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十五年:從語音助理先驅到AI落後者,蘋果Siri困境與迷途

AI的浪潮重塑科技地景,蘋果的「隱私圍牆」與「硬體思維」能否抵禦雲端巨獸的衝擊?一場關乎科技巨擘靈魂的轉型之戰已然揭幕。

· 巨頭戰爭,科技與AI,人權社會-數位人權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蘋果公司(Apple Inc.)自2011年推出語音助理Siri以來,從市場開創者淪為人工智能(AI)領域落後者的結構性困境。回顧Siri從驚艷問世到功能停滯,逐漸被市場競爭者超越的歷程,並指出其在語境理解與功能性上的長期不足。隨後,本文將探討自2022年底ChatGPT引爆生成式AI革命後,蘋果在戰略佈局、技術研發與基礎設施建構上的遲緩反應,及其對公司股價與市場信心的影響。分析將聚焦於蘋果內部組織分歧、對第三方技術(如OpenAI)的依賴、以及其「隱私至上」原則在數據密集型的AI時代所面臨的兩難。蘋果以「Apple Intelligence」為核心的反擊策略,權衡其龐大設備生態系、自研晶片優勢與缺乏雲端超大規模運算能力之間的利弊,並展望其在這場決定未來十年科技版圖的競賽中,能否成功實現轉型。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當科技的詩篇被翻至新的一頁,字裡行間滿溢著「生成式AI」的墨香時,那個曾經用一句「嘿,Siri」定義了人機互動新範式的先驅,卻似乎在時代的洪流中,聽見了些許遲疑的回音。十五年前,當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將Siri作為一份驚喜的禮物呈現在世人面前,它不僅僅是iPhone的一項突破性功能,更是一種對未來的浪漫想像—一個我們能與裝置對話,而非僅僅是敲擊的時代。那時的Siri,雖不完美,卻是劃破寂靜的第一道光。

然而,光芒的初始閃耀,並未能預示一場持續的黎明。十五年光陰荏苒,當年的革命者,如今卻常被用戶詬病於聽錯指令、錯失語境。在OpenAI的ChatGPT、Google的Gemini以及Amazon的Alexa等後起之秀以驚人速度進化,定義了何謂「智慧」的今天,Siri的停滯顯得格外刺眼。蘋果去年隆重推出的「Apple Intelligence」,更像是一場遲來的防禦,而非引領潮流的進攻。批評者們尖銳地指出,蘋果未能跟上由大型語言模型(LLMs)所設定的全新AI標準。這場追趕的遊戲中,每一步都顯得步履維艱。

戰略慣性:硬體巨人的軟體枷鎖

Lia 認為,要理解蘋果的AI困境,必須回溯其作為一家硬體公司的核心基因。蘋果的偉大,建立在對工業設計的極致追求與軟硬體整合的封閉生態之上。然而,Siri的發展停滯,恰恰暴露了這種成功模式的B面。數年來,Siri的功能幾乎沒有質的飛躍,而競爭對手,特別是Amazon的Alexa,卻迅速在家居物聯網領域建立了龐大的生態系統。這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蘋果的組織文化與戰略重心,始終圍繞著有形、可觸的產品,對於需要龐大雲端基礎設施與海量數據來「餵養」的軟體服務,始終缺乏一種內生的、奮不顧身的投入。

自2022年11月ChatGPT問世以來,生成式AI的浪潮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全球。微軟、Google等科技巨頭迅速將其戰略核心轉向大型語言模型,從搜尋引擎到生產力工具,無不進行著深刻的AI改造。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蘋果的反應顯得異常沉寂,甚至可以說是落後了。市場的反應是誠實的,在過去一段時間裡,當微軟與Google等競爭對手的股價因其AI佈局而高歌猛進時,蘋果的股價卻承受著壓力。資本市場的邏輯很簡單:如果蘋果在其生成式AI的追求中,能展現出與其「科技巨擘」地位相稱的領導力,其市值理應站上新的高峰。

蘋果的圍牆花園:隱私的榮耀與詛咒

面對外界「在AI領域落後」的質疑,蘋果高層在2023年11月的一次訪談中堅稱公司並未落後。然而,自那次訪談以來,AI領域的發展一日千里,蘋果的處境卻愈發充滿不確定性。當用戶對iOS 18中新Siri的界面更新感到新奇時,更多的聲音卻在抱怨其核心智慧能力的提升微乎其微。無法正確拼寫一個句子、無法回答一個簡單的體育賽事問題,這些基礎功能的失誤,在AI時代背景下,顯得尤為諷刺。

蘋果的遲緩,專家歸因於模型開發上的失機與內部組織的碎片化。與競爭對手積極自建模型不同,蘋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似乎更傾向於依賴第三方,然後再追隨趨勢。這種策略,讓蘋果失去了對技術發展路徑的掌控權。在其核心原則中,「使用者隱私」被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多年來,蘋果刻意避免像Google或Meta那樣大規模收集用戶數據,這為其贏得了用戶的信任,也築起了一道名為「隱私」的堅固圍牆。

然而,這道圍牆在AI時代,卻可能成為一座囚禁自身的牢籠。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本質上是一場數據的盛宴。沒有足夠豐富、多樣化的數據,模型的智慧便如同無源之水。Google擁有全球的搜尋數據,OpenAI則在廣闊的網際網路上進行抓取,而Meta旗下的社群平台每日都產生著海量的互動數據。相較之下,蘋果能用來訓練模型的「合法」數據庫,顯得捉襟見肘。這是一種深刻的戰略兩難:堅守隱私的品牌承諾,意味著在AI競賽的起跑線上就已背負了沉重的枷鎖。

Apple Intelligence:一場遲來的聯盟與妥協

2024年6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蘋果終於向世界揭示了其應對方案—「Apple Intelligence」。其核心策略,並非像競爭對手那樣追求一個無所不知的「超級大腦」,而是將生成式AI模型內建於設備中,專注於簡化用戶的日常任務。這是一條典型的「蘋果路徑」—體驗優先,且隱私至上。對於如「幫我找到我妻子穿紅色裙子的照片」這類涉及個人數據的請求,運算將在本地設備上完成,無需上傳至雲端。

然而,對於更廣泛的知識性問題,如「量子理論如何影響晶片設計?」,蘋果選擇了「聯姻」——將請求轉交給OpenAI處理。在美國市場與OpenAI合作,在中國市場則傳出與阿里巴巴等本土企業合作的消息。這是一種務實的妥協,卻也引發了新的憂慮。過度依賴外部夥伴,意味著蘋果的AI體驗將會是碎片化的,且難以形成統一、連貫的研發與迭代流程。從軍事戰略角度看,這相當於一支軍隊的核心火力支援,需要依賴盟友提供,這在關鍵時刻可能會帶來致命的脆弱性。

更糟的是,Apple Intelligence的首次亮相並不順利。系統在摘要新聞快訊時出現了嚴重錯誤,例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發出的正常新聞提醒,被AI錯誤解讀並推送了完全相反的「假新聞」。這一事件不僅是技術上的尷尬,更是對蘋果一貫標榜的「可靠」與「精準」形象的沉重打擊。這些初期的跌跌撞撞,迫使蘋果不得不撤回部分功能,也讓外界對其AI能力的懷疑進一步加深。

基礎設施的「赤字」與未來的賭注

蘋果在AI競賽中的另一項根本性劣勢,在於基礎設施的匱乏。與擁有自家超大規模雲端運算系統(Hyperscale Cloud Systems)的Google和微軟不同,蘋果並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全棧式」AI管線。它沒有公有雲業務,也因此缺乏一個廣闊的「池塘生態系」來進行AI模型的研發、測試與部署。這就像一個國家擁有最優秀的戰鬥機設計師(晶片團隊),卻沒有足夠的機場和後勤基地來支持大規模作戰。

儘管蘋果承諾在未來四年內在美國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用於建設新的晶片設施、AI基礎設施和人才招聘,甚至在德州休士頓建立專門用於運行Apple Intelligence私有雲的人工智慧伺服器工廠,但這些舉措能否彌補其與生俱來的基礎設施「赤字」,仍是未知數。該公司還在內部推動代號為「ACDC」的自研AI晶片項目,但從晶片到模型,再到雲端服務的完整鏈條,蘋果依然缺少最關鍵的一環。

然而,蘋果手中仍握有扭轉戰局的王牌—規模。全球超過24億台活躍的iOS設備,構成了一個任何競爭對手都無法比擬的龐大網路。蘋果對自家晶片部門的掌控,以及用戶對其品牌根深蒂固的信任,都是其獨特的優勢。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的經營哲學始終將客戶滿意度作為北極星。蘋果的AI使命,或許並非追求技術參數上的「第一」,而是為用戶打造「恰到好處」的體驗。他們不願為了取悅華爾街而倉促推出半成品。

一個潛在的巨大變數是,如果蘋果能夠成功地在設備端實現強大的生成式AI功能,這將徹底顛覆當前的遊戲規則。一個無需聯網、完全保護隱私、卻又足夠智慧的個人助理,將是蘋果獨有的「殺手鐧」,也是對其品牌價值的最好詮釋。

然而,外部的威脅已然兵臨城下。今年五月,曾主導iPhone設計的傳奇設計師Jony Ive宣布與OpenAI合作,打造一款全新的AI設備。這一消息被市場解讀為對iPhone未來地位的直接挑戰,也導致蘋果股價應聲下跌。這一切都表明,蘋果低估了AI轉變的深刻性與複雜性。

從iPod到iPhone,從Intel晶片到自研晶片,蘋果歷史上曾多次成功駕馭巨大的產業轉型。但AI的浪潮,或許有所不同。這不僅僅是技術的更迭,更是思維範式與商業模式的革命。蘋果無法再僅僅作為一個旁觀者,在自家的圍牆花園裡安然自得。全世界的開發者與用戶,都在期盼著蘋果能真正成為這場競賽中的一個重要角色。這既是挑戰,也是蘋果必須抓住的機遇。那曾經失落的十五年,能否在未來的時間裡被重新譜寫,答案,或許就藏在下一句「嘿,Siri」之中。

資料來源

The Verge: Apple’s AI plan is all about Apple
https://www.theverge.com/2024/6/11/24176219/apple-ai-plan-apple-intelligence-wwdc-2024

Reuters: Apple's AI strategy, a new Siri and iOS 18 are in focus at WWDC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apples-ai-strategy-new-siri-ios-18-are-focus-wwdc-2024-06-10/

Bloomberg: Apple, OpenAI Deal Includes Long-Term Vision for New AI Product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06-13/apple-openai-deal-includes-long-term-vision-for-new-ai-products

The Guardian: Apple Intelligence: how does the new AI-powered system work, and is it safe?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article/2024/jun/11/apple-intelligence-how-does-it-work-is-it-safe-ai-powered-system

Associated Press: Apple is adding AI to Siri and other apps. But it's not calling it AI
https://apnews.com/article/apple-ai-siri-iphone-intelligence-wwdc-0d67a6557683c353f53a479261895a14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ony Ive and OpenAI Are in Talks to Raise $1 Billion From Thrive for AI Device
https://www.wsj.com/tech/ai/jony-ive-and-openai-are-in-talks-to-raise-1-billion-from-thrive-for-ai-device-4942484f

Ars Technica: “Apple Intelligence”: Apple’s generative AI features are coming to iOS 18, macOS 15
https://arstechnica.com/apple/2024/06/apple-intelligence-apples-generative-ai-features-are-coming-to-ios-18-macos-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