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1月,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了一份名為《下一場戰爭的首戰》(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的兵棋推演報告,針對中國在2026年對台灣發動兩棲攻擊的可能性,進行了24次詳盡的模擬。此報告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完全公開的性質,旨在向更廣泛的政策制定者與公眾,揭示台海衝突的潛在規模、動態與毀滅性後果。在絕大多數的模擬情境中,中國的入侵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台灣得以維持其自治地位。然而,這樣的「勝利」是建立在極其慘痛的代價之上。報告指出,美國與日本若要成功協防台灣,將承受巨大的軍事損失,包括損失兩艘航空母艦、數十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以及數百架戰機。台灣的軍事力量雖能在奮戰後倖存,但其基礎設施與經濟將遭受重創,淪為一個缺乏電力與基本服務的殘破島嶼。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也將面臨災難性的結果,其海軍核心-兩棲艦隊-將被完全摧毀,數以萬計的士兵將陣亡、被俘或受傷,這場軍事上的失敗,可能進而動搖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穩定性。該研究強調,達成此一「成功防禦」情境,必須滿足四個關鍵前提:第一,台灣軍隊必須堅定抵抗,守住灘頭陣地;第二,美國必須在衝突爆發的當下,立即全面介入;第三,美國必須能夠充分使用其在日本的軍事基地進行作戰;第四,美軍必須擁有足夠數量的遠程反艦飛彈等精確打擊彈藥庫存,以有效削弱解放軍的海上力量。這份報告並非預測未來,而是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說明嚇阻若然失效,所有參與方都將付出無法承受的沉重代價。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和平年代,模擬戰爭的沙盤或許是決策者們最接近真實衝突的殘酷體驗。電腦程式碼與數據表格取代了硝煙與鮮血,但在每一次的推演與計算背後,都折射出國家戰略、軍事部署與地緣政治現實的冰冷邏輯。2023年初,華府重要的國防政策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了一份重量級報告,透過24次兵棋推演,系統性地探討了中國若在2026年對台灣發動兩棲入侵,可能發生的過程與結果。這份研究之所以引發全球戰略圈的高度關注,不僅因為其結論的嚴峻,更在於它以完全公開、非機密的形式,將一場潛在的超級大國衝突,攤開在世人面前。
兵推的設計與前提:模擬2026年的台海風暴
該兵棋推演設定在2026年,此時間點的選擇並非憑空想像,而是基於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等情報機構的評估,即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其軍隊在2027年前,具備以武力奪取台灣的能力。CSIS的研究團隊將參與者分為代表中國的「紅隊」,以及由美國、日本與台灣組成的「藍隊」。透過回合制的策略模擬,結合詳盡的戰損計算表與電腦模型,推演雙方在軍事、後勤與戰略決策上的互動。
推演的核心想定是中國對台發動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研究發現,由於台灣北部密集的防禦部署與險要地形,解放軍選擇從南部登陸的可能性更高。這使得戰役的進程,宛如二戰時期盟軍在義大利半島的艱苦推進-逐城逐點、寸土必爭。解放軍的首要目標是搶佔灘頭,並奪取機場或港口以利後續部隊與補給的快速投入。與此同時,台灣的地面部隊則必須在承受解放軍初期猛烈飛彈攻擊後,迅速集結並發動反擊,力圖將登陸的解放軍圍困在灘頭,阻止其建立穩固的補給線。這場模擬不僅是軍事力量的碰撞,更是對台灣抵抗意志的嚴格檢驗。
戰事展開-勝利的高昂代價
在CSIS進行的24次模擬中,「基礎情境」或稱「最可能」的結果,是中國的入侵行動以失敗告終。然而,這幅景象絕非輕鬆的勝利。當解放軍的兩棲艦隊橫渡台灣海峽時,美軍的潛艦與遠程轟炸機將從遠距離發動致命打擊。部署在印太地區的美軍水面艦隊與戰機,將與日本自衛隊協同作戰,對中國海空軍構成強大壓力。
此處,日本的角色成為了整個戰局的關鍵支點。報告明確指出,若美國無法使用其在日本的基地-例如嘉手納、橫須賀等地-其戰機的作戰半徑與持續性將大打折扣,從而無法有效介入衝突。在模擬中,當美軍從日本基地發動攻擊時,紅隊(中國)的決策者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攻擊這些基地。此舉雖能短暫削弱美軍的打擊能力,卻也意味著日本將被直接捲入戰爭,從而觸發《美日安保條約》,使衝突規模迅速升級為一場區域性的全面戰爭。
最終,在美、日、台三方的聯合打擊下,解放軍的兩棲運輸艦隊在渡海過程中即遭受毀滅性損失,導致已登陸的部隊因缺乏後援與補給而陷入孤立。台灣的地面部隊得以逐步壓縮包圍圈,最終迫使殘餘的解放軍投降或被殲滅。台灣的自治地位因此得以保全,但這份「勝利」的帳單卻是驚人的。報告估計,美軍在三週的戰鬥中,將損失至少兩艘航空母艦、10至20艘大型水面艦艇,以及近200架作戰飛機。日本自衛隊將損失超過100架戰機與26艘作戰艦艇。台灣的軍隊雖然屹立不倒,但海空軍力量消耗殆盡,傷亡數以萬計,全島的基礎設施與經濟體系則在戰火中化為廢墟。
關鍵變數與政策意涵:通往勝利的險路
CSIS的報告並非為了製造恐慌,而是旨在釐清成功防禦台灣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並向政策制定者提出警示。研究歸納出四個決定戰局走向的核心要素,任何一項的缺失,都可能導致防禦體系的崩潰。
第一,台灣自身的防禦能力與決心。兵推假設台灣軍民將會奮力抵抗,絕不輕言投降。若台灣的抵抗意志在初期即被瓦解,那麼任何外部馳援都將失去意義。因此,強化台灣的後備動員體系、儲備關鍵物資與武器,並向北京傳遞明確的抵抗訊號,是嚇阻的基礎。
第二,美國的即時介入。任何猶豫或延遲,都將給予解放軍寶貴的時間窗口,以鞏固其在台灣的登陸場。政治決策的效率,在戰時將直接轉化為軍事上的勝敗。
第三,日本基地的使用權。這一點被報告視為「最為關鍵的變數」。若沒有日本作為美軍的前進作戰基地與後勤樞紐,美國將難以有效投射其海空力量。這也突顯了美日同盟在印太安全架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及未來強化美、日、台三方協調合作的迫切性。
第四,充足的遠程精確彈藥庫存。兵推顯示,美軍在衝突初期消耗遠程反艦飛彈(LRASM)等關鍵彈藥的速度極快。若無法在戰前建立足夠的庫存,美軍在衝突中後期將面臨「有槍無彈」的窘境,無法有效壓制解放軍的龐大艦隊。
總體而言,這份兵棋推演報告傳遞的訊息清晰而嚴肅:維持台海的和平現狀,需要更為堅實且可信的嚇阻力量。雖然以軍事手段防禦台灣是可能的,但其過程將極度慘烈,其後果將對所有參與方-包括勝利者-造成長遠的創傷。這份報告最終並非預言,而是對當前嚇阻政策的嚴肅檢驗,其結果-無論勝敗-都描繪了一幅任何理性行為者皆應極力避免的未來。
資料來源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 Wargaming a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
https://www.csis.org/analysis/first-battle-next-war-wargaming-chinese-invasion-taiwan
Reuters: U.S. think tank stages war game of China attack on Taiwan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think-tank-stages-war-game-china-attack-taiwan-2023-01-09/
The Guardian: US thinktank games out devastating cost of a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3/jan/09/us-thinktank-games-out-devastating-cost-of-a-chinese-invasion-of-taiwan
The Associated Press: War game suggests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 would fail at huge cost to US, Chinese and Taiwanese forces
https://apnews.com/article/politics-taiwan-china-united-states-government-beijing-7837452d3381a17f6333c1622370efe3
Foreign Policy: A War With China Would Be a Bloody Mess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3/01/09/taiwan-china-war-game-csis-report-invasion-sea-power/
Nikkei Asia: China's Taiwan invasion would fail, but with heavy losses: CSIS
https://asia.nikkei.com/Politics/International-relations/Taiwan-tensions/China-s-Taiwan-invasion-would-fail-but-with-heavy-losses-CSI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ar Game Simulating a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 Raises Sobering Questions for U.S., Allies
https://www.wsj.com/articles/war-game-simulating-a-chinese-invasion-of-taiwan-raises-sobering-questions-for-u-s-allies-116732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