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烏峰會破局的警訊:川普與澤倫斯基權力分歧

個人政治創傷如何影響戰爭走向與國際結盟

· 權力結構-美國,戰爭與和平-烏克蘭戰爭,權力結構-俄羅斯,資源競逐-要聞,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月28日,一場本應鞏固美烏合作並為基輔提供關鍵支持的華盛頓峰會,最終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橢圓形辦公室的激烈爭執告終。這場旨在簽署一項礦產協議的會晤,不僅未能達成預期目標,更將兩位領導人之間長期存在的緊張關係徹底公開化。此次會晤的破裂,根源可追溯至2019年,當時一通引發川普首次彈劾案的電話,便已在兩人之間埋下不信任的種子。川普將該次彈劾視為其政治生涯的重大創傷,並將部分責任歸咎於澤倫斯基,這種個人情緒深刻影響其後續對烏克蘭的政策制定。

隨著川普政府尋求與俄羅斯建立更溫和的關係,並將烏克蘭視為此一戰略轉向的障礙,美國的對烏政策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新政府明確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NATO)並非實現和平的務實選項,此舉無疑削弱了基輔在未來談判中的籌碼。川普政府的意圖是透過與俄羅斯直接接觸,甚至可能解除制裁以換取經濟合作,迅速終結戰爭。然而,這種策略在澤倫斯基看來,是無視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過往多次違背外交承諾的歷史,並將烏克蘭的國家主權置於風險之中。

橢圓形辦公室內的對話,凸顯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現實認知。澤倫斯基試圖闡述其國家面臨的生存威脅以及普丁不可信賴的本質,而川普團隊則將其視為對美國主導外交努力的冒犯,指責澤倫斯基在用數百萬人的生命與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進行「賭博」。這次會晤的失敗,不僅使烏克蘭失去了一次獲得美國持續支持承諾的機會,更向全球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在缺乏美國堅定支持的情況下,烏克蘭將面臨更為艱鉅的處境。澤倫斯基從這段經歷中意識到,烏克蘭絕不能成為美國國內政治的棋子,必須在國際舞台上堅持自身立場與底線,而歐洲盟友也將被迫重新評估其在支持烏克蘭問題上所能扮演的角色。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當二月二十八日的陽光灑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時,空氣中瀰漫的並非外交禮儀的溫煦,而是一種近乎凝結的緊張。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到訪,本應是一次戰略性的重置—一場旨在透過簽署礦產協議,來確保美國持續支持並為川普總統提供具體回報的雙贏會談。然而,這場精心安排的會晤,最終演變為一場關於權力、尊重與國家存亡的激烈交鋒,將美烏關係推向了未知深淵。

這場風暴的種子,早在多年前便已種下。2019年,剛當選烏克蘭總統的澤倫斯基,一位前喜劇演員,意外地被捲入美國的政治漩渦。當時,川普總統在一通電話中,要求澤倫斯基調查其政治對手拜登(Joe Biden)父子,並將美國對烏克蘭至關重要的軍事援助與此「請求」掛鉤。此事最終引發了川普的第一次彈劾案,儘管他最終在參議院被宣告無罪,但這次經歷對他而言,無疑是一次深刻的政治創傷。他從未原諒澤倫斯基在這次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份個人的芥蒂,也為日後兩國關係的變質埋下了伏筆。

時間快轉至川普重返白宮之後,其對烏克蘭的政策邏輯發生了顯著變化。他將結束戰爭作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承諾,但實現路徑卻與烏克蘭的期望背道而馳。新政府開始積極尋求與俄羅斯領導人普丁建立更溫和的關係,並在一場長達一小時的通話後,雙方承諾將共同努力結束戰爭。這一舉動標誌著美國對莫斯科政策的軟化。緊接著,國防部長的公開聲明更是在談判開始前,便直接將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希望從桌面上移除,稱其為「不切實際的結果」。

華盛頓的政策風向轉變,清晰地顯示出川普政府的戰略優先級—將烏克蘭問題視為改善美俄關係、進而可能解除制裁與發展經濟合作的障礙。在這樣的背景下,澤倫斯基二月底的華盛頓之行,更像是一次為國家生存權的奮力辯護。他試圖說服一個對其抱持懷疑態度的美國政府,但事態的發展遠比預想的更加嚴峻。

在橢圓形辦公室內,當澤倫斯基試圖向川普及其幕僚闡述普丁破壞停火協議、殺害烏克蘭人民、拒絕交換戰俘的歷史時,他得到的不是同情或理解,而是近乎羞辱性的指責。一位美國官員直言不諱地表示,澤倫斯基在橢圓形辦公室試圖對此事進行辯論的行為,是對美國的「不尊重」。

對話迅速升級。川普指責澤倫斯基:「你沒有籌碼,但和我們在一起,你才開始擁有籌碼。」澤倫斯基則嚴肅地回應:「我不是在玩牌。」這句話引來了更尖銳的回擊:「你正在用數百萬人的生命賭博。你正在用第三次世界大戰賭博。」這段對話不僅僅是外交辭令的交鋒,更是兩種世界觀的劇烈碰撞。一方認為,透過強勢的外交手段可以快速解決衝突;另一方則深知,面對一個屢次違背承諾的侵略者,任何缺乏實力支撐的協議都形同虛設。

最終,協議未能簽署,澤倫斯基及其團隊離開白宮。川普隨後向媒體表示:「這個人想讓我們簽字,然後繼續戰鬥,我們不會這麼做。不為這個國家。」這句話的潛台詞是,美國的援助將不再是無條件的,烏克蘭若想獲得支持,就必須服從美國所設定的和平路徑。

此次會晤的破裂,其影響遠超白宮的圍牆。它向全世界,特別是歐洲盟友發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可能隨時終止。這迫使歐洲國家必須思考,在缺乏美國領導的情況下,他們是否有能力、也願意承擔起支持烏克蘭的主要責任。

對於澤倫斯基而言,這無疑是一次痛苦的教訓。他深刻體會到,烏克蘭在美國國內政治中,曾一度淪為被利用的棋子。正是這段記憶,塑造了他如今的抵抗意志,以及不願再被當作「雇傭兵」對待的決心。這也解釋了為何他在橢圓形辦公室內,即使處於極度不利的地位,也依然堅持烏克蘭擁有自己的底線,不容他人任意支配。

戰爭的未來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烏克蘭能否在缺少美國持續且大規模支持的情況下抵禦俄羅斯,是一個極其嚴峻的問題。澤倫斯基坦承,這將會「非常困難」,但他同時強調:「我們不能輸。」現在,烏克蘭必須向世界證明,它確實擁有自己的「籌碼」,而它的歐洲及其他地區的盟友,則面臨著是否願意給予烏克蘭更多籌碼的關鍵抉擇。這場始於個人恩怨、交織著地緣政治博弈的複雜牌局,正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的和平與穩定。

資料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Trump’s Relationship With Zelensky Is Central to His Approach to the War
https://www.nytimes.com/2024/04/10/us/politics/trump-zelensky-ukraine-war.html

Associated Press:Trump’s past and future relationships with Ukraine’s Zelenskyy could determine the war’s future
https://apnews.com/article/trump-zelenskyy-ukraine-impeachment-russia-war-612a8323e20e8b15e47ab9a3b683a652

Reuters:How Trump's relationship with Zelenskiy could shape the Ukraine war
https://www.reuters.com/world/how-trumps-relationship-with-zelenskiy-could-shape-ukraine-war-2024-03-08/

The Guardian:How Trump’s first impeachment connects to his current Ukraine stance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4/apr/15/trump-impeachment-ukraine-zelenski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Behind Trump’s Plan to End the Ukraine War: A World of His Own
https://www.wsj.com/world/behind-trumps-plan-to-end-the-ukraine-war-a-world-of-his-own-c276a656

BBC News:What a second Trump presidency would mean for the world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67990114

Foreign Policy:What Trump’s ‘I’ll End the War in 24 Hours’ Pledge Really Means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4/05/17/trump-ukraine-russia-war-24-hours-peace-deal-nato-pu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