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當三星電子(Samsung)於今年七月推出其最新的Galaxy Z Fold 7時,摺疊手機的時代似乎已然叩門。儘管三星宣稱預購量打破紀錄,顯示消費者對此新型態的青睞,但現實是,摺疊手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佔比仍不足2%,高昂的價格與耐用性的疑慮,使其始終徘徊在利基市場的邊緣。
然而,市場的真正引爆點,可能繫於科技巨擘蘋果(Apple)的動向。市場普遍預測,Apple將在2026年秋季,以其一貫的「後發制人」戰略姿態,正式進入這場賽局。Apple並非追求成為先行者,而是等待技術成熟、供應鏈穩定後,憑藉其無可匹敵的使用者體驗設計與生態系統整合能力,一舉定義市場標準。本文將深入剖析,在三星等先行者完成初步的技術拓荒後,Apple的入場將如何成為催化劑,解決當前摺疊手機在耐用性、價格與應用場景上的核心痛點,並可能最終將這一革命性形態,從少數科技愛好者的奢侈品,推向真正意義上的主流大眾市場。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科技的編年史中,每一次形態的革命都預示著一個時代的更迭。從掀蓋式的低語到全觸控螢幕的宣告,智慧型手機的樣貌定義了我們與世界的連結方式。自2007年iPhone以一塊純粹的玻璃螢幕顛覆產業以來,所謂「直板機」的形態霸權已持續了近二十年。如今,當三星推出其技術日益精進的第七代摺疊手機時,我們彷彿聽到了這場漫長統治下,地殼板塊開始移動的聲音。
然而,這場革命的進程,遠比想像中更為複雜與膠著。
先行者的拓荒:一場高昂的技術驗證
自2019年首款Galaxy Fold問世以來,三星無疑是這片未知領域最執著的拓荒者。早期的產品更像是一場脆弱的技術展示,螢幕的摺痕、鉸鏈的耐用性以及機身的厚重,都成為了阻礙其走向大眾的「 teething problems」(初期困難)。從軍事戰略的角度看,三星扮演了「先鋒部隊」的角色,用高昂的研發成本和早期用戶的口碑風險,為整個行業進行火力偵察,探明了技術上的雷區與障礙。
時至今日,第七代產品在厚度、電池續航力與耐用性上,已大幅克服了初期的妥協。機身厚度已縮減至接近傳統旗艦機型的8.9mm,電池續航力也達到主流水準。三星高層自豪地宣稱,摺疊手機已是「主流設備」。然而,市場數據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2024年,摺疊手機在全球年銷量約1900萬至2000萬台,相較於超過10億台的智慧型手機總市場,其佔比微乎其微。
核心的障礙始終是價格。動輒1500至2000美元的售價,使其定位更接近於奢侈品而非日用必需品。這是一道高聳的壁壘,將絕大多數消費者隔絕在外。雖然三星試圖透過Flip系列將價格門檻降至1000美元以下,但这個價格帶依然屬於高端市場。在技術的妥協逐漸被撫平後,經濟上的可及性成為了這場革命能否成功的關鍵戰役。
超級強權的「戰略耐心」:Apple的後手棋
在三星、Google、華為等品牌激烈交鋒的同時,整個市場都在屏息等待著那個真正的「局勢改變者」—Apple。根據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等消息來源的普遍預測,Apple的摺疊設備將於2026年秋季問世。
Apple的缺席,並非技術上的無能,而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戰略耐心」。回顧其歷史,從iPod到iPhone再到Apple Watch,Apple從不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它的戰略更像是一位棋藝高超的棋手,靜待對手走完開局的各種可能性,在棋局逐漸明朗、關鍵技術瓶頸被他人驗證突破後,才挾帶雷霆之勢入場,以「決定性的一手」奠定勝局。
Apple的等待至少基於以下幾點戰略考量:
技術成熟與供應鏈穩定:Apple追求的是數以億計的龐大銷量,任何微小的硬體瑕疵都會被無限放大。它需要等待柔性螢幕的摺疊壽命、鉸鏈結構的可靠性達到一個近乎完美的標準。同時,它需要確保供應鏈能夠以其要求的品質與規模,穩定生產這種複雜的設備。
使用者體驗的重新定義:對Apple而言,硬體形態的改變必須服務於軟體體驗的躍升。它不會僅僅推出一款「可以摺疊的iPhone」。它思考的是,這塊展開後接近iPad mini的7.8吋螢幕,將如何與iOS/iPadOS進行深度融合,創造出直板手機無法比擬的殺手級應用?這正是Apple的核心護城河。
解決核心痛點:目前市場對摺疊手機最大的顧慮是「耐用性」與「必要性」。Apple的目標,必然是推出一款讓消費者感覺和傳統iPhone一樣堅固可靠的產品。據傳其將採用加固的鉸鏈設計與更耐用的螢幕技術。一旦解決了物理上的信任問題,其生態系統的吸引力便能全力發揮,回答「為什麼需要它」的終極問題。
摺疊形態的終極價值:AI時代的生產力載具
如果說硬體是骨架,那麼軟體與應用則是靈魂。摺疊手機的真正價值,並不僅僅是「一個可以放進口袋的平板」。在人工智慧(AI)浪潮席捲全球的當下,其形態優勢被賦予了新的戰略意義。
三星與Google都已將摺疊手機定位為「AI優先」的設備。更大的螢幕,為多工處理提供了天然的畫布。例如,Google的「畫圈搜尋」(Circle to Search)功能在摺疊大螢幕上體驗更佳,使用者可以一邊保留搜尋的圖像,一邊在旁邊的視窗瀏覽結果,實現了無縫的資訊互動。這預示著,摺疊手機將成為更強大的生產力與創造力工具,擺脫傳統手機在資訊處理上的局促感。
這正是Apple所覬覦的未來。一個能夠無縫切換通訊、娛樂與輕度辦公的混合型設備,完美地契合了AI時代對高效資訊處理的需求。當一個設備能同時滿足iPhone的便攜性與iPad的生產力時,它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將是指數級的。
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轉捩點
摺疊手機市場,正處於一個主流採用的臨界點。先行者們已經證明了技術的可行性,並透過數代產品的迭代,教育了市場。然而,要將這1%的利基市場擴大至10%甚至更高,需要一個強大的催化劑。
Apple的入場,將不僅僅是增加一個新的競爭者。它將利用其巨大的品牌號召力、對使用者體驗的極致追求以及強大的生態系統,為整個品類進行「價值背書」。一旦Apple成功地將摺疊手機塑造為耐用、實用且體驗卓越的產品,消費者對整個品類的信心將被極大提振。
最終,這場賽局的勝負手,將落在價值與價格的平衡點上。目前,摺疊手機高昂的溢價,讓其「手機+平板」的混合價值打了折扣。分析師認為,當其價格 premium(溢價)相對於傳統手機縮小到10-20%的範圍時,市場的引爆點才會真正到來。
三星正在努力降低成本,而Apple則擅長在維持高利潤的同時,透過規模化生產與供應鏈管理來優化成本結構。2026年,我們看到的可能不僅是一款摺疊iPhone的誕生,而是一場由Apple主導的,旨在讓革命性技術真正普及的「價值定義之戰」。這場戰爭的結果,將決定未來十年智慧型手機的最終形態。
資料來源
Reuters: "Apple expected to launch foldable iPhone in 2026, says report"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apple-expected-launch-foldable-iphone-2026-says-report-2024-02-09/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oldable Phones Are Finally Getting Good. Here’s Why You Still Shouldn’t Buy One."https://www.wsj.com/tech/personal-tech/foldable-phones-are-finally-getting-good-heres-why-you-still-shouldnt-buy-one-b38466b0
Bloomberg: "Apple Is Still Working on a Foldable iPhone, But a Launch Isn’t Imminent"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02-07/apple-is-still-working-on-a-foldable-iphone-but-a-launch-isn-t-imminent
The Verge: "Samsung’s new foldables are thinner, lighter, and have bigger screens"https://www.theverge.com/2024/7/10/24192667/samsung-galaxy-z-fold-6-flip-price-specs-release-date
TechCrunch: "Don’t hold your breath for a foldable iPhone"https://techcrunch.com/2024/02/08/dont-hold-your-breath-for-a-foldable-iphone/
MacRumors: "Foldable iPhone Said to Feature 7.8-Inch Display and Reinforced Hinge, But Not Expected Until 2026"https://www.macrumors.com/2024/02/08/foldable-iphone-ming-chi-kuo-2026/
Android Police: "Samsung has a grand vision for foldables, but it needs Apple to make it a reality"https://www.androidpolice.com/samsung-grand-vision-foldables-needs-apple-make-re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