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自2023年夏季以來,美國保守派活動家羅比·斯塔巴克(Robby Starbuck)從他位於納什維爾郊區的家中,發起了一場針對美國大型企業「多元、公平與共融」(DEI)政策的運動。憑藉其團隊的開源情報調查與吹哨者提供的證據,斯塔巴克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對十多家上市公司發動了高強度的輿論壓力。其策略核心在於,向與企業價值觀相近的消費者揭露其所謂的「覺醒」政策,引發公眾反彈。首個目標「特雷克特供給公司」(Tractor Supply)在三週內便宣布調整DEI目標。此後,包括哈雷大衛森、約翰迪爾在內的多家公司據稱也相繼縮減了相關政策。斯塔巴克的核心論點在於批判「公平」(Equity)追求結果均等,而非「平等」(Equality)保障機會均等,他認為前者是以犧牲個人卓越為代價的意識形態。此運動不僅反映了美國文化戰爭已蔓延至商業領域,也凸顯了在當前高度分裂的政治環境下,企業在社會責任與股東利益之間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戰爭的樣貌正在改變。今日的戰場,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地理疆域,而是延伸至無形的數位空間,戰線則劃設在企業的董事會報告與社群媒體的動態牆上。在這場新的衝突中,一位名為羅比·斯塔巴克的活動家,從他位於納什維爾郊區的家庭攝影棚,向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企業巨擘發起了挑戰。他所使用的武器,並非槍砲彈藥,而是資訊的挖掘、輿論的塑造,以及一句強有力的口號:「你的錢包就是武器。」
這是一場針對企業界近年來蔚為風潮的「多元、公平與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政策的聖戰。斯塔巴克的行動,不僅成功迫使十多家公司修正其政策方向,更成為觀察美國文化戰爭如何滲透商業領域,並重塑企業行為模式的關鍵剖析樣本。
從好萊塢到納什維爾:一位古巴後裔的意識形態之戰
要理解斯塔巴克的行動邏輯,必須回溯其個人經歷。在成為保守派的意見領袖之前,他的舞台在好萊塢,曾為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等知名藝人執導音樂錄影帶。從娛樂產業的鎂光燈下轉身投入政治場域,其轉捩點,如他本人所述,源於身為一位父親的焦慮。當他的女兒從學校回家,提及「白人特權」這一概念時,觸動了他深層的警覺。
斯塔巴克的政治觀點,根植於其家族的遷徙史。他的家人於1965年逃離古巴,原因是在卡斯楚政權下失去了一切。這段被共產主義剝奪財產與自由的家族記憶,成為他解讀當代美國社會議題的核心框架。在他看來,DEI所倡導的理念,特別是其中關於「公平」的論述,是「現代形式的共產主義」。這種深植於個人歷史的信念,賦予他強烈的使命感,讓他認為自己有責任挺身而出。
身為古巴裔的少數族裔身份,也為他的批判提供了獨特的立足點。在與校方的爭論中,他發現自己的身份讓那些試圖為所有少數族裔代言的左翼教職員感到「尷尬」。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他可以利用自身的背景,對主流的進步派論述發起更具顛覆性的挑戰。
資訊戰的劇本:斯塔巴克的企業運動方法論
斯塔巴克的成功並非偶然,其背後有一套清晰的作戰劇本,堪稱一場針對企業的非對稱資訊戰。整個流程始於吹哨者的舉報或內部證據的提交。他的小型團隊會以此為起點,展開長達數週的開源情報調查,深入挖掘那些公眾通常不會注意的企業文件,如永續發展報告或DEI年度報告。
他們將所有蒐集到的資訊整合起來,建構出一幅完整的圖像,旨在呈現特定意識形態如何影響甚至主導一家公司的內部運作。2023年夏季,他將矛頭對準了第一家公司—農業設備連鎖店「特雷克特供給公司」(Tractor Supply)。他每日在社群平台X與Instagram上發布新的資訊,指控該公司已偏離其核心消費者的價值觀。當時許多人認為,憑一人之力不可能撼動這家市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
然而,在長達三週的持續輿論轟炸後,特雷克特供給公司讓步了。該公司發表聲明,宣布將取消其DEI目標、停止贊助驕傲節活動,並且不再向「人權戰線」(Human Rights Campaign)提交評級數據。這一勝利,不僅證實了其戰術的有效性,也為後續的行動樹立了範本。從傑克丹尼爾的母公司布朗-福曼(Brown-Forman),到勞氏(Lowe's)、開拓重工(Caterpillar)、哈雷大衛森(Harley-Davidson),這份名單不斷擴大。
其中,針對哈雷大衛森的 campaign 最具挑戰性,也最能體現其影響力。在億萬富翁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轉發助攻下,相關貼文的曝光量估計超過十億次。斯塔巴克對此評論道:「廣告界的人都知道,企業需要花費鉅資才能獲得十億次的曝光。但這絕非你們想要的那種曝光。」
意識形態的核心:平等(Equality)與公平(Equity)之辯
斯塔巴克運動的核心,並非籠統地反對多元化,而是精準地攻擊DEI中的「E」,也就是「公平」(Equity)。在他看來,這是一個與美國傳統價值觀相悖的概念。在他對日產汽車(Nissan)DEI報告的分析中,他指出了關鍵的定義差異。報告中寫道,「公平」意指「認識到每個人有不同的情況,並分配所需的資源和機會以達成平等的結果。」
斯塔巴克認為,這段聽起來與「平等」(Equality)極為相似的描述,實際上隱藏著巨大的危險。「平等」的核心是保障機會的均等,讓每個人在相同的起跑線上競爭;而「公平」追求的是結果的均等,為達此目的,勢必需要對不同個體進行差異化的資源配置。在他及許多保守派人士看來,這將不可避免地損害卓越性與個人主義,是對傳統功績社會的侵蝕。
當然,DEI的倡議者對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由於歷史與系統性的因素,不同群體本就處於不同的起跑線,因此僅僅提供相同的機會並不足以實現真正的公正。DEI政策旨在矯正這些結構性失衡,對企業的勞動力、客戶關係乃至財務表現都有正面助益。
這場爭辯,反映了美國社會內部關於社會公正路徑的根本分歧。斯塔巴克的論述之所以能引發廣泛共鳴,正是因為它觸及了許多美國人對於個人努力與成就應如何被評價的深層焦慮。
戰略擴張與未來展望
斯塔巴克的策略展現了清晰的階段性目標。他首先從那些客戶群體偏向保守派的公司入手,因為這些企業的消費者對他的訴求最為敏感,施壓效果也最為直接。在他看來,當這些公司開始轉變時,將會帶動整個國家心理層面的變化。隨著影響力的擴大,他已將目標擴展至豐田、波音和沃爾瑪等客戶基礎更為廣泛的企業。
一個值得注意的案例是日產汽車。在他的團隊帶著調查結果接觸日產後,該公司在他公開發起運動前,便決定調整其DEI政策。這顯示,斯塔巴克所構成的「威脅」,已足以讓企業採取預防性措施,其影響力已從事後反應轉變為事前嚇阻。
無疑,斯塔巴克的行動充滿爭議,批評者指責其觀點帶有種族主義與同性戀恐懼色彩。然而,無論外界如何評價,他的成功案例揭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在社群媒體時代,個人行動者擁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可以動員輿論,對大型企業的社會與政治立場施加實質影響。
這場一人對抗「覺醒資本」的戰爭,迫使企業界重新思考其在文化戰爭中的定位。過去,採取進步立場被視為一種相對安全的品牌策略,但如今,這可能意味著疏遠另一半的潛在客戶。對企業高管而言,未來的挑戰將是如何在追求社會責任、回應員工訴求與避免捲入毀滅性的政治交火之間,找到一條危險的平衡路徑。這場發生在商業世界的衝突,遠未結束。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ow One Man Is Forcing Dozens of Companies to Drop Their DEI Program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7jPCi0zKiY
Reuters: A conservative activist's social media campaign against 'woke' Corporate America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retail-consumer/conservative-activists-social-media-campaign-against-woke-corporate-america-2024-05-01/
Forbes: The War On Woke: How One Man Is Shaking Up Corporate America's DEI Initiatives
https://www.forbes.com/sites/karadennison/2024/05/01/the-war-on-woke-how-one-man-is-shaking-up-corporate-americas-dei-initiatives/
Newsweek: Who Is Robby Starbuck? Man 'Exposing' Woke Companies
https://www.newsweek.com/who-robby-starbuck-man-exposing-woke-companies-1827477
Bloomberg Law: Anti-DEI Activist Starbuck Turns Sights From Tractor Supply
https://news.bloomberglaw.com/daily-labor-report/anti-dei-activist-starbuck-turns-sights-from-tractor-supply
Axios: The powerful conservative activist behind the corporate anti-DEI movement
https://www.axios.com/2024/05/01/robby-starbuck-dei-woke-campaign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Getting Serious About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the C-Suite
https://hbr.org/2023/07/getting-serious-about-diversity-and-inclusion-in-the-c-su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