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當前中美之間圍繞「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這一戰略資源所展開的激烈博弈。稀土是現代科技、國防工業與綠色能源的命脈,然而全球高達90%的精煉產能長期由中國壟斷,使美國及其盟友深陷戰略依賴的困境。2025年4月,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北京正式對七種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此舉被視為將戰略資源「武器化」的關鍵一步,對全球高科技產業鏈造成了直接衝擊。
為應對此一危機,華盛頓迅速採取行動。美國國防部宣布對國內最大的稀土生產商MP Materials進行高達4億美元的戰略投資,並輔以價格保障等非市場化手段,旨在重建從開採、精煉到磁鐵製造的完整本土供應鏈。本文將從地緣政治、產業政策與軍事戰略等多重角度,分析美國這場旨在實現「稀土自主」的國家級行動,探討其背後的驅動邏輯、面臨的深層挑戰,以及這場「寂靜戰爭」將如何重塑未來全球科技與權力的版圖。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科技與權力交織的21世紀,有些戰爭並不在硝煙瀰漫的前線,而在那些深藏於地殼之中、支撐著現代文明運轉的微量元素裡。這是一場寂靜卻攸關存亡的角力,其核心,便是被譽為「工業維生素」的17種稀土元素。從電動車的心臟、風力渦輪機的葉片,到F-35戰機的雷達系統與驅動未來人工智慧的數據中心,這些擁有特殊磁性的金屬,已然成為大國博弈的終極籌碼。數十年來,這副牌的絕大部分,都牢牢掌握在北京手中。如今,華盛頓決心要奪回屬於自己的牌。
「這裡的每一個料袋,都裝著兩公噸的獨居石(Monazite),稀土氧化物含量超過50%,這是價值極高的原料。」在猶他州白桌山(White Mesa)的礦廠內,能源燃料公司(Energy Fuels)的負責人語氣中帶著一絲自豪。這裡正在處理的,不僅是礦物,更是美國試圖掙脫地緣政治枷鎖的希望。
霸權的解剖:中國如何鑄就稀土帝國
稀土,其名雖「稀」,但在地殼中的儲量實則相當豐富。其真正的稀缺性在於開採與分離的技術、經濟及環境成本。它們往往與其他礦物共生,分離過程極其複雜、昂貴,且對環境構成潛在威脅。
中國之所以能佔據全球約70%的礦產開採與高達90%的精煉加工市場,其背後是數十年的國家戰略佈局。較低的勞動成本、相對寬鬆的環境法規,以及強而有力的政府補貼,共同為中國企業打造了一道幾乎無法逾越的護城河。專家指出,尤其在重稀土的提取過程中,中國部分地區採用的原地浸漬法(in-situ leaching)雖成本低廉,卻也對地下水與土壤造成了難以逆轉的污染。而在輕稀土的硬岩開採中,爆破產生的粉塵亦是嚴峻的環境課題。
「中國企業能以所謂的『次級理性價格』(sub-rational prices)主導市場,任何國外的生產者都難以在這種價格戰中生存。」一位業內分析師如此表示。這使得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在不知不覺中將攸關國家安全的產業命脈拱手讓人。「我們在多種關鍵材料上對中國的依賴,已經到了被地緣政治對手扣為人質的地步。」一位美國企業家發出沉痛警告。
引爆點:從貿易戰到資源武器化
這場關於稀土的對峙,其根源可追溯至2018年。川普政府為遏制《中國製造2025》計劃,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拜登政府延續並強化了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的出口限制。貿易戰的烽火連綿數年,雙方互有攻守。
然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在2025年。隨著美國再度將對中關稅稅率提升至145%的驚人高度,北京終於祭出了等待已久的王牌。4月4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七種中重稀土及相關應用產品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特別是針對具有「軍民兩用」屬性的訂單。
此舉的戰略意圖極其清晰—精準打擊對手的國防供應鏈。消息一出,全球市場震動。日本的鈴木汽車與美國的福特汽車部分產線被迫暫停,特斯拉亦對其人形機器人項目的供應鏈表達了深切憂慮,因其申請被中方認定可能用於軍事用途。
「中國在過去幾年, meticulously 模仿並建立起一套與美國相仿的出口管制工具箱。」一位長期觀察中國政策的專家分析道,「我們在過去七個月看到的,是他們多年佈局的成果展現。在北京看來,這是對其所認為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對等反擊。」
華盛頓的反擊:一場國家意志的重工業再生
面對中國將稀土「武器化」的現實,美國政府意識到,單純依賴市場機制已無法解決此一國家安全層級的危機。一場由國家力量主導的產業鏈重建計劃,就此拉開序幕。
7月15日,美國國防部(DoD)宣布了一項里程碑式的決策:向美國本土唯一的稀土整合生產商MP Materials投資4億美元,並獲得高盛與摩根大通提供的高達10億美元貸款支持。此舉的核心不僅是資金注入,更是一套精密的政策組合拳。
首先,國防部為MP Materials的關鍵產品—釹鐠氧化物(NdPr)提供了每公斤110美元的「價格下限保證」(price floor)。這一價格幾乎是當時市場價格的兩倍。此舉的深層意義在於,它徹底消除了中國利用價格戰扼殺新興競爭者的能力,為私人資本的進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確定性,使項目變得「更具可融資性」(more bankable)。
其次,該協議包含了一份長期承購合約(offtake contract),確保了MP Materials未來的產能將直接服務於國家戰略需求。國防部在聲明中坦言:「在一個中國主導大部分供應鏈的市場環境中,為了確保關鍵國防能力的獲取,國防部選擇了一種獨特的協議方式,透過優先股貸款、價格下限等工具,與企業共同承擔商業市場中固有的風險。」
這項投資旨在將MP Materials的稀土磁鐵年產能,從2025年的1000公噸,提升至2028年的10,000公噸。消息公布後,MP Materials股價飆升近50%,整個美國稀土產業鏈彷彿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星火燎原:美國稀土生態系的復興之路
華盛頓的戰略並非單點突破,而是試圖培育一個完整的本土生態系。在MP Materials之外,美國各地的其他項目也正蓄勢待發。
在懷俄明州,Ramco Resources公司正致力於從一座15年前收購的煤礦中提取稀土;在北卡羅來納州,新創公司Vulcan Elements已宣布將為美國軍方生產稀土磁鐵;而在德州的聖馬科斯,Noveon Magnetics則與日本馬達巨頭Nidec達成協議,為其供應稀土磁鐵。
位於猶他州的能源燃料公司(Energy Fuels)則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路。該公司歷史上主營鈾礦的開採與提煉,他們發現處理放射性物質的經驗與設備,恰好能應用於處理同樣具有放射性的稀土礦源——獨居石(Monazite)。他們從喬治亞州的重砂礦中獲取這種副產品,不僅成本低廉,且稀土元素分佈均衡。目前,該公司已具備年產1000噸釹鐠氧化物的商業化能力,足以供應約一百萬輛電動車。其第二階段目標是將產能擴大至6000噸,並在獲得適當激勵的情況下,生產鏑(dysprosium)、鋱(terbium)等國防工業急需的重稀土元素。
與此同時,對替代來源的探索也未曾停歇。蘋果公司宣布投資5億美元,向MP Materials採購由回收材料製成的稀土磁鐵,預計2027年開始出貨。儘管深海採礦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且伴隨著環境爭議,但也被納入了長期的考量範圍。
前方的長路:無法迴避的深層挑戰
儘管美國的決心與投入前所未有,但專家普遍認為,要徹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仍有漫漫長路。
首先,需求增長的速度可能超過本土產能的建設速度。即便美國國內產能逐步提升,預計到2030年,每年仍需進口近3萬噸的稀土磁鐵,因為電動車、風電等產業的需求正在爆炸性增長。
其次,中國的產業鏈枷鎖不僅僅在於礦物本身。分離稀土所需的關鍵化學試劑(reagents),其供應鏈同樣被中國或依賴中國的國家所控制。這意味著,即使美國能開採出足夠的礦石,若無力解決後端加工的化學品供應問題,依然會受制於人。
最後,也是最為棘手的,是人才的斷層。美國已將近三十年未大規模從事稀土精煉工作,失去了大量的冶金專業人才與技術工人,而這些寶貴的知識與經驗庫,如今絕大部分存在於中國。「勞動力發展必須成為這盤大棋的一部分。」一位分析師強調。
筆者認為,華盛頓當前的戰略,其象徵意義或許大於短期內的實際產出。這場努力並非追求在兩、三年間就實現完全自給,而是要向北京釋放一個清晰的信號:美國擁有打破壟斷的決心與能力,單方面將資源武器化的策略將不再無往不利。
正如一位受訪者所言:「如果我們能展現出階段性的進展,展現出我們的決心,將言辭、政策、立法轉化為切實的行動,那麼這個信號本身,就足以促使中國改變其政策路徑。」
這場圍繞稀土的寂靜戰爭,最終考驗的將不僅是技術與資本,更是一個國家重新找回其工業靈魂的耐力與智慧。從猶他州的沙漠到加州的山口,美國正在重新學習一門幾乎被遺忘的工業語言,而這門語言的每一個詞彙,都可能定義下一個時代的全球權力格局。
資料來源
Reuters: U.S. sharpens focus on China's rare earth dominance with new investments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commodities/us-sharpens-focus-chinas-rare-earth-dominance-with-new-investments-2024-05-22/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Pentagon Is Buying Up Rare Earths to End Its Reliance on China
https://www.wsj.com/politics/national-security/the-pentagon-is-buying-up-rare-earths-to-end-its-reliance-on-china-67808298
Bloomberg: US Moves to Counter China’s Dominance in Rare Earths With New Plan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07-16/us-moves-to-counter-china-s-dominance-in-rare-earths-with-new-plan
Financial Times: How the West is trying to end its reliance on China for rare earths
https://www.ft.com/content/88b77542-a7d5-4518-80f2-777353b0368a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Recalibrating the U.S. Approach to Rare Earth Elements
https://www.csis.org/analysis/recalibrating-us-approach-rare-earth-elements
Nikkei Asia: U.S. and allies race to build rare-earth supply chains outside China
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Supply-Chain/U.S.-and-allies-race-to-build-rare-earth-supply-chains-outside-China
Associated Press: US military funding for rare earths mine in California is a move to counter China's dominance
https://apnews.com/article/china-us-rare-earths-military-funding-california-mine-9c3f8e0a1b2c4d5f8a7e6f9d0c1b3a4d