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層融解下的權力競逐:中國發布北極政策與區域戰略平衡的變動

冰上絲路的經濟誘因與戰略矛盾

· 權力結構-中國,資源競逐-稀土與戰略金屬,資源競逐-要聞,資源競逐-能源礦產類,權力結構-極圈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8年1月26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名為《中國的北極政策》的白皮書,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將自身定位為「近北極國家」,並提出了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此一政策文件的發布,不僅是對全球氣候變遷導致北極冰層加速融解這一物理現實的直接回應,更標誌著一個非北極圈國家,正式且系統性地介入該區域事務的開始。在全球目光聚焦於氣候變化的環境議題時,冰層之下的經濟與戰略價值—​包括預估佔全球未探明儲量13%的石油、30%的天然氣,以及價值上萬億美元的稀土礦產—​早已成為各國考量的重點。隨著北極航道的逐步開通,從上海到紐約的航程有望縮短七天,巨大的商業利益正驅動著新一輪的區域動態。中國此舉,無疑為長期由俄羅斯主導、美國被動觀察的北極格局,注入了全新的變數。

對於俄羅斯而言,北極不僅是其國家認同的邊疆,更是維繫其經濟命脈的核心區域。其國內生產總值的近10%與出口總額的20%,均來自於北極圈以北的地區。為捍衛其在此地的核心利益,莫斯科近年來投入鉅資,重啟並現代化了蘇聯時期遺留的軍事基地,使其能夠起降先進的戰鬥機,並部署了龐大的破冰船隊。然而,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西方國家的制裁導致其資金與技術來源枯竭,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成為俄羅斯開發北極航道潛力的主要障礙。在此背景下,中國的資金與投資成為了莫斯科難以拒絕的選項。兩國在亞馬爾半島的液化天然氣項目上的合作,即是此種需求的直接體現。然而,這種合作並非全無保留,俄羅斯對於航道的控制權抱持著強烈的警惕,堅持由其破冰船隊為航行船隻護航,這與中國尋求更大航行自主權的目標之間,存在著潛在的矛盾。

相較之下,美國在北極地區的戰略佈局則顯得相對滯後。華盛頓對北極的關注,更多是出於對俄羅斯軍事活動復甦的擔憂,而非一套清晰、主動的長期戰略。美俄之間殘存的冷戰不信任感,使得俄羅斯在北極的任何軍事設施升級,都被視為對北美防禦體系的潛在挑戰。然而,在實際投入上,美國的行動力與其憂慮程度並不匹配。最顯著的例證在於破冰船隊的巨大差距:當俄羅斯擁有約四十艘、包含核動力級別的破冰船隊時,美國僅有一艘年邁的重型破冰船在役。這種能力的落差,不僅限制了美國在極端氣候下的商業與救援能力,更在象徵意義上削弱了其作為北極大國的發言權。中國《北極政策》白皮書的發布,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一塊巨石,其產生的漣漪效應,正迫使華盛頓重新評估其在一個日益開放的北極地區的長期利益與戰略部署。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隨著全球氣溫的持續上升,地球的極北之地正經歷著一場劇烈的物理轉變。數千年來覆蓋在北冰洋上的厚實冰層,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一片廣袤而寒冷的禁區,逐漸向人類的航運、勘探與商業活動敞開大門。在這片曾經被視為世界盡頭的冰冷水域之下,蘊藏著足以牽動全球能源市場與工業供應鏈的巨大資源。科學界估算,全球約13%的未發現石油與30%的未發現天然氣儲量,以及價值可能高達一萬億美元的稀土金屬礦藏,正靜待開發。

這場由氣候變遷引發的地理變革,正不可避免地轉化為一場國際間的戰略部署。2018年1月26日,北京發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正式將這場潛在的競逐推向了國際舞台的中央。文件中,中國創造性地將自身定義為「近北極國家」,並清晰地闡述了其意圖參與北極資源開發、利用北極航道、並將其納入「一帶一路」倡議,構建「冰上絲綢之路」的長遠規劃。此舉不僅是中國作為全球性大國,對新興戰略空間展現濃厚興趣的明確信號,也為長期以來由北極圈八國主導的區域事務,引入了一個極具份量的外部行動者。

在所有北極國家中,俄羅斯無疑是歷史最悠久、利益最深厚、軍事存在也最強大的一方。其綿長的北極海岸線,不僅是國家防禦的前線,更是其經濟的生命線。來自北極圈以北地區的能源與礦產,貢獻了俄羅斯近10%的國內生產總值與20%的出口額。為了保衛這條經濟命脈,莫斯科近年來採取了一系列果斷行動,大規模地重啟並升級了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軍事港口與機場設施。一些偏遠的基地如今已具備支持現代化戰鬥機起降與作戰的能力,展現了其捍衛北極領土與經濟利益的決心。

然而,俄羅斯在北極的雄心壯志,正面臨著嚴峻的現實挑戰。自2014年因併吞克里米亞而遭受西方世界全面制裁以來,來自歐美的資金與先進技術的渠道幾乎被完全切斷。這使得俄羅斯在開發北方航道所需的港口、通訊、救援等基礎設施方面,面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其經濟結構的單一性與對能源出口的高度依賴,使其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國際合作夥伴,以分擔開發成本並確保能源的穩定銷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出現,為莫斯科提供了一個看似理想的解決方案。

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在俄羅斯看來,既是機遇,也帶來了潛在的顧慮。一方面,北京所倡議的「冰上絲綢之路」,與俄羅斯意圖將北方航道打造成一條國際商業動脈的計畫不謀而合。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與雄厚的資本,正是俄羅斯北極開發計畫所急需的。兩國在亞馬爾半島(Yamal Peninsula)的大型液化天然氣項目上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與貸款合作,便是這種互補性關係的最佳註腳。中國不僅提供了關鍵的資金,更成為了該項目未來產出的主要市場。

但另一方面,中國的深入參與也觸動了俄羅斯敏感的戰略神經。莫斯科始終將北方航道視為其「國家級運輸動脈」,並堅持對航道擁有主導性的管轄權。這體現在其要求所有行經航道的非俄羅斯船隻,都必須由俄羅斯的破冰船隊提供護航服務。這既是出於航行安全的考量,更是維護其區域主導地位的體現。然而,對於正積極擴展遠洋海軍與破冰能力的中國而言,這種依賴性的安排顯然不符合其長遠利益。北京期望的是一條更為開放、航行更為自主的通道,以降低其對傳統馬六甲海峽等航運要道的依賴。因此,在看似和諧的合作之下,雙方對於北極航道未來管理模式與規則制定權的潛在分歧,已然浮現。

與此同時,作為世界另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其在北極的姿態則顯得複雜而矛盾。長期以來,華盛頓的北極政策更多是零散的、反應式的,缺乏一套連貫而主動的頂層設計。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主要透過位於格陵蘭的圖勒空軍基地(Thule Air Base)來體現,其功能更多是戰略預警,而非力量投射。華盛頓對北極事務的關注度提升,很大程度上是被俄羅斯在該地區日趨活躍的軍事化行動所驅動的。美俄之間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使得華盛頓將莫斯科任何旨在恢復其全球影響力的舉動,都視為一種潛在威脅,在北極這個擁有潛在爭議的地區更是如此。

然而,美國的戰略焦慮與其實際能力投入之間,存在著一條明顯的鴻溝。這一點在破冰船的數量上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破冰船不僅是極地科考與資源勘探的基礎平台,更是確保商業航運安全、執行搜救任務、以及維持國家在冰封水域常態化存在的關鍵工具。當俄羅斯部署著一支由約四十艘各式破冰船組成的龐大船隊—​其中包括能夠輕易鑿開近三米厚冰層的核動力巨獸—​美國海岸警衛隊旗下卻僅有一艘已服役超過四十年的老舊重型破冰船「極地之星號」(USCGC Polar Star)在艱難運作。即便是正在建造兩艘破冰船的中國,在此領域的能力也已超越美國。這種「破冰船差距」,不僅是一個裝備數量的問題,它實質上反映了美國在過去數十年中,對於北極戰略價值變化的相對忽視。它削弱了美國在緊急情況下(如船隻救援)的響應能力,也使其在未來可能出現的北極治理規則談判中,處於一個相對不利的位置。

中國《北極政策》白皮書的正式發布,猶如一聲宣告,標誌著北極地區的權力格局正在從傳統的雙邊或小多邊框架,轉向一個更為複雜的全球性競爭與合作場域。一個曾經因嚴酷自然環境而得以保持相對平靜的地區,如今正因為冰層的融解,而成為全球經濟與戰略利益交匯的前沿。俄羅斯試圖利用其地理優勢與軍事存在來主導規則,中國則挾其經濟實力與基建能力尋求一席之地,而美國則在追趕與警惕中,重新校準其戰略羅盤。這片冰冷的水域,未來將如何影響全球的供應鏈與能源市場,取決於這三大行動者之間互動的微妙平衡。

資料來源

Reuters: China extend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Arctic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arctic/china-extends-belt-and-road-initiative-to-arctic-idUSKBN1FF0H6

The Guardian: China's 'Polar Silk Road' plan raises concerns among Arctic nations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8/jan/26/china-polar-silk-road-plan-raises-concerns-arctic-nations

The Diplomat: China's Arctic Strategy: The Logic and the Consequences
https://thediplomat.com/2018/01/chinas-arctic-strategy-the-logic-and-the-consequences/

Financial Times: China’s ‘Polar Silk Road’ vision stirs unease
https://www.ft.com/content/10683056-0275-11e8-9650-9c0ad2d7c5b5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A Kinder, Gentler Dragon? China's Arctic Policy
https://carnegiemoscow.org/commentary/75421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Why China’s ‘Polar Silk Road’ is an existential threat to Russia’s Arctic dominance
https://www.scmp.com/news/china/diplomacy-defence/article/2130835/why-chinas-polar-silk-road-existential-threa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China, Eyeing Arctic Resources, Eager to Invest in Russia’s Northern Sea Route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a-eyeing-arctic-resources-eager-to-invest-in-russias-northern-sea-route-151713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