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的戰爭新階段:以色列地面攻勢的歷史對照

周期性衝突到意圖終結哈瑪斯統治的政策演變

· 權力結構-中西亞,戰爭與和平-以色列戰爭,人權社會-難民與移民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10月27日,以色列國防軍(IDF)的裝甲部隊與步兵單位,在猛烈的海空火力掩護下,大舉進入加薩走廊北部,標誌著因哈瑪斯(Hamas)於10月7日發動史無前例恐怖攻擊而引發的戰爭,進入了一個全新且更具毀滅性的階段。此次地面入侵,不僅在規模與強度上遠超近代歷次以哈衝突,其核心的戰略目標,更代表了以色列對加薩政策的一次根本性斷裂。以色列領導層明確宣示,此次行動的終極目標是徹底摧毀哈瑪斯的軍事武裝與統治能力,以永久解除其對以色列國民的安全威脅。這一「終結性」的目標,與過去數十年來以色列所奉行的、以恢復「嚇阻」為核心的周期性打擊策略,形成了鮮明對比。過往的軍事行動,無論是2009年的「鑄鉛行動」還是2014年的「保護邊緣行動」,其本質都是一種衝突管理,意在削弱哈瑪斯,而非根除,但此次行動,則是一場意圖徹底改變加薩政治版圖的全面戰爭。

回顧歷史,以色列過往的地面行動,在戰術與戰略上均表現出高度的克制與有限性。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鑄鉛行動」中,儘管數千名以軍地面部隊從北部與東部進入加薩,但其推進範圍主要局限於加薩市等主要城鎮的郊區。當時的軍事目標,是控制火箭彈發射陣地,並對哈瑪斯武裝造成實質性打擊,但以軍刻意避免深入人口稠密的市中心與難民營,以降低在複雜巷戰中可能蒙受的重大傷亡。其結果是,雖然哈瑪斯的地面設施受到重創,但其核心的領導層與地下指揮體系得以保全。而在2014年的「保護邊緣行動」中,地面入侵的目標則更為聚焦,主要是在長達七週的衝突中後期,針對哈瑪斯用以滲透以色列境內的「跨境攻擊地道」進行的「外科手術式」清除。以軍部隊在邊境地區展開艱難的搜索與摧毀任務,但並未試圖佔領或控制加薩的任何主要城區。

這兩次行動的共同點在於,它們最終都以雙方達成停火協議告終。這種模式,被外界普遍形容為「修剪草坪」(mowing the lawn)-即定期削弱哈瑪斯,使其在一段時間內無力發動大規模攻擊,從而換取暫時的平靜。然而,這種策略的內在缺陷在於,它允許哈瑪斯在每次衝突後,都能在停火的掩護下,迅速地重新武裝、重建其軍事設施,並為下一輪的暴力循環積蓄力量。2023年10月7日那場針對以色列南部社區、音樂節與軍事基地的、精心策劃且極端殘暴的突襲,以及數百名平民與士兵被劫持為人質的慘劇,以最血腥的方式,宣告了這種長期奉行的「嚇阻與管理」策略的徹底破產。這次攻擊的規模與性質,在以色列國內形成了空前的政治共識:哈瑪斯的存在本身,已構成一種不可容忍的生存威脅,必須予以根除。這一政治決心,直接轉化為此次地面入侵的終極軍事目標,也預示著這場戰爭將無可避免地走向長期化、殘酷化,並帶來難以估量的軍事風險與人道主義後果。以色列正踏入一片未知的領域,其軍事行動的成敗,不僅取決於戰場上的推進,更取決於一個至今仍懸而未決的難題-在哈瑪斯之後,加薩的明天將由誰來主宰?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歷史的長廊中,總有一些傷口,因其周期性的發作而被誤認為是區域政治生態中不可避免的慢性病。數十年來,以色列與加薩之間的衝突,便是這樣一道時而滲血、時而結痂的創口。然而,2023年10月7日的清晨,當數千名哈瑪斯武裝分子越過邊界,對以色列南部發動了一場中世紀般殘酷的屠殺時,這道創口被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撕裂,其深度與廣度,徹底宣告了過去所有權宜性的治療方案-嚇阻、圍堵與管理-的全然失效。作為回應,以色列在10月27日發起的地面入侵,便不再是一次尋求短期止痛的軍事手術,而是一場意圖根除病灶、改變地貌的全面戰爭。

嚇阻的幻象:兩場有限戰爭的回顧

要理解當下這場戰爭的特殊性,必須回溯以色列在加薩的兩次重要地面行動,它們共同定義了一個如今已被徹底拋棄的戰略時代。

第一次是2008年底爆發的「鑄鉛行動」。在哈瑪斯持續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的背景下,以軍發動了大規模空襲,並隨後投入地面部隊。當時的戰術思維,是一種經過精密計算的風險控制。正如以色列前軍事情報部門主管約西·庫珀瓦瑟(Yossi Kuperwasser)所描述的,加薩人口稠密區與以色列邊境之間存在一片開闊地帶,任何穿越此地的軍隊都將完全暴露在敵方火力之下。因此,以軍的戰法是先以壓倒性的空襲與砲擊「預備戰場」,最大限度地削弱敵方的抵抗能力,然後地面部隊才謹慎地向前推進。然而,這種推進是有明確界線的。以軍部隊深入到了加薩市等主要城鎮的邊緣,清除了火箭發射點,並與哈瑪斯武裝人員展開了激烈的逐屋巷戰,但始終沒有進入最核心、最複雜的市區與難民營。其背後的政治邏輯清晰而冷酷:對哈瑪斯施加足夠沉重的打擊,使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敢輕舉妄動,但絕不陷入長期佔領加薩的泥淖,以避免無法承受的軍事傷亡與政治代價。最終,行動在三週後以以色列單方面停火告終,哈瑪斯的統治根基並未被動搖。

第二次,是2014年夏季的「保護邊緣行動」。這次衝突的導火線更為複雜,但很快也演變為哈瑪斯火箭彈與以色列空襲的常態。然而,在行動中,一個更為陰險的威脅浮出水面-哈瑪斯耗費多年建構的、用於跨境突襲的龐大地道網絡。當哈瑪斯武裝分子利用一條地道成功滲透至以色列境內的一處基布茲後,以色列政府授權地面部隊進入加薩。此次地面行動的目標,比2009年更為克制與專一:定位並摧毀所有跨境地道。以軍的工兵與步兵部隊,在邊境沿線數公里的範圍內,展開了艱苦的搜索工作。他們面對的是一個隱藏在地下的敵人,地道入口往往偽裝在民宅、清真寺或農田中,周圍遍布詭雷與反坦克陷阱。在長達七週的血腥戰鬥中,以軍宣布摧毀了32條地道。行動結束後,以軍再次全面撤出加薩。

這兩場戰爭,共同塑造了以色列的「加薩信條」:這是一個可以被管理,但無法被解決的問題。其核心是透過周期性的軍事打擊,來維持一種不穩定的平衡,即所謂的「修剪草坪」。然而,這種策略的致命缺陷在於,每一次停火,都為哈瑪斯提供了喘息、重建與進化的機會。他們不僅補充了火箭彈庫存,更將其地道網絡從跨境攻擊,發展為一個深藏於加薩地下的、龐大而複雜的指揮、控制與作戰體系-一個名副其實的「地下王國」。

典範的崩潰:2023年10月7日

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向以色列展示了其在多年「平靜期」中所積累的成果。這不再是零星的火箭彈騷擾或小規模的邊境滲透,而是一場經過周密策劃、結合了陸海空手段的、旨在造成最大規模平民傷亡的聯合突襲。武裝分子乘坐摩托車、滑翔傘和快艇,衝破了以色列耗資數十億美元建構的「高科技邊境屏障」,在和平的音樂節上、在寧靜的集體農莊裡,展開了無差別的屠殺、強暴與綁架。

超過1400名以色列人-絕大多數是平民-在這一天遇害,超過240人被劫持回加薩成為人質。這一天的創傷,其深度與廣度,在以色列的國家記憶中,只有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可以比擬。它不僅是一次情報與軍事上的慘敗,更是一次心理上的徹底崩潰。那個基於「哈瑪斯雖是敵人,但也是一個可預測、可嚇阻的理性行為者」的舊有信念,在一夜之間化為灰燼。在以色列公眾與決策層眼中,哈瑪斯不再是一個可以與之共存的政治實體,而是一個必須被徹底剷除的恐怖主義毒瘤。這種從「管理衝突」到「終結衝突」的根本性轉變,構成了當下這場地面戰爭的最高政治指令。

踏入未知之境:一場沒有回頭路的戰爭

基於這一全新的政治目標,以色列國防軍此次的地面行動,在戰略與戰術上都與以往截然不同。

其一,目標的絕對性。此次行動的目標不再是摧毀部分基礎設施或恢復嚇阻,而是「徹底摧毀哈瑪斯」。這意味著,以軍的行動將沒有明確的地理界線,必須深入加薩所有哈瑪斯存在的據點,特別是其權力核心-加薩市的地下指揮中心。這是一項極其艱鉅的任務,其難度是以色列軍隊數十年來所未曾面對的。

其二,戰術的殘酷性。面對一個將指揮部、武器庫與戰鬥人員深植於平民區之下的敵人,傳統的精準打擊原則變得極難應用。為了給地面部隊掃清道路、降低自身傷亡,以軍採取了壓倒性的火力覆蓋策略。大規模的空襲與砲擊,將加薩北部的許多街區夷為平地。這種戰術選擇,雖然在軍事上有其邏輯,但無可避免地導致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數以千計的巴勒斯坦平民喪生,超過百萬人流離失所。

其三,對「地下戰」的準備。以色列深知,真正的決戰,將在加薩地下的「地鐵」系統中展開。這個數百公里長的地道網絡,不僅是藏身之所,更是哈瑪斯的戰鬥命脈。以軍此次投入了大量的特種部隊、戰鬥工兵以及專門的技術裝備,準備與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在黑暗、狹窄的地下空間中,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殊死搏鬥。

然而,在這場以「根除」為名的戰爭中,最大的挑戰或許並不在軍事層面。以色列的軍事機器,或許有能力在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裡,逐步瓦解哈瑪斯的有組織抵抗。但一個縈繞在所有人心頭、卻至今無人能給出答案的問題是:然後呢?在哈瑪斯之後,誰來治理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以色列政府已明確表示,無意永久性地重新佔領加薩。然而,其他選項同樣充滿了困難:讓孱弱且在加薩不受歡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接管?建立一個由阿拉伯國家或國際社會監督的共管區?還是任由加薩陷入權力真空,成為派系林立、混亂不堪的是非之地?

這個「戰後治理」的政治黑洞,是此次軍事行動最大的戰略風險。一場只有軍事目標、卻沒有清晰可行政治的戰爭,極有可能陷入一場勝利無法定義、衝突無限延長的泥潭。以色列或許能夠摧毀作為一個組織的哈瑪斯,但如果無法為加薩的230萬民眾提供一個有希望、有尊嚴的未來,那麼滋生哈瑪斯主義的仇恨土壤,將依然存在,並在廢墟之上,孕育出下一個更為極端的敵人。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將不僅由戰場上的勝負來書寫,更將由戰後政治藍圖的智慧與否來決定。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Israel’s Ground Invasions of Gaza: How Past Wars Compare to This One
https://www.wsj.com/video/series/wsj-explains/israels-ground-invasions-of-gaza-how-past-wars-compare-to-this-one/037A92FD-D971-4122-A62E-2D257D18E7BD

Reuters: Israeli forces deepen ground offensive in Gaza, renew calls for civilians to leave
https://www.reuters.com/world/middle-east/israels-war-gaza-what-is-end-game-2023-11-01/

Associated Press: Israel’s army says it has surrounded Gaza City as the war against Hamas enters a new phase
https://apnews.com/article/israel-palestinians-gaza-hamas-war-ground-offensive-f2b7593c3325e369260a92040d51829e

The New York Times: Israel’s Goals for Gaza Clash With U.S. Concerns
https://www.nytimes.com/2023/11/02/world/middleeast/israel-gaza-ground-invasion.html

The Guardian: Israel says ground forces are ‘operating’ in Gaza Strip – as it happened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live/2023/oct/27/israel-hamas-war-live-updates-gaza-ground-raid-un-resolution-ceasefire

BBC News: Israeli tanks deepen Gaza offensive under cover of heavy strikes
https://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67261545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ISW): Israel–Hamas War (Iran Updates)
https://www.understandingwar.org/iran-project-upd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