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的圍城:美國關稅壁壘加劇住房危機與產業困境

圍繞木材的爭奪,暴露了美國國內產業的結構性脆弱,更是一次保護主義政策的反噬

· 權力結構-美國,資源競逐-要聞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美國對加拿大木材長期施加的關稅政策,如何在其國內引發了一場關於產業保護、住房可負擔性與國家戰略的深刻矛盾。闡述美國建築業對加拿大進口木材的高度依賴,並分析新一輪的關稅威脅如何推高建築成本,直接衝擊房屋建商與購房者。將批判性地審視美國政府將木材產業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的政策理據,探討其背後是否更多是為國內特定利益集團服務的貿易保護主義,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國安考量。本文進一步分析美國木材產業面臨的深層結構性問題—包括基礎設施老舊、勞動力嚴重短缺、以及環境法規限制,並論證僅僅依靠關稅壁壘,而無配套的國內產業革新政策,將無法有效提升產能,反而只會加劇供應緊張與價格波動,最終將成本轉嫁給本國消費者,使住房危機雪上加霜。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美國的集體意識中,木材不僅僅是一種建築材料,它承載著一種更為深遠的文化意象—開拓、獨立與構築家園的夢想。從愛達荷州博伊西市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木造房屋,到每一個家庭後院的圍籬,木材的紋理,幾乎就是美國夢的肌理。然而,弔詭的是,這項構築夢想的基礎元素,如今卻正處於一場經濟與政治風暴的中心,其價格的劇烈波動,正像一把榔頭,敲擊著美國建築商的神經,也讓無數家庭的安居之夢,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2025年春季,軟木價格的年增長率已達23%,木材期貨市場因對更高關稅的恐懼而劇烈震盪。這場風暴的核心,是一場已持續數十年的貿易爭端,以及華盛頓當局近期將木材產業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的爭議性決策。當政策的制定者宣稱要用「美國的雙手、美國的心、美國的鋼鐵與美國的驕傲」來建設未來時,一個尖銳的問題擺在眼前:如果建造這份驕傲的代價,是超過一億美國家庭被摒棄在房地產市場之外,那麼這份驕傲,究竟為誰而建?

這場圍繞木材的戰爭,已遠非單純的貿易摩擦。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保護主義政策在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現實時,所產生的巨大矛盾與破壞性反噬。

「國家安全」的迷彩:關稅背後的真實意圖

2025年3月,白宮發布行政命令,指示商務部調查進口木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並尋求增強國內產能。將木材——這一看似平凡無奇的商品—與「國家安全」掛鉤,無疑是一次強而有力的政治動員。然而,我們必須以一種審慎甚至懷疑的眼光,來審視這一話語策略。木材,是否真的如同半導體或稀土,是足以影響國家存亡的戰略物資?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事實上,將木材定義為「國安產業」,其更深層的意圖,是為一項早已存在、且不斷升級的貿易保護政策,提供一個無可辯駁的道德與政治制高點。數十年來,美國的國內木材生產商一直遊說政府,指控其北方的鄰居—加拿大,利用政府補貼與不公平的定價,向美國市場「傾銷」廉價木材,損害了美國同業的利益。作為回應,華盛頓自1980年代起,便週期性地對加拿大軟木徵收「反補貼」與「反傾銷」稅。

目前,這項關稅稅率約為14.5%,而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審查,今年晚些時候,它可能被進一步提高至34.5%。將這一純粹的商業利益之爭,包裹在「國家安全」的迷彩之下,無疑是為了讓這項將顯著推高國內建築成本的政策,在政治上更難以被挑戰。然而,政策的後果,卻是由那些無力承擔中位數高達46萬美元房價的普通美國家庭來承擔。

國內產業的弱點

關稅政策的支持者們聲稱,提高對進口木材的壁壘,將刺激美國國內產量的提升。這是一個在理論上看似無懈可擊的邏輯。然而,現實卻是,美國的木材產業,正被一系列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所困,使其根本無法在短期內有效填補因減少加拿大進口(佔美國供應量的近四分之一)而產生的巨大缺口。

首先是基礎設施的崩壞。在過去數十年的全球化浪潮中,由於國內生產成本高昂,美國大量的鋸木廠(sawmill)已經關閉或被封存。重啟這些設施,不僅需要數年時間,更需要數千萬美元的巨額投資。這是一個緩慢且昂貴的過程,遠水將救不了近火。

其次是嚴重的勞動力危機。北美木材產業,無論是伐木還是鋸木廠的「綠鏈」(green chain)作業,都是極其消耗體力的艱苦工作。相較於擁有強大重工業器械支撐的日本與中國林業,美國木材領域的這個行業正面临著勞動力老化、年輕人不願投入的窘境,自動化嚴重不足,超重型機械專業企業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許多最艱苦、最危險的崗位,長期以來依賴移民勞工。然而,在日益收緊的移民政策與普遍的排外情緒下,這支重要的勞動力隊伍正變得極不穩定。對移民的恐懼,正直接轉化為木材產業勞動力的短缺。

最後是環境法規的制約。諸如1973年的《瀕危物種法案》和1970年的《國家環境政策法案》等法規,對國家森林的採伐活動施加了嚴格的限制。儘管政府試圖簡化這些流程,但在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任何大規模擴大國內採伐的舉動,都將面臨巨大的社會與法律挑戰。

綜上所述,美國的木材產業就像一位年邁的戰士,雖有保家衛國之心,卻已裝備老舊、兵源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僅僅透過關稅來「禦敵於國門之外」,卻沒有一套全面、長期的計畫來解決國內產業的根本問題,其結果只會是國內供應持續緊張,價格因稀缺而飆升。

千刀萬剮的困境:成本的連鎖反應

木材關稅的影響,遠不止於房屋的框架結構。軟木被廣泛應用於櫥櫃、門窗等家居產品。更重要的是,這場貿易戰並非只針對木材。來自中國的家電、水管材料、地板、玻璃纖維等數千種建築相關產品,都處於關稅的威脅之下。

對於像Steve Martinez這樣的中小型建築商而言,這是一場「千刀萬剮」(death by a thousand cuts)式的折磨。他們的合約通常是固定價格,但從投標到實際採購材料,成本可能已發生劇變。他們沒有足夠的場地來大量囤積建材以規避價格波動,只能被動地承受成本上漲的壓力。當利潤空間被不斷擠壓,當市場需求因高昂的房價而放緩時,這些構成美國建築業主體的中小企業,將是這場政策豪賭中,最先倒下的犧牲品。

被犧牲的美國夢

歸根結柢,美國的木材政策,陷入了一個無法自洽的悖論。一方面,政府高舉「美國製造」的旗幟,試圖保護一個相對弱勢的國內產業;另一方面,國家又面臨著一場嚴峻的住房可負擔性危機,迫切需要建造更多、更便宜的房屋。而這兩項目標,在當前的政策框架下,是根本性地相互衝突的。

提高對加拿大木材的關稅,或許能為美國東南部和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少數木材公司帶來短暫的喘息,但其代價,卻是整個美國建築業的成本上漲,以及數千萬美國家庭安居夢的破碎。如果沒有一個清醒的認知—承認國內產業的結構性缺陷,並制定包括勞動力改革、基礎設施投資與合理化監管在內的長期產業政策,那麼任何形式的關稅壁壘,都只是一劑飲鴆止渴的毒藥。它保護的,不是國家的安全,而僅僅是特定利益集團的利潤;它建設的,也不是美國的驕傲,而是一座普通人越來越難以企及的空中樓閣。

資料來源

Reuters: US Commerce Dept sets final duties on Canadian softwood lumber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mericas/us-commerce-dept-sets-final-duties-canadian-softwood-lumber-2021-11-24/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Lumber Prices Fall, But Home-Building Costs Remain High
https://www.wsj.com/articles/lumber-prices-fall-but-home-building-costs-remain-high-11656063002

Bloomberg: Why the U.S. and Canada Are Fighting (Again) Over Wood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12-07/why-the-u-s-and-canada-are-fighting-again-over-wood-quicktak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NAHB): Lumber Prices and Housing Affordability
https://www.nahb.org/advocacy/top-priorities/material-costs/lumber-prices-and-housing-affordability

The New York Times: The Lumber War Between the U.S. and Canada Is Back On
https://www.nytimes.com/2017/04/25/business/economy/lumber-prices-canada-trade-trump.html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Commerce Department Issues Final Determination in the Second Administrative Review of the Softwood Lumber Countervailing and Antidumping Duty Orders
https://www.commerce.gov/news/press-releases/2021/11/commerce-department-issues-final-determination-second-administrative

CATO Institute: The Never-Ending U.S.-Canada Softwood Lumber Dispute: A Case Study in Endless Protectionism
https://www.cato.org/blog/never-ending-us-canada-softwood-lumber-dispute-case-study-endless-protectio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