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2年4月7日,聯合國大會在持續進行的烏克蘭問題緊急特別會議上,採取了一項極不尋常的行動,以93票贊成、24票反對、58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一項決議,暫停俄羅斯聯邦在人權理事會的成員資格。此舉是在烏克蘭布查鎮(Bucha)及其他地區,揭露出針對平民的暴行、酷刑與殺戮的影像與證詞震驚全球的背景下所發起的,標誌著國際社會對莫斯科侵略其鄰國的行為,進行了一次強烈的集體譴責。決議文本對烏克蘭持續惡化的人權與人道主義危機表達了嚴重關切,並明確指出,俄羅斯聯邦所犯下的侵犯行為之嚴重程度,已使其不應再享有在該政府間機構中的成員權利。這項行動的法律依據,是聯合國大會第60/251號決議,該決議允許大會以三分之二多數票,暫停犯下「嚴重且系統性」人權侵犯的理事會成員國的資格。此次投票,是繼2011年利比亞之後,聯合國歷史上第二次動用此項條款,其罕見性與政治敏感性,凸顯了烏克蘭局勢的極端嚴重性。
在會議上,烏克蘭代表謝爾蓋・基斯利齊亞(Sergiy Kyslytsya)在介紹決議草案時,發表了一場充滿歷史感與道德控訴的演說。他將當前在烏克蘭發生的暴行,與1994年盧安達種族滅絕的悲劇直接聯繫起來,並尖銳地指出,當年種族滅絕的先兆,在很大程度上被聯合國秘書處所「忽視」。他進一步類比道,正如當年盧安達作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利用其席位為其「種族滅絕政權」辯護一樣,今天的俄羅斯聯邦,也正利用其在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地位,「幾乎每天都在散播謊言」。他引用了納粹大屠殺倖存者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的名言,警告那些打算投棄權票的國家代表:「冷漠永遠是敵人的朋友,因為它有利於侵略者,而不是受害者。」他將這次投票,定義為一次對抗冷漠、選擇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道德考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羅斯代表則將該決議斥為一場由美國主導的、旨在維持其全球霸權的政治鬧劇,稱之為國際關係中的「人權殖民主義」,並指責人權理事會已被某些國家「劫持」,為其自身利益服務。
儘管決議最終獲得通過,但24票反對與高達58票的棄權票,清晰地暴露了國際社會在如何應對這場危機上的深刻分歧,遠非鐵板一塊。以中國、伊朗、敘利亞、古巴為代表的國家投下了反對票,其核心論點是反對將人權議題「政治化」、反對在缺乏正式調查結論的情況下「倉促行事」,並擔憂此舉將開啟一個危險的先例,未來可能被用來對付任何不順從西方利益的南方國家。而數量龐大的棄權國家,如南非、墨西哥、巴西、印度、塞內加爾等,則提出了更為注重程序正義的觀點。他們普遍認為,在聯合國設立的「烏克蘭問題獨立國際調查委員會」尚未完成其工作並提交報告之前,就採取暫停成員資格這樣的懲罰性措施,是「為時過早」的。他們主張,任何決定都應基於公正、客觀的調查結果,而非媒體畫面,並擔憂此舉將關閉與俄羅斯對話的渠道,不利於危機的和平解決。因此,這場投票的結果,雖然在象徵意義上是對俄羅斯的一次沉重打擊,但其背後所反映出的全球分裂景象—一邊是西方國家主導的、基於價值觀的快速反應,另一邊則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對程序正義、反對雙重標準及維護對話的堅持—預示著未來圍繞烏克蘭危機的國際合作,將充滿挑戰。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22年4月7日,紐約聯合國總部的大會廳內,一場罕見的投票正在進行,其結果將直接考驗這個全球性組織在面對公然的侵略與暴行時的道德與政治底線。幾天前,隨著俄羅斯軍隊從烏克蘭首都基輔周邊地區撤離,全世界的電視螢幕與報紙頭版,都被來自布查鎮(Bucha)及其他小鎮的恐怖畫面所佔據:街道上散落著平民的屍體,有些人的雙手被反綁在背後,顯然是遭到了近距離的處決;倉促挖掘的亂葬崗中,埋葬著數不清的無辜受害者。這些影像,如同一記重錘,敲碎了許多人對這場戰爭殘酷性的最後一絲幻想,也成為了推動聯合國採取更嚴厲行動的直接催化劑。正是在此背景下,聯合國大會召開緊急特別會議,對一項旨在暫停俄羅斯聯邦在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的決議進行表決。
這是一次極不尋常的行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由47個成員國組成,其成員由大會選舉產生,理應「在促進和保護人權方面,恪守最高標準」。2006年設立該理事會的聯大第60/251號決議中,包含了一項極少被觸及的條款,即大會可以三分之二多數票,暫停任何犯下「嚴重且系統性人權侵犯」的理事會成員國的資格。這項條款,此前僅在2011年針對格達費治下的利比亞動用過一次。如今,將其用於一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身上,其政治份量與象徵意義,都是前所未有的。

道德的控訴:烏克蘭的歷史類比與反冷漠呼籲
在投票前,烏克蘭常駐聯合國代表謝爾蓋・基斯利齊亞的發言,為這場程序性的投票,注入了強烈的歷史感與道德急迫性。他並未將討論局限於法律條文,而是將所有代表拉回到了1994年4月的盧安達。他提醒在場的外交官們,當年,就在聯合國的眼皮底下,一場精心策劃的種族滅絕正在發生,而國際社會,包括聯合國秘書處,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所有的早期預警。他指出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相似之處:正如當年盧安達利用其在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席位,為其屠殺行徑辯護一樣,今天的俄羅斯,也正利用其常任理事國的特權,「幾乎每天都在散播謊言」,以掩蓋其在烏克蘭的暴行。
基斯利齊亞的演說,其核心是對「冷漠」(indifference)的控訴。他引用了納粹大屠殺倖存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在1999年對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的警告:「冷漠不是一個開端,它是一個終結。冷漠永遠是敵人的朋友,因為它有利於侵略者,而不是受害者,當受害者感到被遺忘時,他的痛苦會被放大。」他將這次投票,直接定義為一次讓所有國家證明自己「不是冷漠的旁觀者」的機會。他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語言,描述了投票的選擇:「按下『贊成』鍵,你們只需要做這麼多。另一方面,按下『反對』鍵,則意味著扣動扳機,意味著螢幕上的一個紅點。紅得像無辜逝去生命的鮮血。」這番話語,成功地將一項複雜的國際政治決策,轉化為一個簡單、清晰且無法迴避的道德抉擇。
政治的反擊:反對霸權與程序正義的辯護
面對烏克蘭的道德控訴與西方國家的集體壓力,俄羅斯及其盟友,以及一大批對決議持保留態度的國家,則從政治、程序與歷史的角度,發起了有力的反擊。
俄羅斯代表直斥該決議是美國及其盟友為了維持其全球霸權,而精心策劃的一場政治迫害,是一種「人權殖民主義」。他宣稱,人權理事會早已被西方國家「劫持」和「壟斷」,成為他們打壓異己、干涉他國內政的工具。中國、古巴、伊朗、敘利亞等國的代表,也紛紛響應了這一論述。他們的核心論點是,這項決議是將人權議題「政治化」的典型案例,充滿了「雙重標準」與「選擇性」。古巴代表特別指出了一個歷史的諷刺:當年極力反對創立人權理事會的美國,如今卻最積極地動用其最具爭議的條款。他們共同表達了一種來自南方國家的深切擔憂:今天可以是俄羅斯,明天就可能是任何一個不順從西方利益、捍衛自身獨立的發展中國家。
而在反對與贊成之間,廣大的棄權國家則構成了一個更為複雜和耐人尋味的陣營。來自南非、墨西哥、巴西、印度、埃及和眾多東南亞及非洲國家的代表,他們普遍譴責在布查發生的暴行,並呼籲進行獨立調查。然而,他們之所以選擇棄權,其根本原因在於對「程序正義」的堅持。他們認為,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自己設立的「烏克蘭問題獨立國際調查委員會」還未開始工作、未提交任何調查結果之前,就對俄羅斯的成員資格進行「預先審判」,是「為時過早」(premature)的。塞內加爾代表的發言頗具代表性,他指出,只有在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公布後,國際社會才能全面了解侵犯行為的性質與程度,從而考慮採取何種恰當的制裁措施。他們擔憂,這種基於媒體畫面和政治動機的快速反應,將損害聯合國機制的信譽與公正性。此外,柬埔寨等國還提出了另一個務實的考量:將俄羅斯從理事會中驅逐出去,只會使其更加孤立,並關閉與其進行對話的重要渠道,不利於問題的最終解決。
投票之後:象徵性的勝利與分裂的現實
最終,決議以93票贊成、24票反對、58票棄權的結果獲得通過。贊成票數剛剛跨過有效投票(贊成與反對票總和)三分之二的門檻。在結果宣布後,俄羅斯代表立即發言,稱俄方已決定在4月7日當天,提前終止其在人權理事會的成員資格。對此,英國代表以一句尖銳的嘲諷回應道:「這聽起來像是某個被解雇的人,主動遞交了辭呈。」俄羅斯的這一舉動,以及英國代表的辛辣評論,為這場嚴肅的會議增添了一絲黑色幽默。俄羅斯的「主動退出」,其法律後果與被「暫停資格」有所不同,它將直接觸發一場補選,讓東歐地區的另一個國家,有機會填補其留下的空缺。
總體而言,這次投票,是烏克蘭及其盟友的一次重大象徵性勝利。它向莫斯科發出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其在烏克蘭的行為,已經越過了國際社會所能容忍的底線,必將招致政治上的孤立。然而,投票結果中近半數的國家選擇反對或棄權,也同樣揭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在如何應對這場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地面戰爭問題上,全球遠未形成統一的陣線。許多發展中國家對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抱持著深刻的不信任,他們既不願為俄羅斯的侵略背書,也同樣警惕於一場可能由大國對抗引發的、波及自身的全球性新冷戰。這場圍繞人權理事會席位的鬥爭,最終成為了當下這個分裂世界的一幅精確縮影。
資料來源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Adopts Text to Suspend Russian Federation from Human Rights Council, Continuing Emergency Special Session on Humanitarian Crisis in Ukraine (GA/12414)
https://www.un.org/press/en/2022/ga12414.doc.htm
Reuters: U.N. suspends Russia from human rights body, Moscow then quit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n-vote-suspending-russia-human-rights-council-over-ukraine-2022-04-07/
The Guardian: UN general assembly votes to suspend Russia from human rights council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apr/07/un-general-assembly-votes-to-suspend-russia-from-human-rights-council
Al Jazeera: UN suspends Russia from human rights council over Ukraine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2/4/7/un-assembly-suspends-russia-from-human-rights-council
Associated Press: UN suspends Russia from human rights council; US praises vote
https://apnews.com/article/russia-ukraine-united-nations-general-assembly-human-rights-council-kyiv-business-5f4c5a4a51ce818c5e092107c5b61138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Why Was Russia Suspended From the UN Human Rights Council?
https://www.cfr.org/in-brief/why-was-russia-suspended-un-human-rights-council
The New York Times: U.N. General Assembly Votes to Suspend Russia From Human Rights Council
https://www.nytimes.com/2022/04/07/world/europe/russia-un-human-rights-council-ukrai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