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宣布成立AUKUS安全夥伴關係,澳洲將謀求攻擊型核動力潛艦技術

印太軍力平衡的重置與盟邦關係

· 權力結構-印太,權力結構-中國,印太局勢-袋鼠的健身房,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國際組織-英美澳同盟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1年9月15日,一場透過視訊連線舉行的三國領導人記者會,向世界宣告了一項足以改變印太地區戰略格局的決定:美國、英國與澳洲共同建立一個名為「AUKUS」的全新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此聯盟以三國國名縮寫命名,其公開宗旨在於深化外交、安全與國防領域的合作,以應對二十一世紀的複雜挑戰,並捍衛基於國際規則的現行秩序。然而,在這份外交辭令的背後,是該夥伴關係啟動的首項倡議,其內容極具震撼性:美、英這兩個歷史最悠久的核武大國,將共同向澳洲分享高度敏感且嚴格管制的核動力潛艦技術,支持澳洲皇家海軍建立一支具備遠程作戰能力的核動力潛艦艦隊。此舉不僅是美國自1958年與英國達成《共同防禦協定》後,首次將攸關國家安全的核推進技術分享給第三國,更意味著澳洲的國防政策與軍事能力將迎來根本性的飛躍。三國領導人共同宣布,將即刻展開為期18個月的密集磋商,為澳洲規劃一條獲取此能力的最佳路徑,目標是使澳洲潛艦盡快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這項決策不僅是盎格魯-撒克遜核心盟邦防務一體化的新里程碑,其所引發的漣漪效應,已立即對區域軍備動態、全球核不擴散體系的穩定性以及既有的全球盟邦關係,構成了嚴峻而複雜的考驗。

AUKUS夥伴關係的核心—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艦—在技術與戰略層面均蘊含著深遠的變革。首先,必須嚴格區分核動力潛艦(SSN)與搭載核武器的彈道飛彈潛艦(SSBN)。前者以艦載核反應爐為動力來源,而後者是執行核打擊任務的戰略平台。三國領導人在聲明中反覆強調,澳洲將繼續嚴格履行其作為《核不擴散條約》簽署國及無核武器國家的所有國際義務。他們承諾將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緊密合作,共同制定一套最高標準的安全防護、透明度與核查措施,以確保用於潛艦反應爐的高濃度濃縮鈾不會被轉用於武器開發。即便如此,這項技術轉移本身仍對現有的全球核不擴-散機制構成了史無前例的挑戰,因為這開創了無核武器國家獲取軍用核反應爐技術的先例,可能引發其他國家效仿的擔憂。從軍事戰略角度分析,核動力潛艦所帶來的優勢是革命性的。相較於澳洲原本計畫向法國採購的傳統柴電潛艦,核動力潛艦無需依賴空氣為電池充電,因此不必頻繁上浮或接近水面,其水下續航力幾乎無限,僅受食物與人員耐力的限制。此外,它能長時間維持高航速,作戰半徑、部署彈性與隱蔽生存能力均遠超傳統潛艦,這將使澳洲海軍的威懾與打擊範圍從本土近海延伸至廣闊的印度洋-太平洋水域。除了潛艦計畫外,AUKUS的合作框架還涵蓋了一系列決定未來戰場勝負的前沿科技領域,包括網路作戰能力、人工智慧、量子技術以及其他先進的水下作戰系統。這清晰地表明,AUKUS的戰略目標不僅是單一的軍備升級,而是旨在建立一個高度整合的三國防務科技與工業生態系統,以期在未來數十年持續保持對任何潛在對手的質量優勢。

儘管三國的聯合聲明通篇未使用針對性的外交語言,也未點名任何特定國家,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AUKUS的成立,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年來在印太地區迅速擴張軍事力量並採取日益強硬姿態的最直接、最重大的戰略回應。然而,這項旨在鞏固核心盟邦、應對外部挑戰的舉措,卻以一種極不尋常的方式,重創了西方陣營內部的團結,並引發了一場激烈的外交風暴。在AUKUS宣布成立的同一時間,澳洲政府正式確認,將單方面撕毀與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在2016年簽訂、總價值高達900億澳元(約660億美元)的12艘「攻擊級」常規動力潛艦的設計與建造合約。法國方面對於AUKUS的秘密談判過程全然不知,在消息公開前極短時間才被告知,此舉被巴黎視為一種無法容忍的背叛。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使用了在外交場合極其罕見的憤怒措辭,公開譴責這項決定是「背後捅刀」、「粗暴且不可預測」。為了表達最強烈的抗議,法國政府採取了自1778年法美建交以來從未有過的激烈手段:同時召回其駐美國與澳洲的大使。這場突如其來的盟邦危機,不僅使法國多年來精心佈局的印太戰略遭受毀滅性打擊,也讓上任不久的美國拜登政府試圖修復與歐洲盟友關係的努力付諸東流,對北約內部的互信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害。AUKUS的誕生,因此呈現出一種深刻的內在矛盾:它在強化盎格魯-撒克遜核心聯盟紐帶的同時,卻以一種近乎決裂的方式,疏遠了一個關鍵的歐洲盟友,其長期的地緣影響仍充滿高度的不確定性。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21年9月15日,一則透過加密視訊通路發布的聯合聲明,在華盛頓、倫敦與坎培拉之間劃下了一道深刻的戰略軌跡,其影響不僅重塑了印太地區的軍力格局,也撼動了全球數十年來的盟邦體系。美國總統喬·拜登、英國首相鮑里斯·強生與澳洲總理史考特·莫里森共同宣告,一個名為「AUKUS」的全新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正式成立。這個名字由三國國名(Australia,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組合而成,其宣告的目標是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深化在印太地區的防務合作。然而,聲明中最具分量的內容,是該聯盟的首項倡議—一項將使澳洲皇家海軍成為全球第七支配備核動力潛艦部隊的歷史性舉措—此舉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南太平洋的軍事平衡,也立即引爆了一場與法國之間的外交危機。

AUKUS的成立,是對印太地區安全環境變化的直接反應。聯合聲明雖然通篇未提及「中國」,但其字裡行間所指涉的「二十一世紀的挑戰」,以及對「和平與穩定」的強調,被全球分析家一致解讀為是針對北京在南海、東海以及對台海峽日益強硬的軍事態勢。近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快速現代化與擴張,包括航空母艦、大型驅逐艦的接連入役,以及在南海爭議島礁上進行的軍事化建設,都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感到憂慮。澳洲在此期間更是親身經歷了來自北京的巨大壓力,包括一系列的貿易制裁與外交凍結。在此背景下,AUKUS的成立,標誌著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決定採取更具實質性的集體行動,以硬實力來回應其所認知的威脅。三國領導人強調,此一夥伴關係建立在「持久的理想和共同承諾」之上,旨在深化資訊與技術共享,促進國防科技、工業基礎與供應鏈的深度整合。這不僅僅是一次性的軍備合作,而是一個意圖長遠、結構緊密的防務聯盟。

該聯盟的核心計畫,是協助澳洲獲得核動力潛艦。這項技術的轉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自1958年美國與英國簽署《共同防禦協定》、允許當時剛起步的英國核潛艦計畫使用美國的反應爐技術以來,華盛頓便將核推進技術視為最高機密,嚴格禁止與任何其他國家分享。此次向澳洲敞開大門,標誌著華盛頓對印太局勢的判斷已發生根本性轉變,並願意為此投入最高等級的軍事資產,將澳洲提升為在該地區擁有頂級水下作戰能力的關鍵節點。聲明中提到,三國將立即展開為期18個月的密集磋商,共同探討為澳洲交付此一能力的最佳途徑,選項可能包括在美、英船廠建造,或在美英的技術支持下於澳洲本土建造,目標是「在最早可能實現的日期」讓澳洲潛艦投入服役。

核動力潛艦(SSN)賦予澳洲的戰略優勢是革命性的。相較於傳統的柴電潛艦(SSK),其優勢體現在多個層面。首先是續航力與部署彈性。柴電潛艦需要定期上浮至潛望鏡深度,伸出呼吸管使用柴油機為電池充電,這段期間極易暴露蹤跡。其水下續航時間以天或周計算。而核動力潛艦的反應爐壽命長達數十年,使其續航力幾乎不受限制,一次部署時間可長達數月。其次是速度與機動性。核動力潛艦能長時間維持20至30節以上的高航速,而柴電潛艦僅能以低速潛行以節省電量,高速衝刺時間極短。這使得核動力潛艦能更快地抵達戰區、追擊目標或擺脫追蹤。最後是強大的電力供應。艦載反應爐能提供充沛的電力,以支持更先進、更耗能的聲納、感測器與作戰系統。這些綜合優勢將使澳洲海軍的作戰範圍從本土近海防禦,一躍擴展至整個印太地區,能夠在南海、麻六甲海峽等關鍵水道執行持久的監視、情報蒐集與反潛任務。

然而,這項史無前例的技術轉移也立即引發了對核不擴散體系的擔憂。澳洲作為《核不擴散條約》的簽署國,本身是一個無核武器國家。此次獲得軍用核技術,儘管僅限於推進系統,仍在國際上開創了一個複雜的先例。為此,三國領導人在聲明中特別強調,將以最高的標準確保核不擴散、安全與保障措施。澳洲承諾將繼續履行其所有義務,並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密切合作,建立一套透明、可驗證的監管機制。這項工作本身將極具挑戰性,其成敗將直接影響未來全球核不擴散規範的走向。

除了潛艦之外,AUKUS的合作範疇還延伸至未來戰爭的關鍵領域。聲明明確指出,初期的合作將聚焦於網路作戰能力、人工智慧、量子技術以及額外的水下作戰能力。這揭示了AUKUS的深層雄心:它不僅要應對當下的軍事威脅,更要為未來幾十年的高科技戰爭做好準備。透過整合三個高度發達國家的科研與工業實力,AUKUS意圖在這些顛覆性技術領域建立並保持對任何潛在對手的決定性優勢。

儘管AUKUS的誕生被其成員國描繪為維護區域穩定的歷史性一步,但它卻以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方式,撕裂了西方陣營內部的團結。在宣布成立AUKUS的同時,澳洲總理莫里森也確認,澳洲將終止與法國海軍集團在2016年簽訂的、為澳洲建造12艘「攻擊級」常規動力潛艦的合約。這份曾被譽為「世紀合約」的訂單價值超過500億歐元,對法國的國防工業及其印太戰läger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整個AUKUS協議的談判過程高度保密,法國方面被完全蒙在鼓裡,直到消息公布前幾個小時才被告知。這場突如其來的「背叛」,在巴黎引發了政治海嘯。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安用在外交場合極為罕見的激烈言詞,痛斥此舉是「背後捅刀」,是「粗暴、單邊、不可預測的決定」,其行為模式「很像川普先生會做的事」。為了表達最強烈的抗議,法國採取了自1778年法美建交以來從未有過的行動:召回其駐華盛頓與坎培拉的大使。

這場外交危機的衝擊是多層面的。對法國而言,這不僅是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是對其作為印太地區主要參與者地位的沉重打擊。對美國而言,拜登政府上任後極力修復與歐洲盟友關係的努力因此遭受重挫,其「美國回來了」的承諾在歐洲聽來顯得格外諷刺。對整個北約而言,核心成員國之間如此深度的不信任與公開決裂,也為聯盟的團結投下了長遠的陰影。

區域內其他國家的反應則呈現出複雜的光譜。日本等對中國軍力擴張抱有同樣憂慮的美國盟友,對AUKUS表示歡迎。然而,東南亞國家如印尼與馬來西亞則表達了擔憂,警告此舉可能加劇區域的軍備競賽,破壞穩定。紐西蘭作為「五眼聯盟」的成員之一,其總理潔辛達·阿爾登則立即重申該國的無核政策,表示未來的澳洲核動力潛艦將被禁止進入紐西蘭領海。

最終,AUKUS的成立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它清晰地表明,在應對印太地區的挑戰時,美國的戰略重心正向其核心的盎格魯-撒克遜盟友圈回歸,並將硬實力的軍事威懾置於優先地位。這一決定在增強對潛在對手威懾能力的同時,也付出了疏遠重要歐洲盟友、挑戰現有國際規範的代價。這個以強化安全為名的聯盟,其本身卻已成為全球外交與戰略版圖中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變數。

資料來源

The White House: Joint Leaders Statement on AUKUS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9/15/joint-leaders-statement-on-aukus/

Reuters: U.S., UK, Australia forge security pact to counter China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us-britain-australia-form-security-partnership-counter-china-2021-09-15/

BBC News: Aukus: UK, US and Australia launch pact to counter China
https://www.bbc.com/news/world-58564837

Associated Press: US, UK, Australia announce new security pact as China looms
https://apnews.com/article/joe-biden-boris-johnson-technology-united-kingdom-australia-2139499ff311732d121c21cfmorn17de

The Guardian: What is the Aukus alliance and what are its implications?
https://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21/sep/16/what-is-the-aukus-alliance-and-what-are-its-implications

France 24: France recalls envoys to US, Australia over 'unacceptable' submarine deal
https://www.france24.com/en/asia-pacific/20210917-france-recalls-its-ambassadors-to-us-australia-over-submarine-deal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Australia to build nuclear submarines in Adelaide as part of historic pact with US and UK
https://www.smh.com.au/politics/federal/australia-to-get-nuclear-powered-submarines-as-part-of-new-alliance-with-us-and-uk-20210915-p58r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