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5年1月,隨著重型機具的啟動,由「控制熱力資源公司」(Controlled Thermal Resources, CTR)主導的大型鋰提取與地熱發電綜合設施,在加州南部的薩爾頓海(Salton Sea)地區正式破土動工。這一刻,標誌著被譽為「鋰礦界的沙烏地阿拉伯」的龐大資源,向商業化開採邁出了關鍵一步。薩爾頓海下方的地熱鹽滷中,蘊藏著預估高達1800萬公噸的鋰,足以為超過3.75億輛電動車的電池提供原料。此一發現,不僅有望徹底改變美國在全球鋰供應鏈中的被動地位,實現關鍵礦產的自給自足,更被視為振興帝國郡(Imperial County)—加州最貧困地區—的經濟命脈。
然而,這場「白色淘金熱」的背景,卻是一片充滿矛盾與挑戰的土地。薩爾頓海本身是一場持續數十年的生態災難。由於水源補給中斷與氣候乾旱,湖泊面積不斷萎縮,裸露出數萬英畝富含殺蟲劑(如DDT)、重金屬與其他致癌物的有毒湖床。這些有毒物質經由沙漠強風形成粉塵,嚴重危害著周邊以拉丁裔農工為主的弱勢社區,導致當地兒童氣喘發病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因此,鋰礦開發計畫帶來了一個尖銳的悖論:一項旨在推動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潔淨產業,其發展根基卻建立在一個環境污染極為嚴重的地區之上,並可能引發新的環境與社會問題。
為了解決傳統鋰礦開採(如澳洲的露天礦場或南美的蒸發鹽田)所帶來的高耗水與環境污染問題,進駐薩爾頓海的企業,包括CTR、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能源」(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以及「能源之源礦業」(EnergySource Minerals),都在競相開發一種名為「直接鋰提取」(Direct Lithium Extraction, DLE)的新技術。該技術整合於現有的地熱發電流程中,從抽取出的高溫鹽滷中,利用特殊吸附劑像海綿一樣「精準捕獲」鋰離子,回收率號稱可超過90%,遠高於傳統方法。理論上,這是一種更具可持續性的開採模式。
儘管前景誘人,當地社區與環保團體仍對此抱持著審慎甚至懷疑的態度。他們的主要擔憂集中在兩大方面:水資源的消耗與開發過程的公平性。在一個年降雨量僅三英寸、且高度依賴科羅拉多河水源的農業區,引進一個新的耗水大戶,勢必加劇水資源的緊張狀況。此外,以「山谷公民委員會」(Comite Civico del Valle)為代表的社區組織,正積極倡議,確保這場經濟盛宴的利益能夠公平分配,並要求開發商承諾投資於薩爾頓海的環境修復與社區福利項目。加州政府已立法通過對鋰產量徵稅,並將大部分稅收用於薩爾頓海的治理,但當地居民更期盼看到企業做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社區承諾。因此,CTR設施的動工,不僅僅是一個工業計畫的開端,它更是一場大型社會實驗的啟動,考驗著政府、企業與社區,能否在追求國家能源安全的宏大目標下,同時守護好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與居民的基本福祉。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加州南部的薩爾頓海,曾是一片映照著沙漠陽光的奇蹟之海,是20世紀中葉富裕階層追逐陽光、遊艇與水上運動的度假天堂。唱片裡播放著悠揚的樂曲,人們在棕櫚樹下的沙灘上享受著愜意時光。如今,這片「奇蹟」已然褪色,乾涸的湖岸留下的是一片散發著刺鼻氣味、覆蓋著死去魚骨的鹽鹼地。然而,在這片看似被遺棄的土地之下,一個新的、可能更具影響力的「奇蹟」正待甦醒。科學家們發現,深藏在地底的高溫地熱鹽滷中,溶解著足以改變全球能源版圖的巨量「白色黃金」—鋰。2025年1月的寒冬,工程車輛的引擎聲劃破了沙漠的寂靜,也正式開啟了這個充滿希望與悖論的新時代。
地熱鹽湖下的寶藏:鋰礦界的沙烏地阿拉伯
薩爾頓海地區的鋰資源潛力是世界級的。根據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等權威機構的評估,其地熱鹽滷中蘊含的鋰資源總量高達1800萬公噸。這個數字或許抽象,但換算成具體應用,它足以製造超過3.75億顆電動汽車電池。在全球各國競相推動交通電動化、應對氣候變遷的當下,鋰已成為與石油同等重要的戰略性礦產。正因如此,加州能源委員會與許多業界人士,毫不猶豫地將此地稱為「鋰礦界的沙烏地阿拉伯」。
這項發現對美國的國家能源安全具有根本性的意義。目前,美國在全球鋰供應鏈中處於極度被動的地位,本土產量不足全球的1%,高度依賴從澳洲的硬岩礦(耗能高、破壞地貌)與南美「鋰三角」國家的鹽湖蒸發池(耗水巨、週期長)進口。將鋰資源的命脈掌握在他人手中,無疑為美國的能源轉型之路增添了巨大的地緣政治風險。薩爾頓海的開發,提供了一個足以讓美國實現鋰供應自給自足、甚至成為主要出口國的歷史性機遇。
巨大的商業潛力,吸引了眾多重量級玩家在此佈局。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能源公司,已在當地運營著11座地熱發電廠中的10座,掌握了大部分的地下資源開採權,被視為未來的潛在主導者。能源之源礦業公司則已建成一座先導工廠,驗證其專利技術,並與福特汽車簽訂了供貨協議。而率先啟動大型商業化設施建設的控制熱力資源公司(CTR),其「地獄廚房」一期項目計畫年產2.5萬噸氫氧化鋰,這個產量已是當前美國全國總產量的四倍以上。
直接鋰提取技術:一場綠色的精煉革命?
面對傳統鋰礦開採帶來的環境爭議,進駐薩爾頓海的企業不約而同地將技術創新的焦點,放在一種名為「直接鋰提取」(Direct Lithium Extraction, DLE)的新工藝上。這項技術被譽為可能引發鋰產業革命的潛力股。
其運作原理與當地數十年來已趨成熟的地熱發電流程巧妙結合。首先,地熱井將深埋地底、溫度極高的鹽滷抽取至地面,利用其產生的蒸汽推動渦輪機發電。在完成發電後,冷卻下來的鹽滷在被重新注入地下之前,會被引導至一個新增的處理設施。在這裡,鹽滷會流經裝有一種特殊吸附劑材料的管道與容器。能源之源礦業的策略長大衛·迪克(David Deak)將這種材料形容為他們的「秘密醬料」,它就像一塊具有極高表面積的精密海綿,能夠選擇性地將鋰離子「吸附」住,而讓鹽滷中的其他礦物質(如鈉、鉀、鈣等)順利通過。
在鋰被充分吸附後,再用清水將鋰從吸附劑上「洗脫」下來,形成高純度的氯化鋰溶液,進而加工成電池製造商所需的固體產品。整個過程閉環進行,大部分鹽滷與水資源都被循環利用並回注地下。相較於傳統方法,DLE技術的優勢極為明顯:鋰的回收率可達90%以上,是蒸發池方法的兩倍;生產週期從一年多縮短至數小時;且佔地面積小,理論上的水足跡與碳足跡也遠低於傳統礦場。這使得薩爾頓海的鋰開發,在宣傳上被賦予了「全球最潔淨鋰資源」的光環。
奇蹟的代價:毒性塵埃與水資源爭奪
然而,在這幅由尖端科技與綠色能源描繪的美好藍圖之下,是帝國郡嚴峻的現實。薩爾頓海的萎縮是一場緩慢卻持續的生態災難。湖水主要靠農業徑流維持,而這些徑流帶來了數十年來累積的農藥、化肥與重金屬。當湖岸線因乾旱不斷後退,裸露出的湖床在沙漠烈日的曝曬下化為粉塵,隨著強風吹向周邊的社區。這些粉塵中含有可致病的細菌、重金屬以及DDT等已被禁用的致癌物,直接導致了當地居民,特別是兒童,罹患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比例居高不下。
引進鋰提取這樣一個大型工業項目,無可避免地引發了當地居民對環境二次傷害的擔憂。儘管DLE技術宣稱環保,但任何大型工業運營都存在污染風險。更為迫切的,是水資源的爭奪。帝國郡是一個年均降雨量不足三英寸的極度乾旱地區,其農業命脈完全依賴於從科羅拉多河的有限配額中引水灌溉。鋰的提取與精煉過程,即使在循環利用的情況下,依然需要大量的初始水資源投入。在科羅拉多河流域本身已面臨歷史性枯水、各州用水權爭議不休的大背景下,為一個新興產業配置水源,無疑將觸動既有農業用水戶的敏感神經,引發複雜的資源分配矛盾。
環境正義的博弈:社區的訴求與政府的回應
「我們是這片土地的原住民,是有色人種社區、農工社區、低收入社區。」山谷公民委員會的執行董事路易斯·奧爾梅多(Luis Olmedo)一語道出了這場開發案背後深刻的社會議題。帝國郡是加州失業率最高、兒童貧困率近四分之一的地區。鋰產業所承諾的數萬個高薪就業機會,對當地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然而,奧爾梅多與他所代表的社區,更關心的是發展的公平性與可持續性。他們擔心,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與制衡,這場「淘金熱」最終可能只是重蹈歷史覆轍:外部資本獲取了巨大利潤,而當地社區卻只留下了被加劇的環境污染與被掏空的資源。
為此,社區團體正積極展開行動。他們向政府與企業提出明確訴求,要求將社區福利協議寫入合約,確保企業將一定比例的利潤直接投資於本地的教育、醫療與基礎設施。他們要求企業公開透明其運營對環境的影響,並承擔起治理薩爾頓海有毒粉塵的責任。在CTR的建廠計畫獲得郡政府批准後,山谷公民委員會更提起了訴訟意向通知,指控該計畫對科羅拉多河水的過度使用與潛在污染問題評估不足。
面對社區的壓力,加州政府也做出了一些回應。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簽署了一項法案,授權帝國郡對每公噸開採出的鋰課徵稅收。稅收的大部分將被指定用於薩爾頓海的環境修復以及社區福利項目。這項立法被視為確保當地能從資源開發中直接受益的重要一步。
然而,對於奧爾梅多這樣的社區領袖而言,單靠政府的稅收政策還遠遠不夠。他們更希望看到企業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將環境治理與社區共榮,視為其商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非僅僅是外部法規所要求的成本。薩爾頓海的未來,正繫於這場複雜的博弈。它所考驗的,不僅是DLE技術的成熟度,更是美國社會在追求能源轉型的過程中,能否真正兌現其對環境正義與社會公平的承諾。
資料來源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Lithium Resource Report and Findings
https://www.energy.gov/eere/geothermal/articles/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lithium-resource-report-and-findings
Reuters: California's 'white gold' lithium rush may sideline an ailing lake's restoration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vironment/californias-white-gold-lithium-rush-may-sideline-an-ailing-lakes-restoration-2022-09-29/
The Associated Press: California’s Salton Sea region is poised to become a major source of lithium
https://apnews.com/article/technology-business-california-environment-gavin-newsom-79344421b5853f65e7ed9e6a2cf6de53
Los Angeles Times: In a ‘white gold’ rush, California’s largest lake is ground zero for lithium extraction
https://www.latimes.com/environment/story/2023-03-09/salton-sea-lithium-extraction-environmental-concerns
The Guardian: ‘The scale is staggering’: serene lake holds key to US lithium supply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3/may/28/salton-sea-california-lithium-extraction
Inside Climate News: At the Salton Sea, the Push for ‘White Gold’ Overlooks a Toxic Mess and Neglected Communities
https://insideclimatenews.org/news/08052023/salton-sea-lithium-toxic-dust-neglected-communities/
Audubon: California’s New Lithium Tax Is a Win for the Salton Sea
https://www.audubon.org/news/californias-new-lithium-tax-win-salton-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