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2年6月15日,一個由美國眾議院兩黨議員組成的跨黨派小組正式提出名為「澳大利亞-美國潛艦軍官培訓法案」(The Australia-U.S. Submarine Officer Pipeline Act)的立法草案。此法案的核心目標,是為澳洲皇家海軍建立一條通往美國海軍核動力潛艦作戰體系的正式培訓管道,允許澳洲每年派遣至少兩名潛艦軍官,進入美國海軍最核心的訓練機構,接受完整的核動力專業教育與實戰部署訓練。這項立法行動,被視為自2021年9月美、英、澳三國宣佈成立安全夥伴關係(AUKUS)以來,將其第一支柱—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艦艦隊—從戰略意圖轉化為具體執行方案的首次重大實踐。法案的內容不僅清晰地勾勒出澳洲軍官融入美國核動力體系的學習路徑,更透過法律形式,強制要求美國國防部與能源部必須在2023年啟動此項交流計畫,象徵著華盛頓對該聯盟的高度承諾,以及對盟友能力建設的實質支持。此舉不僅是單純的軍事教育合作,其背後更深層的意涵,在於啟動一項長達數十年、涉及敏感技術、作戰準則與安全文化的深度整合過程。
該法案的提出,直接回應了AUKUS聯盟成立後所面臨的最根本挑戰:澳洲作為一個無核國家,如何在缺乏相關工業基礎、技術儲備與人才庫的情況下,安全且有效地操作、維護,並最終指揮一支由核動力潛艦組成的艦隊。核動力潛艦的複雜性遠超過傳統柴電潛艦,其推進系統涉及高度機密的核反應爐技術,對操作人員的專業知識、紀律要求,以及對核安全文化的理解,都有著極其嚴苛的標準。因此,澳洲海軍若要具備獨立運作核動力潛艦的能力,其首要任務並非獲得硬體本身,而是建立一支具備相應專業素養與指揮能力的核心團隊。該法案所規劃的訓練流程—從海軍核動力學校(Navy Nuclear Propulsion School)的理論基礎,到潛艦軍官基礎課程(Submarine Officer Basic Course)的專業技能,最終到實際登上美國現役潛艦進行部署—旨在將美國海軍歷經數十年發展所建立的核動力操作經驗與安全標準,系統性地移植給澳洲未來的潛艦指揮官。這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作戰思維、指揮體系與安全文化的全面接軌,其重要性不亞於潛艦本身的建造。
這項立法進程,同時也突顯了AUKUS聯盟在印太地區安全框架中的戰略定位。該聯盟的成立,普遍被解讀為美、英、澳三國為應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快速擴張,及其在南海、台灣海峽等區域日益增強的軍事活動所採取的長期制衡策略。核動力潛艦憑藉其卓越的續航力、隱蔽性與打擊範圍,被視為在廣闊的太平洋水域中維持水下作戰優勢的關鍵平台。透過協助澳洲建立這樣一支艦隊,美國不僅是在增強單一盟友的防衛能力,更是在構築一個分佈式、更具韌性的聯盟防禦網絡,以分擔美國海軍自身的戰略壓力。然而,此舉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於核擴散風險的擔憂,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對於區域軍備競賽可能升級的疑慮。儘管AUKUS三國一再強調其合作僅限於核動力推進技術,而非核武器,但這項史無前例的技術共享,依然考驗著國際核不擴散條約的既有框架。因此,「美澳潛艦軍官培訓法案」的推動,不僅是軍事合作的開端,更是美國在權衡其印太戰略利益與全球核不擴散責任之間—做出的一次清晰選擇—其後續效應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影響區域的權力平衡與安全動態。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22年6月15日,美國國會山莊內,一項看似僅涉及少數軍官交流的法案被正式提出,然而其背後所牽動的,卻是整個印太地區未來數十年的水下戰略平衡。由美國眾議院兩黨議員共同發起的「澳大利亞-美國潛艦軍官培訓法案」,旨在為澳洲皇家海軍的潛艦軍官,打開一扇通往全球最頂尖、也最封閉的軍事俱樂部—美國海軍核動力潛艦部隊—的大門。此法案不僅是2021年成立的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的具體落實,更為澳洲建立其史上第一支核動力潛艦艦隊的宏偉計畫,鋪下了最為關鍵的第一塊基石:人的培育。
這項由國會AUKUS工作小組所催生的立法草案,其內容精準而明確。法案授權並要求美國國防部長與能源部長,自2023年起,每年須為至少兩名澳洲皇家海軍的潛艦軍官提供完整的培訓流程。這條精心設計的養成路徑,始於理論深奧的海軍核動力學校,終於實戰巡航的深海部署。整個流程不僅是技能的轉移,更是一種文化與哲學的移植。美國海軍核動力計畫的奠基者海曼·瑞科佛(Hyman G. Rickover)上將所注入的「零容忍」安全文化,將是澳洲軍官必須學習的第一課。他們將在極端嚴苛的學術壓力下,精通核反應爐工程、熱力學與輻射安全,任何細微的失誤都可能導致被立即淘汰。這所學校的目的,是塑造一種對技術與責任的絕對敬畏。
完成理論學習後,澳洲軍官將進入潛艦軍官基礎課程,學習潛艦作戰、航行與損害管制的實務技能。最後,也是最關鍵的環節,他們將被分派至一艘美國海軍現役的核動力潛艦上,與美國同袍一同執行戰備巡航與部署任務。這不僅僅是訓練,而是一種深度的文化與制度浸潤,旨在將美國海軍引以為傲的「核動力監管」(stewardship of the Naval Nuclear Propulsion Program)精神,植入澳洲未來艦隊指揮官的決策核心之中。此法案的發起人,包括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海上力量與兵力投射小組委員會主席喬·寇特尼(Joe Courtney)以及AUKUS工作小組的數位共同主席,他們在聯合聲明中強調,AUKUS是美國數十年來最重要的國家安全夥伴關係,其核心便是為澳洲打造一支核動力潛艦艦隊。他們認為,在潛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仍在進行的同時,率先向澳洲海軍軍官開放美國的核動力訓練計畫,是確保未來艦隊能夠安全、有效運作的合理步驟。
戰略驅動下的技術共享與聯盟深化
AUKUS聯盟的誕生,及其核心的核潛艦合作計畫,根植於印太地區日益複雜的安全挑戰。近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前所未見的速度進行現代化與規模擴張,其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的提升,以及在南海、東海與台灣周邊頻繁的軍事活動,對以美國為首的傳統海上強權構成了直接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核動力潛艦的戰略價值愈發突顯。相較於需要頻繁上浮充電、作戰半徑有限的傳統柴電動力潛艦,核動力潛艦能以高航速在水下潛航數月之久,其近乎無限的續航力,使其成為在廣闊太平洋執行情報、監視、偵察(ISR)與遠程精確打擊任務的理想平台。
澳洲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印太地區的關鍵樞紐,但其廣闊的海洋利益與相對有限的國防資源,使其長期面臨防衛縱深不足的困境。引進核動力潛艦,將從根本上提升澳洲的嚇阻能力與戰略自主性,使其能夠將防禦前線推向更遠的海域。然而,這項決策也意味著澳洲必須放棄與法國海軍集團簽訂的數百億美元傳統潛艦採購合約,此舉一度引發了澳洲與法國之間嚴重外交齟齬。澳洲政府的最終選擇,清晰地表明其在國家安全考量上,已將與美、英的深度捆綁置於優先地位。
美國此次的技術共享決定,亦是其全球戰略調整的一部分。自1958年與英國簽署《共同防禦協定》以來,美國再未與任何國家分享其視為最高機密的核動力推進技術。此次對澳洲破例,反映出華盛頓正積極推動「一體化嚇阻」(integrated deterrence)的戰略構想,即透過強化盟友的軍事能力,特別是在高端不對稱作戰領域,來共同分擔維持區域穩定的責任。而英國在此聯盟中同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為全球唯二操作美國核動力技術的國家,英國海軍的經驗將為澳洲提供另一套寶貴的參考範本。未來澳洲的核潛艦(暫定為SSN-AUKUS級),預計將採用英國下一代潛艦的設計,並整合美國的先進作戰系統與反應爐技術。這種三方技術融合的模式,本身就是聯盟深度協作的體現,其複雜程度遠超過單純的武器採購。將澳洲納入核動力潛艦的作戰體系,不僅能增加印太地區可供調度的水下作戰平台數量,更能深化盟邦之間的情報共享、後勤互通與聯合作戰能力,形成一個更為緊密且強韌的軍事同盟。
漫長而艱鉅的建軍之路
儘管「美澳潛艦軍官培訓法案」為人才培育設定了起點,但澳洲要真正擁有一支具備實戰能力的核動力潛艦艦隊,仍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首先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澳洲目前沒有任何一座船廠具備建造或維護核動力艦艇的能力,位於南澳州的奧斯本海軍造船廠(Osborne Naval Shipyard)雖被指定為未來潛艦的建造基地,但其升級改造工程將是一項耗時數十年、投資規模巨大的全國性計畫。從能夠容納核反應爐安裝的專用乾船塢,到符合最高安全標準的核燃料儲存與處理設施,所有相關建設都需從零開始。
其次是國內工業體系與供應鏈的建立。核動力潛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複雜的工業產品之一,其供應鏈涉及數千家企業,涵蓋冶金、機械、電子、核工等眾多高科技領域。澳洲必須從頭培育一個能夠支持核潛艦全壽期維護的本土產業生態系,這對澳洲的教育體系、職業訓練與勞動力市場都將構成長期的考驗。這不僅是資金問題,更是知識、技術與經驗的積累過程,無法一蹴可幾。澳洲政府預估,該計畫將在未來三十年創造約兩萬個直接與間接就業崗位,這項經濟願景成為其爭取國內支持的重要論據,但反對者則質疑其巨大的機會成本,認為如此龐大的國防開支,可能會排擠在醫療、教育與氣候變遷等領域的公共投資。
此外,AUKUS的核潛艦計畫也持續面臨來自國際社會的審視與壓力。中國方面強烈譴責此舉是典型的「盎格魯-撒克遜」小圈子政治,認為這將加劇區域軍備競賽,並構成嚴重的核擴散風險。一些東南亞國家則對區域內出現新的核動力平台抱持謹慎態度,擔憂其可能引發不可預測的連鎖反應,破壞區域的和平穩定。此計畫的核心爭議在於潛艦所使用的高濃縮鈾(HEU)燃料。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非核武器國家不應擁有武器級核材料,而潛艦反應爐所用的HEU濃度,與核武器中的材料相差無幾。儘管澳洲與其盟友反覆強調,潛艦使用的是核動力推進裝置,搭載的是常規武器,澳洲亦將繼續遵守NPT的義務,但如何在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框架下建立一套有效的監督查核機制,以確保這些高濃縮鈾在長達數十年的潛艦服役期間不被轉用於武器計畫,仍是AUKUS三國必須解決的棘手外交與技術問題。這不僅考驗著IAEA的監管能力,也為全球核不擴散體系樹立了一個充滿爭議的先例。
因此,正在美國國會審議的這項培訓法案,其意義遠不止於軍事交流。它代表著一個非核國家,在一個核武大國的引導下,邁向掌握全球最敏感軍事技術的起點。這一步的成功與否,不僅關係到澳洲未來的國家安全,也將深刻影響美國的聯盟體系、印太地區的權力結構,以及全球核不擴散機制的未來。對即將遠赴美國的澳洲海軍軍官而言,他們將要學習的不只是如何駕駛一艘潛艦,更是如何承擔一份前所未有的戰略責任。
資料來源:
USNI News: New AUKUS Caucus Bill Calls for U.S.-Australia Sub Training Pipeline
https://news.usni.org/2022/06/15/new-aukus-caucus-bill-calls-for-u-s-australia-sub-training-pipeline
Reuters: U.S. lawmakers introduce bill to train Australian submariner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us-lawmakers-introduce-bill-train-australian-submariners-2022-06-15/
Breaking Defense: New bill would create US-Australia submarine officer pipeline
https://breakingdefense.com/2022/06/new-bill-would-create-us-australia-submarine-officer-pipeline/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 AUKUS submarines: The legislation making it happen
https://www.aspi.org.au/report/aukus-submarines-legislation
The White House: Joint Leaders Statement on AUKUS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9/15/joint-leaders-statement-on-aukus/
The Guardian: Aukus: PMs hail ‘historic’ deal to build nuclear-powered submarines
https://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21/sep/16/aukus-pms-hail-historic-deal-to-build-nuclear-powered-submarines
U.S. Congressman Joe Courtney Official Website: Courtney, Bipartisan AUKUS Working Group Co-Chairs Introduce Bill to Establish U.S.-Australian Submarine Officer Training Pipeline
https://courtney.house.gov/media/press-releases/courtney-bipartisan-aukus-working-group-co-chairs-introduce-bill-establish-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