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1年11月30日,一項名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運動,正以驚人的速度挑戰傳統金融體系的根基。根據保守估計,截至今年11月,鎖定在DeFi協議中的總價值已達到1140億美元,自2020年6月以來增長超過1200%。此一現象不僅是加密貨幣市場內部的快速擴張,更是一次試圖透過程式碼與區塊鏈技術,在沒有中間人的情況下,重建銀行、借貸與交易等核心金融服務的重大實驗。其核心訴求是為全球用戶提供一個開放、透明且幾乎無准入門檻的數位金融平台,徹底顛覆由中心化機構主導數世紀的金融秩序。
DeFi的運作基礎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之上,特別是以太坊(Ethereum)網絡。與傳統金融中各方持有獨立帳本不同,區塊鏈是一個分散式的公開帳本,網絡中的每一台電腦都存有相同的交易紀錄副本,確保了數據的公開與不可竄改性。所有金融服務—從借貸、交易到衍生性商品—都透過稱為「智能合約」的電腦程式自動執行。這些合約將交易的所有參數預先寫入程式碼中,一旦條件滿足便自動生效,理論上排除了人為干預的模糊空間與操作風險,並藉此建立一個無需信任第三方的高度透明化金融環境。例如,在一個典型的DeFi借貸協議中,借款人抵押其持有的加密資產,以換取貸款,而貸方則從中賺取利息,整個過程由智能合約自動化處理,無需銀行批准。
然而,這片充滿機遇的「金融西大荒」也潛藏著巨大的風險。智能合約的安全性完全取決於其程式碼的嚴謹程度,任何微小的漏洞都可能被駭客利用,導致數百萬美元的資產瞬間失竊。根據統計,僅今年以來,投資者因DeFi攻擊、駭客事件與詐騙行為所造成的損失已高達15億美元。更嚴重的是,許多協議的開發者身份匿名,使得詐欺行為層出不窮,投資者一旦受害便求助無門。目前,這個領域幾乎不存在有效的監管框架,但各國監管機構已發出警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便明確表示,若此領域欲持續發展,勢必需要被納入公共政策與監管的範圍之內,這預示著一個自由與秩序之間的必然碰撞即將到來。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傳統金融體系中,信任是運作的基石,而銀行、券商與清算所等中介機構則是這份信任的最終擔保人。然而,一股新興的技術潮流正試圖從根本上顛覆此一模式。它被稱為「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其目標並非改良現有的金融系統,而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將其徹底重建為一個無需中介、由程式碼治理的開放網絡。
《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保羅・維格納(Paul Vigna)自2013年起長期報導加密貨幣,他將DeFi描述為:「這是加密貨幣這場大型實驗的下一個迭代版本,基本上就是要在數位的線上格式中,重新創造整個金融系統。任何你可以在銀行或券商做的事情,不再是透過個人或企業處理,而是透過電腦程式來處理。」
法則即程式碼:新金融秩序的技術架構
DeFi的核心運作依賴於兩個關鍵技術:區塊鏈與智能合約。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分佈式的公共帳本,與傳統金融體系中各機構保存各自獨立的內部數據庫不同,區塊鏈網絡上的每一位參與者都擁有一份完全相同的帳本副本。所有交易都被公開記錄,任何人都可以追蹤其流向。這種設計確保了高度的透明度與數據的不可竄改性,從而取代了對中心化機構的信任需求。
目前,絕大多數DeFi應用程式都建立在以太坊(Ethereum)區塊鏈上。以太坊不僅支持其原生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更重要的是,它允許開發者創建和部署「智能合約」。這些是自動執行的電腦程式,合約條款被直接寫入程式碼中。一旦預設條件被滿足,合約將自動執行,沒有任何一方可以單方面中止或更改。這種「法則即程式碼」(Code is Law)的特性,是DeFi交易安全與透明的理論基礎。而執行這些合約所需的運算資源,則透過稱為「Gas Fee」的交易費用來支付,這也構成了參與此一生態系的隱性成本與門檻。
高收益的誘惑與無邊界的金融創新
DeFi之所以呈現爆炸性增長,最直接的吸引力在於高額的回報。在傳統金融市場處於低利率環境的背景下,DeFi協議能夠提供5%至20%甚至更高的年化收益率。投資者可以透過「流動性挖礦」或「收益耕作」(Yield Farming)等複雜策略,將持有的加密貨幣質押或出借,以賺取利息與治理代幣,讓原本靜態存放在錢包中的資產產生被動收入。
此外,DeFi的另一個潛在優勢在於其「可組合性」(Composability),常被比喻為「金錢樂高」。由於大多數協議都是開源的,開發者可以像堆疊積木一樣,將不同的DeFi服務組合起來,創造出全新的金融產品,這種創新速度是傳統金融體系無法比擬的。
無人監管的西部:詐欺、駭客與系統性漏洞
儘管前景誘人,DeFi目前仍像一個沒有法治的「西部荒野」,處處充滿風險。程式碼中的微小漏洞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問題在於你可能不知道是誰寫了這個程式,」維格納警告,「這是一個你絕對不能忽視的重大風險。」僅在2021年,投資者就因各類DeFi攻擊與詐騙損失了約15億美元。
這些攻擊手法日新月異,其中「閃電貸攻擊」最具代表性。這是一種允許用戶在無需任何抵押品的情況下借出鉅額資金的機制,前提是借貸與還款必須在同一個區塊鏈交易中完成。攻擊者利用此機制,在幾秒鐘內借入龐大資本,用以操縱某個去中心化交易所上的資產價格,然後在另一個市場上以價差獲利,清償貸款後,將剩餘的龐大利潤納入囊中。此外,生態內部還存在著殘酷的「吸血鬼攻擊」,即一個新協議透過提供極高的短期收益,吸引競爭對手的流動性提供者大規模遷移,從而掏空既有協議的根基。
更深層的憂慮在於系統性風險。整個DeFi大廈幾乎都建立在與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之上。一旦像Tether(USDT)這樣的主流穩定幣因儲備不足或監管壓力而與美元脫鉤,將可能引發整個生態系的信心崩盤與恐慌性擠兌,造成連鎖清算與難以估計的價值蒸發。
監管的必然:在創新與秩序之間尋找平衡
隨著DeFi的規模日益擴大,其對整體金融穩定性的潛在影響已引起全球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蓋瑞・詹斯勒(Gary Gensler)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明確表示:「如果這個領域要有能力向前發展,它就必須被納入某個公共政策框架和某種監管範圍之內。」
然而,監管者面臨著根本性的兩難:如何在一個以匿名和去中心化為核心設計的系統中,實施傳統的「反洗錢」(AML)與「了解你的客戶」(KYC)規範?美國SEC傾向於採取強硬的執法優先路線,將許多DeFi資產與協議視為未註冊的證券,並對其發起訴訟。相較之下,歐盟則試圖透過其《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MiCA),建立一個更全面的監管框架,為加密資產發行方和服務商提供明確的法律規範,以期在保護投資者的同時,為創新提供一定的法律確定性。
最終,DeFi的發展軌跡將取決於技術創新者、市場參與者與國家監管機構三方之間的互動。這片新興的金融領域—一個同時承載著金融民主化潛力與無政府主義混亂的矛盾體—正處於其發展的關鍵時刻。當初在最狂野的西部小鎮,治安官最終還是會出現並建立法律。金融世界的新邊疆,似乎也無法擺脫同樣的宿命。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hat Is DeFi? The Crypto World’s New Big Thing
https://www.wsj.com/video/series/wsj-explains/what-is-defi-the-crypto-worlds-new-big-thing/3B8315F9-2863-4AFE-B4A6-0155255B13A1
Reuters: EXPLAINER-What is 'DeFi' and why is it a worry for regulators?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finance/what-is-defi-why-is-it-worry-regulators-2021-10-26/
Financial Times: DeFi: the crypto Wild West that is too big to ignore
https://www.ft.com/content/13275713-8121-4ba2-9387-505a46a56d95
Bloomberg: Crypto’s ‘DeFi’ Projects Aren’t Immune to Regulation, Gensler Say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9-14/crypto-s-defi-projects-aren-t-immune-to-regulation-gensler-says
The Economist: The spectacular risk of decentralised finance
https://www.economist.com/finance-and-economics/2021/09/18/the-spectacular-risk-of-decentralised-finance
CNBC: What is DeFi? Here’s what to know about the red-hot segment of crypto that’s cloning Wall Street
https://www.cnbc.com/2021/10/08/what-is-defi-heres-what-to-know-about-the-hot-segment-of-crypto.html
Chainalysis: DeFi Protocol Losses to Theft and Fraud Exceed $1.5 Billion In First Seven Months of 2021
https://blog.chainalysis.com/reports/defi-hacks-rug-pulls-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