軟帽的女性,沉默地站立著,她們裝扮成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反烏托邦小說《使女的故事》中的角色,以無聲的姿態,控訴著一種可能降臨的未來。
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從特拉維夫的商業中心到耶路撒冷的政治核心,以色列社會陷入了一場自建國以來最為深刻的內部危機。這場危機的引爆點,是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所領導的、被稱為以色列史上最右翼的聯合政府,所提出的一項全面司法改革計畫。面對最高峰時多達五十萬人走上街頭的壓力,以及一場癱瘓全國的總罷工,納坦雅胡在3月27日晚間發表電視談話,宣布暫停立法,為「真正的對話」留出時間。然而,這份暫時的平靜,未能掩蓋社會內部那道已然撕裂的巨大傷口。這場爭議,早已超越了法律技術層面的辯論,演變成一場關於以色列國家靈魂與民主本質的激烈鬥爭。
要理解這場風暴的根源,必須先拆解這份改革計畫的三個核心支柱。首先,是徹底改變法官的任命方式。草案計畫重組「法官遴選委員會」,將九名成員中的控制權,從目前的專業司法人員與在野黨手中,轉移至執政聯盟的代表。這意味著,未來的法官,特別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將主要由當權的政治人物所挑選。政府能夠輕易地將意識形態相近的法官安插到席位上,司法機構的政治中立性將蕩然無存。
其次,是限制最高法院的管轄權與司法審查能力。改革方案意圖削弱法院對基本法(Israel's Basic Laws,效力等同於憲法)的解釋權,並限制其審查普通法律合憲性的能力。這相當於縮減了司法部門監督立法與行政部門的權力範圍。
第三,也是最具爭議的一點,是引入所謂的「推翻條款」(Override Clause)。該條款允許以色列國會(Knesset)中的簡單多數—即120名議員中的61位—投票推翻最高法院的任何裁決。在以色列獨特的政治體制中,它沒有一部完整的成文憲法,也沒有兩院制的國會作為權力制衡,最高法院因此長期扮演著監督政府、保護公民權利與少數族裔權益的唯一且關鍵的角色。一旦「推翻條款」生效,國會的多數派將可以輕易地無視司法裁決,這在反對者看來,無異於為「多數人的暴政」打開了大門。
納坦雅胡與其執政聯盟的夥伴們,為這場改革提出了一套明確的論述。他們認為,數十年來,以色列的最高法院一直由未經選舉產生的自由派精英所主導,其判決過於「激進」,頻繁干預國會的立法與政府的決策,實質上是在阻礙「人民的意志」。在他們看來,司法改革是必要的「權力再平衡」,旨在削弱一個過於強勢的司法部門,將最終的決定權交還給由人民直接選舉出來的立法代表。
然而,在數十萬抗議者的眼中,這套說詞只是為一場精心策劃的權力擴張所披上的外衣。「我們來到這裡,是為了反對以色列民主的墮落」,一位抗議者在街頭如此說道。反對者認為,一旦改革通過,以色列的民主體制將被根本性地削弱。政府將可以不受約束地通過任何法律,個人的權利將會被這個帶有神權政治色彩的政府逐步侵蝕。
這場抗議,也清晰地映照出以色列社會長期存在的內部斷層線:一邊是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高度世俗化、擁抱自由主義價值觀的中產階級、科技精英與學術界;另一邊,則是以耶路撒冷部分地區及屯墾區為代表的、日益壯大的宗教及極端民族主義保守勢力。前者將一個獨立的司法系統視為以色列作為一個現代、民主國家不可或缺的基石;後者則認為,國家的價值應更多地植根於猶太傳統與宗教律法,並對世俗化的司法判決抱持著深刻的懷疑。
在這場巨大的風暴中心,還矗立著納坦雅胡本人的身影。這位長期以來被視為以色列政壇「國王」的人物,目前正因貪汙、詐欺與背信等指控而接受審判。一個令人玩味的矛盾是,過去的納坦雅胡,曾多次公開捍衛最高法院的獨立性。為何現在的他,卻突然成為了這場激進改革的旗手?對抗議者而言,答案不言而喻。他們堅信,納坦雅胡推動改革的根本動機,是為自己量身打造一條擺脫法律困境的出路。一旦司法系統被置於其政治掌控之下,他便可能透過立法或任命親信法官的方式,來終結自己的官司。儘管納坦雅胡本人堅決否認這一點,但在信任早已破產的此刻,這樣的否認顯得蒼白無力。
因此,當納坦雅胡宣布暫停立法時,反對派與執政聯盟之間的鴻溝並未因此縮小。雙方的立場已不僅僅是法律條文上的分歧,而是兩種對國家未來截然不同想像的對決。一方尋求的是一個受自由主義法治精神約束的以色列,另一方則渴望一個更能體現其宗教與民族主義信仰的以色列。在如此巨大的哲學差異面前,尋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將會是極其困難的任務。
這次暫停,更像是一場激烈衝突中的中場休息,而非終局的哨音。如果對話失敗,我們可以預見,這場衝突將會以更強的姿態回歸。因為它所觸及的,是關於這個國家身份認同最根本的問題:以色列,將走向何方?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hat Is Israel’s Judicial Overhaul? A Guide to the Proposed Changes
https://www.wsj.com/video/series/on-the-news/what-is-israels-judicial-overhaul-a-guide-to-the-proposed-changes/4E245F1B-C294-4363-A815-322199042A27
Reuters: Netanyahu bows to pressure, delays contested judicial overhaul
https://www.reuters.com/world/middle-east/israels-netanyahu-expected-halt-judicial-overhaul-after-protests-2023-03-27/
The New York Times: Why Israel Is in Crisis
https://www.nytimes.com/2023/03/27/world/middleeast/israel-protests-netanyahu-judicial-overhaul.html
Associated Press: Netanyahu delays judicial overhaul after massive protests
https://apnews.com/article/israel-protests-netanyahu-judicial-overhaul-parliament-strike-e83750a91263302a647312151125211d
The Guardian: Netanyahu delays judicial overhaul after mass protests in Israel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3/mar/27/israeli-consul-general-in-new-york-resigns-over-judicial-reforms
The Times of Israel: ‘Time for a timeout’: Netanyahu delays judicial overhaul, says he’s open to dialogue
https://www.timesofisrael.com/time-for-a-timeout-netanyahu-delays-judicial-overhaul-says-hes-open-to-dialogue/
Financial Times: Benjamin Netanyahu freezes judicial overhaul after nationwide protests
https://www.ft.com/content/131aa96c-b710-44ec-b98a-245fc252aa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