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機密文件外洩事件:一名國民警衛隊成員如何動搖國家安全

數位時代下的保密體系:信任與監督的脆弱平衡

· 權力結構-美國,人權社會-數位人權,科技與AI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4月13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麻州逮捕了年僅21歲的空軍國民警衛隊成員傑克・特謝拉(Jack Teixeira),指控其涉嫌在一個以遊戲玩家為主的社群媒體平台Discord上,洩漏了數百份高度機密的國防文件。此事件不僅是近年來美國最嚴重的國安漏洞之一,更對全球情報界投下了一枚震撼彈。洩漏的文件內容包羅萬象,從俄烏戰爭的敏感情資-包括雙方的戰場部署、兵力損耗評估與烏克蘭防空系統的脆弱性-到美國對其盟友與夥伴的監控活動,例如韓國對於向烏克蘭提供砲彈的內部討論,以及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內部動向等,均被公諸於世。五角大廈將此次洩密定調為對國家安全的「非常嚴重的風險」。

這起事件的特殊之處,在於其洩密者的身份與動機。特謝拉並非懷抱特定政治意圖或為外國政府工作的傳統間諜,而是一名在軍中擔任資訊技術專員的初級士官。他的行為似乎並非為了金錢或意識形態,而更像是在一個小社群中為了炫耀其特殊身份與權限。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個體,卻得以接觸並外洩足以影響國際局勢的頂級機密。此事暴露了美國現行保密體系一個根本性的挑戰:在一個有數百萬人持有安全許可、以便資訊在龐大官僚體系中流動的制度下,如何有效防範來自內部的威脅。

美國的機密資訊保護系統,建立在一套複雜且嚴格的物理與技術協議之上。從「機密」、「秘密」到「最高機密」的三級分類,到附加上如「SI」(特殊情報)等額外標記,都旨在標示資訊的敏感度。這些文件通常只能在稱為「敏感資訊隔離設施」(SCIFs)的保安室內存取,室內嚴禁攜帶任何個人電子設備。所有文件的列印、分發與銷毀(使用「焚燒袋」)都有嚴格的技術紀錄可供追蹤,此前「現實・溫納」(Reality Winner)等洩密者便是透過印表機紀錄而被迅速鎖定。然而,特謝拉案顯示,再嚴密的技術防護,都可能被最原始的方式-例如將文件攜出拍照-所規避。這凸顯了整個保密系統最終仍須奠基於對人的信任,而當這份信任遭到背叛時,整個體系最堅固的圍牆也會瞬間崩塌。此案已迫使美國國防部及情報界對其安全許可的授予標準、資訊存取權限的管理,以及對內部人員的持續監督機制,進行一次全面且痛苦的檢討。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數位資訊奔流不息的時代,國家機密不再僅僅封存於厚重的檔案櫃或深鎖的保險箱中,它們同樣以數據的形式,在嚴密防護的網絡裡流動。然而,當最高級別的國安情報,脫離其應有的軌道,最終出現在一個專供電玩愛好者閒聊的網路社群時,這幅超現實的景象,便構成了一次對當代國家安全體系最尖銳的詰問。它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最嚴密的堡壘,有時會因最意想不到的內在因素而動搖。

一、洩密風暴:從遊戲社群擴散的國安危機

2023年4月13日,21歲的麻州空軍國民警衛隊成員傑克・特謝拉在其家中被捕,罪名是未經授權保留和傳輸國防資訊。他所洩漏的,是數百頁標示著「最高機密」(TOP SECRET)以及其他敏感分類代碼的簡報文件。這些文件最早在一個名為「Thug Shaker Central」的Discord私人伺服器中流傳,起初僅限於數十名成員的小圈子,但最終被轉發至更公開的網路空間,從而引發了全球性的關注與美國政府的緊急應對。

洩漏的內容詳細且具高度時效性,對美國的外交與軍事行動造成了直接衝擊。其中關於俄烏戰爭的部分,不僅包含烏克蘭軍隊的作戰計畫與後勤弱點,甚至附有戰場地圖與部隊動態,讓外界得以一窺美國情報單位對戰局的精準掌握程度。與此同時,文件也揭露了美國對盟友的情報蒐集活動,例如監聽韓國高層官員討論是否應美國要求、向烏克蘭轉讓砲彈的內部對話,這在首爾引發了政治波瀾。其他內容還涉及中國的軍事發展、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以及對恐怖組織的監控等。這些資訊的曝光,不僅可能危及情報來源與情報人員的安全,更嚴重損害了盟邦對美國保密能力的信任。

二、保密系統的精巧設計:層層關卡的防護網

為了保護國家機密,美國政府建立了一套極其詳盡的制度。這套制度的核心,是分級授權與物理隔離。首先,所有敏感資訊依據其洩漏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的損害程度,被劃分為三個基本等級:「機密」(Confidential)、「秘密」(Secret)與「最高機密」(Top Secret)。在此之上,還有更為嚴格的附加管控標記,例如本次洩漏文件中頻繁出現的「SI」(Special Intelligence),代表該情報來自於對外國通訊的攔截監聽,其來源極度敏感。

存取這些高級別機密,必須在稱為「敏感資訊隔離設施」(Sensitive Compartmented Information Facilities, SCIFs)的特殊空間內進行。SCIFs可以是白宮的戰情室、國會山莊的專用房間,甚至是臨時改裝的飯店客房,但都遵循同樣的嚴格保安規定。在SCIFs內部,禁止使用任何具備連網或紀錄功能的個人電子裝置,包括手機、智慧手錶等,以防資訊被非法複製或傳出。

此外,系統也設計了技術追蹤機制。在SCIFs內列印的任何一份機密文件,政府的印表機都會留下詳細的數位紀錄,包括列印者、時間與文件內容。文件使用完畢後,必須依照規定放入專用的「焚燒袋」(burn bag),集中送往焚化爐徹底銷毀。這套流程旨在確保機密資訊的生命週期全程可控。過去的案例,如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局合約商雇員「現實・溫納」因列印並寄出機密報告而被捕,正是調查人員透過追蹤印表機的微小標記而迅速破案。理論上,這套系統在追查已發生的洩密事件上,效率極高。

三、體系的阿基里斯之腱:人的因素

儘管擁有如此精密的技術與物理防護,特謝拉案卻以最原始的方式-將文件攜出辦公區域,回家拍照上傳-輕易地繞過了整個防禦體系。這暴露了整個系統最根本,也最難防範的弱點:對授權人員的信任。

在美國,有超過四百萬人因工作需要而持有不同等級的安全許可。特謝拉作為一名空軍國民警衛隊的資訊系統操作員,雖然軍階不高,但其職務卻賦予了他接觸國防部機密網絡「聯合作戰情報通信系統」(JWICS)的權限。這種將高級情報分享給基層技術人員的模式,是出於現代化軍事行動的現實需求-確保前線與後勤單位能即時獲取必要的資訊。然而,這也意味著接觸敏感資訊的人員基數極為龐大,使得對每個個體的忠誠度與穩定性進行持續有效的監督,成為一項艱鉅的挑戰。

特謝拉的動機,據稱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叛國或意識形態驅使,而是源於在網路社群中尋求認同感與虛榮心。他似乎將存取國家機密視為一種特殊地位的象徵,並透過分享這些機密來鞏固自己在小圈子裡的權威。這種源於個人心理與社交動機的洩密行為,是傳統反情報工作較難預測和防範的新型態威脅。它說明,僅僅依靠背景調查來授予安全許可的初始審查是不足夠的,更需要一套能夠即時偵測異常行為的持續評估機制。

四、風暴之後的政策反思與兩難

特謝拉案發生後,美國國防部立即展開了內部檢討,並下令收緊對機密資訊的存取權限,各單位開始重新審視其內部人員的「知悉權」(need-to-know)原則是否被過於寬泛地執行。然而,這也引發了一場政策上的兩難。情報的價值在於流通與應用,過度收緊資訊的分享,可能會導致官僚主義的僵化,使得需要情報的單位無法及時獲得決策依據,重蹈9/11事件前因情報部門各自為政而導致的覆轍。

如何在「需要分享」與「需要保護」之間取得新的平衡點,成為了美國情報界面臨的核心課題。未來的改革方向可能包含幾個層面:首先,強化對持有安全許可人員的「持續評估」(Continuous Vetting),更多地運用數位工具監控其在機密與非機密網絡上的異常活動。其次,探索更先進的數位版權管理(DRM)技術,即使在機密網絡內部,也能對文件的複製、列印和傳輸施加更精細的控制。最後,或許也是最困難的,是重新評估安全許可的授予規模,探討是否能在不影響運作效率的前提下,大幅減少能夠接觸最敏感資訊的人員數量。

歸根結底,特謝拉案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一個以20世紀保密邏輯為基礎的體系,在應對21世紀數位原生代所帶來的全新挑戰時的力不從心。國家安全的防線,不僅僅在於技術的升級,更在於對人性複雜性的理解以及制度設計上永無止境的調適與修正。

資料來源

The Associated Press: Timeline of events in the Jack Teixeira classified documents leak case
https://apnews.com/article/jack-teixeira-documents-leak-timeline-pentagon-c8e9d12e624f1c998af59a58cf09f029

The New York Times: The Airman Who Leaked Secrets Had a History of Alarming Behavior
https://www.nytimes.com/2023/04/19/us/jack-teixeira-discord-leaks.html

Reuters: What we know about Jack Teixeira, the U.S. airman accused of a massive intelligence leak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what-we-know-about-jack-teixeira-us-airman-accused-massive-intelligence-leak-2023-04-14/

The Guardian: Who is Jack Teixeira, the man accused of leaking US secrets?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3/apr/14/jack-teixeira-discord-leaks-what-we-know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Air National Guardsman Indicted for Unlawful Reten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National Defense Information
https://www.justice.gov/opa/pr/air-national-guardsman-indicted-unlawful-retention-and-transmission-national-defense

The Washington Post: How the U.S. military’s secrets ended up on a Discord server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security/2023/04/13/discord-leaks-jack-teixeira/

BBC News: Jack Teixeira: US airman pleads guilty to leaking military secrets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6847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