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在德州北部廣袤的牧場上,一座龐大的半導體堡壘正拔地而起。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TI)正斥資600億美元,興建一個由七座晶圓廠組成的龐大園區,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擴張,更是美國在《晶片法案》(CHIPS Act)推動下,重塑全球半導體版圖的國家意志的縮影。蘋果(Apple)等巨頭已承諾支持,旨在打造一條端到端的美國本土供應鏈。
這場豪賭的催化劑,源於2020年晶片短缺的慘痛教訓,當時全球產業因缺少TI生產的廉價但關鍵的類比晶片而陷入停滯。TI的擴張旨在確保產能永不再成為問題,並在地緣政治關稅戰中佔據「贏家」地位。然而,此舉也伴隨著巨大風險:市場需求能否消化五倍的產能增長?以及將如此關鍵的產業集中於水、電資源屢屢告急的德州,是否會將地緣政治風險置換為另一種基礎設施脆弱性?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這場美國工業政策的偉大實驗,及其背後複雜的戰略考量與潛在挑戰。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歷史的景深之中,國家的強盛總與其製造能力的興衰緊密相連。在德克薩斯州北部,一片曾被稱為「矽草原」(Silicon Prairie)的土地上,兩座巨大的新建築正從地平線上崛起,它們不只是工廠,更像是一座座正在重建的工業堡壘的塔樓。這是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TI)耗資600億美元宏偉計畫的開端,這家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奠基者之一,正以一種近乎孤注一擲的決心,押注美國本土製造的未來。
這不僅僅是一樁商業投資。筆者認為,這是美國在經歷了數十年全球化浪潮與供應鏈外移的陣痛後,一次深刻的戰略轉向。當這七座晶圓廠全部建成後,每日將有數億顆晶片從這裡產出,它們將成為驅動智慧型手機、汽車、AI數據中心乃至國防系統的神經元。這場規模空前的建設,是在《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的旗幟下,由政府、企業與地方社區共同參與的一場國家級工業復興運動。它所回答的,是一個在當前動盪的國際局勢下,所有大國都必須面對的靈魂拷問:在最關鍵的技術領域,我們能否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短缺的創傷:一場由40美分晶片引發的國家覺醒
要理解TI這場豪賭的全部動機,我們必須回到2020年的那場全球晶片大短缺。當時,世界愕然發現,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汽車生產線,竟會因為缺少一顆價值僅40美分的TI電源管理晶片而被迫停擺。這場危機如同一場壓力測試,殘酷地暴露了現代全球化供應鏈「及時生產」(Just-in-Time)模式的內在脆弱性。
這場風暴的中心,並非台積電(TSMC)或三星(Samsung)所生產的那些代表算力巔峰的2奈米或3奈米先進製程晶片,而是由TI主導的、被視為「傳統製程」(legacy nodes)的類比(Analog)和嵌入式(Embedded)晶片。類比晶片負責處理光、聲音、壓力等真實世界的物理訊號;嵌入式晶片則像是無數電子設備中的微型大腦。它們無處不在,卻又因其廉價而長期被忽視。
這場短缺,讓TI的聲譽和市佔率一落千丈,也讓美國的決策者們上了一堂痛苦的課:國家的經濟安全與產業韌性,不僅僅取決於能否製造最頂尖的武器或最快的超級電腦,更取決於能否穩定地供應這些最基礎、最不起眼的「工業維生素」。TI此次誓言將產能擴大五倍的決策,正是對那場創傷的直接回應—「我們將確保產能永不再成為問題。」
新工業策略的發起者:CHIPS法案下的公私聯盟
TI的600億美元投資,並非獨力承擔。它的背後,是一個由聯邦、州、地方政府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夥伴共同構成的強大聯盟。這正是《晶IPS法案》的核心精神:以國家資金為槓桿,撬動私人資本,引導其流向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領域。
在這個聯盟中,聯邦政府提供了16億美元的直接補貼,以及高達35%的投資稅收抵免,極大地降低了建廠的財務門檻。德州州長葛瑞格·阿博特(Greg Abbott)領導的州政府,則以其長期的低稅收政策和2023年通過的14億美元「德州晶片法案」作為配套。而工廠所在的謝爾曼市(Sherman),也提供了稅收減免和水費折扣等地方性激勵措施。
更重要的是產業鏈的垂直整合。科技巨擘蘋果公司已公開承諾,將在其iPhone等關鍵產品中,採用TI新廠生產的晶片,並支持相關設備的安裝,旨在「在美國本土創建一個端到端的矽供應鏈」。而在謝爾曼市,來自台灣的環球晶圓(GlobalWafers)也設有工廠,為TI提供其賴以生產的裸晶圓。這形成了一個從原材料到終端應用的完整本土生態系。筆者認為,這標誌著美國工業政策思想的根本性轉變,從過去信奉自由放任的市場主義,轉向更具指導性與戰略性的產業規劃。
國際政治的受益者:成為「關稅戰的贏家」
在全球化的黃金時代,企業決策的首要考量是效率與成本。然而,在美中戰略競爭日益激烈、全球貿易壁壘不斷升高的今天,韌性與安全已取代成本,成為供應鏈佈局的核心考量。TI的擴張,正是這一轉變的完美體現。
當前總統川普威脅將對非美國製造的晶片徵收100%的關稅時,TI的本土化佈局使其處於一個極為有利的位置。一位分析師直言,TI將是「關稅的贏家而非輸家」。當其競爭對手依賴位於台灣等地的代工廠生產晶片時,其產品將因關稅而變得更加昂貴,而TI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同類晶片,則將具備顯著的成本優勢。
然而,這盤棋局遠比表面看起來複雜。儘管名為「德州儀器」,且約75%的資本支出位於美國,但它依然是一家全球性企業。其約60%的收入來自海外客戶,僅中國市場就佔20%。此外,它在德國、日本、中國也設有晶圓廠,並在墨西哥、台灣、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地進行封裝測試。這意味著,TI在享受美國本土化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同樣暴露在中國對美國商品實施反制關稅的風險之下。TI的全球製造佈局,使其能夠在動態的地緣政治環境中,靈活調配產能以支持全球客戶。這並非完全的「脫鉤」,而是一種更為務實的「去風險化」戰略。
德州的雙面刃:資源的富饒與潛在的脆弱
將如此龐大且攸關國家命脈的產業,集中於德州,這本身就是一場高風險的賭注。德州以其豐富的土地、低廉的商業成本和親商的政策環境吸引了眾多晶片製造商,包括三星、恩智浦(NXP)等。然而,這片土地也潛藏著深刻的脆弱性。
首先是水資源。半導體製造是極度耗水的產業。據估計,TI謝爾曼園區完全建成後,每分鐘將消耗約1700加侖的水。儘管TI承諾將實現高達80%的水回收率,且謝爾曼市擁有來自特克索馬湖(Lake Texoma)的獨立水權,但在一個約四分之一州土常年處於乾旱狀態的地區,這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其次是電力。德州擁有獨立於美國國家電網之外的德州電力可靠性委員會(ERCOT)電網。這種獨立性使其免受聯邦監管,但也意味著在危機時刻無法從鄰州借調電力。2021年的冬季風暴導致電網大規模癱瘓,造成數十人死亡,並迫使三星等晶片廠停產。TI雖然為新廠設計了多條輸電線路和大型柴油發電機等備援系統,並承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但在一個預計到2030年就可能出現電力短缺的州,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始終是一把懸頂之劍。
最後是人才。過去三十年美國半導體製造業在全球佔比的急劇下滑,導致了高技能工程師和技術人才的嚴重短缺。TI雖與大學和軍方合作培養人才,但在短期內,填補數以萬計的專業崗位缺口,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Lia 認為,這構成了戰略悖論:美國試圖透過將半導體製造遷回本土,來降低對海外(尤其是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但在這一過程中,它是否又將自己置於一種新的、源於氣候變遷與基礎設施脆弱性的風險之中?
一場關乎國運的豪賭
德州儀器在矽草原上的這場600億美元的豪賭,最終能否成功,取決於一個核心問題:未來的市場需求,能否消化這天文數字般的產能擴張?市場對此存在疑慮,擔心當前的需求部分是由於對未來關稅的恐懼而提前囤貨所致。如果TI無法重新奪回在晶片短缺中失去的市場份額,如此巨大的資本支出將難以回收。
然而,從國家戰略的宏大敘事來看,這場賭注或許是「必要」的。在一個由技術霸權定義國家實力的時代,關鍵產業的自主可控能力,其價值已無法單純用投資回報率來衡量。失去這種能力所帶來的風險,遠遠大於因產能過剩而造成的財務損失。
TI的謝爾曼工廠,是美國決心扭轉數十年產業空心化趨勢的實體象徵。它代表了一種信念:即便是最基礎的工業能力,也必須在國境之內擁有堅實的根基。這場實驗的成敗,不僅將決定一家百年企業的命運,更將在很大程度上,定義美國在21世紀全球科技競賽中的最終地位。
資料來源
Texas Instruments: "TI breaks ground on new 300-mm semiconductor wafer fabrication plants in Sherman, Texas"https://news.ti.com/ti-breaks-ground-on-new-300-mm-semiconductor-wafer-fabrication-plants-in-sherman-texas
The White House: "FACT SHEET: CHIPS and Science Act Drives Over $200 Billion in Private Sector Investment for U.S.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8/09/fact-sheet-chips-and-science-act-drives-over-200-billion-in-private-sector-investment-for-u-s-semiconductor-manufacturing/
Apple Inc.: "Apple expands deep ties in Texas"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23/05/apple-expands-deep-ties-in-texas-with-broadcom-and-pro-display-xdr/ (Note: This link demonstrates Apple's general Texas ties; a more specific release about the TI partnership would be ideal if available.)
Reuters: "Apple to use Texas Instruments' new US-made chips"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apple-use-texas-instruments-new-us-made-chips-2025-08-15/
Bloomberg: "Texas Instruments Gets $1.6 Billion in Chips Act Grants for Plants"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2-01/texas-instruments-gets-1-6-billion-in-chips-act-grants-for-plant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exas’s Power Grid Is Straining. Here’s Why."https://www.wsj.com/articles/texas-power-grid-straining-ercot-11623769986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 "SIA Applauds President Signing CHIPS and Science Act"https://www.semiconductors.org/sia-applauds-president-signing-chips-and-science-act-a-historic-day-for-our-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