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美國在經歷數十年的嚴重海外依賴後,正全力推動國內鈾礦產業復興的重大戰略轉向。此一「原子復興」浪潮,由一股強大的合力所驅動:首先,人工智慧(AI)革命引爆了對數據中心巨量、穩定、無碳電力的迫切需求,使核能成為科技巨頭的必然選擇;其次,應對氣候變遷的全球共識,為核能「正名」;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俄烏戰爭與中美戰略競爭,凸顯了美國在核燃料循環(尤其在濃縮環節)上對俄羅斯與中國的危險依賴,將鈾礦自主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
本文將解析華盛頓罕見的跨黨派產業政策—從禁止俄羅斯鈾進口、投入數十億美元補貼,到加速環境審批流程—如何刺激國內礦商重啟塵封的礦場。同時,也將深入剖析這條重建之路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從供應鏈瓶頸、專業人才斷層,到棘手的環保與原住民族群歷史遺留問題,這場旨在重奪能源主權的賽局,每一步都充滿考驗。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猶他州白桌山(White Mesa)的鈾處理廠,卡車正卸下一批批來自平原礦場(Pinyon Plain Mine)的礦石。這些深色的岩石看似平平無奇,卻是美國有史以來開採出的最高品位鈾礦之一。它們不僅是礦物,更是一個沉睡數十年的戰略產業被重新喚醒的象徵,是美國試圖掙脫能源枷鎖、重塑國家安全根基的具體體現。
在經歷了長達三十年的沉寂與海外依賴後,一場「原子復興」正在美國悄然上演。這不僅僅是鈾價在過去一年飆升超過75%的市場信號,其背後,是一股由地緣政治、前沿科技與氣候政策交織而成的強大驅動力,正將這個幾乎被遺忘的產業,重新推回國家戰略的中心舞台。
新時代的召喚:AI、氣候與地緣政治的共鳴
這場核能復興的第一個引擎,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領域:人工智慧。亞馬遜、谷歌、Meta與微軟等科技巨擘,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建設能源極度飢渴的AI數據中心。為滿足其穩定、龐大且符合ESG(環境、社會及管治)要求的電力需求,核能—作為唯一能提供大規模無碳基載電力的能源形式—已成為它們的必然選擇。
第二個引擎,則是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政治共識。核能因其無碳排放的特性,正逐漸擺脫過去的污名,被重新視為能源轉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然而,最根本、最急迫的驅動引擎,來自地緣政治的冷酷現實。美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核反應爐(94座),核能佔其電力結構的20%,是全球最大的核電生產國。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核燃料供應卻超過95%依賴進口。這形成了一種危險的政策「不一致性」:一個核電大國,卻是一個鈾礦燃料的侏儒。
依賴的解剖:一條斷裂的核燃料循環鏈
要理解美國的脆弱性,必須先了解從鈾礦石到核燃料棒的五個關鍵步驟:
開採(Mining):從地下提取鈾礦。
碾磨(Milling):將礦石加工成被稱為「黃餅」(Yellowcake)的鈾精礦。
轉化(Conversion):將固體的「黃餅」轉化為六氟化鈾(UF6)氣體。
濃縮(Enrichment):提高氣體中可裂變的鈾-235同位素濃度。
製造(Fabrication):將濃縮後的鈾製成燃料芯塊,組裝成燃料棒。
在這條至關重要的產業鏈上,美國在多個環節都已喪失自主能力。本土開採和碾磨能力在長期低價競爭中萎縮殆盡,目前僅有Energy Fuels公司在猶他州運營著全國唯一的傳統鈾處理廠。轉化環節,全美僅存伊利諾州的一家工廠(Converdyn)。
而最致命的瓶頸,在於「濃縮」環節。這一步不僅技術門檻極高,更因其與核武器製造直接相關,而具備高度的國家安全敏感性。目前,全球約60%的鈾濃縮能力,掌握在俄羅斯與中國手中。這意味著,美國核電廠的心臟,其跳動的節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其主要戰略競爭對手。
華盛頓的覺醒:一場罕見的跨黨派產業動員
俄烏戰爭的爆發,徹底暴露了這種依賴的戰略風險。華盛頓終於下定決心,以罕見的跨黨派共識,啟動了一場旨在重建國內核燃料循環鏈的國家級動員。
拜登政府於2024年簽署法案,正式禁止進口俄羅斯濃縮鈾。此法案不僅旨在打擊俄羅斯的戰爭經濟,更重要的是,它同時解鎖了27億美元的聯邦資金,專門用於扶持美國本土的鈾轉化與濃縮產能。儘管法案中設有一項「豁免條款」—允許在能源部認定為「必要」的情況下,繼續進口俄鈾直至2028年初—但其發出的政策信號已無比清晰:美國必須擺脫對俄羅斯的核依賴。
與此同時,川普政府也從另一角度大力推動核能復興。川普簽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旨在簡化監管流程,加速新核電廠的建設。其政府設定了宏大目標:在2050年前,將美國的核能發電能力從目前的100GW翻兩番,達到400GW。這意味著,美國每年的鈾需求量將從約4700萬磅,飆升至驚人的1.9億磅。此外,川普政府還曾要求國會撥款15億美元,用於建立國家戰略鈾儲備。
在加速審批方面,川普政府的行政命令也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2025年5月,猶他州南部一座鈾礦的重啟申請,在一個僅歷時14天的加速環境審查程序下獲得批准。
礦商的回應:重啟塵封的產業齒輪
在強烈的政策信號與市場需求的雙重感召下,美國的鈾礦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行動起來。
Energy Fuels公司目前在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運營著三座鈾礦,以及前述的全美唯一傳統鈾處理廠。該公司預計今年將生產高達140萬磅的鈾精礦,並計劃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將年產能提升至500萬至600萬磅,足以為10到12座大型核反應爐提供燃料。
另一家主要生產商Ur-Energy,則在懷俄明州運營著採用「原地浸出」(in-situ mining)技術的「失落溪」(Lost Creek)礦場,去年已成為美國最大的鈾精礦生產商。該公司目前正全力建設其「雪莉盆地」(Shirley Basin)新項目,預計完工後,總年產能將從120萬磅提升至220萬磅。
兩家公司的CEO均表示,他們正專注於簽訂長期供貨合約,而非在波動的現貨市場上投機。目前鈾的長期合約價格(每磅80美元)高於現貨價格,這表明電力公司等下游客戶普遍預期,鈾價在未來將持續上漲。
復興之路的挑戰:克服數十年的歷史遺留問題
儘管前景看似光明,但這條復興之路依然佈滿了數十年忽視所遺留下的重重障礙。
首先是人才斷層。鈾礦產業經歷了長期的蕭條,導致一代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地質學家和科學家流失殆盡。如今,要找到足夠的合格人才來支持產能的迅速擴張,已成為一項「巨大的挑戰」。
其次是資源稟賦的限制。儘管美國有潛力大幅提高產量,但其已探明的鈾儲量不足全球的1%。這意味著,從長遠來看,美國仍需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盟友國家進口鈾,戰略目標是「去風險化」而非完全的「自給自足」。
最後,也是最複雜的挑戰,來自環保與原住民社群的歷史遺緒。過去粗放式的鈾礦開採,曾在美國西部,特別是納瓦荷族(Navajo Nation)的保留地上,留下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健康問題。這段痛苦的歷史,使得任何新的開採計劃都面臨著當地社群的強烈質疑和反對。
然而,行業的倡導者堅稱,今日的鈾礦開採已今非昔比。無論是在廢料管理、輻射監測還是職業安全方面,現代採礦業的標準都已大幅提升。Energy Fuels公司近期與納瓦荷族達成的一項協議,或許預示著一種新的合作模式:該公司不僅獲准將其礦石運經納瓦荷領地,還承諾將協助清理與其無關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場。
美國的鈾礦復興,是一場高風險、高投入的國家級戰略賽局。它不僅僅是為了應對AI時代的能源挑戰,更是冷戰結束後,美國首次系統性地試圖重建一條被其自身所廢棄的、攸關國家存亡的關鍵產業鏈。雖然前路依然漫長,挑戰也異常嚴峻,但一個清晰的共識已經形成:在一個日益動盪的世界裡,能源的獨立性,就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而鈾,這顆沉寂的原子,正再次成為鑄造這塊基石的核心元素。
資料來源
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Uranium Mining Overview
https://world-nuclear.org/information-library/nuclear-fuel-cycle/mining-of-uranium/uranium-mining-overview.aspx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U.S. Uranium Production and Purchases
https://www.eia.gov/nuclear/uranium/
Reuters: US ban on Russian uranium a boon for North American producers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commodities/us-ban-russian-uranium-boon-north-american-producers-2024-05-14/
The White House: FACT SHEET: President Biden Announces New Actions to Strengthen America’s Energy Security, Encourage Innovation, and Lower Costs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4/05/13/fact-sheet-president-biden-announces-new-actions-to-strengthen-americas-energy-security-encourage-innovation-and-lower-costs/
Bloomberg: AI Needs So Much Power That Old Coal Plants Are Sticking Around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24-03-20/ai-s-power-demands-are-reversing-the-decline-of-fossil-fuels
World Nuclear News: US uranium reserve tender process begins
https://www.world-nuclear-news.org/Articles/US-uranium-reserve-tender-process-begins
The New York Times: A Push to Revive Uranium Mining in the U.S., With All Its Toxic Legacy
https://www.nytimes.com/2023/12/10/us/uranium-mining-arizona-nava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