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1年8月16日,美國聯邦墾務局(U.S. Bureau of Reclamation)首次歷史性地宣布,供應美國西部四千萬人口水源的科羅拉多河進入第一級缺水狀態,並將削減下游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與墨西哥的供水配額。此一宣告,不僅是官方對已持續二十餘年的「超級大旱」(Megadrought)的正式追認,更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過去百年來支撐著美國西部繁榮的水利基礎設施與水權分配體系,已在氣候變遷的嚴峻現實前瀕臨極限。這場席捲美國西部的乾旱危機,從水文科學的變遷、對農業命脈的衝擊,到過度抽取地下水所引發的社會與環境連鎖效應,系統性地檢討這場危機如何暴露了傳統水資源管理政策的脆弱性,並探討其對全球糧食供應、環境正義及未來政策制定的深遠啟示。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美國的集體意識中,「西部」從來不僅是一個地理名詞。它是一個滿載著夢想、機遇與無限可能的符號,一片在陽光下閃耀著豐饒光芒的「應許之地」。然而,今日驅車穿越加州的中央谷地或亞利桑那州的廣袤原野,映入眼簾的景象卻是對這個百年夢想的殘酷詰問:乾涸龜裂的河床、水位線急遽下降的水庫,以及一片片因缺水而被迫休耕、覆滿枯黃雜草的土地。
這是一場席捲了幾乎整個美國西部的乾旱,但若僅以「乾旱」二字稱之,或許已不足以形容其嚴重性與持久性。氣候科學家們更傾向於使用一個更具末日色彩的詞彙:「超級大旱」(Megadrought)。它不再是自然水文循環中的短暫枯水期,而是一個在氣候暖化驅動下,可能持續數十年甚至更久的「新常態」。2021年8月16日,當聯邦政府正式宣布科羅拉多河進入缺水狀態,這個新常態從學術界的警示,變成了冷冰冰的政策現實。這不僅是對一條河流的裁決,更是對整個美國西部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發展模式的總檢討。
失靈的自然水庫:被暖化擾亂的水文循環
要理解西部旱災的根本原因,必須先理解其獨特的水文生態。與世界多數地區不同,美國西部的命脈並非來自於平穩的四季降雨,而是高度依賴冬季在洛磯山脈、內華達山脈等高山上積累的豐厚雪蓋(Snowpack)。這層皚皚白雪,如同一個巨大而高效的「自然水庫」,將冬季的降水固態儲存起來,待到春、夏季融化時,再穩定地釋放,匯入河流與水庫,滋養下游的城市與農田。
然而,全球暖化正從兩個關鍵環節上,摧毀這套精密的自然供水系統。首先,氣溫升高導致更多的冬季降水以「雨」而非「雪」的形式落下。雨水無法在高山上有效停留,會迅速形成逕流,過早地匯入河川,甚至在盛夏的用水高峰期到來之前,就已流失殆盡。其次,更高的氣溫加劇了地表、河流與湖泊的蒸發作用。如同氣候科學家所比喻的:「就像你在炎熱的夏天為草坪澆水,幾個小時後水分就消失無蹤一樣,只是這發生在一個更寬闊的經緯上。」
今年,加州的雪蓋水平一度降至正常值的4%,各大水庫的蓄水量紛紛跌破一半。這兩個因素疊加,使得西部即使在降水量並未極端減少的年份,也更容易陷入乾旱的困境。過去賴以生存的自然水庫,正在失靈。
中央谷地的無聲哭泣:農業命脈的斷裂
這場乾旱的衝擊,最深切、最痛楚的感受者,莫過於廣大的農民。在許多西部州份,農業用水佔總用水量的九成以上。其中,加州更是美國無可取代的「糧倉」,貢獻了全國四分之一的糧食產量,包括40%的水果與堅果。這裡的半乾旱氣候,夏季乾燥少雨,反而為許多高價值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能確保穩定的人工灌溉。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穩定的水源」,如今已不復存在。美國墾務局,這個管理著胡佛水壩等大型水利設施、為西部五分之一農民提供灌溉水的聯邦機構,今年將許多地區的農業地表水配額,直接削減為「零」。
生活在科盧薩郡的農民潔米·特雷納姆(Jamie Traynham)與丈夫耕耘了27年,他們被迫休耕了近一半、約500英畝的水稻田。「我們別無選擇,」她對著鏡頭說,「那裡什麼都沒有,就是泥土和一些乾枯的雜草。沒有水,你什麼也種不出來。」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更是一種巨大的精神折磨。農民們需要花費十倍的時間處理文書工作、精算水量,試圖在有限的資源中,完成一個彷彿缺少了關鍵碎片的拼圖遊戲。2014至2015年的上一輪嚴重乾旱中,加州農業相關損失高達50億美元,兩萬名農業工人因此失業。這一次,代價可能更為慘重。
地下水的最後悲鳴:一場向下沉淪的競賽
當地表水斷絕,唯一的希望便只剩下地底深處的地下水。對於許多農民而言,鑿井抽水成了維繫生計的最後手段。然而,這無異於飲鴆止渴。地下水不像地表水那樣能夠輕易補充,它是一個世代積累的戰略儲備。過度開採,如同不斷從一個從不存款的銀行帳戶中提款,其後果是災難性的,並且會產生深刻的社會不公。
首先,它引發了一場「向下」的軍備競賽。大型農業公司有財力鑿得更深,而仰賴淺井維生的鄰近鄉村社區,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水井乾涸。在上一輪乾旱中,加州中央谷地數百戶家庭報告飲用水短缺,他們成為了這場水資源爭奪戰中,最沉默的犧牲者。
其次,過度抽取地下水會導致嚴重的環境問題。它可能使得地下水中砷等有害物質的濃度升高,威脅公共衛生。更可怕的是,它會引發「地層下陷」(Land Subsidence),即土地的沉降。這會對道路、橋樑、房屋等基礎設施造成永久性的損害,是一個緩慢但無法逆轉的過程。
諷刺的是,加州雖然在上次乾旱後通過了旨在規範地下水使用的法律,但相關的管理機制至今尚未完全落實。政策的制定,遠遠追不上水井鑽探的速度。在這場危機中,法律的善意正被現實的絕望無情地繞開。
百年政策的黃昏
美國西部的繁榮,可以說是在20世紀一系列宏偉水利工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胡佛水壩、格倫峽谷大壩,以及縱橫交錯的運河系統,是那個「人定勝天」時代的偉大紀念碑。它們的設計理念,建立在一個氣候相對穩定的假設之上。然而,這個假設,如今已被氣候變遷徹底顛覆。
聯邦政府宣布科羅拉多河進入缺水狀態的決定,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的減供水量。它標誌著,那個依靠大型工程、無限調水的舊時代,已經走到了黃昏。過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供水保證,如今變成了需要痛苦取捨的稀缺資源。這場危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衝擊著沿用百年的水權法、州際水資源協定,以及城鄉用水的優先次序。
一個更乾燥未來的預演
美國西部的超級大旱,是一場多重危機的疊加。它始於氣候,卻迅速演變為一場關於經濟、社會、政治乃至倫理的全面挑戰。它迫使人們去回答一系列艱難的問題:水,究竟是商品還是基本人權?在資源極度稀缺時,我們應優先保障城市的飲用,還是維繫糧食生產的命脈?一個建立在對自然過度索取基礎上的繁榮,還能持續多久?
這片「母親之河」的乾涸,不僅是美國自身的挑戰。它更是全世界在一個日益炎熱、日益不確定的未來中所要面對困境的預演。如何在這場與氣候的賽跑中,建立更具韌性的農業、更公平的水資源分配制度,以及更謙卑的與自然共處之道,將是整個21世紀留給人類最嚴峻的考題。
資料來源
U.S. Bureau of Reclamation: Bureau of Reclamation announces 2022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Lake Powell and Lake Mead
https://www.usbr.gov/newsroom/news-release/4023
The New York Times: Colorado River Is Shrinking, and Water Cuts Are Looming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6/climate/colorado-river-water-shortage.html
NASA Earth Observatory: A Human-Caused Megadrought
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images/148169/a-human-caused-megadrought
The Guardian: ‘It’s a false hope’: why the US west’s drought recovery is a mirage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1/oct/27/us-west-drought-california-atmospheric-river-rain
Associated Press: US declares first-ever water shortage from Colorado River
https://apnews.com/article/business-colorado-river-lakes-environment-and-nature-droughts-f235548954754f923b764b38383a54f8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What is a megadrought?
https://www.noaa.gov/what-is-a-megadrought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of California: Managing Drought in a Changing Climate
https://www.ppic.org/publication/managing-drought-in-a-changing-clim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