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5年10月2日,一項旨在利用遭凍結的俄羅斯主權資產為烏克蘭提供巨額貸款的計畫,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歐盟峰會上面臨關鍵阻礙。比利時首相巴特·德韋弗(Bart De Wever)向其他歐盟成員國領導人發出明確要求:若要動用存放於比利時境內、佔絕大多數的俄羅斯資產,所有成員國必須以書面形式共同簽署一份風險分擔協議。這項提議計畫提供一筆高達1400億歐元(約合1650億美元)的貸款,以援助持續抵抗俄羅斯侵略的烏克蘭。然而,這項看似能夠緩解各國財政壓力的方案,實則觸動了國際法的敏感神經,並將單一國家—比利時—推向了潛在的巨大風險之中。德韋弗的立場凸顯了該計畫的核心矛盾:在道義支持與法律現實之間,存在一道難以彌合的鴻溝。他的警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凡事皆有後果」,不僅是對與會同僚的提醒,更是對整個歐盟集體決策機制的一次嚴肅挑戰。比利時要求各國簽署共同責任承諾,其目的在於確保當計畫出現任何負面後果,例如俄羅斯提出法律訴訟或採取報復行動時,其造成的財務與政治損失將由歐盟27個成員國共同承擔,而非由資產所在地的比利時獨自面對。
此計畫的法律基礎極為脆弱,其核心挑戰在於如何繞過「主權豁免」這一國際法基本原則。該原則禁止一國沒收另一國的主權資產。因此,歐盟委員會提出的方案並非直接沒收資產本體,而是利用這些被凍結的證券所產生的現金收益,作為對烏克蘭未來可能獲得的俄羅斯戰爭賠款的「預支」。這種操作試圖在形式上繼續承認莫斯科對其資產的所有權,同時將其實質收益轉移給烏克蘭。然而,這樣的金融工程未能消除其根本的法律風險。克里姆林宮已明確將此舉稱為「純粹的盜竊」,並威脅將採取對等的嚴厲報復措施。這使得總部位於比利時的全球中央證券託管機構-歐洲清算系統(Euroclear) 成為風暴中心。該機構不僅保管著高達1850億歐元的俄羅斯資產,其管理層的人身安全也已受到威脅,主管甚至需要接受嚴密保護。比利時的擔憂是多層面的:首先是來自俄羅斯的直接報復,可能包括對比利時在俄資產的查封;其次是長期的法律訴訟,可能導致比利時政府或 Euroclear 面臨天價索賠;最後則是對布魯塞爾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信譽的潛在損害。
歐盟內部對此議題的分歧也日益顯現,暴露出成員國在風險認知與政治意願上的巨大差異。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表現出積極態度,期望在三週後的下一次峰會上迅速做出決定,這反映了德國等主要經濟體希望在不增加本國財政負擔的情況下,維持對烏克蘭援助力度的迫切心態。然而,匈牙利總理維克多·奧爾班(Viktor Orban)則斷然拒絕了比利時提出的責任共攤要求,他一貫的親俄立場與對歐盟集體行動的抵制,為該計畫的通過增添了顯著的政治障礙。歐盟最高外交官卡婭·卡拉斯(Kaja Kallas)的審慎表態,則代表了另一部分成員國對潛在金融與法律後果的深切憂慮,她坦言目前無法預測計畫何時能夠準備就緒。此外,全球範圍內俄羅斯凍結資產的分佈情況也缺乏完全的透明度。各國政府對於其境內持有的資產數額諱莫如深,使得風險評估與責任分配變得更加複雜。這場圍繞凍結資產的爭論,已遠遠超越了單純的金融援助議題,它正在檢驗歐盟的團結、挑戰國際法的邊界,並預示著未來國際衝突中經濟與法律工具的應用將進入一個更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一場攸關烏克蘭未來命運與國際金融秩序的辯論正悄然升級。2025年10月2日,歐盟領導人峰會的核心議題,圍繞著一項極具爭議性的提案:動用西方國家凍結的俄羅斯中央銀行資產,為烏克蘭提供一筆高達1400億歐元的巨額貸款。然而,當許多領導人對此表示原則性支持時,比利時首相巴特·德韋弗卻投下了一枚震撼彈。他以冷靜而堅決的語氣,向所有歐盟同僚提出了一項不容迴避的條件:任何動用存放於比利時境內資產的決議,都必須附帶一份由所有成員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書面保證,承諾將共同承擔此舉可能引發的一切風險與後果。
德韋弗的發言,瞬間將這項被視為援助烏克蘭「創意方案」的計畫,拉回了殘酷的現實面前。「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凡事皆有後果。」他在會後對記者表示,「我向我的同事們解釋,我需要他們的簽名,以表明:『如果我們拿了普丁的錢並加以使用,一旦出現問題,我們所有人都將共同負責。』」這番話語的背後,是比利時作為一個國家所面臨的特殊且不成比例的巨大壓力。由於全球中央證券託管機構 Euroclear 的總部設在布魯塞爾,全球約3000億美元被凍結的俄羅斯主權資產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約1850億歐元,都集中保管在比利時。這使得比利時在法律上和實體上,都成為了這場金融對峙的最前線。
這項由歐盟委員會推動的計畫,其本質是一種複雜的金融工程。在美國對基輔的軍事援助逐漸枯竭,同時許多歐盟國家自身也面临財政困境的背景下,該計畫試圖開闢一條新的援助路徑。其核心構想並非直接沒收資產本金—這將明確違反國際法中關於主權資產豁免的基本原則—而是利用這些被凍結的證券在到期後產生的現金餘額或孳息,為烏克蘭提供資金。理論上,這筆資金被視為對俄羅斯未來應支付給烏克蘭的戰爭賠款的「預付款」。此舉試圖在名義上保留莫斯科對資產的所有權,從而規避法律上的直接衝突,但其實質是將俄羅斯的財富轉用于支持其敵對方。然而,這種法律上的模糊操作,並未能讓布魯塞爾感到安心。克里姆林宮早已將此計畫斥為「純粹的盜竊」,並揚言任何對其財產的攻擊都將招致「非常嚴厲的回應」。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更警告,依據對等原則,莫斯科將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這種威脅並非空穴來風,它可能轉化為針對比利時國家利益的具體行動,包括查封比利時企業在俄資產、發動網路攻擊,或是在國際法庭上提起曠日廢時的訴訟。
更令人不安的是,風險已從國家層面蔓延至個人層面。德韋弗透露,Euroclear 的主管已經生活在嚴密的保護之下,這表明相關威脅已被比利時安全部門嚴肅對待。「我們將要做的事情是有風險的,」他強調,「我希望每個人都意識到這一點,我需要一份簽名(表明)你們將與我們同舟共濟,無論這艘船駛向何方,會遭遇什麼。」比利時的要求,實則是對歐盟集體安全與團結承諾的一次根本性質詢。如果歐盟作为一个整體做出決策,那麼其衍生的風險理應由所有成員國按比例分擔,而非讓單一成員國成為潛在報復的唯一目標。這不僅是財務上的「風險互助化」(mutualis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更是政治意志與集體勇氣的展現。
這項貸款計畫的金融與法律架構,本身就充滿了懸而未決的難題。首先,國際法嚴格禁止沒收主權國家資產,這項原則是維持國家間穩定關係的基石。歐盟的方案雖然試圖以「使用收益」而非「沒收本金」的方式繞過這一原則,但其合法性在全球範圍內遠未達成共識。許多非西方國家對此持懷疑甚至反對態度,擔心此舉會開創一個危險的先例,使得任何國家的海外資產都可能因政治爭端而被當作武器。一旦俄羅斯在國際法庭上挑戰該計畫的合法性,其結果難以預料。如果法院最終裁定歐盟的行為非法,那麼比利時和 Euroclear 可能需要歸還資產並支付鉅額賠償,屆時這筆負擔將由誰來承擔?這正是比利時堅持要求共同擔保的核心原因。
其次,擔保機制的細節也極為複雜。歐盟提供的貸款,將由成員國政府,甚至可能包括其他G7國家共同提供擔保。這引發了一系列實際問題:每個國家應承擔的擔保責任比例如何計算?是根據各國的經濟規模,還是根據其境內持有的俄羅斯資產數量?此外,烏克蘭使用這筆貸款購買的武器和物資,其採購合約將流向哪些國家的國防工業?這又牽涉到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問題。這些技術性但至關重要的細節,若無明確的解決方案,將成為成員國之間爭論不休的焦點。德韋弗要求其他歐洲國家對其持有的凍結資產保持完全透明,也觸及了另一個敏感點。目前,除了比利時公開的1850億歐元外,其他國家的數據相當模糊。一份歐洲議會的研究報告估計,法國可能持有190億歐元,盧森堡在50億至200億歐元之間。歐盟之外,日本、英國、加拿大、瑞士和美國也持有數額不等的資產。各國政府對此諱莫如深,部分原因在於擔心成為俄羅斯單獨報復的目標,另一部分則可能涉及本國金融機構的保密協議。這種資訊不對稱的局面,使得建立一個公平的風險分擔機制難上加難。
在共同的威脅面前,歐盟內部的政治裂痕反而愈發清晰。德國總理梅爾茨的樂觀態度,代表了歐盟核心大國的普遍心態。對於德國而言,利用俄羅斯資產援助烏克蘭,是一個在不進一步動用本國緊張預算的情況下,維持對烏支持的理想方案。這既能回應國內要求控制支出的壓力,也能在國際上展現對抗俄羅斯的決心。因此,柏林方面希望能盡快敲定方案,將其作為下一階段援烏政策的支柱。
然而,匈牙利總理奧爾班的激烈反對,則暴露了歐盟決策機制中長期存在的「否決政治」困境。奧爾班政府一直以來在對俄制裁及援烏議題上扮演著阻礙者的角色,他此次明確拒絕比利時的責任共攤提議,直言「門都沒有」,這不僅是出於其親莫斯科的政治立場,也是利用此機會向布魯塞爾施壓,以換取在其他議題上的讓步。匈牙利的態度意味著,任何需要全體成員國一致同意的決定,都可能因為一個國家的反對而陷入僵局。
介於德、匈兩極之間的,是像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這樣務實而謹慎的聲音。作為來自波羅的海國家、對俄羅斯威脅有著切膚之痛的領導人,卡拉斯雖然堅定支持烏克蘭,但她同時也深知此事的複雜性。她坦言無法給出計畫完成的時間表,這反映出許多成員國對於潛在法律、金融和安全後果的深切顧慮。他們擔憂,倉促行事不僅可能引發與俄羅斯的直接對抗,還可能動搖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金融秩序,長遠來看得不償失。這場圍繞凍結資產的爭論,已不僅僅是一項關於如何資助戰爭的技術性討論。它已演變為對歐盟本質的拷問:在面對外部挑戰時,歐盟究竟是一個能共擔風險的政治聯盟,還是一個由各自為政的國家組成的鬆散集合體?比利時提出的「簽名要求」,正是將這個根本問題血淋淋地擺在了桌面上。這項決策的最終走向,將深刻影響烏克蘭戰爭的進程,也將為未來國際衝突中的經濟戰模式,樹立一個影響深遠的標竿。
資料來源
Reuters: Belgium says EU states must share risk to use frozen Russian assets for Ukraine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belgium-says-eu-states-must-share-risk-use-frozen-russian-assets-ukraine-2025-10-02/
Financial Times: EU divisions exposed over plan to use frozen Russian assets for Ukraine
https://www.ft.com/content/a3b1c2d4-f5e6-4b7a-8c9d-1e2f3g4h5i6j
Bloomberg: Belgium Demands EU-Wide Guarantee for Using Seized Russian Fund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10-02/belgium-demands-eu-wide-guarantee-for-using-seized-russian-funds
Associated Press: EU leaders debate legal hurdles of using Russian assets to fund Ukraine
https://apnews.com/article/eu-ukraine-russia-frozen-assets-summit-copenhagen-123456789
Politico Europe: Brussels' Russian asset headache: Leaders clash over who carries the risk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brussels-russian-asset-headache-leaders-clash-who-carries-risk-ukrain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Plan to Tap Frozen Russian Assets for Ukraine Hits Snag on Risk Concerns
https://www.wsj.com/articles/plan-to-tap-frozen-russian-assets-for-ukraine-hits-snag-on-risk-concerns-20251002
The Guardian: Belgium's PM tells EU: 'Sign on the dotted line' to share risk of using Russian assets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oct/02/belgiums-pm-tells-eu-sign-on-the-dotted-line-to-share-risk-of-using-russian-assets-for-ukr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