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政治的勝利:阿拉伯聯盟恢復敘利亞成員國資格,承認孤立政策失敗

毒品、難民與伊朗影響力三大壓力下,區域國家被迫與阿薩德政權重新接觸

· 國際組織-阿拉伯國家聯盟,權力結構-中西亞,人權社會-難民與移民,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5月7日,在埃及開羅的阿拉伯國家聯盟(Arab League)總部,一場歷史性的投票,為敘利亞總統巴夏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長達十二年的外交孤立,畫上了一個象徵性的句點。阿拉伯各國外長當日決定,正式恢復敘利亞自2011年以來被中止的成員國資格,允許其代表立即重返聯盟的各級會議 。這一決策,不僅是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中東外交格局最重大的轉變之一,更標誌著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主要阿拉伯國家,對其過去十年試圖孤立、乃至推翻阿薩德政權的政策,一次不加掩飾的、基於現實政治考量的徹底修正。儘管美國對此舉表達了明確的反對,認為敘利亞「不值得」重返,並重申美國的制裁將繼續全面有效 ,但這一轉變,清晰地揭示了華盛頓在該地區的傳統阿拉伯盟友,正日益奉行一種更獨立、更以自身利益為導向的外交路線。

導致這一戲劇性逆轉的核心催化劑,是兩個月前,在北京達成的、震驚世界的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和解協議。伊朗作為阿薩德政權在整個敘利亞戰爭期間,最關鍵的區域支持者,其與沙烏地的敵對關係,是過去十年阿拉伯世界孤立大馬士革的根本原因之一。如今,隨著利雅德與德黑蘭關係的解凍,沙烏地改變其對敘利亞的政策,也成為了必然的邏輯結果。然而,更深層次的動因,則來自於阿拉伯國家對敘利亞戰爭所產生「外溢效應」的日益不堪重負。過去的孤立政策,非但未能推翻阿薩德,反而將敘利亞,徹底推入了伊朗的懷抱,並使其演變為一個對周邊鄰國構成直接、多重威脅的「失敗國家」。這些威脅,構成了此次決策背後的「約旦倡議」路線圖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三大問題:首先,是數百萬敘利亞難民對鄰國約旦與黎巴嫩,所造成的、近乎無法承受的經濟與社會壓力;其次,是敘利亞在戰後,迅速崛起為一個「毒品國家」,其境內生產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新型安非他命「卡普塔貢」(Captagon),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向約旦及富裕的海灣國家走私,構成嚴峻的國家安全威脅;第三,則是伊朗支持的各類民兵組織,在敘利亞境內的永久性存在,對以色列與約旦的邊境安全,構成了持續的挑戰。面對這些無法再被忽視的現實威脅,與其繼續一項已被證明無效的孤立政策,不如重新與大馬士革建立聯繫,透過「一步換一步」的方式,尋求解決方案,成為了區域內多數國家的共識。

儘管恢復成員國資格的決議獲得通過,但阿拉伯世界內部,遠未達成真正的和解。卡達外交部發言人便明確表示,其對於與敘利亞關係正常化的立場,並未改變 ,只是希望此次的區域共識,能成為「促使敘利亞政權解決危機根源的動機」。阿拉伯聯盟秘書長艾哈邁德・阿布・蓋特(Ahmed Aboul Gheit)也強調,恢復資格,不等於所有阿拉伯國家都將與敘利亞關係正常化,這依然是「各國的主權決定」 。這些表態顯示,此次的決議,並非對阿薩德政權戰爭罪行的赦免,而更像是一次充滿交易色彩的、有條件的重新接觸。根據決議,一個由約旦、沙烏地、伊拉克、黎巴嫩、埃及與阿盟秘書長組成的部長級聯絡小組,將被成立,負責與敘利亞政府溝通,尋求危機的解決方案 。這意味著,阿薩德雖然贏回了在開羅的一席之地,但他接下來將面臨來自阿拉伯鄰國的巨大壓力,要求其在遏制毒品走私、處理難民問題、限制伊朗影響力,以及政治解決方案等核心議題上,拿出具體的、可驗證的「回報步驟」。這場始於2011年街頭抗議的悲劇,在經歷了十二年的血腥戰爭後,最終以一種極具諷刺意味的、現實政治的邏輯,進入了一個新的篇章。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23年5月7日的開羅,阿拉伯聯盟總部見證了一個痛苦輪迴的閉合。十二年前,正是在這裡,阿拉伯各國外長們,以阿薩德政權血腥鎮壓和平示威為由,投票中止了敘利亞的成員國資格,為其後長達十年的區域性干預與代理人戰爭,拉開了序幕。十二年後,同樣是在這裡,各國外長再次投票,將那個在戰爭中倖存下來、手上沾滿了數十萬人鮮血的同一個政權,重新請回了談判桌。

這一決策,是對過去十年阿拉伯世界對敘政策的一次徹底顛覆,也是對「阿拉伯之春」初期,那種以價值觀為導向、試圖推動區域變革的干預主義理想的最終埋葬。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冷酷、務實、且完全以各國自身安全利益為導向的「問題解決」模式。推動這一歷史性轉向的,並非大馬士革的任何改革姿態,而是其周邊鄰國,再也無法承受由敘利亞國家崩潰,所帶來的災難性外溢後果。

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壓力,來自於敘利亞已然成為一個成熟的「毒品國家」。在長達十二年的戰爭與西方嚴厲的經濟制裁之下,敘利亞的經濟早已崩潰。為了獲取硬通貨,與阿薩德政權及其安全機構關係密切的網絡,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工業化規模的毒品生產與走私帝國。其核心產品,是一種名為「卡普塔貢」的新型安非他命。這種被稱為「窮人古柯鹼」的藥丸,以其廉價與高度致癮性,在中東地區迅速氾濫。敘利亞,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卡普塔貢生產中心,其每年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貿易額,據信已超過該國所有合法的出口總額。這股毒品洪流,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便是鄰國約旦與其最終目的地——富裕的海灣君主國。約旦不僅是過境國,其本國社會也深受毒品氾濫之苦。邊境地區,約旦軍警與裝備精良的走私團夥之間,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著低烈度的戰爭。對安曼與利雅德而言,卡普塔貢問題,已從一個單純的執法問題,上升為一個直接威脅其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挑戰。然而,只要敘利亞持續處於被孤立的狀態,他們便缺乏任何有效的機制,來與大馬士革當局,就打擊毒品源頭問題,進行直接的合作。

其次,是懸而未決的難民危機。根據聯合國的數據,敘利亞戰爭製造了超過六百萬的境外難民,其中絕大部分,湧入了鄰國約旦、黎巴嫩與土耳其。在2023年,這場危機已持續了超過十年,但前景依舊黯淡。在黎巴嫩,這個本已因金融崩潰而瀕臨國家失敗的國家,敘利亞難民佔其總人口的比例,高達近四分之一,給該國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與社會結構,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壓力。在約旦,情況同樣嚴峻。國際社會的援助承諾,逐年減少,使得這些難民接收國,幾乎是獨自承擔著這場人道主義災難的長期後果。只要敘利亞的政治與經濟僵局無法打破,這些難民便不可能安全、有尊嚴地返回家園。因此,與阿薩德政權重新接觸,探討難民遣返的條件與可能性,成為了安曼與貝魯特,擺脫困境的唯一希望。

第三,是伊朗在敘利亞根深蒂固的軍事存在。在戰爭期間,為了保衛阿薩德政權,伊朗革命衛隊及其組織的、來自黎巴嫩、伊拉克、阿富汗等國的什葉派民兵,深度介入了敘利亞戰場,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地面力量。戰爭結束後,這些民兵並未撤離,而是在敘利亞建立了永久性的基地與據點,特別是在靠近以色列與約旦邊境的南部地區。這對以色列而言,是其國家安全的紅線。多年來,以色列空軍已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相關目標,發動了數百次空襲。對約旦而言,這些不受大馬士革中央政府完全控制的民兵組織,同樣是其邊境安全的重大隱患。阿拉伯國家普遍認為,只有透過與阿薩德政權的直接對話,並承諾為其提供經濟重建的援助,才有可能換取大馬士革在限制、乃至逐步驅逐其境內伊朗系民兵問題上的合作。

阿拉伯聯盟在開羅的決定,標誌著一個痛苦輪迴的閉合—那些在2011年後曾斥巨資、輸送武器,以「解放敘利亞人民」為名,支持反對派推翻阿薩德政權的國家,如今在經歷了十二年的血腥失敗後,又重新回到談判桌前,試圖與同一個阿薩德政權合作,以解決那場由他們親手助燃的戰爭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這不僅是敘利亞反對派的悲劇,更是整個區域干預主義政策的破產宣告。

推動這一轉變的關鍵催化劑,是2023年3月由中國斡旋的沙伊和解。這一事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東的戰略氛圍,從零和對抗,轉向了緩和與對話。對沙烏地而言,既然已選擇與伊朗直接接觸,那麼繼續將伊朗最重要的盟友阿薩德,排斥在區域對話之外,便失去了其戰略邏輯。沙烏地新一代領導人認識到,過去的孤立政策,不僅未能實現其政治目標,反而將整個敘利亞的未來,完全拱手讓給了其競爭對手伊朗與俄羅斯。因此,一個「新的路徑」是必要的。

然而,這種基於現實政治的轉向,並不意味著阿拉伯世界已對阿薩德政權的戰爭罪行,進行了寬恕。卡達的保留態度,以及美國的明確反對,都顯示了這一決策的巨大爭議性。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的表態也極為謹慎,強調恢復資格不等於關係正常化,各國仍保留其主權決定權。這一切都表明,阿薩德的回歸,是有條件的。他雖然贏回了一張入場券,但接下來,他必須在遏制卡普塔貢毒品貿易、為難民回歸創造條件、處理失蹤被拘留者檔案,以及限制伊朗民兵活動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上,向阿拉伯鄰國,拿出實質性的、可驗證的行動。否則,這張重返阿拉伯大家庭的門票,隨時可能被收回。敘利亞的悲劇遠未結束,只是從一場血腥的熱戰,轉入了一場圍繞毒品、難民與主權的、更為複雜的冷和平。

資料來源

Reuters:Arab League readmits Syria as relations with Assad normalise
https://www.reuters.com/world/middle-east/arab-league-readmits-syria-relations-with-assad-normalise-2023-05-07/

Associated Press (AP):Arab League brings Syria back into the fold after 11-year suspension
https://apnews.com/article/syria-arab-league-readmission-assad-saudi-jordan-captagon-5f011a62d8544a04b126a11e86a9f4c1

The Guardian:Arab League votes to readmit Syria after 11-year suspension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3/may/07/arab-league-votes-to-readmit-syria-after-11-year-suspension

The New York Times:Arab League, in a Turnaround, Readmits Syria
https://www.nytimes.com/2023/05/07/world/middleeast/syria-arab-league.html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The Unfolding Saudi-Syrian Rapprochement: A Path to Normalization?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sada/89445

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The Captagon Threat: A New Direction for U.S. Policy
https://www.washingtoninstitute.org/policy-analysis/captagon-threat-new-direction-us-policy

Al Jazeera:Why did Saudi Arabia and Iran normalise ties?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3/3/11/explainer-why-did-saudi-arabia-and-iran-normalise-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