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6月29日,印度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禁用包含TikTok在內的59款中國開發的應用程式,為這款全球最受歡迎的短影音平台投下了第一顆震撼彈。此舉不僅使其在一夜之間失去其最大的海外市場,更成為一場席捲全球的政治風暴的序幕。很快地,這股審查的浪潮蔓延至華盛頓,時任美國政府開始頻繁釋出信號,考慮採取類似的封禁措施。這場針對TikTok的圍堵,其核心爭議並非在於其收集的數據類型,而在於其數據的最終歸屬權。事實上,TikTok所收集的用戶資訊,例如設備標識、IP位址及用戶間訊息,與Facebook、Twitter等西方社交媒體巨頭並無二致。真正的分野,在於其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的中國背景。
批評者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情報法》,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有義務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這項法律條文,被西方國家的安全機構解讀為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它徹底移除了企業與中國政府之間可能存在的數據防火牆。儘管TikTok一再強調,其美國用戶的數據儲存於美國本地及新加坡的伺服器,且從未收到過中國政府的數據索取要求,即便收到也會拒絕,但在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面前,此類承諾顯得蒼白無力。華盛頓的擔憂在於,北京可能利用這些龐大的美國用戶數據,建立一個可用於間諜活動或施加政治影響力的精密數據庫。除了數據安全,內容審查是另一項引發嚴重關切的議題。有證據顯示,TikTok過去曾遵循與中國國內審查規範一致的原則,對平台內容進行管理,例如限制涉及香港抗議、天安門事件等政治敏感議題的影片,甚至對紋身、過度暴露等內容進行刪減。這些審查行為,加劇了外界對於其言論自由立場的疑慮。面對來自全球多國日益增強的政治壓力,TikTok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試圖與其中國背景進行切割,包括任命迪士尼前高管凱文・梅耶爾(Kevin Mayer)擔任執行長,並考慮將總部遷往海外。然而,在美中兩國於貿易、香港問題、南海爭議等領域全面對抗的宏觀背景下,TikTok已然成為繼華為、中興通訊之後,被推上科技戰前線的最新目標。它的命運,不僅牽動著全球上億用戶的數位生活,更成為其他懷抱全球化夢想的中國科技企業未來發展道路上,一個至關重要的風向標。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2020年的夏天,當世界仍被疫情的陰影所籠罩,一個名為TikTok的數位王國,正以其令人目眩的活力,為全球數億被隔絕的靈魂提供慰藉與連結。在這個由15秒短影音構成的萬花筒世界裡,無數的創意、歡笑與文化潮流在此誕生、發酵並席捲全球。然而,正當其影響力如日中天之時,一股來自現實世界地緣政治的寒流,正悄然逼近。這不僅僅是一個應用程式的商業危機,更是一場關於數據、主權與未來網路世界版圖的激烈角力。
風暴的起點,始於南亞次大陸。6月29日,印度政府的一紙禁令,讓TikTok失去了其當時用戶數量最龐大的海外市場。官方給出的理由是「國家安全與數據隱私」,這一措辭迅速成為各國政府審視這款來自中國的應用程式時的標準模板。很快地,華盛頓也響起了相似的警報聲。時任美國政府高層官員公開表示,正在「非常嚴肅地」考慮對TikTok採取行動,一場數位圍城戰就此拉開序幕。
數據主權的困境:不在於「收集什麼」,而在於「誰能獲取」
要理解這場爭議的核心,必須釐清一個關鍵事實:TikTok在數據收集的行為本身上,與其美國同業並無本質上的巨大差異。它如同Facebook、YouTube或Twitter一樣,會收集用戶的設備資訊、IP位址、地理位置、瀏覽紀錄以及用戶之間交換的訊息。在當前的數位經濟模式下,這種大規模的數據收集已是行業慣例。
然而,TikTok的原罪,並非其數據收集的行為,而是其所有權結構。它的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是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中國企業。這層身份,在西方國家安全機構的眼中,意味著一個根本性的風險,而這個風險根植於中國的法律體系。2017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第七條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國家情報工作秘密。」
這條法律,被視為懸在所有中國企業頭頂的一柄利劍。它意味著,在理論與法律層面上,企業與中國政府之間用以保護用戶數據的「防火牆」是不存在的。一旦國家情報機關提出要求,任何公司都沒有拒絕的法律依據。這正是華盛頓最大的擔憂:數千萬美國公民的個人數據,可能最終流入中國政府手中,被用於建立龐大的個人檔案數據庫,從而進行潛在的間諜活動、勒索或施加政治影響力。
對此,TikTok極力辯護。公司反覆聲明,其美國用戶的數據完全儲存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伺服器,並在新加坡設有備份,與中國的數據系統物理隔離。公司亦表示,從未收到過來自中國政府的數據索取要求,且未來即便收到也會予以拒絕。然而,在一部國內法的強制力面前,一家企業的公開承諾,其效力受到了外界普遍的質疑。
內容審查的陰影:算法背後的無形之手
除了數據安全,另一個同樣尖銳的指控,是關於內容審查。TikTok一直以其輕鬆、娛樂化的社群氛圍為號召,但外界觀察發現,其內容管理政策,似乎時常反映出與北京官方立場一致的審查標準。
華爾街日報的調查曾指出,在過去幾年中,TikTok的員工曾遵循內部指令,對平台內容進行審查,其標準與中國國內的審查規範高度相似。例如,涉及香港的抗議活動、紀念天安門事件、西藏獨立等在中國大陸被視為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其曝光度受到明顯抑制。除了直接的政治內容,審查的範圍還擴及文化層面,例如對影片中出現的紋身或被認為「過度暴露」的女性身體畫面進行限制。
更有甚者,這種審查有時會延伸至對特定社群的壓制。曾有美國用戶反應,她僅僅因為在直播中親吻了同性伴侶的臉頰,其帳號便以「嚴重色情」為由遭到封禁。TikTok事後雖將其歸結為審核失誤,但類似的案例層出不窮,引發了外界對於其算法與人工審核是否對特定觀點或群體存在系統性偏見的廣泛擔憂。對此,TikTok的官方解釋是,其內容管理是為了維持平台「輕鬆愉快」的基調,而非出於政治審查目的。但這種模糊的回應,顯然難以平息外界的疑慮。
企業的突圍:一場與地緣政治的賽跑
面對來自美國、澳洲、荷蘭等多國政府日益升級的審查壓力,TikTok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也展開了一系列積極的自救行動,其核心策略是「去中國化」(De-Sinicization),試圖在組織架構與品牌形象上,最大限度地與其中國背景進行切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步,是任命了華特迪士尼公司前高階主管凱文・梅耶爾(Kevin Mayer)出任TikTok的全球執行長。這項人事任命,被外界普遍解讀為一個強烈的信號,意在向西方世界表明,TikTok的營運將由一位深諳美國企業文化與價值觀的美國人來主導。與此同時,字節跳動也公開表示,正在考慮調整公司的法人結構,包括為TikTok在中國境外設立一個獨立的總部。
然而,這些商業與組織層面的努力,在巨大的地緣政治浪潮面前,顯得步履維艱。因為TikTok所面臨的困境,早已超越了一家企業的經營範疇。它被置於美中兩國全面戰略競爭的棋盤之上,成為繼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與中興通訊之後,美國政府鎖定的最新目標。這場衝突的背後,是兩國在貿易、科技標準、全球治理等領域的全面角力,而科技領域,特別是掌握著數據流動與輿論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台,自然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數位鐵幕的預兆?一個應用程式的命運啟示
最終,TikTok的命運,將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成敗。正如一位分析師所指出的,字節跳動堪稱中國網路產業至今最成功的「出口產品」。倘若這樣一家在全球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公司,最終仍因其國籍背景而遭到封殺,這對其他所有尋求全球化發展的中國科技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其負面的信號。
這場圍繞TikTok的爭鬥,預示著全球網際網路可能加速走向分裂。一個開放、互聯的全球數位空間,曾是過去三十年網路發展的主旋律。但如今,基於國家安全與數據主權的考量,各國政府正在築起越來越高的數據壁壘,一個由不同規則與意識形態主導的「分裂網」(Splinternet)似乎正從想像變為現實。
當熱衷於舞蹈挑戰的青少年、分享生活技巧的創作者,以及成千上萬將TikTok作為發聲平台與生計來源的普通用戶,焦慮地在#SaveTikTok的標籤下發出呼籲時,他們或許並未意識到,自己已無意中被捲入了一場遠超其日常生活的國際權力競逐。一個應用程式的存廢,最終折射出的,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根本的矛盾之一:在全球化的數位世界裡,我們應如何平衡開放連結與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
Reuters: India bans 59, mostly Chinese, apps amid border crisi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USKBN24024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U.S. Weighs Banning TikTok, Citing National-Security Risks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weighs-banning-tiktok-citing-national-security-risks-11594132223
BBC News: TikTok: Trump says he will ban Chinese app in US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53617323
The Guardian: TikTok's data collection no different from Facebook, says expert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0/jul/17/tiktok-data-collection-facebook-security-expert
The New York Times: TikTok’s C.E.O. Navigates the U.S.-China Storm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1/technology/tiktok-ceo-kevin-mayer.html
Associated Press: TikTok's Chinese owner picks US tech giant Oracle to be its US partner
https://apnews.com/article/business-us-news-ap-top-news-politics-china-b7d1e081c7849e29a9143a41b55928e4
Foreign Policy: Why Is Everyone Freaking Out About TikTok?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7/09/tiktok-ban-india-china-pompeo-national-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