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5月1日,正當全球深陷於第一波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大流行的泥沼之際,東協政府間人權委員會(AICHR)發布了一份新聞稿,試圖在東南亞地區應對這場百年一遇公共衛生危機的混亂局面中,重新校準以人權為核心的道德羅盤。這份文件以東協特有的溫和外交語氣,肯定了各成員國在防疫上的努力,並引述《東協人權宣言》(AHRD)中的條款,呼籲在抗擊病毒的同時,必須保障健康權、資訊獲取權,並保護婦女、兒童、移工及其他脆弱群體的福祉。聲明強調,任何對工作、教育、集會與表達自由等權利的限制,都必須符合必要性與比例性原則。然而,這份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宣言,其發布的時空背景,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現實:東南亞各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實施邊境封鎖、城市封禁與社會管制。AICHR的文字,因此不僅僅是一份政策呼籲,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東協在人權領域的崇高承諾,與其成員國在面對生存威脅時,所採取的強硬治理手段之間的巨大鴻溝。
這份新聞稿的核心論述,圍繞在《東協人權宣言》第29條所保障的「可達到的最高標準健康權」。AICHR對東協設立「COVID-19應對基金」及建立區域醫療物資儲備的提議表示讚賞,並強調必須確保所有受感染或處於風險中的個人,都能獲得必要的醫療服務。然而,宣言所描繪的區域合作與資源共享藍圖,在當時的現實中卻面臨嚴峻挑戰。2020年初春,全球陷入了一場醫療物資的爭奪戰,從口罩、防護衣到呼吸機,各國紛紛祭出出口禁令,以鄰為壑的自保心態遠遠壓過了區域團結的呼聲。東協內部各國的醫療基礎設施水平差異巨大,從擁有世界頂尖醫療體系的新加坡,到資源相對匱乏的寮國與柬埔寨,其應對疫情的能力存在天壤之別。更為刺眼的是,數百萬在區域內流動的移徙工人,成為這場危機中最被忽視的群體。他們不僅因大規模的經濟停擺而失去生計,更因居住在擁擠的宿舍中而成為病毒傳播的高風險族群,其實際享有的健康權與宣言中的文字形成了鮮明對比。AICHR對移工處境的關切,點出了東協繁榮表象下一個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更具爭議的是,AICHR在宣言中謹慎提及的公民與政治權利限制問題。新聞稿承認,為了公共衛生這一正當目標,許多人權可以被限制,但它同時附上了「必要性」與「比例性」的但書。這一原則性的提醒,直指當時東南亞多國政府藉防疫之名,迅速擴張國家權力的普遍趨勢。從菲律賓到泰國,從柬埔寨到馬來西亞,各國政府紛紛頒布緊急狀態法或特別法令,賦予行政與安全部門極大的裁量權。在此背景下,「反假新聞」法規被頻繁動用,其打擊的對象不僅僅是關於病毒的謠言,也包括了對政府防疫政策的批評聲音與獨立報導。和平集會的權利在社交距離的規定下被完全禁止,公民社會的監督空間受到嚴重擠壓。AICHR呼籲保障資訊自由流通、打擊污名化與歧視,但在一個政治信任本就脆弱的地區,疫情引發的恐懼,反而為國家監控與言論審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正當性。因此,這份人權委員會的聲明,最終成為一個歷史性的參照點,它記錄下了東協的人權理想,也反襯出在一場真正的危機面前,這些理想是多麼容易被國家安全的邏輯所懸置。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20年5月,東南亞正處於一場寂靜的風暴之中。COVID-19病毒以驚人的速度席捲了整個區域,昔日熙攘的曼谷街頭、雅加達市集與馬尼拉商場,被嚴厲的封鎖措施所凍結。邊境關閉,航班停飛,數以億計的民眾被限制在家中,經濟活動陷入停滯。在這場瀰漫著恐懼與不確定性的危機中,東協政府間人權委員會(AICHR)發布了一份新聞稿,試圖為區域內混亂的抗疫行動,提供一個基於人權的指導框架。這份文件,以其充滿理想主義的呼籲,與當時各國政府採取的強硬現實主義手段,形成了劇烈而鮮明的對比。
AICHR的聲明,本質上是對《東協人權宣言》(AHRD)原則在疫情下的重申。它讚揚了東協成員國的防疫努力,並對旨在加強區域合作的機制,如「東協緊急行動中心網絡」與「東協人道援助協調中心」(AHA Center),給予了正面評價。然而,聲明的核心,在於其對人權價值的堅守—強調無歧視、參與及包容,應被整合到所有應對危機的措施之中。這份文件,在一個以「不干涉內政」為金科玉律的組織內部發出,本身就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它代表了一種聲音,即認為這場公共衛生危機的應對,不能僅僅是一個關於病毒學與流行病學的技術問題,它更是一場對社會治理、公民權利與人類尊嚴的全面考驗。
健康權的承諾與資源分配的現實
聲明的核心,圍繞著AHRD第29條所保障的「健康權」。AICHR強調,所有處於風險或已感染病毒的人,不論其性別、年齡、身分,都應有權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委員會對東協計劃設立的「COVID-19應對基金」與區域醫療物資儲備表示歡迎,認為這是體現區域團結的重要舉措。
然而,這份基於合作精神的理想藍圖,卻撞上了全球資源爭奪的冰冷現實。2020年上半年,全球醫療物資供應鏈近乎崩潰,「口罩外交」與「疫苗民族主義」的雛形已經顯現。在東協內部,各國首先考慮的是確保本國供應,而非區域共享。富裕國家如新加坡,憑藉其強大的財政與物流能力,尚能保障醫療體系運轉;而其他發展中成員國,則面臨著檢測試劑、個人防護裝備乃至病床的嚴重短缺。
更深刻地暴露這一矛盾的,是數百萬移徙工人的處境。他們是東南亞經濟一體化最鮮活的體現,卻也在疫情中成為最脆弱、最被忽視的群體。在新加坡,數萬名居住在擁擠宿舍裡的南亞移工感染病毒,一度佔據該國病例總數的絕大多數,揭示了這個現代化城邦光鮮外表下的社會裂痕。在泰國和馬來西亞,隨著建築業、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停擺,數百萬來自緬甸、柬埔寨、印尼的移工瞬間失業,不僅斷了生計,更因邊境封鎖而回鄉無路。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合法身分,被排除在當地社會安全網之外,連獲得基本的醫療檢測都成為奢望。AICHR在聲明中對移工群體的特別提及,觸及了東協最敏感的神經之一,但除了道義上的呼籲,這個以國家主權為基礎的組織,對改善這些「非國民」的處境幾乎無能為力。
必要之惡?防疫措施下的公民自由
如果說健康權的落差反映了經濟與社會的不平等,那麼公民與政治權利的限縮,則直接拷問著東協各國的治理模式。AICHR在聲明中以極其謹慎的措辭指出,儘管許多人權可以在追求公共衛生等正當目標時受到限制,但此類限制「必須始終遵守必要性與比例性原則」。這段話,是對當時區域內普遍出現的「威權防疫」趨勢的含蓄批評。
為了遏制病毒傳播,東南亞各國政府紛紛祭出雷霆手段。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授權軍警對違反封鎖令者採取嚴厲措施,甚至一度威脅「格殺勿論」。泰國總理巴育啟動緊急狀態法,賦予政府廣泛權力,包括實施宵禁、禁止集會以及審查媒體。柬埔寨則通過了《國家緊急狀態法》,允許政府在「國家面臨危險」時,無限制地監控通訊、控制媒體,並凍結資產。
在這些背景下,「打擊假新聞」成為各國政府的共同口號。雖然遏制關於疫情的謠言確有必要,但在實踐中,這些法規的應用範圍被無限擴大。任何質疑官方數據、批評政府防疫不力、或報導醫療物資短缺的記者、社運人士乃至普通公民,都可能面臨被逮捕與起訴的風險。這些措施,雖然公開地以流行病的緊迫性為理由,但也提供了—在某些情況下,其便利性令人不安—一個合法的藉口,用以壓制那些長期以來對國家持批評態度的人士。AICHR呼籲保障資訊自由、反對污名化的努力,在這種以國家安全為最高考量的氛圍中,顯得蒼白無力。疫情創造了一個特殊的「例外狀態」,在這個狀態下,個人自由與集體安全之間的天平,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倒向了後者。
經濟停擺與被懸置的發展權
COVID-19不僅是一場健康危機,更是一場毀滅性的經濟災難。AICHR聲明中提及的「工作權」,在席捲全球的經濟停擺面前,成為了一種奢侈。對於高度依賴旅遊業的泰國、觀光收入佔GDP比重極高的柬埔寨,以及以全球供應鏈一環自居的越南和馬來西亞,封鎖措施的經濟後果是立竿見影的。
數以千萬計在非正規經濟部門工作的人口—小販、司機、日薪工人—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收入來源。各國政府雖然推出了規模不一的紓困方案,但其覆蓋範圍與執行效率往往難以觸及這些最底層的勞動者。社會安全網的缺失,使得經濟停擺直接轉化為生存危機。AICHR強調「確保糧食安全和加強區域供應鏈的韌性」,點出了問題的關鍵。然而,當物流中斷、農產品無法運出、城市居民面臨物價上漲時,區域層面的協調緩不濟急。這場危機暴露了東南亞國家在過去數十年經濟高歌猛進的同時,其社會發展的不均衡與脆弱性。
一份作為歷史見證的宣言
回顧AICHR在2020年5月1日發布的這份新聞稿,可以說,它的價值並不在於其當時產生了多大的實際影響力,而在於它作為一份歷史文件的見證意義。它以白紙黑字記錄下了東協在人權領域的官方承諾,為外界提供了一把衡量其成員國在危機中表現的標尺。
這場大流行病如同一場全面的壓力測試,檢驗的對象不僅僅是各國的醫療體系與經濟韌性,更是其治理的本質。危機凸顯了東協內部長久存在的問題:發展不均、社會保障體系薄弱、對移徙工人的制度性排斥,以及部分國家根深蒂固的威權治理傾向。AICHR的聲明,以其理想主義的呼籲,勇敢地觸碰了這些敏感議題。然而,它所倡導的「東協團結」,在各國自顧不暇的現實面前,終究更像是一個遙遠的願景。最終,抗擊疫情的戰線被迅速拉回到每一個主權國家的邊界之內。這份人權宣言,因此成為了那段特殊時期裡,理想與現實之間巨大張力的一個縮影,提醒著人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對權利與尊嚴的堅持,依然具有不可磨滅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
Human Rights Watch: Southeast Asia: Respect Rights in COVID-19 Response
https://www.hrw.org/news/2020/03/24/southeast-asia-respect-rights-covid-19-response
The Diplomat: How are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Responding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https://thediplomat.com/2020/05/how-are-southeast-asian-nations-responding-to-the-covid-19-pandemic/
Amnesty International: Southeast Asia: States must protect prisoners and other people in detention from COVID-19
https://www.amnesty.org/en/latest/news/2020/04/southeast-asia-states-must-protect-prisoners-and-other-people-in-detention-from-covid-19/
Reuters: Singapore's migrant-worker dormitories, crucible of coronavirus, to be improved, minister say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singapore-migrant-idUSKBN2381G1
Nikkei Asia: Fake news laws and emergency powers: How SE Asia is handling COVID-19
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Coronavirus/Fake-news-laws-and-emergency-powers-How-SE-Asia-is-handling-COVID-19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COVID-19 in Southeast Asia: A Regional Report
https://www.csis.org/analysis/covid-19-southeast-asia-regional-report
The ASEAN Post: ASEAN's Migrant Workers: Left Out Of COVID-19 Response?
https://theaseanpost.com/article/aseans-migrant-workers-left-out-covid-19-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