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的生命之源:圍困下的加薩走廊,一場無聲的水資源戰爭

基礎設施癱瘓與人道危機下的生存權迫害

· 戰爭與和平-以色列戰爭,戰災創傷-種族屠殺,權力結構-中亞,資源競逐-要聞,資源競逐-非金屬礦產類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自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發動攻擊,以色列隨後對加薩走廊實施全面圍困,這片本已脆弱的土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道災難,其中水資源的斷絕成為最致命的武器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指出,超過兩百萬的加薩居民每人每日僅能獲得三公升水,遠低於維持基本生存所需的最低標準十五公升,此一數字僅為WHO建議每日50至100公升的極小部分。在燃料耗盡、電力中斷的困境下,加薩三座海水淡化廠中的兩座已停止運作,僅存的一座也僅能維持5%的產能。所有污水處理廠的停擺,更導致未經處理的廢水溢流至街區,引發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警告,與腹瀉相關的疾病對五歲以下兒童的威脅,是直接暴力衝突的二十倍。當乾淨的水成為遙不可及的奢侈品,每一滴混濁的鹽水,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場圍城之下,關於生存、尊嚴與人道底線的沉重故事。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當砲火的呼嘯暫時沉寂,另一種更為幽微而致命的威脅,正隨著每一滴滴落的鹽水,滲透進加薩走廊(Gaza Strip)超過兩百萬人的日常。這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戰場是水井、水管與淨水設施,而武器,則是維持生命最基本的元素—水。自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發動突襲,引發以色列展開嚴厲的軍事圍困以來,加薩的供水系統便成為這場衝突中,一個被精準打擊卻又時常被忽略的戰略核心。

在衝突爆發前,加薩的水資源狀況本已岌岌可危。這塊狹長的沿海土地,其主要的淡水來源是沿岸的淺層含水層(Coastal Aquifer),然而多年的過度開採與鄰近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導致海水嚴重倒灌,加上污水系統的常年失修,使得高達96%的地下水因鹽化與污染而不適宜人類直接飲用。因此,加薩居民長期依賴三座海水淡化廠、不受規範的私人水車,以及向以色列直接購買有限的水源。然而,自2007年哈瑪斯取得加薩控制權後,以色列與埃及實施的長期封鎖,已讓維修和升級這些老舊基礎設施的必要材料與技術輸入變得極為困難,整個系統早已在崩潰的邊緣。

10月7日的攻擊,成為壓垮這脆弱系統的最後一根稻草。以色列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Yoav Gallant)隨即宣布對加薩實施「全面圍困」,切斷了電力、食物、燃料以及水的供應,其中包含兩條由以色列供應的主要輸水管道。儘管在國際壓力下,以色列於10月下旬恢復了部分供水,但真正的致命點在於燃料的斷絕。

現代化的供水系統,從抽取地下水、海水淡化到廢水處理,每一個環節都高度依賴能源。沒有燃料,發電機無法運作,水泵便形同廢鐵。加薩的三座主要海水淡化廠中,有兩座因燃料告罄而被迫關閉,唯一尚在運轉的南部海水淡化廠,其產能也一度降至正常時期的5%。同時,所有污水處理廠的停擺,使得超過每日十萬立方公尺的未處理廢水直接排入街道與地中海,不僅污染了僅存的地下水源,更創造了疾病傳播的溫床。

這場人為的水資源匱乏,迅速轉化為一場全面的公共衛生災難。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描繪了一幅令人心碎的景象:超過兩百萬人,包括婦女、兒童與長者,每人每日僅能依靠三公升水來滿足飲用、烹飪和個人衛生的所有需求。這個數字,不僅是WHO建議的最低生存標準十五公升的五分之一,更與以色列國民每日人均消耗約三百公升的水量,形成了極其諷刺的對比。

在加薩的街頭,提著各式塑膠桶排隊數小時,只為等待一杯可能已被污染的水,成為了戰爭下的日常。人們被迫使用海水來洗滌、清潔,這種高鹽分的水不僅無法有效清潔,更會腐蝕器具,甚至引發皮膚疾病。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指出,缺乏乾淨水源和衛生設施,直接導致了傳染病的迅速蔓延。根據統計,自10月中旬以來,已通報超過三萬例腹瀉病例,其中半數以上是五歲以下的幼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更發出嚴厲警告,在衝突地區,五歲以下兒童因腹瀉相關疾病死亡的可能性,是直接死於暴力衝突的二十倍。這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年輕生命的消逝,以及一個世代可能面臨的長期健康損害。

對於這場人道危機,以色列軍方與哈瑪斯各執一詞。以色列軍方發言人表示,加薩境內擁有足夠的水資源、太陽能板與柴油,並指控哈瑪斯囤積這些重要物資,限制平民的取得。哈瑪斯方面則對此予以否認,並指責以色列的圍困才是所有苦難的根源。然而,對於身處其中的平民而言,這樣的政治角力顯得蒼白而遙遠。他們所面對的,是孩子因飲用污水而病倒的無助,是看著莊稼枯死卻無能為力的絕望。

從國際政治與軍事戰略的角度分析,以色列的行動邏輯在於利用對基礎民生設施的控制,向哈瑪斯施加最大壓力,削弱其統治基礎與作戰能力。透過製造一場可控的人道危機,其戰略意圖可能是迫使哈瑪斯在談判中讓步,或是在加薩內部引發對哈瑪斯統治的不滿。將水、電、燃料等民生資源「武器化」,是現代非對稱戰爭中的一種常見手段,其目的在於以最小的軍事成本,達成最大的戰略目標。然而,這種策略的代價,是由無辜平民的生命與健康來承擔,其正當性與合法性在國際法,特別是《日內瓦公約》的框架下,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公約明確規定,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區分戰鬥人員與平民,並禁止攻擊、毀壞或剝奪平民居民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設施,如飲水裝置和灌溉工程。

聯合國與多個國際人道組織不斷呼籲,開放人道走廊,確保燃料等關鍵物資能夠順利進入加薩,以重啟瀕臨癱瘓的供水與衛生系統。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負責人菲利普·拉扎里尼(Philippe Lazzarini)直言不諱地指出:「沒有燃料,就沒有發電機,沒有運作的麵包店,沒有運作的醫院,你也無法抽取地下水。」然而,即便有零星的援助卡車通過埃及的拉法關口(Rafah Border Crossing)進入,其所承載的瓶裝水與燃料,對於龐大的需求而言,也僅是杯水車薪。

當一個社會的供水系統崩潰,其所瓦解的不僅僅是公共衛生,更是社會結構與人類尊嚴的基石。水,作為生命最基本的載體,此刻在加薩的意義,已遠遠超越其物理屬性。它成為一種權力的象徵,一種政治的籌碼,以及衡量國際社會人道底線的殘酷標尺。這場圍困下的水危機,不僅是對加薩人民生存權的直接剝奪,更是對整個國際人道體系的一次嚴峻考驗。戰爭終將有結束的一天,但被污染的土地與水源,以及深植於人民記憶中的苦難,其修復之路,將會無比漫長。

資料來源

Reuters: Gaza's water crisis: A struggle for survival
https://www.reuters.com/graphics/ISRAEL-PALESTINIANS/GAZA-WATER/gdvzqyljgpw/

BBC News: Gaza's water crisis deepens as people forced to drink from unsafe sources
https://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67207399

The Guardian: ‘We are dying slowly’: Palestinians in Gaza forced to drink salt water as crisis worsens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3/oct/27/we-are-dying-slowly-palestinians-in-gaza-forced-to-drink-salt-water-as-crisis-worsens

Associated Press (AP): As water runs out in Gaza, residents describe a daily struggle for survival under Israeli siege
https://apnews.com/article/israel-palestinians-gaza-hamas-war-water-siege-fbe987157a3e79e8a71532453e0258d4

Al Jazeera: What is the water situation in the Gaza Strip?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3/10/24/what-is-the-water-situation-in-the-gaza-strip

Human Rights Watch: Israel: Unlawful Gaza Blockade Causes Crisis
https://www.hrw.org/news/2023/10/18/israel-unlawful-gaza-blockade-causes-crisis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OCHA): Hostilities in the Gaza Strip and Israel | Flash Update #12
https://www.ochaopt.org/content/hostilities-gaza-strip-and-israel-flash-update-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