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身軍刀」聯合軍事演習:澳洲與美軍在印太地區的力量投射

應對潛在衝突的「分散式作戰」

· 權力結構-美國,權力結構-印太,國際組織-英美澳同盟,印太局勢-台海安全,印太局勢-袋鼠的健身房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5年9月8日,隨著年度「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聯合軍演的落幕,美國在澳洲北部達爾文港的輪換駐軍再次驗證了其在印太地區全新的作戰準則。面對華盛頓與北京之間日漸升高的緊張態勢,尤其是在台灣議題上,美國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擴大其在澳洲的軍事存在,其程度為二戰以來之最。此舉的核心戰略,是將澳洲大陸轉化為一個具備「戰略縱深」的軍事樞紐,以應對潛在的區域衝突。澳洲的地理位置使其大部分區域處於中國常規飛彈的有效射程之外,被形容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為美軍提供了相對安全的後方基地。美方的投資遍及澳洲全境:在北部,斥資數千萬美元升級澳洲皇家空軍廷德爾基地(RAAF Tindal),使其能容納多達六架具備核打擊能力的B-52長程轟炸機;同時,約2000名海軍陸戰隊員以達爾文港為基地進行常態化輪換部署。在西部,美軍核動力潛艦開始輪流進駐伯斯的史特靈海軍基地(HMAS Stirling)。在南部,則預先儲存大量的軍事裝備,以縮短戰時的反應時間。這一系列部署的背後,是美軍作戰思想的根本轉變—從過去十多年在中東地區的反恐作戰,轉向針對高端對手的「分散式作戰」(Distributed Operations)。該準則強調將部隊與裝備分散部署於廣大區域,以小規模、高機動性的單位行動,降低被敵方一次性毀滅性打擊的風險。這不僅是對關島、日本和韓國等傳統大型基地易受攻擊此一弱點的彌補,也是為了在衝突發生時,能建立一個更具韌性與生存能力的後勤與作戰網絡。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搭乘魚鷹運輸機,飛越澳洲北部那片廣袤無垠、彷彿亙古不變的紅土內陸時,引擎的轟鳴聲與下方沉寂的大地形成一種奇異的對比。在這片超過五十萬平方英里的荒野上,正上演著一場關乎21世紀地緣政治格局的巨大轉變。數千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此地進行部署與演訓,他們的身影,是美國印太戰略重心轉移最清晰的註腳。這場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力集結,其目標明確,劍指在台灣海峽另一端,那個被華盛頓視為最主要戰略競爭者的中國。

「不沉的航艦」:澳洲的地理優勢與戰略價值

美中兩國皆曾指出,台灣是區域內最不穩定的爆發點。北京視台灣為其領土的一部分,並聲言必要時將以武力實現統一。而美國總統拜登則多次表示,若此情況發生,美國將進行軍事干預,此舉可能將兩個核大國直接推向衝突的邊緣。在這樣的背景下,澳洲的戰略價值被重新定義。

澳洲大陸最顯著的優勢在於其「戰略縱深」。其地理位置使其遠離亞洲大陸,大部分國土位於中國現有中程和中遠程彈道飛彈的打擊半徑之外。相較之下,美軍在東北亞的傳統大型基地—如日本的嘉手納、韓國的平澤基地,乃至於第二島鏈核心的關島—在潛在衝突的初期階段,極可能遭受中國火箭軍的飽和攻擊。這些基地的燃料庫、後勤設施與機場跑道一旦被癱瘓,將嚴重削弱美軍的反應能力。因此,將澳洲打造成一個相對安全的後方樞紐,便成為五角大廈分散風險、確保力量投射持續性的關鍵一步。澳洲的遼闊領土,允許美軍將其設施與部隊分散部署在廣大區域,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從反恐到高端對抗:新作戰準則的誕生

駐澳美軍陸戰隊指揮官穆爾維爾上校(Colonel Mulvihill)向筆者坦言:「沒有人想要與中國開戰。我們這些部隊如何威懾對手並為區域帶來穩定?這才是我們主要的焦點。」他接著說:「我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了十多年的仗,但我們在那裡應用的戰術,已完全不適用於現代化的作戰空間。」

這段話點出了美軍軍事思想的核心轉變。過去二十年,美軍的主要任務是應對非國家行為者的不對稱作戰。但在印太地區,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擁有完整海、空、天、電、網作戰能力的強大對手。因此,「分散式作戰」(Distributed Operations)的概念應運而生。

此準則的核心,是用「生存能力」來平衡「致命性」。具體作法是將部隊化整為零,以小規模、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的單位,廣泛散佈於作戰區域。這些小單位因為目標較小,無論是在物理上或電磁頻譜上,其「信號特徵」都更低,從而讓對手更難偵測與鎖定。在演習現場,我們看到陸戰隊員快速前出,在偏遠地點設立「前方武裝與加油點」(FARP),實質上就是一個臨時的野戰加油站,為魚鷹運輸機和攻擊直升機提供補給。這種靈活、機動的後勤補給方式,是確保分散單位能持續作戰的生命線。將部隊與裝備分散部署,旨在使敵方無法透過一次決定性的打擊來癱瘓整個作戰體系。

北、西、南三線佈局:澳洲的全面軍事化

美國對澳洲的戰略投資,正以具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形成一個北、西、南三線相互支援的佈局。

在北部,澳洲皇家空軍廷德爾基地(RAAF Base Tindal)正進行大規模擴建。美國投入數千萬美元,延長並加固跑道、建造新的停機坪與燃料儲存設施。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該基地能容納多達六架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B-52是美軍重要的長程打擊平台,可攜帶核武器。使其能從澳洲北部起飛,將大幅縮短其抵達南海或西太平洋戰區的時間,構成強大的戰略威懾。同時,在達爾文港,約2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組成的「陸戰隊空地特遣隊」(Marine Air-Ground Task Force)每年進行為期六個月的輪換部署。他們在此地與澳洲軍隊一同演訓,熟悉熱帶叢林作戰環境,隨時準備作為第一時間投入衝突的快速反應部隊。

在西部,澳洲最大的海軍基地—伯斯的史特靈基地(HMAS Stirling),將成為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框架下的重要據點。自2027年起,美國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將開始在此進行輪換停靠。水下力量被視為對抗中國海軍的關鍵,讓美軍核潛艦能從澳洲西部出發,將大幅提升其在印度洋及南海活動的效率與隱蔽性。

在南部,距離前線超過2000英里之外的區域,美軍正在預先儲存大量的重型裝備、彈藥與補給品。穆爾維爾上校解釋說:「從彭德爾頓營(Camp Pendleton)甚至夏威夷這樣的地點,距離實在太遠了。如果不斷地將物資、車輛甚至燃料運進運出,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將這些物資預置在澳洲,意味著一旦危機爆發,從美國本土派來的增援部隊可以輕裝快速抵達,直接就地取用裝備,極大地縮短了部隊形成完整戰鬥力的時間。

威懾的邏輯與軍備競賽的風險

美軍在澳洲的這一系列行動,無疑具有清晰的戰略意涵。其指揮官反覆強調,這些部署是「防禦性」的,旨在透過展示實力與決心來「威懾」潛在的侵略行為,從而維護區域的「穩定」。從軍事邏輯上講,一個更具韌性、更難被摧毀的美軍部署態勢,確實會增加任何一方發動先制攻擊的成本與不確定性。

然而,在北京的眼中,這番景象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解讀。中國方面已多次對美軍在澳洲的擴張提出警告,認為這可能引發區域性的軍備競賽,破壞戰略平衡。從北京的視角來看,美國正在其周邊構築一個由盟友與基地組成的「戰略包圍網」,澳洲的軍事化,正是這個網絡向南延伸的關鍵一環。

這場在澳洲內陸上演的軍事部署,遠非僅僅是部隊與裝備的移動。它是一個全球性強權,為了一場它宣稱不願見到、卻又必須積極準備的未來衝突,所進行的全面性戰略重塑。澳洲這片古老的大陸,正被悄然編織進一張複雜的地緣政治網絡之中,成為印太權力天平上一枚沉重的砝碼。

資料來源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U.S. Force Posture in Australia
https://www.csis.org/analysis/us-force-posture-australia

Reuters: US to upgrade Australian air bases to host B-52 bomber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plans-deploy-b-52-bombers-northern-australia-abc-report-2022-10-31/

The Diplomat: What to Make of the US Military Buildup in Australia
https://thediplomat.com/2023/04/what-to-make-of-the-us-military-buildup-in-australia/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 The US is turning northern Australia into a strategic hub. Is it ready?
https://www.aspi.org.au/report/us-turning-northern-australia-strategic-hub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 Australia Deepen Partnership to Uphold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https://www.defense.gov/News/News-Stories/Article/Article/3475143/us-australia-deepen-partnership-to-uphold-free-and-open-indo-pacific/

War on the Rocks: AN UNQUIET HORIZON: THE FUTURE OF U.S. FORCE POSTURE IN AUSTRALIA
https://warontherocks.com/2022/12/an-unquiet-horizon-the-future-of-u-s-force-posture-in-australia/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Marine Rotational Force - Darwin
https://www.marines.mil/Units/Marine-Rotational-Force-Dar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