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1年6月15日,美國與歐盟宣布,雙方就一場持續長達17年、圍繞波音(Boeing)與空中巴士(Airbus)政府補貼問題的貿易爭端達成休戰協議。此舉不僅暫時終結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歷史上時間最長、代價最高的法律戰,更標誌著這兩大航空業巨頭及其背後的政治力量,正將戰略重心從內部對抗轉向應對一個共同的外部挑戰—來自中國國有航空製造商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的崛起。其研製的C919單走道客機,正準備進入市場,直接挑戰波音737與空中巴士A320長達三十年的雙頭壟斷格局。
C919的挑戰,主要植根於中國龐大的國家支持與潛在的國內市場。據行業觀察家估計,自2008年以來,中國商飛已獲得高達490億至720億美元的政府援助。憑藉這種支持,其研發的C919客機雖在燃油效率、航程及全球服務網絡方面尚不及西方競爭對手,卻已獲得中國國有航空公司超過千架的訂單或意向。波音公司預測,中國在未來二十年將需要約8,600架新飛機,這為C919提供了一個得天獨厚的本土市場。北京方面有能力引導其航空公司採購國產飛機,這使得C919的競爭力無法僅從純粹的技術與商業角度進行評估。
面對此一新型態的競爭,波音與空中巴士的應對策略是多面向的。首先是利用其數十年積累的技術優勢、製造經驗與遍布全球的零件、維修服務網絡,這些是新進者短期內難以複製的。其次,美歐之間的貿易休戰,為雙方聯手在WTO等國際場合就中國的產業補貼問題提出法律挑戰創造了條件。然而,一個更為複雜的因素在於C919對西方供應鏈的深度依賴—特別是其發動機目前仍由美國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與法國賽峰集團(Safran)的合資公司提供。這使得任何針對中國的技術限制措施,都可能對歐美自身的企業造成傷害,從而形成一種微妙的制衡關係。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21年6月15日,一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迎來了休止符。美國與歐盟宣布,雙方將暫停一場圍繞各自對航空製造業巨頭—波音與空中巴士—提供政府補貼而展開的、長達17年的關稅爭端。這場始於2004年的法律戰,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有史以來歷時最長、代價最為高昂的貿易訴訟。然而,此次休戰的意義,已遠不止於解決昔日的舊怨,其更深層的動機,是為了共同應對一個正在崛起的產業新力量:中國國有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及其研製的C919客機。
C919的出現,預示著全球民航客機市場一個長達三十年的雙頭壟斷格局,可能即將迎來變局。長期以來,全球最受歡迎的單走道客機市場,一直由美國的波音737系列與歐洲的空中巴士A320系列牢牢掌控。中國是這兩家公司最關鍵的市場之一,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該級別客機在中國境內飛行。如今,中國不僅是最大的買家,更立志成為主要的製造者。C919客機預計將在年內投入商業營運,中國的國有航空公司已表達了超過一千架的訂單或採購意向。這背後所展現的,是國家意志驅動下的產業雄心。
國家資本驅動的新競爭者
與波音和空中巴士的發展路徑不同,中國商飛的崛起,是國家產業政策直接介入的產物。據行業分析機構估算,自2008年成立以來,中國商飛已從北京方面獲得了介於490億至720億美元之間的巨額政府資助。在這種龐大資源的灌溉下,該公司成功研製出ARJ21支線客機,並投入了90億至200億美元用於開發C919。
C919的設計目標非常明確:直接與波音737及空中巴士A320這類窄體客機在短中程航線市場展開競爭。然而,從純粹的技術指標來看,C919目前仍處於劣勢。分析指出,其燃油效率較低,航程較短,並且完全缺乏波音與空中巴士那樣遍布全球的零件供應與維修服務網絡。這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C919的出口將面臨巨大挑戰。
但C919最大的王牌,並非其技術性能,而是其背後的中國市場。根據波音公司的預測,中國在未來二十年將需要約8,600架新飛機。中國商飛的目標,正是滿足其中相當一部分的需求。近年來,中國的航空公司向西方製造商採購的飛機數量,遠低於市場需求的預期,這強烈暗示它們可能正在為採購C919預留空間。在中國的體制下,政府有能力引導甚至指令其國有航空公司購買國產飛機,這使得C919能夠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巨大市場中,獲得寶貴的營運數據與改進機會。
在壓力下重整的西方聯盟
C919的出現,也為波音與空中巴士這對宿敵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彼此關係的契機。自1960年代以來,這兩家公司便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1988年A320問世後,空中巴士憑藉技術創新,多次將波音從行業龍頭的寶座上拉下。近年來,由於波音737 MAX客機接連發生空難而陷入嚴重危機,空中巴士在訂單數量上已明顯領先。
然而,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兩家公司都造成了沉重打擊,飛機交付量均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中國一度成為全球最大且恢復最快的航空市場,其戰略重要性愈發凸顯。美歐雙方最終意識到,在面對一個由國家力量全力支持的新競爭者時,彼此間的內耗只會削弱自身的整體競爭力。正如一位歐盟官員所言—「當其他國家抓住機會發展自己的產業時,我們卻一直忙於相互爭鬥而無暇他顧。」
多維度的應對策略
面對中國商飛的挑戰,波音與空中巴士的應對策略是立體而複雜的。
首先是製造與技術經驗的絕對優勢。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波音,與同樣經驗豐富的空中巴士,都積累了深厚的智慧財產權與尖端技術。成立僅十餘年的中國商飛,其C919項目已遭遇多次生產延誤,初期的月產量也將非常有限。此外,波音與空中巴士利用其市場地位,建立了一個涵蓋全球的零件、維修與技師網絡,確保其飛機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無縫運作,這是C919在走向國際市場時難以逾越的障礙。
其次是新達成的政治同盟。美歐的關稅休戰,為雙方聯合向中國商飛的補貼問題提出法律挑戰鋪平了道路。同時,它們也可以此為由,向各自政府尋求更多的研發支持,以開發更便宜、更節能的新一代飛機。例如,空中巴士已獲得約130億美元的疫情紓困支持,其中一部分正被投入到氫能源飛機的研究之中。
然而,這場競爭中最為微妙的一環,在於C919對西方供應鏈的依賴。飛機製造中最困難的部分是發動機,C919距離用上中國自產的發動機可能還需要十年時間。目前,其動力來源是美國通用電氣與法國賽峰集團合資公司的產品。這使得供應鏈成為西方國家的一個潛在槓桿—但這也是一個極其敏感的選項,因為任何出口限制都將直接損害這些西方供應商的利益。
中國在高鐵、汽車和數位技術等多個領域,已有成功追趕西方的先例。C919或許只是其在航空航天領域發起真正挑戰的墊腳石。畢竟,一個國家能夠引導其航空公司購買任意數量的國產飛機,這種市場力量,是傳統商業競爭規則所無法完全解釋的。
資料來源:
Reuters: Explainer: What is the 17-year-old Boeing-Airbus subsidy dispute about?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erospace-defense/what-is-17-year-old-boeing-airbus-subsidy-dispute-about-2021-06-15/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U.S., EU Agree to Suspend Boeing-Airbus Tariffs for Five Years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eu-agree-to-suspend-boeing-airbus-tariffs-for-five-years-11623758399
The New York Times: U.S. and E.U. Reach Truce in 17-Year Dispute Over Aircraft Subsidies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15/business/economy/biden-trade-eu-airbus-boeing.html
Associated Press: US, EU end 17-year dispute over aircraft subsidies
https://apnews.com/article/europe-business-boeing-73e449a5b3f7f02b304c5e317e33e1fe
Bloomberg: U.S., EU Set to Agree on Boeing-Airbus Truce, Focus on China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6-14/u-s-eu-set-to-agree-on-boeing-airbus-truce-focus-on-china
Forbes: As C919 Nears First Delivery, Will COMAC Break The Airbus-Boeing Duopoly?
https://www.forbes.com/sites/sandylin/2021/06/03/as-c919-nears-first-delivery-will-comac-break-the-airbus-boeing-duopoly/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Does the C919 Represent a Challenge to the Boeing-Airbus Duopoly?
https://www.csis.org/analysis/does-c919-represent-challenge-boeing-airbus-duopo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