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10月25日,一份深入的影像分析揭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PLARF)近年來令人矚目的擴張,此一發展正根本性地改變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力量均勢。自2015年以來,中國陸基常規打擊飛彈的有效射程已擴增一倍,首次將包含關島在內的所有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基地,全數納入其陸基精準打擊的火力範圍之內。這項擴張的核心,是一個高度機密的軍事單位—火箭軍,該單位現已掌握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多元的陸基飛彈武力。
火箭軍的組織架構與戰略意圖雖然是中國最嚴密防守的軍事機密之一,但透過西方情報機構與研究人員的持續分析,其驚人的發展輪廓已逐漸清晰。火箭軍的核心任務,緊密圍繞著北京的最高軍事目標:為潛在的對台軍事行動做準備,並有效嚇阻美國及其盟友的介入。為此,近年來火箭軍試射了數百枚彈道飛彈,其頻率與數量甚至超越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
該部隊的部署遍及全中國,主要由六個作戰基地構成,編號從61至66。南部戰區的基地群(如第61基地)明確地將矛頭指向台灣,負責執行潛在衝突中的主要打擊任務;東北部的基地則針對朝鮮半島及日本的美日軍事設施;此外,中部與西北部亦設有專責基地,形成一個覆蓋全國、各有側重的部署網絡。在這些作戰單位之外,第67基地扮演著截然不同的關鍵角色。此一部署於寶雞市、深藏於秦嶺山脈的設施,是中國戰略核威懾力量的神經中樞,負責儲存絕大多數的核彈頭,並透過鐵路系統將其秘密配送至全國各地的發射旅,維持國家最終的戰略安全底線。
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發展,是在哈密、玉門與鄂爾多斯等內陸沙漠地區發現的三處大規模飛彈發射井場。此舉被視為冷戰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發射井建設,若全數部署核飛彈,將徹底改變美國軍事規劃者對中國核能力的評估。這些發射井運用了所謂的「殼牌遊戲」(shell game)策略,即在數百個發射井中僅部署有限數量的飛彈,迫使對手在進行反擊規劃時,必須消耗大量情監偵資源來確定哪些發射井是具備威脅的,從而增加了威懾的複雜性與有效性。其地理位置經過精心計算,旨在確保飛彈能飛越北極,打擊美國本土的戰略目標。
在常規作戰層面,火箭軍已具備對台灣進行全面封鎖與火力打擊的能力。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期間的軍事演習,火箭軍向台灣北部、南部及東部海域發射了多枚中短程彈道飛彈,實質性地演練了對全島的「扼殺式」封鎖。同時,為了反制美軍介入,火箭軍部署了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26(DF-26)中程彈道飛彈。此型飛彈具備核常兼備的雙重能力,不僅能精準打擊關島等第二島鏈的固定基地,更具備攻擊移動中的航空母艦打擊群的潛力,對美軍的干預行動構成了嚴峻挑戰。這一切發展顯示,火箭軍已成為北京實現其地緣戰略目標,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挑戰美國軍事主導地位的關鍵工具,極大地提高了潛在衝突的風險與賭注。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當世人的目光時常聚焦於南海的波濤或台海的煙硝,一股更為深沉且結構性的力量轉變,正在亞洲大陸的深處悄然進行。這股力量,不像航空母艦戰鬥群那樣巡弋於公海之上,也不似戰鬥機群劃破天際那般張揚,但其無聲的擴張,卻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定義著西太平洋乃至全球的軍事權力地圖。這股力量,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PLARF)。
一份於2023年10月下旬發布的影像分析,以清晰的地圖與數據,揭示了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現實:僅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中國陸基常規精準打擊飛彈的作戰半徑,已經擴展了一倍。2015年時,其火力範圍尚侷限於第一島鏈;如今,包括第二島鏈核心—關島上的美軍基地在內,所有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設施,都已處於來自中國大陸的飛彈威脅之下。這不僅是量的積累,更是質的飛越,其背後的核心驅動力,正是這支直屬於中央軍委、被視為中國「王牌」的戰略部隊。
火箭軍的崛起,承載著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高的軍事目標:為解決台灣問題做最終的軍事準備,並建立足夠強大的威懾力量,使美國在介入台海衝突前必須三思。為了達成此一目標,火箭軍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近年來,其試射的彈道飛彈數量與頻率,已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這支軍隊的存在,如同一道深邃的背景,使得任何關於印太地區的政治或外交討論,都無法忽視其沉重的軍事意涵。2023年8月,火箭軍高層的突然撤換與人事地震,更從側面印證了其在中國軍事現代化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北京對其絕對忠誠與作戰能力的嚴苛要求。
多層次的基地部署:從區域衝突到戰略威懾
前英國政府國防分析師亞歷山大・尼爾(Alexander Neale)的分析,為我們描繪出火箭軍細緻且分工明確的部署藍圖。遍佈中國大陸的六個主要作戰基地(編號61至66),如同一張精心編織的火力網,各自承擔著不同的戰略任務。
位於南方的數個基地,尤其是第61基地及其下屬的數個飛彈旅,是應對潛在台海衝突的「利刃」。它們的部署位置、武器配置與日常演訓,皆明確指向台灣。2022年8月,為回應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中國舉行了大規模環台軍事演習。期間,火箭軍向台灣北部、南部及東部海域發射了多枚東風系列中短程彈道飛彈,其中數枚更飛越了台灣本島上空。這不僅是一次政治示威,更是一場精密的實戰預演,展示了火箭軍有能力在衝突爆發初期,便對台灣周邊的航運線、重要港口與空域實施全面封鎖,達成「扼殺式」的戰略圍堵。
與此同時,部署在東北部的基地則將目光投向朝鮮半島與日本,旨在應對該區域的突發狀況,並對駐日美軍基地形成直接威脅。中部與西北部的基地則提供了戰略縱深與多樣化的打擊選項。
然而,在這些負責常規與戰區作戰的基地之外,第67基地的存在揭示了火箭軍的另一面,也是最神秘的一面。這個坐落於寶雞市、隱藏在巍峨秦嶺山脈中的設施,是中國核武庫的守護者。這裡並非飛彈發射單位,而是中國絕大多數核彈頭的儲存與維護中心。這些國之重器在深邃的地下碉堡中受到嚴密保護,再依據戰略需求,透過專門的鐵路系統,秘密運送至全國各地的核飛彈旅手中。第67基地的存在,是中國維持其可信賴核威懾的基石,也是這支軍隊最深層的戰略底氣。
內陸的沉默巨變:沙漠中的發射井與核姿態的轉變
近年來,透過對民用衛星影像的分析,軍事觀察家們在中國內陸的廣袤沙漠中發現了足以撼動全球戰略平衡的景象。在新疆的哈密、甘肅的玉門以及內蒙古的鄂爾多斯附近,三個巨大的飛彈發射井場正在拔地而起。據估計,這三處井場的發射井總數可能超過三百個,其建設規模是自美蘇冷戰高峰期以來,世界上最為龐大的。
這些發射井的地理位置經過精心挑選,其弧形的部署陣列,清晰地指向了飛越北極、打擊美國本土的彈道軌跡。更重要的是,這種部署方式引入了一種被稱為「殼牌遊戲」(shell game)的複雜威懾策略。中國或許不會在每一個發射井中都部署一枚核飛彈,但對手卻必須假設每一個都可能裝載了彈頭。這將迫使美國在制定先發制人或反擊計畫時,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必須投入不成比例的情報、監視與偵察資源,並在攻擊決策中承擔極高的誤判風險。這種策略旨在以有限的核彈頭數量,達到最大化的威懾效果,並確保即使在遭受第一輪核打擊後,仍有足夠的報復力量得以倖存。
這一轉變意義重大。長期以來,中國奉行的是「最低限度核威懾」政策,即維持少量但可靠的核力量,足以在遭受核攻擊後對敵方造成無法承受的損害。而大規模發射井的建設,則暗示著北京可能正在向「有限核威懾」甚至更具對抗性的核姿態轉變。這不僅是數量上的增加,更是戰略思維的演進,將對美中之間的戰略穩定性構成深遠影響。
拒止介入:為台灣衝突而生的「航母殺手」
將地圖翻轉,從北京的視角觀察,其面臨的地緣戰略困境便一目了然。從日本、琉球群島、台灣到菲律賓,構成的「第一島鏈」,如同一道枷鎖,限制了中國海空力量自由進出太平洋。而更遠處的「第二島鏈」,則構成了美軍的核心基地網絡。在這種海洋地理的困局下,火箭軍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它成為中國突破島鏈封鎖、拒止強敵介入的最有效工具。
在為台海衝突設計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中,火箭軍扮演著關鍵角色。其核心目標,便是在戰事爆發時,阻止或延遲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力量馳援台灣。為此,中國開發並部署了一系列先進武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稱為「航母殺手」的東風-26(DF-26)中程彈道飛彈。
東風-26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多功能性。它既可搭載常規高爆彈頭,也能攜帶核彈頭,實現了核常兼備。其超過4000公里的射程,使其能夠覆蓋關島,對第二島鏈上的美軍空軍與海軍基地構成直接威脅。更具顛覆性的是,它據信具備攻擊大型海上移動目標的能力,特別是美國海軍力量的核心——航空母艦打擊群。這對美軍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航空母艦作為美國投射全球力量的象徵,一旦進入東風-26的射程,其行動自由將受到極大限制。在潛在的台海衝突中,美國指揮官將不得不在馳援台灣與保護其最寶貴海軍資產之間,做出極其艱難的抉擇。
拜登政府已多次表示,若中國對台灣發動攻擊,美軍將會協防台灣。然而,隨著火箭軍能力的急劇提升,尤其是東風-26等精銳武器的部署,美國履行其承諾的能力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威脅。這場圍繞台灣的軍事博弈,其賭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推高。中國火箭軍的快速現代化,不僅僅是軍備競賽的一部分,它正在從根本上改變印太地區的權力動態,並對未來數十年的全球安全格局,投下一個巨大而深遠的問號。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ow China’s Rocket Force Could Challenge the U.S. in a War Over Taiwan
https://www.wsj.com/video/series/wsj-explains/how-chinas-rocket-force-could-challenge-the-us-in-a-war-over-taiwan/51259065-22BF-4054-91B1-404566113678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An Overview of China’s PLA Rocket Force
https://www.csis.org/analysis/overview-chinas-pla-rocket-force
Reuters: China's massive missile force complicates U.S. plans for any Taiwan conflict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chinas-massive-missile-force-complicates-us-plans-any-taiwan-conflict-2023-04-20/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FAS): China’s Expanding Missile Silo Fields: From Minimum Deterrence To… ?
https://fas.org/blogs/security/2021/11/chinas-expanding-missile-silo-fields/
The Diplomat: What to Make of the PLA Rocket Force Leadership Purge
https://thediplomat.com/2023/08/what-to-make-of-the-pla-rocket-force-leadership-purge/
Financial Times: China fills new missile silos, boosting nuclear strike capability
https://www.ft.com/content/0055a298-0c30-4614-a151-50e561a069f7
Bloomberg: US Is Being Left Behind by Chinese Nuclear Weapons Buildup, Report Say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1-12/us-is-being-left-behind-by-chinese-nuclear-weapons-buildup-report-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