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2年秋季,歐洲大陸正努力應對一場自1970年代以來最嚴峻的能源危機。在俄羅斯切斷北溪天然氣管道供應後,數十艘滿載液化天然氣(LNG)的運輸船在西班牙及英國外海異常地滯留或緩慢航行,形成一場前所未見的「海上交通堵塞」。此現象不僅是基礎設施不足的直接體現—特別是德國等國缺乏再氣化接收站,更是複雜市場力量作用的結果。一種被稱為「正價差(Contango)」的市場結構,激勵交易商將這些巨輪當作浮動儲存設施,以待冬季價格上漲時獲取更高利潤。儘管歐洲各國的陸上儲氣設施在11月前已超標注滿至近95%,暫時緩解了市場恐慌,但這場海上困局深刻地暴露了歐洲在能源轉型期間,從管道天然氣轉向全球LNG市場時,所面臨的基礎設施瓶頸、供應鏈脆弱性以及地緣政治風險。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英吉利海峽與西班牙加的斯灣的海圖上,代表著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光點,構成了一幅奇異而靜止的星圖。數十艘巨輪,其中每一艘都裝載著足以供應百萬戶家庭一個月暖氣的能源,卻選擇在冰冷的海面上怠速、漂流,而非駛向彼岸的港口卸貨。這片看似平靜的海面下,洶湧著一場席捲歐洲大陸的能源風暴,其背後的地緣政治角力與市場邏輯,正深刻地改寫著全球的能源版圖。
這場危機的根源,始於烏克蘭的烽火。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軍事行動後,歐洲過去數十年所依賴的能源動脈—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逐漸成為克里姆林宮手中的武器。歐洲曾有近40%的天然氣仰賴俄羅斯供應,其中,橫亙波羅的海海底的「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管道,是將西伯利亞氣田與德國工業心臟相連的關鍵。然而,從2022年6月起,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便以技術問題為由,逐步削減經由該管道的輸氣量。到了9月,供應被無限期中止,徹底切斷了這條主要的能源生命線。
隨後發生的事件,更為這場危機增添了一層迷霧。同月月底,北溪管道被偵測到不明原因的洩漏,歐洲當局發布的影像顯示波羅的海海面冒出大量氣泡,瑞典與丹麥的地震學家證實該區域發生了水下爆炸。歐洲領導人直指這是一場「蓄意的破壞行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更明確表示,普丁正在「將能源當作武器」。儘管西方情報機構至今未公開點名肇事者,但這條曾經的能源動脈已然失效,迫使歐洲領導人必須倉皇地轉向全球市場,尋求美國、卡達等國的LNG來填補巨大的能源缺口。
然而,從穩定且可預期的管道天然氣,轉向靈活卻複雜的全球海運LNG,歐洲的能源供應鏈重構之路遠非坦途。首先浮現的,便是基礎設施的結構性瓶頸。LNG在運輸過程中為液態,卸貨後必須在專門的「再氣化接收站」(Regasification Terminals)中恢復為氣態,方能注入國內的管網系統。這類設施龐大且昂貴,歐洲的分布極不均衡。西班牙、葡萄牙與英國擁有較多的接收站,但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在危機爆發之初,竟無任何一座現役的LNG接收站。這意味著,即便滿載LNG的船隻抵達,德國也無法直接接收。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儲存容量的限制。過去半個世紀,歐洲大陸在俄羅斯穩定供氣的保障下,習慣了即時性的能源流動,並未投資建設足以應對長期中斷的超大規模儲存設施。歐洲各國雖利用地下洞穴與儲氣罐儲備天然氣,但當務之急是趕在冬季來臨前將其填滿。各國政府設定了在11月1日前達到80%庫存容量的目標,並在強力的政策驅動下,遠遠超前進度,最終達到了接近95%的歷史高位。
這一成就雖然暫時穩定了民心,卻也意外地催生了海上的壅堵。由於陸上儲存設施幾近飽和,新抵達的LNG運輸船面臨無處可卸的窘境。與此同時,一種被稱為「正價差」(Contango)的市場動態,為這些滯留的船隻提供了另一種商業邏輯。在期貨市場中,Contango意指某項商品(例如天然氣)的遠期合約價格高於近期合約價格。這種價格結構等於在向交易商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將商品儲存起來,延後交付,未來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
在2022年秋季的歐洲天然氣市場,這種現象尤為顯著。數據顯示,在9月15日,交易商若將LNG留到11月再出售,相較於10月出售,每百萬英熱單位(MMBtu)可多賺3.42美元。而僅一個月後,到了10月13日,這個價差擴大了一倍以上,達到7.50美元。在這樣的巨大利潤誘因下,許多LNG運輸船的運營商選擇將船隻變為「浮動的海上儲氣庫」,在海上耐心等待冬季的到來,屆時供暖需求達到高峰,天然氣價格也預期將隨之飆漲。
於是,歐洲近海的這些LNG運輸船,便成為一個複雜多層次問題的物理縮影。它們既是地緣政治衝突下的產物,也是基礎設施規劃短視的後果,更是全球資本市場逐利邏輯的體現。雖然歐洲儲備的成功,一度讓天然氣現貨價格從8月的歷史高點暴跌超過70%,但沒有人敢掉以輕心。專家警告,目前的儲備量並不足以安然度過整個冬季,特別是當多重風險疊加時——例如,異常寒冷的極端天氣、俄羅斯完全切斷剩餘的少量輸歐天然氣,或是來自挪威、美國等替代供應源的運輸出現任何中斷。
這場漂浮的能源危機,為歐洲乃至全球上了一堂沉重卻寶貴的政策課程。它揭示了過度依賴單一威權國家作為能源供應來源的巨大戰略風險。同時,也暴露了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僅僅尋找替代供應源是不足夠的,還必須同步投資於港口、再氣化設施、儲存能力與管網互聯互通等硬體基礎設施。歐洲各國已在加速規劃與建設新的LNG接收站,但這需要時間。
長遠來看,這場危機或許將成為歐洲徹底擺脫化石燃料依賴、加速向再生能源轉型的催化劑。然而,在那個綠色的未來抵達之前,歐洲仍需渡過數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冬季。海面上那些靜靜等待的巨輪,不僅是能源的載體,更是對未來的一場高風險賭注,它們的航向,牽動著整個大陸的經濟脈動與民生溫度。
資料來源
Reuters: A flotilla of LNG tankers waiting offshore can't prevent a winter crisis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flotilla-lng-tankers-waiting-offshore-cant-prevent-winter-crisis-2022-10-18/
Financial Times: LNG tankers queue off Europe’s coast as traders wait for higher prices
https://www.ft.com/content/3d100c3b-2491-4775-87a7-83d3e62a939f
The Guardian: Gas ships waiting off Europe’s coast highlight energy crisis puzzle
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22/oct/31/gas-ships-waiting-europe-coast-energy-crisis
Bloomberg: Dozens of LNG-Laden Ships Are Circling Off the Coast of Spain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10-17/dozens-of-lng-laden-ships-circling-off-the-coast-of-spa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Europe’s Energy Crisis Is Creating a Traffic Jam of Ships at Sea
https://www.wsj.com/articles/europes-energy-crisis-is-creating-a-traffic-jam-of-ships-at-sea-11666016186
Associated Press: Europe's dash for gas puts fuel tankers in a holding pattern
https://apnews.com/article/russia-ukraine-business-europe-prices-natural-gas-81a1a9e7f415a783a66025044a037b58
Foreign Policy: Europe’s Floating Armadas of Natural Gas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2/10/21/europe-lng-natural-gas-energy-crisis-russia-ukraine-war-floating-sto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