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自2024年4月以來,因中國幾乎全面切斷關鍵稀土元素(REEs)出口而引發的全球供應鏈危機。此舉被視為北京將其在稀土精煉領域的壟斷地位「武器化」的關鍵一步,對全球汽車、國防、半導體及醫療等核心產業造成了毀滅性衝擊,導致稀土價格在三週內飆升40%,並迫使歐美多家工廠停產。
回顧此次危機的始末,解析西方世界在過去數十年中如何將此一戰略命脈拱手讓人。更重要的是,將從政策層面深入分析西方國家為應對此一困境所採取的三線作戰策略:第一,透過政府鉅額投資,試圖在本土及澳大利亞等盟友國家重建從開採到精煉的完整供應鏈;第二,加強稀土回收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第三,也是最具顛覆性的一環,則是加速推動無稀土替代技術的創新,試圖從根本上擺脫對此一戰略資源的依賴。這場危機不僅是一次供應鏈中斷,更是一場攸關未來數十年全球技術與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變革。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21世紀的地緣政治棋盤上,最強大的武器,有時並非來自喧囂的戰場,而是深藏於地殼之中,那些構成我們現代文明基石的微量元素。它們無聲無息,卻扼守著從智慧型手機到F-35戰機,從電動車馬達到風力渦輪機的每一條產業動脈。這其中,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無疑是冠冕上的明珠—以及最鋒利的匕首。
多年來,中國一直主導著全球多種關鍵礦物的供應,並緩步收緊其出口。然而,在2024年4月,這個潛在的威脅演變為一場全面的危機。在北京與華盛頓的貿易爭端中,中國幾乎完全切斷了數種關鍵重稀土的出口。警鐘就此敲響,一場席捲全球的供應鏈風暴正式來襲。
休克的動脈:一場意料之外的全球停產潮
「它正在衝擊我們的國防工業、半導體產業、汽車產業、醫療產業,」一位美國行業協會的代表語氣沉重,「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主要行業能倖免於難。」
市場的反應是即時且殘酷的。在中國切斷供應的三週內,國際稀土價格應聲飆漲40%。汽車產業受創尤為嚴重,這成為了繼晶片短缺、疫情斷供後,壓垮駱駝的最新一根稻草。歐洲數家汽車工廠因缺乏必要的稀土磁鐵而被迫關閉,福特汽車也於同年5月,暫停了其芝加哥工廠Explorer SUV的生產線。
汽車製造商們陷入了恐慌。「沒有稀土,你就造不出一輛車。」一位資深工程師斷言。儘管一輛汽車所需的稀土總價值僅約50至200美元,重量不過4磅,但從廢氣過濾的傳感器、車窗升降的微型馬達,到音響喇叭,稀土無處不在。對於油電混合車與純電動車而言,其對高效能稀土磁鐵的需求更是呈倍數增長。沒有這幾磅的關鍵材料,整條價值數萬美元的生產線便只能停擺。
同年6月13日,北京方面釋出信號,表示願意放鬆部分限制,並開始向部分服務於底特律汽車製造商的供應商發放為期六個月的臨時出口許可證。然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只是「權宜之計」,遠未走出困境。「我們與中國的關係,在關稅和礦物限制之間充滿了不確定性。中國在過去兩年不斷加碼限制,稀土只是最新的籌碼。」
壟斷的陰影:西方如何失去戰略命脈
要理解今日的困境,必須回溯歷史的軌跡。稀土,名為「稀」,實則在地殼中儲量豐富。其真正的瓶頸在於將其從共生礦物中分離出來的複雜、昂貴且對環境有潛在危害的精煉加工過程。而這,正是中國稱霸全球的領域。
諷刺的是,直到1990年代中期,美國一直是全球稀土生產的領導者。轉捩點發生在1996年,柯林頓政府出於預算考量關閉了美國礦務局(Bureau of Mines),自此,美國開始將從鈾到稀土等多種關鍵礦物的開採與加工優勢,拱手讓與他國,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中國。
如今,中國不僅控制著全球大部分的稀土礦山,更在精煉加工領域佔據了絕對的壟斷地位,尤其是在此次被切斷供應的重稀土方面,其加工能力無人能及。早在2010年,當中日因釣魚台撞船事件發生爭端時,北京便曾切斷對日本的稀土出口,這被視為近代史上第一次將此類礦物「武器化」的案例。今日的全球斷供,不過是那次預演的正式上演。
三線作戰:西方的絕地反擊
2024年的這場危機,如同一劑痛苦但必要的清醒針,迫使西方世界正視其數十年來因追求成本效益而忽視供應鏈安全的戰略短視。一場旨在擺脫依賴、實現「戰略自主」的多線反擊戰,就此展開。
第一戰線:重建供應鏈—一條漫長而昂貴的道路
最直觀的應對,便是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重建一條從礦山到磁鐵的完整供應鏈。美國政府已承諾投入超過4億美元,資助MP Materials和澳洲礦商Lynas等企業,在美國本土建立稀土分離設施與永磁體製造工廠。
然而,這條路充滿荊棘。首先是時間成本。在全球範圍內,從勘探到礦山正式運營,平均需要18年;在環保法規嚴格的美國,這個數字更是長達29年。其次是經濟可行性。中國能夠利用其國家補貼的優勢,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向全球市場傾銷稀土產品,從而扼殺任何潛在的西方競爭者。「如果釹鐠氧化物(NdPr)的價格維持在每公斤60美元以下,到2030年,中國以外只有八個項目能夠在直接生產成本上實現收支平衡。」一位市場分析師指出。
因此,尋求多元化的國際合作夥伴至關重要。澳大利亞不僅擁有豐富的稀土儲量,更在積極建設自己的分離能力。沙烏地阿拉伯則擁有儲量可觀的重稀土礦藏,這正是美國本土所稀缺的。與這些盟友的合作,成為西方重建供應鏈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第二戰線:循環利用—從城市礦山中尋找寶藏
另一個思路是從廢棄物中回收稀土。2024年9月,美國國防部投資420萬美元給一家名為Rare Earth Salts的新創公司,旨在從廢棄的螢光燈泡等回收產品中提取稀土氧化物。理論上,廢棄的電子產品是一座巨大的「城市礦山」。
但挑戰同樣嚴峻。從智慧型手機這樣高度複雜的產品中,經濟高效地提取微量稀土,技術上極其困難。即便能夠提取,回收材料的品質也可能因腐蝕等問題而下降。業界普遍認為,雖然回收是個有益的補充,但其供應量遠不足以抵銷整體短缺。
第三戰線:技術創新—繞過壁壘的終極路徑
在所有應對策略中,最具顛覆性、也最能體現西方優勢的,莫過於透過技術創新,從根本上減少甚至擺脫對稀土的依賴。這是一場試圖改變遊戲規則的競賽。
特斯拉已成功將其電動車中的稀土用量減少了25%。豐田汽車和供應商ZF也分別開發出低稀土含量和完全無磁鐵的馬達。而位於明尼蘇達州的Niron Magnetics公司,則可能成為這場競賽的「遊戲規則改變者」。該公司正在開發一種完全不含稀土、僅由鐵和氮製成的永磁體。這項技術已吸引了通用汽車、Stellantis和富豪汽車等巨頭的投資。
「我們的磁鐵由鐵和氮製成,這意味著你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建廠,而不受地緣政治供應鏈的束縛。」Niron的負責人表示。該公司計畫在2026至2027年間啟用其位於明尼蘇達州的第一家工廠,並在2029年前建立一座年產能達10,000噸的大型工廠,足以為數百萬輛北美製造的電動車提供核心部件。
這條戰線的意義尤為深遠。如果說重建供應鏈是在中國設定的戰場上與其競爭,那麼技術替代則是在開闢一個全新的戰場,讓對手的最大優勢變得無關緊要。
新常態下的覺醒
2024年的稀土危機,並非孤立事件。它與近年來發生的日本海嘯、新冠疫情、晶片短缺、烏克蘭戰爭等一系列全球性衝擊一脈相承。它們共同揭示了一個「新常態」:一個由單一地區主導關鍵材料或零件的全球化供應鏈,其內在的脆弱性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這場危機迫使各國政府與跨國企業進行深刻的戰略反思,從過去單純追求「效率」和「低成本」,轉向更加重視「安全」與「韌性」。繪製供應鏈地圖,了解每一個零件的來源,已從一個可選項變為必選項。
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長。在未來五年內,世界仍將在一定程度上依賴現有的稀土供應。但變革的齒輪已經開始轉動。透過盟友合作、本土投資以及顛覆性創新,西方世界正在為其工業動脈安裝一個急需的「心臟支架」。這場由權力元素引發的危機,最終可能催生一個更加多元、穩健、也更具創新活力的全球技術生態系統。
資料來源
Reuters: Explainer: What are rare earths and why is China blocking technology to process them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commodities/what-are-rare-earths-why-is-china-blocking-technology-process-them-2023-12-22/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China Is Ratcheting Up Control of the World’s Critical Minerals
https://www.wsj.com/world/china/china-is-ratcheting-up-control-of-the-worlds-critical-minerals-f8566d5e
Financial Times: How the West is trying to end its reliance on China for rare earths
https://www.ft.com/content/88b77542-a7d5-4518-80f2-777353b0368a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A New U.S. Strategy for Rare Earths and Critical Minerals
https://www.csis.org/analysis/new-us-strategy-rare-earths-and-critical-minerals
Bloomberg: US Steps Up Effort to Break China’s Grip on Rare Earth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02-22/us-steps-up-effort-to-break-china-s-grip-on-rare-earths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 Announces $4.2 Million Award to Strengthen Domestic Rare Earth Supply Chains
https://www.defense.gov/News/Releases/Release/Article/3525287/dod-announces-42-million-award-to-strengthen-domestic-rare-earth-supply-chai/
Ars Technica: Carmakers have a new way to ditch rare earths in EV motors
https://arstechnica.com/cars/2023/06/carmakers-have-a-new-way-to-ditch-rare-earths-in-ev-mo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