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下的艨艟:極東武士的利刃出鞘-「最上級」護衛艦強奪百億澳元訂單

一筆百億澳元的契約,一個沉睡國家的醒世宣言

· 印太局勢-武士之國的甦醒,印太局勢-袋鼠的健身房,權力結構-印太,重工業復辟-,精選推薦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5年8月5日,一則震撼全球國防工業界的消息從雪梨與東京同步傳出:經過激烈且高度專業的評估,澳洲政府最終選定日本三菱重工(MHI)的升級版「最上級」(Mogami-class)多功能護衛艦,作為其下一代通用護衛艦(General Purpose Frigate)的最終方案。這筆總價值高達一百億澳元(約合六十五億美元)的歷史性契約,不僅是澳洲海軍水面艦隊現代化的關鍵一步,更是日本自2014年解除武器出口禁令以來,最重大、最具戰略意涵的一筆防務銷售。這不僅僅是一份商業合約,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八十年後,首次將其最精銳、最現代化的國產主力作戰艦艇對外出口,象徵著這個長期奉行和平主義的國家,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重返國際安全事務的核心舞台。這份選擇,被視為日本向世界遞出的一份令人震撼的答卷,其背後,是日本政府、海上自衛隊及其國內頂尖企業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裡,忍辱負重、潛心積累技術實力與培育專業人才的「匠人政策」的最終體現。

「最上級」護衛艦之所以能在眾多國際知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並以近乎輾壓的姿態贏得澳洲的青睞,其根本原因在於它是一種為二十一世紀海戰環境量身打造的全新世代產物,而非由舊有平台修訂改良的妥協之作。其設計理念,完美地契合了當代海軍對於高生存性、高自動化、低人力需求與多功能性的苛刻要求。在技術層面,「最上級」以其高度整合的艦體設計與先進的電子系統,樹立了全新的行業標竿。其革命性的「一體化通信天線」(UNIted-C)與OPY-2多功能雷達系統,將眾多偵蒐設備無縫整合於艦橋結構中,極大地降低了雷達反射截面積,賦予其卓越的隱身性能。在作戰效能上,它不僅具備發射遠程飛彈的強大打擊能力,更透過其獨特的無人水面載具(USV)與無人水下載具(UUV)佈署能力,將反潛作戰(ASW)與掃雷作戰(MCM)的效能提升至全新境界。然而,其最為顛覆性的優勢,在於僅需約九十名艦員即可高效運作的高度自動化設計—這不僅是技術實力的展現,更是對全球海軍普遍面臨的人力成本高昂、專業人才短缺困境的深刻回應,為澳洲海軍提供了在全壽期成本上無可比擬的巨大誘因。

日本政府交出的這份答卷,正式戰略意涵,遠遠超越了艦艇本身的性能參數。它標誌著日澳「特別戰略夥伴關係」的實質內涵,已從政治與安全領域的協調,深化至國防工業基礎的深度捆綁,形成了一個事實上的「準同盟」關係。澳洲選擇日本,不僅是選擇了一款先進的軍艦,更是選擇了與日本建立一個長達數十年、涵蓋設計、建造、維護乃至未來升級的共同工業生態系。對於日本而言,這次成功的出口,是其國家安全戰略歷史性轉向的關鍵里程碑。它證明了日本的國防工業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國內市場局限後,依然保有世界頂尖的競爭力。更深層次地看,這象徵著那個長期被《和平憲法》所束縛的極東武士,正在逐步掙脫枷鎖,以一種更為主動、更具實力的姿態,承擔起維護印太地區權力平衡的責任。隨著首批三艘「最上級」護衛艦將於2029年開始在日本船廠為澳洲建造,一個沉睡的工業與軍事巨人,正藉由這份百億澳元的契約,向世界宣告它的再次甦醒。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25年8月5日,一份總價值高達一百億澳元的國防採購合約,在印太地區乃至全球的戰略觀察圈中投下了一枚震撼彈。澳洲政府正式宣布,經過一場涵蓋全球頂級造船集團的激烈競標,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HI)的「最上級」多功能護衛艦(Mogami-class frigate)設計方案,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澳洲皇家海軍下一代通用護衛艦的唯一選擇。

根據協議,首批三艘升級版的「最上級」護衛艦將於2029年開始,在日本的船廠為澳洲建造並交付,後續八艘則將技術轉移至澳洲本土建造。這筆交易不僅是澳洲海軍水面艦隊更新換代計畫中的關鍵一環,更承載了遠超商業範疇的歷史性與戰略性意涵。

這是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頒布《和平憲法》、並在隨後數十年中嚴格限制武器出口以來,首次將其國內最精銳、技術最先進的國產主力水面作戰艦艇對外銷售。這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軍售,它是日本國家安全政策發生根本性轉變的明確標誌;是其國防工業在沉寂了近八十年後,以一種王者歸來的姿態,向世界展示其依舊強大的設計與建造實力;更深遠地看,這象徵著那個在戰後國際舞台上長期扮演經濟巨人、政治侏儒角色的東方大國,正決心掙脫歷史的束縛,以一種更自信、更主動的姿態,在全球安全事務中扮演與其國力相稱的角色。

對於澳洲而言,這項選擇同樣是其建國以來最大膽、最具前瞻性的國防決策之一。放棄傳統的歐美供應商,轉而選擇日本,這不僅僅是基於艦艇性能的技術考量,更是一項深刻的戰略投資。它將澳洲的國防未來,與其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非英語系夥伴—日本—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深度捆綁。一個以共同作戰平台為基礎,涵蓋技術共享、人員培訓、後勤互助的日澳「準同盟」關係,隨著這份合約的簽訂,正從戰略構想,加速走向現實。

這份百億澳元的契約,如同一面稜鏡,折射出印太地區權力平衡的深刻演變、中等強國的戰略覺醒,以及一個沉睡已久的工業巨人的再次甦醒。要理解這一切,我們必須從這次競標的核心—那艘名為「最上級」的戰艦—開始說起。

Section image

「最上級」多功能護衛艦(Mogami-class frigate)的設計方案,從2013年最初的立項到2018年正式定名北約代號「FFM」,海上自衛隊與日本政府隨後拿出的正式級別「最上」,更是在當時造成世界海是與防務專家一片譁然。

Section image

「最上」-繼承自1931年日本帝國海軍為了突破倫敦海軍條約限制,而為之打造的-最上級重巡洋艦,一艘乘載著以輕型船隻獨挑大樑擔任重巡洋艦的野心。而現今的「最上級」更是在定名之後開始修改原始噸位設計,逐步放大30%至滿載排水量5,500噸,被各方專家擔憂其軍國主義再次席捲而來,但隨著中國的崛起與印太衝突不斷,甚囂塵上的恐懼在當時還未服役的「最上級」逐漸被中國消息所淡化。

而極東的武士正是抓住鄰居鋒頭正盛之時,第一艘「最上級」多功能護衛艦一號艦-最上號,在2019年10月29日悄然開工,並且日本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在2025年底將12艘同型艦完成下水(11號艦-龍田たつた-已於2025/7/2下水),完成一年2艘超新銳戰艦的交付,並且海自在這些年間還每年下水一艘新銳潛艦「大鯨級」,加上其他各型艦艇,與計畫中的超大型神盾艦計畫。
日本政府這樣的超規格造艦能力,甚至連世界造船第2的南韓都自嘆不如,更遑論整個歐洲的船廠都比不上日本這一個單一島國。

Section image

第一部曲:勝利者—「最上級」護衛艦的技術解剖

「最上級」護衛艦(Mogami-class frigate, FFM),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為應對二十一世紀複雜海洋安全環境而催生的全新物種。它並非傳統驅逐艦或護衛艦的簡單升級,而是一種在設計哲學上實現了代際跨越的革命性產物。其成功,源於對未來海戰趨勢的精準預判:在一個由隱形技術、無人系統與網絡中心戰主導的時代,一艘戰艦的價值,將更多地取決於其資訊感知能力、生存能力、多任務彈性以及全壽期的經濟可負擔性。

Section image

設計哲學—「精巧、智能、隱形」的集大成者

海上自衛隊最初的30FFM計畫(平成30年度多機能護衛艦計畫),旨在設計一款能夠替代老舊的「阿武隈級」護衛驅逐艦與「初雪級」驅逐艦,同時能整合掃雷艦部分功能的「多面手」。它被要求能夠在情勢複雜的日本周邊近海(瀕海區域)高效執行任務,同時又要能應對遠洋高強度對抗。

為此,三菱重工的設計團隊從一開始就確立了「精巧化」(Compact)、「智能化」(Smart)與「隱形化」(Stealth)的核心設計理念。

精巧化:相較於動輒七八千噸的大型驅逐艦,「最上級」的標準排水量約3900噸,滿載排水量約5500噸。這種相對緊湊的噸位,使其擁有更佳的淺水區操作靈活性與更低的建造成本,適合進行大規模量產。

智能化:這是「最上級」最為顛覆性的特徵。透過引入最先進的自動化技術與整合式作戰系統,它將傳統驅逐艦上需要超過200人才能完成的作戰與艦務操作,壓縮到僅需約90名船員即可完成。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炫技,更是對全球海軍普遍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專業人才招募困難、人力成本持續高漲等結構性難題的深刻回應。

隱形化:從船體線條到上層建築,「最上級」的每一個設計細節都貫徹了雷達隱身(Stealth)原則。其簡潔流暢的艦體外形、內傾的上層建築、隱藏式的舷梯與武器系統,都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RCS)。這種設計,使其在敵方雷達屏幕上可能只呈現出一個小型漁船大小的信號,極大地提高了其在現代高密度電子偵察環境下的生存能力與作戰突然性。

技術之巔—「一體化通信天線」與革命性戰情中心

如果說隱形外觀是「最上級」的外在特徵,那麼其內在的電子系統則是其真正的靈魂所在。其最引以為傲的技術結晶,便是由三菱電機開發的「一體化通信天線」(UNIted-C, UNIted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Antenna)。

傳統軍艦的上層建築,往往如同插滿天線的「刺蝟」,各種雷達、通信、電子戰天線林立,不僅增加了雷達反射面積,也容易產生電磁兼容性問題。而「UNIted-C」技術,則是一項革命性的整合。它將OPY-2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一種X波段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功能類似於縮小版的FCS-3A系統)、戰術數據鏈、衛星通信天線以及電子戰系統等眾多射頻設備,全部無縫整合到一個光滑、封閉的艦橋結構之中。這種設計帶來了多重優勢:

極致隱身:消除了傳統天線的複雜反射源,將雷達隱身性能提升到極致。

全向覆蓋:四面相控陣雷達提供了360度無死角的偵測與追蹤能力。

優化維護:將敏感電子設備置於受保護的環境內,減少了鹽霧侵蝕,降低了維護難度與成本。

與「UNIted-C」相匹配的,是其同樣充滿未來感的艦內戰鬥情報中心(CIC)。「最上級」摒棄了傳統CIC中各自獨立的操作台布局,創新地採用了一個環形的、由360度巨型顯示屏環繞的設計。所有來自艦上感測器、無人載具乃至友軍單位的情報,都會以增強現實(AR)的方式,整合呈現在這個環形屏幕上。艦員們如同置身於一個沉浸式的戰場信息「氣泡」中,能夠以最直觀的方式,共享對戰場態勢的統一認知,極大地提高了決策效率與反應速度。

無人革命—反潛與掃雷作戰的典範轉移

「最上級」的另一項重大創新,是其將無人作戰系統(Unmanned Systems)深度整合到艦艇的作戰體系之中,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附屬裝備。其寬大的艦艉甲板下方,設有一個專用的多任務艙,可以快速施放與回收無人水面載具(USV)和無人水下載具(UUV)。

掃雷作戰(MCM):傳統的掃雷作戰,需要由掃雷艦艇親身進入危險的雷區作業,風險極高。「最上級」則可以停留在安全水域,派遣攜帶探雷聲納的UUV進入雷區進行搜索,再由USV攜帶的水雷處置具對發現的水雷進行識別與摧毀。這種「防區外掃雷」模式,不僅安全性大大提高,效率也遠超傳統方式。

反潛作戰(ASW):除了艦殼聲納與拖曳陣列聲納,「最上級」可以利用無人載具,在更廣闊的範圍內,構建一個分佈式的、多層次的對潛探測網絡,極大地增強了其反潛作戰的縱深與覆蓋範圍。

這種將母艦作為「無人機蜂巢」的作戰理念,使得「最上級」一款艦艇,就能夠同時執行傳統護衛艦、驅逐艦乃至專業掃雷艦的任務,其多功能性與任務彈性,遠非同噸位的傳統艦艇所能比擬。

Section image

第二部曲:競賽的終結—「最上級」的壓倒性勝利

澳洲政府的通用護衛艦計畫,吸引了來自全球的頂級競爭者。西班牙納凡蒂亞(Navantia)的Alfa 3000方案、德國蒂森克虜伯(TKMS)的MEKO A-200方案、英國巴布考克(Babcock)的Type 31方案以及韓國大宇的「大邱級」改良方案,個個都實力雄厚,擁有豐富的國際銷售與建造經驗。然而,在澳洲海軍嚴苛的評估標準下,「最上級」最終以一種近乎「無懸念」的姿態勝出。這場勝利,並非偶然,而是多重決定性優勢疊加的必然結果。

澳洲的需求—為「二級」艦隊尋找最佳龍骨

要理解「最上級」的勝利,首先必須理解澳洲的需求。根據其最新的《水面艦隊戰略評估》,澳洲海軍的未來將由兩種不同層級的艦艇構成:

一級水面作戰艦艇(Tier 1):以噸位更大、戰力更強的「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與正在建造的「亨特級」反潛護衛艦為主。它們是艦隊的決戰主力,負責執行高強度的防空與反潛任務。

二級水面作戰艦艇(Tier 2):即此次競標的通用護衛艦。它們被要求能夠承擔除了最高強度作戰之外的絕大多數任務,包括海上巡邏、護航、人道主義救援、情報蒐集等。它們必須數量更多、成本更低、可快速部署,以確保澳洲海軍有足夠的艦艇來維持在廣闊印太地區的存在感。

因此,澳洲對通用護衛艦的核心要求可以概括為:技術先進、功能全面、人力需求低、全壽期成本可控、生產風險低。

決定性的比較—一場無可辯駁的技術與經濟勝利

當將「最上級」與其他競爭對手並列比較時,其優勢便顯而易見。

技術的代差優勢:其他競爭者的方案,無論是MEKO A-200還是Type 31,其設計藍本大多源於二十世紀末或二十一世紀初的理念,雖有改良,但底層架構已定。而「最上級」則是一個從零開始、為2020年代後的海戰環境而生的「原生代」設計。其在隱身性能、電子系統整合度、自動化水平以及無人系統應用上的全面領先,構成了一種技術上的「代差」。

全壽期成本的顛覆性優勢:這是最為致命的一擊。海軍艦艇的成本,只有約30%是採購成本,高達70%是服役數十年間的人員、燃料與維護費用。「最上級」約90人的艦員編制,相比其他方案普遍需要120至150人的需求,是一個顛覆性的優勢。對於一支計畫建造十一艘艦艇、並將其服役三十年以上的海軍而言,僅僅在人力成本這一項上,選擇「最上級」就意味著能夠節省數十億甚至上百億澳元的驚人開銷。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國防預算規劃者而言,都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生產的低風險優勢:競標之時,「最上級」已經在日本國內投入批量生產,其生產線運作成熟,建造流程與供應鏈穩定。澳洲採用的「3+8」模式(首三艘在日本建造,後續八艘在澳洲建造),是一種極其明智的風險控制策略。澳洲的工程師與工人可以在日本船廠,親身參與前三艘的建造過程,完整地學習技術、熟悉流程,確保後續在國內的建造能夠順利銜接。這相比於引進一個全新設計、需要在澳洲從零開始摸索建立生產線的方案,其計畫風險不可同日而語。

Section image

戰略的完美契合

除了技術與經濟因素,一項無形的戰略考量,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當前的印太安全格局下,深化與日本的防務合作,是澳洲的最高國家戰略利益所在。兩國已經簽署了《互惠准入協定》,軍事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日益提升。

選擇日本的護衛艦,意味著兩國海軍的主力作戰平台將實現共通。這將帶來無窮的戰略紅利:統一的後勤補給與維修標準、無縫對接的指揮控制與數據鏈系統、協同發展的作戰準則、聯合培訓的人員體系……這不僅僅是買了十一艘船,而是將澳洲的海軍工業與作戰體系,深度嵌入到其在亞洲最強大、最可靠的盟友的體系之中。這種戰略捆綁的價值—一種在危機時刻能夠確保情報暢通、後勤無憂、協同作戰的無形保障—是任何其他國家的方案都無法提供的。

第三部曲:一個國家的覺醒—從忍辱負重到重返舞台

「最上級」的這次成功出口,絕非偶然的商業勝利。它是日本在二戰後長達八十年的歷史長河中,一次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這背後,是一個國家在嚴苛的外部約束與深刻的內部反思中,所展現出的驚人韌性與深謀遠慮。

和平憲法的枷鎖與五十年的忍耐

二戰後,在美國主導下制定的《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明確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並且「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這部「和平憲法」,成為了戰後日本發展軍事力量、參與國際安全事務的根本性制約。

在此基礎上,日本政府長期奉行嚴格的「武器出口三原則」,事實上禁止了任何形式的對外軍售。這使得日本龐大而先進的國防工業,如同被圈養的「加拉巴哥象龜」,只能在與世隔絕的國內市場中,為自衛隊的需求而生存。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等巨頭,儘管擁有世界一流的技術,卻無法在國際市場上與歐美同行一較長短。

然而,這種長期的孤立,也意外地鍛造了日本國防工業的獨特品格。由於無法透過出口攤平成本,它們必須在有限的國內訂單中,追求最高的品質與性能,以滿足世界上最專業、要求最嚴苛的客戶之一—日本海上自衛隊。這種環境,迫使它們必須將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專注於核心技術的研發與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匠人精神的傳承—在沉默中磨礪的刀鋒

這就是日本的「匠人精神」(Shokunin kishitsu)在國防領域的體現。數十年如一日,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工程師與技術工人,在無法看見國際市場回報的情況下,依然默默地在潛艦的靜音技術、戰艦的整合電子系統、戰鬥機的複合材料等領域,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探索與積累。他們將為自衛隊打造最精良的國產裝備,視為一種使命與榮譽。

正因為有了這長達半個多世紀不曾間斷的技術傳承與人才培育,當2014年,時任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政府,以「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取代舊的出口禁令,為日本軍工出海打開一線天光之時,三菱重工才能夠在短短數年後,拿出像「最上級」這樣一款技術成熟、設計前衛、完成度極高的驚艷之作。

旭日下的新篇章

澳洲的這筆百億澳元訂單,正是對日本數十年來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的最高回報。它向世界證明,日本的刀鋒,從未因久藏於鞘中而變得遲鈍。

這份契約的簽訂,其影響將是深遠而持久的。對於印太地區而言,一個在軍事技術上實現「正常化」的日本,將成為區域權力平衡中一個更具份量的砝碼。它將不僅僅是美國的被動盟友,更將成為一個能夠主動為夥伴國家提供高端防務能力的「安全賦能者」。

對於日本自身而言,這是一個時代的轉捩點。它標誌著日本正決心擺脫戰後長期的自我束縛,以一種更加自信的姿態,在全球事務中承擔起與其經濟與技術實力相匹配的責任。那面曾被封印的武士刀,正在被重新淬煉、拋光,並交付到最值得信賴的盟友手中。一個全新的篇章,正在旭日之下,緩緩展開。

資料來源

Reuters: Japan clinches landmark $6.5 billion warship deal with Australia to counter China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erospace-defense/japan-clinches-landmark-10-bln-warship-deal-with-australia-counter-china-2025-08-05/

Naval News: Australia Selects Japan’s Mogami-Class For New Frigate Requirement
https://www.navalnews.com/naval-news/2025/08/australia-selects-japans-mogami-class-for-new-frigate-requirement/

The Diplomat: It’s Official: Australia Taps Japan for New Frigates in Landmark Deal
https://thediplomat.com/2025/08/its-official-australia-taps-japan-for-new-frigates-in-landmark-deal.html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 A Landmark Decision: Why the Mogami-class was the Right Choice for Australia
https://www.aspi.org.au/report/mogami-frigate-choice-australia

Breaking Defense: Australia picks Japan’s Mogami in historic frigate deal, a message to China
https://breakingdefense.com/2025/08/australia-picks-japans-mogami-in-historic-frigate-deal-a-message-to-china/

The Guardian: Australia to buy Japanese warships in $10bn deal marking Tokyo’s biggest defence export since WW2
https://www.theguardian.com/australia-news/2025/aug/05/australia-to-buy-japanese-warships-in-10bn-deal-marking-tokyos-biggest-defence-export-since-ww2

Nikkei Asia: Japan to export Mogami-class stealth frigates to Australia
https://asia.nikkei.com/Politics/International-relations/Indo-Pacific/Japan-to-export-Mogami-class-stealth-frigates-to-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