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8月下旬,美國前總統川普再次公開表達對十九世紀末總統威廉・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關稅政策的推崇,視其為重振美國經濟的典範。這場跨越百年的致敬,不僅是政治修辭,更揭示了川普試圖同時實現關稅三大目標—財政收入(Revenue)、貿易限制(Restriction)與互惠談判(Reciprocity)的政策藍圖。然而,回顧歷史,被川普奉為「關稅之王」的麥金利,其政策軌跡實則經歷了從激進保護主義到倡導貿易互惠的重大轉變。他最初為保護國內新生產業而高築關稅壁壘,但在美國製造業崛起後,轉而呼籲利用關稅作為敲開海外市場的工具。川普的計畫忽略了此一關鍵轉變,並試圖將百年前的策略應用於當今高度整合的全球供應鏈體系。這種時代錯置,恐將對現代經濟造成遠超麥金萊時代的破壞性衝擊,也讓這場歷史的簡單類比充滿風險。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歷史的長河從不靜默,其深沉的迴響總在不經意間穿透時間的帷幕,影響著當代的政治格局。在當前全球貿易秩序面臨深刻重構的十字路口,美國前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頻繁地將目光投向一位被他譽為「未被正確認識」的歷史人物—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利。川普毫不掩飾他對麥金利的景仰,稱其為「一位偉大的關稅總統」、「關稅的堅定信徒」,並自詡比這位「關稅之王」更勝一籌。這份跨越世紀的推崇,不僅僅是對一位歷史人物的個人偏好,它更像一面稜鏡,折射出川普意圖重塑美國乃至全球貿易秩序的宏大野心與核心邏輯。
這場圍繞關稅的論述,根植於一個看似簡單卻極其複雜的政策工具。達特茅斯學院的貿易史學家道格拉斯・歐文(Douglas Irwin)教授將關稅政策的目標精煉為「3R」框架:財政收入(Revenue)、貿易限制(Restriction)與互惠談判(Reciprocity)。縱觀麥金利的政治生涯與川普的政策藍圖,這三個目標在不同時期扮演了核心角色,但川普的獨特之處在於,他試圖在當代經濟環境中同時達成這三個本質上可能相互矛盾的目標。
歷史的起點:作為國家命脈的關稅收入
關稅的第一重目標—財政收入,是美國立國之初最古老的財政支柱。川普曾展示圖表,指出關稅在歷史上為美國創造了巨大財富,並堅信此舉能「讓美國再次富裕」。圖表顯示,在過去七十年,關稅收入佔政府總收入的比例徘徊在2%左右,但在兩百年前,這一數字曾接近百分之百。在那個以農業為主、尚未建立複雜稅收體系的時代,對進口商品課稅是最高效的政府資金來源。
麥金利的政治故事始於1880年代,當時的美國正處於一個奇特的「財政盈餘」困境。南北戰爭的債務已基本償還完畢,而以關稅為主的財政收入持續高漲,導致政府金庫中積累了大量用不出去的資金。這在川普看來是「希望有一天我們國家也能遇到的問題」,但對當時的國會而言,這卻是一個棘手的「巨鱷級問題」。政府無故囤積人民的錢財,既無效率也無道理。因此,如何減少財政盈餘,成為當時政治辯論的核心。
在此背景下,一場圍繞「拉弗曲線(Laffer Curve)」理論雛形的辯論展開了。民主黨主張降低關稅稅率,認為這樣可以直接減少對每件進口商品的稅收;而以麥金利為首的共和黨人則持相反觀點。時任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的麥金利認為,降低稅率會刺激更多商品進口,反而可能導致總稅收增加,加劇盈餘問題。他提出,唯一的方法是「大幅提高關稅稅率」,以此抑制進口總量,進而從根本上減少稅收來源。正如他所言:「如果你將關稅提得足夠高,你就能減少進口,並在同等程度上減少財政收入。」
從保護到繁榮:「麥金萊關稅」的限制主義實踐
這一邏輯直接催生了關稅的第二重目標—貿易限制,或稱「保護主義」。川普曾引述麥金利的名言:「保護性制度援引了最高的自然法則—自我保護。」這正是1890年《麥金萊關稅法案》的核心精神。該法案的目標,不僅僅是解決財政盈餘,更是要為當時美國正在萌芽的工業建立一道保護牆,使其免受來自歐洲成熟工業國的競爭衝擊。
法案大幅提高了羊毛、紡織品等工業品的進口關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馬口鐵(tin plate)。當時,從食品罐頭到各種日用品,馬口鐵的應用無處不在,而美國國內幾乎沒有生產能力。麥金利的目標明確:「讓進口馬口鐵的成本高到足以確保這個國家能夠自己生產。」這項政策在短期內確實推高了物價,引發了消費者的不滿,但從長期來看,它成功地刺激了美國本土馬口鐵產業的爆炸性增長,進口量急劇下降。這個成功案例,成為共和黨人津津樂道的政績,證明了保護性關稅能夠「讓我國同胞的生活更甜美、更光明」。
然而,經濟的波動與政治的風向一樣變幻莫測。189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美國陷入了經濟衰退,其主因雖與金本位制度關係更為密切,但價格上漲的關稅政策卻成為選民最直接的感受。民眾將生活成本的上升與《麥金利關稅法案》聯繫在一起,共和黨在1892年的選舉中慘敗,連麥金萊本人也短暫失去了國會席位。
從壁壘到橋樑:麥金利總統的驚人轉向
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一位政治家的思想會隨著國家的發展而演進。在經歷了州長任期並於1896年當選總統後,麥金利對關稅的看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此時的美國,已非昔日的工業幼童。製造業產出迅速增長,國內市場趨於飽和,企業家們迫切需要開拓海外市場,「宣洩我們的過剩產能」。麥金利意識到,一個封閉、受高度保護的經濟體,是無法在世界舞台上成為出口大國的。你必須對世界開放,世界才會對你開放。
於是,關稅的第三重目標—互惠談判,成為麥金利第二任期的施政核心。他開始授權政府,就特定商品進行關稅減免談判,以「我降低我的關稅,換取你降低你的關稅」為原則,尋求簽訂貿易協定。1901年,在紐約州的水牛城泛美博覽會上,這位曾經自稱「關稅人」的總統,向數萬聽眾發表了一場與其過去立場截然不同的演說。他說:「排他主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互惠條約符合時代精神,報復性措施則不然。」他進一步反問:「如果我們的某些關稅,已不再為財政或保護國內產業所需,為何不能用它們來拓展我們的海外市場呢?」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向,標誌著麥金利從一個純粹的保護主義者,演變為一個務實的全球貿易倡導者。他試圖將關稅從一道防禦性的「牆」,轉變為一種談判性的「橋」。然而,命運沒有給他時間來實踐這一宏大的新願景。演說的第二天,他便遭遇無政府主義者行刺,不久後逝世。他的繼任者西奧多・羅斯福對關稅問題不若麥金利那般專注,這項貿易政策的新方向也因此被擱置。
現代的困境:在交錯的供應鏈上揮舞舊時代的戰斧
時至今日,川普宣稱要將麥金萊的遺產發揚光大,並同時實現關稅的全部三個目標:用關稅收入償還國債、用關稅限制來保護產業、用關稅威脅來達成互惠。然而,這三者在邏輯上難以並存。若要最大化限制進口,稅率必須高到讓外國商品卻步,但這將導致進口量銳減,從而無法獲得可觀的財政收入。同時,一個已經被高牆圍堵的市場,也失去了作為互惠談判籌碼的價值。
更為根本的問題在於,川普試圖應用的這套政策,其面對的經濟現實與麥金利時代已是天壤之別。今天的全球經濟,由高度整合的供應鏈所定義。一件產品的原材料、零組件和最終組裝,可能涉及數個國家。關稅在今日不再是簡單地對一件成品課稅,它像一把投入精密機械中的扳手,每一次的徵收都可能擾亂整個跨境生產網絡。對進口零件課稅,會直接增加本國製造商的成本,削弱其全球競爭力,最終傷害的正是試圖保護的國內產業。
川普對麥金利的迷戀,或許源於一種對往昔強硬政策的浪漫化想像。然而,他似乎只看到了麥金利作為「關稅之王」的前半生,卻忽略了其思想演進的後半程。歷史真正的教訓或許是,當國家實力與經濟結構發生變化時,貿易政策也必須隨之調整。麥金利的最終選擇,並非固守壁壘,而是務實地尋求開放。將十九世紀的藥方,不加分辨地用於治療二十一世紀的病症,其結果不僅可能無效,甚至可能引發劇烈的副作用。這場借古鑑今的政策實驗,正將美國與世界帶入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資料來源
PBS NewsHour: How Trump’s ‘tariff king’ inspiration, William McKinley, turned against protectionism
https://www.pbs.org/newshour/show/how-trumps-tariff-king-inspiration-william-mckinley-turned-against-protectionism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rump Has a New Economic Hero. It’s William McKinley.
https://www.wsj.com/politics/elections/trump-has-a-new-economic-hero-its-william-mckinley-0193108c
The New York Times: Trump’s Latest Economic Obsession: A Tariff-Loving President From the 1890s
https://www.nytimes.com/2024/03/07/us/politics/trump-mckinley-tariffs.html
Reuters: Trump's tariff plan: a new tax on US consumers?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us/trumps-tariff-plan-new-tax-us-consumers-2024-02-21/
The Economist: Donald Trump wants to go back to the 19th century on trade
https://www.economist.com/united-states/2024/03/07/donald-trump-wants-to-go-back-to-the-19th-century-on-trade
Brookings Institution: Did the McKinley tariff of 1890 stimulate infant industries?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did-the-mckinley-tariff-of-1890-stimulate-infant-industries/
Financial Times: Donald Trump’s tariff plans are a leap into the dark
https://www.ft.com/content/1e0fc2be-6f6a-4d2a-8951-8a9d16467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